《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4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慕容涉归眼光毒辣,一眼就瞧着了汉军之中的不同寻常,如果说慕容涉归攻打刘胤亲率的中军团和全部是成建制的骑兵兵团的右军团他一点儿的把握也没有,但攻击左军团,慕容涉归却认为机会比较大。

    为了掐断汉军之间的联系,慕容吐谷浑负素牵制汉军中军团,慕容廆负责牵制汉军右军团,而乌海的主攻目标,自然就是汉军左军团。

    乌海可是一员了不得的骁将,如果说慕容坦刚刚有资格位列入鲜卑勇士前十的行列,而乌海却是排名前三的跤跤者,而且地位非常地稳固,根本就无人动摇他的位子。

    乌海也是慕容涉归最为信赖的将领之一,他骁勇善战,深有韬略,深得慕容涉归器重。乌海自然也不敢辜负这份信任,他率领五万骑兵大军,步步为营,意图准备围攻扶柳城。

    在他的感觉之中,汉军的左军团只是一支纯步兵的军团,绝对没有与鲜卑骑兵野战争锋的能力,他们只有固守扶柳城,才有不败的可能。

    扶柳城只是信都周围的一座小县城,与信都这样的州城比起来,扶柳城的规模就要小的很多,城池低矮,防御设施匮乏,鲜卑军只要发动强攻,相信拿下扶柳城并不会太困难。

    但出乎乌海意料的是,汉军左军团并没有固守扶柳城,而是主动地离开了城池,在平原上列阵,以御鲜卑骑兵。

    乌海听闻到这个消息,不禁是大喜过望,这汉军分明是自己作死,平川地带那可是骑兵的天下,纵横驰骋,步兵凭什么去阻挡?

    在步兵已知的对抗骑兵的手段之中,不过只有长枪列阵和战车防御这两种手段,如果说对付小规模的骑兵,这两种手段都是极为有效的,都可以御敌,但此次鲜卑骑兵多达五万之众,如此庞大的规模,又岂是那种长枪结阵和战车阻碍就可以奏效的,乌海相信,只要鲜卑骑兵的一轮冲击下来,汉军阵型必然是土崩瓦解星流云散。

    很快地,乌海就已经接到了汉军的阵形前,果然不出乌海的所料,汉军排出了一个用战车围绕起来的阵式,密密地围了一圈,将汉军全部置于了战车的防护之中。

    乌海鼻孔里轻轻地哼了一声,嘴角浮现出一丝轻蔑的嘲笑,汉军真是自不量力,以为凭借着这种东西就能阻挡得了鲜卑铁蹄的冲击?真是好笑至极!

    “攻击!”乌海下令道,瞬间鲜卑骑兵如疾风闪电,向着汉军的车阵冲了过去,铁蹄踏起来的尘烟,都有百丈之高,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乌海根本就没有把汉军的这些个战车防御放在眼里,他相信,只要骑兵真正能冲起来,那种威势绝对是势不可挡的,不用再多,只消鲜卑骑兵的一次进攻,就已经是足以摧垮一切了。

    但让乌海匪夷所思的是,冲上去的鲜卑骑兵非但没有撞开那道战车防御线,反而好象撞到了铁板之上,就算以骑兵和战马那可怕的冲击力,绝对就能将对方的战车撞成齏粉。可现实却是鲜卑骑兵撞得头破血流,而汉军的战车却是毫发无伤。

    乌海不禁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地望着这些样子有些古怪的战车。

    如果乌海当年有幸与他的同胞秃发树机能并肩作战的话,就会明白这种名叫偏厢车的车阵有多么的可怕。

    只可惜东部鲜卑和河西鲜卑相隔甚远,乌海根本就没机会领略到这种战车的强悍能力,真正撞个头破血流的时候,乌海才意识到汉军原来是有恃无恐,怪不得会选择在平川地区和鲜卑骑兵硬扛,原来人家真有这么一个本钱。

    鲜卑骑兵的第一轮进攻遭到了重创,汉军的手段可不止偏厢车的厉害,在偏厢车后面,是万千的弓弩手,只要鲜卑骑兵进入了他们的射程,就会遭到猛烈的打击,死伤惨重。

    当然,如果鲜卑骑兵不进入汉军的有效射程之时,汉军还真是奈何不了他,但此次进攻乌海的任务就是破敌,不进攻的话那和窝在营里有什么区别?这一仗鲜卑人早已是谋划已久,如果拿不下来的话,鲜卑骑兵的军心士气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对整个战役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乌海指挥大军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强攻,鲜卑骑兵如潮水一般地汹涌扑上来,但偏厢车阵就如同是中流砥柱一般,任尔八方风雨,我自只身不动。

    一场鏖战,进行得十分惨烈,鲜卑骑兵疯狂地冲击着汉军的偏厢车阵,却终也无法完成突破,倒是满地的尸堆如山,似乎见证着这场战斗的血腥。

第1219章 萌生退意() 
鲜卑人的阻援部队,最终还是无法阻挡汉军中军团和右军团向扶柳左军团的增援,由于中军团和右军团的部分军队加入战团,混战的规模急剧的升级。

    慕容吐谷浑和慕容廆虽然没能够挡得住汉军援兵,但也不妨碍他们加入混战,原本只是汉军和鲜卑军各一支军队在扶柳交战,发展到后来,双方都卷入了战斗,战况是空前激烈,死伤惨重,一直杀到了黄昏时分,才各自鸣金收兵,回归本营。

    扶柳之战最终没有分出胜负,在这场大混战之中,双方都损失惨重,谈不上谁是赢家,反正这一场战斗对于整个儿的信都战役来说,也完全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双方接下来的大战,只会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惨烈,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但很显然,无论是谁想要获胜,都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扶柳之战结束之后,慕容鲜卑又多次地发动了进攻,每一次的规模都不逊色与扶柳之战,不过在汉军的坚固防线前面,鲜卑人很难找到突破的机会,双方的战事陷入了胶着之中。

    这场战役,始终是慕容鲜卑占据主攻的一方,多次大规模的进攻,都是慕容鲜卑率先发动的,汉军偶尔几次的主动进攻,也全部都是奇袭,虽然每次都可以获得不菲的战果,但终究规模有限,主导不了整个的战场形势。

    但汉军的防御,却是坚如磐石滴水不漏,仅仅一个偏厢车,就足以令慕容涉归头痛不已了。在慕容涉归看来,骑兵纵横无敌,完全是碾压步兵的存在,在野战之中,数量再多的步兵根本就无力抵御骑兵的冲击。

    但偏厢车的出现,无疑彻底颠覆了慕容涉归的观念,原来步兵还有这么一件乌龟壳似的“外衣”,装备了偏厢车之后,步兵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了,他们完全可以凭借着这层防御,肆无忌惮地利用弓箭进行反击,骑兵不去攻击倒也罢了,一旦发动攻击,反倒是损失连连。

    为了破坏汉军的这个外壳,慕容涉归是想尽了办法,用投石车砸,用火攻,用冲车撞,但汉军的偏厢车战术已经是炉火纯青了,应对各种攻击都有相应的手段,见招拆招,就算是鲜卑军有机会突破一角,汉军也能迅速地补上这个漏洞,让鲜卑人是无计可施。虽然鲜卑军对偏厢车阵多次攻击,但一直是收效甚微。

    至于汉军的骑兵,更是让慕容涉归头疼的存在,曾经让鲜卑人引以为傲的骑兵,无论在装备上还是在战术上,遭到了汉军骑兵的全面压制,如果不是鲜卑骑兵占据着明显的数量优势,以多为胜,单是骑兵的较量,鲜卑人就明显地处于劣势。

    信都大战就这么拖延了下去,几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已是寒冬来临。

    几十万人马的大会战,不仅考验的是双方的战力,更考验着双方的后勤补给。无论对于汉军还是慕容鲜卑而言,二十万人的后勤补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前线打仗,后方吃紧,各种物资辎重粮草军械,都要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前线去。

    汉军的补给线相对而言要短一些,冀州青州并州司州都可以为信都的大军提供后勤支援,这让刘胤一直比较从容,甚至于无惧鲜卑人对粮道的袭击,因为汉军的补给粮道根本就不止一条,那怕被鲜卑人偷袭掉一两处,都无关紧要。

    但慕容鲜卑的粮草补给线相对来说就比较漫长一些,虽然慕容鲜卑控制了幽州的不少地方,但鲜卑兵所到之处,是烧杀劫掠强取豪夺,幽州的百姓不是被杀光,就是四散逃命,遁入深山,造成幽州赤地千里,处处白骨的景象。这种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方式,固然可以掠夺到大量的物资,但后续却无力维持,幽州根本就无法给身处冀州的鲜卑大军提供后勤保障,所有的物资还得从大草原上运来,如此漫长的补给线,带给鲜卑人的是深重的负担。

    面对越来越坚强的守军和越来越严酷的天气,慕容涉归也有些动摇了,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根本就无法战斗,慕容涉归与诸子及部下商议,准备退兵幽州,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再行进军。

    对于慕容涉归的这个决定,诸子诸将都是心有不甘,却都又无可奈何,这一次南下冀州,本来是乘兴而来,结果却是败兴而回,这样的结果,让诸人是很难接受。

    但不接受又能怎么办?连续几个月的仗打下来,鲜卑军是伤亡惨重,但却是毫无进展,汉军的强大,远远地出乎了他们所有的意料,本以为是可以席卷一切横扫一切的一边倒的战斗,结果却是一个相持之局,鲜卑人丝毫讨不到半分的便宜。

    寒冬来临,仗肯定是没法打了,后勤补给也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就算不遭到汉军的频繁袭击,光是冰天雪地的路面来运输这么庞大的物资,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了,而且汉军不断地滋扰着他们补给线,无疑让后勤运输是雪上加霜。如果鲜卑大军一整个冬天都呆在信都的话,也确实是一件不现实的事。

    商议妥当之后,慕容涉归就开始准备撤军的事宜。如此大规模的撤军行动,一点也不比打仗要来得简单,何况在对面还有虎视眈眈的汉军,鲜卑大军如果真的撤离,很难保证汉军不会趁机追击。

    为了确保撤军行动的顺利进行,慕容涉归进行了周密的布署,何人前行,何人断后,慕容涉归分派的相当地仔细,他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来应对汉军可能的追击行动。

    准备停当之后,慕容鲜卑的大军是拨营起寨,向北而撤。

    但就在鲜卑大军起身的那一天,整个冀州是突降大雪,风雪交加,将鲜卑大军的归路都截断了,慕容涉归只得下令冒雪前进,不顾一切地准备回归幽州。

第1220章 大雪满弓刀() 
慕容鲜卑的所有动向,都没有能够瞒得过刘胤的耳目。

    从深秋之后,鲜卑人的攻势就变得越来越弱了,种种迹象表明,慕容涉归有北撤的打算。

    这丝毫没有出乎刘胤的意料,鲜卑人漫长的补给线一直是他们沉重的负担,为了给鲜卑人制造一些困难,刘胤屡屡地派出一些小分队,潜入到敌后,对鲜卑人的补给线进行滋扰和偷袭。

    尽管鲜卑人对补给线的安全性有着足够的认识,往往会派出重兵来保护补给线的安全,但百密也难免会有一疏的时候,汉军的十次偷袭,往往会成功一两次。

    其实这个比例已经很逆天了,截断鲜卑人的后路,把他们的粮草付之一炬,这种打击对鲜卑人不可谓不沉重。

    慕容涉归不得不加大押运粮草部队的力量,派出重兵进行防护,但尽管如此,汉军的偷袭还是可以奏效,千里补给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到疏而不漏,汉军这些偷袭的小分队贼的很,总会想到破袭的办法。每一次的粮草辎重损失,都好比是从慕容涉归心头上剜去一块肉,让他跺足长叹却又无能为力。

    刘胤就是瞅准了鲜卑人的这个弱点,反复地进行攻击,每次得手,都会让慕容涉归疼上好一阵子。

    恼羞成怒的慕容涉归一度还派兵去反偷袭,摆出一付相互伤害的架式,但他很快发现,这并没有什么卵用,那怕鲜卑人的偷袭成功率要比汉军高,但汉军的多路补给线,完全可以解决掉由于损失带来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冬来临,慕容鲜卑的困境越来越明显了,刘胤断定慕容涉归肯定是坚持不过这个冬天的,除了退兵,慕容涉归没有别的路可走。

    而鲜卑人一旦退兵,汉军反击的机会就来临了。

    这一次的信都之战,汉军打得也是比较的艰苦,不过和当年在上党作战比起来,还是轻松的多,最起码汉军可以立于不败之战,任凭鲜卑人如何进攻,比始至终也无法撼动汉军的防线。

    早在秋天的时候,刘胤就已经给大军调集了大量御寒的冬衣,这个年代没有棉花,冬天保暖的衣物只能是用蚕丝或动物的皮毛来制做,蚕丝和皮毛在保暖效果上比棉花更好,但价格昂贵,做为奢侈品,长久以来只能是权贵的专用品。

    为了这次的大战,刘胤其实也是蛮拼的,这数万套的冬装,几乎要掏空了季汉的半个国库,而且也只够满足一部分的所需,如果全军二十多万人全部装备这样的冬装,估计国库得破产。

    所以说冬季想打仗,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刘胤不相信慕容涉归会坚持到明年开春,退兵对于慕容涉归来说,已经是逼不得已的选择了。

    刘胤将张乐和赵卓唤到跟前,道:“二弟三弟,鲜卑人不日行将退兵,等他们退兵之日,便是我们反击之时,你二人可率兵伏于漳河之北,待鲜卑人渡河之时,半路截之,必可以大获全胜。”

    张乐一听,兴奋地难以言表,道:“这些该死的家伙,终于可以给他们点教训了!”这几个月来,无当飞军也是屡次与鲜卑人交手,虽然无当飞军依仗着偏厢车,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但鲜卑人来去自由,想打的时候就发动了进攻,而不想打的时候,轻松的一个后撤,让无当飞军只能是望之兴叹。

    尽管无当飞军是天下最为强悍的步兵,但以步对骑,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全胜的,除非是鲜卑骑兵自己作死,不顾一切地全力进攻,无当飞军这才有灭掉对手的机会,若鲜卑骑兵一旦主动后撤,自己便是鞭长莫及了。

    这无疑让张乐是郁闷的吐血,因为鲜卑人也不是笨蛋,他们查觉到踢在了铁板上的时候,便放弃了进攻,转而投入了防守之中,无当飞军讨不回场子,在颜面上,也是难以办的。

    不过让张乐复仇的机会到来了,张乐哈哈大笑道:“大哥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慕容涉归那老小子有机会回到幽州的!”

    刘胤只是淡淡地一笑,道:“一切以军令为是,你们二人,匹不可擅自行动,切记切记!”

    张乐赵卓听令,各自引兵而去。

    刘胤又召集骑六军的护军,要他们随时候命,准备出击。另外则是广派斥侯,盯死盯紧了鲜卑大营的动静,刘胤要求这些斥侯,只要打探到那怕是一星半点的消息,也要立刻上报给刘胤,

    所以,慕容涉归刚刚开始行动,刘胤那边就已经是掌探了详实的情况,的到慕容涉归撤军的消息,刘胤微微地冷笑一声,道:“想来便来,想走便走,这冀州之地,难不成是你们的后花院?既来了,那就留下点东西再走吧!”

    此刻,天阴沉得厉害,明明刚刚是早上的时候,却给人一种要天黑的感觉,刘胤瞅瞅了天空,自语道:“看来要下雪了,好……很好……”他转身对中军官道:“立刻传骑六军护军到中军帐来!”

    很快罗尚和五位右军团的护军就赶到了中军帐,拱手齐齐地向刘胤行礼。

    刘胤扫了他们一眼,沉声地道:“刚刚接到的消息,慕容涉归已经开始撤军了,这次便是我们的最好反击机会。罗尚周叙听令!”

    罗尚周叙立刻出列道:“末将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