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的攻城作战,还是围绕着城墙来做文章。吴人也安排了大量的弓弩手,配合床弩攻城车等武器,不断地向城墙上的汉军进行施压。

    汉军的战斗减员也是十分厉害,但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双方都是在拼尽全力,这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较量了,而更多的是,比意志,比谁的意志更顽强,谁能坚持到最后一刻,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在这场血腥的战斗较量中,时间流逝的很快,转眼间就已经是红日西沉,暮色降临。

    指望一天的战斗就能拿下洛阳,陆抗想也没想,不管在任何时候,攻城战斗都是最为困难的,尤其是想要拿下虎牢关这样的险要关隘,那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今天的战斗,虽无建树,但陆抗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最起码吴军打出了自己应有的气势,就算没有攻破虎牢关,但吴军的求胜欲望还是可以得到肯定的,陆抗下令鸣金收兵,明日再战。

    朱琬有些懊恼,有些遗憾,应该说他的确是尽力了,但守军的顽强最终还是让他无功而返。朱琬恨不得挑灯夜战,但陆抗的军令却容不得他不退兵。

    回营之后,朱琬立刻去见陆抗,道:“大司马,我军士气正盛,末将请求晚饭之后,再行夜战,不拿下虎牢关,誓不回还。”

    陆抗微微一笑道:“朱将军果然是性情中人,不过攻城作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制胜,须得劳逸结合才行,明日再战,朱将军仍可为阵前指挥。”

第1163章 大战虎牢关(六)() 
朱琬今天一战并没有拿下虎牢关,他还隐隐有些担忧明日再战之时,6抗会把他拿下,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6抗对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这让朱琬是兴奋不已,慷然地道:“大司马放心,末将当誓不辱命。 ”

    6抗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就算是观战,他的身体也是勉力维艰,但现在仗到了关键的时刻,却也容不得6抗来休息,他轻轻地点点头,道:“行军打仗,要学会扬长避短,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朱琬不解其意,道:“请大司马明示。”

    6抗道:“我军善于水战而蜀军善于6战,今虎牢关南倚峻岭,自非我所长,而北倚黄河,水路之上,却可以巧作文章。”

    朱琬恍然大悟,想破虎牢关,如果从正面强攻的话,自然是出力不讨好,如果能从侧翼迂回到虎牢关的后面,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虎牢关南面是崇山峻岭,爬山可不是吴军的强项,而虎牢关的北面,却是滔滔的黄河,论起水战来,吴国若说是排牝第二,天下没人敢称排第一的。

    见过了长江的浩荡澎湃,这黄河水在吴人的眼中,不过是一条小水沟而已,6抗略一提点,朱琬便心领神会,当即告辞,下去准备了。

    虎牢关的城墙,一直延伸到了黄河的南堤之上,整个虎牢关的北面城墙,都是临河而筑,这样的构筑,可以有效地防范敌人从侧面迂回到了虎牢关的后面,以避虎牢关遭受到腹背攻击。

    对于进攻的一方来说,正面强攻肯定不如两面夹攻,如果吴军可以迂回到虎牢关的后面进行攻击的话,便可以分散汉军的兵力,减轻正面强攻的压力。

    得到6抗的提点之后,朱琬是如获至宝,亲自跑到黄河边上查看,现在黄河的桃花汛刚过,加上这段时间降雨偏少,黄河的水位明显地有所回落。

    东吴最不缺的就是水军,不过长江和黄河的水系不同,想要调战船过来,难度很大,想要渡河,也只能是征调黄河上的船只或者临时绑一些木长筏。不过朱琬思虑再三,认为使用船只的话,动静太大,想必虎牢关上,必定会全天十二个时辰有巡哨之人,不想被现偷渡的话,几乎是很难的。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泅渡,虎牢关这一段并不太长,只有两三里的距离,对于水性极好的东吴水兵来说,跟玩似的,稍微不利的条件就是黄河的水中含沙量大,水流稍急,但这些困难对于朱琬来说,并不难克服。

    探查完水情,朱琬便回到了营中,此时夜色已沉,吴军士兵们已经吃过了晚饭,正三三两两地在营帐内歇息。

    朱琬扫了一眼,吩咐中军紧急集合,不多时,全营的吴军便齐刷刷地排起了长队,朱琬沉声地道:“会水的站到左面,不会水的站到右面。”

    一阵忙乱之后,吴军士兵分作了两部分,左边那一堆站满了人,而右边只有廖廖数人而已,到底是江东出身的子弟,会水的占了绝大部分,而不会水的只有极少数。

    朱琬对这个结果相当地满意,他从会水的士兵之中抽调了两千名水性极佳的士兵,由偏将徐存率领,于午夜时分,在虎牢关东北方向下水,武装泅渡,偷渡到虎牢关的西北方向,然后登岸。

    为了不被守关的汉军察觉,吴军的渡河行动进行的十分隐密,这两千人分为了十批下水,每批两百余人,每批之间间隔至少在一刻时以上。

    夜间无月,星光黯淡,黄河哗哗的流水也足以掩盖吴军渡河时出的声响,汉军在虎牢关上虽然设有巡哨,但相隔这么远的距离,再加上河面上一片漆黑,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现吴军的行动的。

    徐存本身就是一员水军将领,水性极好,他率先领着一批吴兵跳入了黄河之中。

    春季的黄河水很凉,带着一股刺骨的感觉,不过这倒是比较好适应,徐存和这些吴兵都是在江东水乡长大的,一入水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唯一不习惯的就是黄河之中的泥沙太多,在水里吸口气,满嘴都是沙子。

    黄河的水流比起江东的一些大江来说,要湍急不少,此刻逆流而上,如果不用点力气的话,反倒会被河水给冲走。好在这些士兵水性极好,泥沙和急流最多带给他们一些不便,但却不太影响他们的游泳,只见他们一个个舒展手臂,在水中飞快地划行着,这两三里的距离,充其量是给这些水中蛟龙一点热身的活动,他们很快就在目的地登岸了。

    果然相对于严防死守的东面,虎牢关的西面几乎是一片空虚,吴军登岸的时候,没有撞到一兵一卒。

    徐存也不着急,下令渡过河的吴兵先潜伏起来,等到那另外九批的吴军全部到达之后,再展开行动。

    整个的渡河行动,一共持续了一个半时辰,到四更天的时候,吴军的这两千人全部完成了渡河,在虎牢关的西北面完成了集结。

    按照朱琬的原定计划,两千吴军全部就位之后,便立刻向虎牢关的西门起进攻,趁着汉军不备的机会,一举拿下虎牢关。

    前期的进展十分地顺利,徐存不禁是大为兴奋,如果这一路奇兵真的攻破了虎牢关的话,就等于是一桩奇功落到了自己的头上,这天大的好事能够轮得上他,徐存也是兴高采烈的。

    要知道,东吴诸将之中,熟习水性的可不在少数,个个都是好手,许多的将领水性要比徐存更好,但朱琬这次点了徐存的将,徐存自然要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才是。

    临近到五更天之时,徐存已经率领着一支军队接近到了虎牢关的西门,东方刚刚露出拂晓之色,整个的虎牢关西门是鸦雀无声,城门紧闭。

    徐存一声令下,吴军朝着虎牢关的西门,二话不说,便起了进攻。8

第1164章 刘胤的计划() 
第1164章 刘胤的计划

    吴军泅渡之时,每个人倒是带着各自的武器,但攻城所用的器械,他们可就无能为力了,别说是大型的装备投石机弩车等武器,就连最为简单的云梯,他们都无法携带。

    徐存却是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如何攻城,就早在他的计划之中了。没有云梯,可以使用抓勾绳索,也可以搭人梯,反正虎牢关的城墙高度并没有一般的州城郡城为高,充其量也就是一等大县的规模,这个高度,对于志在破城的吴军看来,并不怎么算太高。

    此刻的虎牢关,笼罩在一片薄薄的晨雾之中,四下静谥无声,城头上几乎看不到一个汉兵的身影。

    徐存不禁是暗自窃喜,心道:“真乃天助我也!”

    这场晨雾势必将会阻碍守兵的视线,吴军潜行至城下的时候,都没有被发现,趁着这个机会,徐存下令两千吴兵立刻发起进攻,准备一举拿下虎牢关的西门。

    虽然说虎牢关的东门才是交战重心,但黄崇为防止意外,还是派了一些部队来守西门的,并吩咐守军不可懈怠,须日夜巡视不停。

    此刻是凌晨,自然大部分的守军还处于梦乡之中,只有极少数的巡哨的军士还在恪尽职守,往来巡视着。

    早震的这场晨雾严重地阻碍了视线,在城上巡哨的汉兵根本就没有发现危险来临,直到他们听到爪钩碰触城墙发出清脆的响声时,才猛然地发现了情况不妙。

    “有敌袭!有敌袭!有敌袭!”哨兵高声地示警道,并吹响了哨子。

    高亢而凌厉的哨音在城头上回荡着,那些本来还没有醒的汉兵这回全醒了,这几天战事紧张,所有的将士都是和甲而睡,一听到集结的哨音,条件反射似的一个个跳了起来,立马便投入到战斗岗位之中去。

    也算是汉军的反应敏捷,组织有序,如果再稍微迟钝一点,恐怕吴军就已经攻上了城头了。汉军将士听到哨音之后,扑到了城墙上,沿着垛口向往张望,不禁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吴军利用人梯和绳索,已经爬到了半墙之上,也幸亏吴人没有趁手的攻城器械,如果使用云梯的话,现在应该差不多已经冲上来了。

    汉军立刻进行了阻击,同时向黄崇进行了禀报。

    黄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吃了一惊,没想到一夜之间,吴军竟然绕到了虎牢关的西面。不过现在不是考虑吴军是如何到的虎牢关西面这个问题的,而是如何应对的问题。

    黄崇刚想要调拨一支军队前往西门去增援,就听得外面鼓声隆隆,喊杀声震天,中军进来禀报称,吴军突然之间发起了全面的进攻,攻势之猛烈,要比昨天更胜一筹。

    看来吴军的行动是早有预谋,他们趁夜迂回到虎牢关的后面,然后在黎明时分,突然同时从东西两路上发起进攻,试图用两面夹攻的办法,来打破汉军的防守阵地,拿下虎牢关。

    现在城东的吴军攻势十分的猛烈,朱琬目的非常地清楚,就是陆抗摆明了要死嗑守卫虎牢关的汉军。

    吴军发动全面攻击之后,整个虎牢关的守军就全线吃紧了,毕竟吴军一次所能调动的军队,至少也有五六万人,比起汉军的全部兵力来,还多一倍,汉军全线吃紧,也完全是在意料之中。

    按理说,经过昨天一天的鏖战,双方将士俱都是疲惫不堪,就算再次发动进攻,那至少也应当是在卯时之后的事,但吴军突然于凌晨发动攻击,显然是有备而来,目的肯定是为了从西路偷袭的这一支人马。

    黄崇不禁是犯了愁,现在单单仅东面吴军的攻势,守城的汉军就已经是勉力维艰了,如果再抽调走一部分,能不能维持现有局面都很难说。

    可如果不向西门增兵的话,凭借着西面的那点兵力,又如何能挡得住吴军的进攻?

    就在黄崇左右为难之际,忽然西门那边有兵士报道:“启禀黄副都督,西门的来犯之敌,已经被击溃了。”

    黄崇一听,又惊又喜,惊问何故。

    原来,黄崇昨日将军情禀报给刘胤之后,刘胤立刻下令虎骑军和虎步军连夜增援虎牢关。虎骑军和虎步军各有一个营调归禁军之后,还尚各自有两个营的编制,高远仍为虎步军的护军,虎骑军的护军则由罗宪的侄子罗尚来担任。

    朱琬的这次行动进行的确实很完美,打了汉军一个措手不及,不过他千算万算,还是漏算了一点,那就是洛阳方向的援军,虎牢关这边战事一起,洛阳那边便是立刻派兵增援。

    而派出来的援兵,根本就没有等到天明再行动,而是在黄昏时接令,旋即立刻动身,一夜行了百十来里的路程,天刚亮的时候,虎骑军便率先抵达了虎牢关城下。

    这完全是一场遭遇战,就连罗尚都没有想到会在西门外遭遇到吴军,吴军正大举攻城,西门这边汉军守备力量有限,眼看着西门已经是芨芨可危了,就在此刻,虎骑军突然杀到,罗尚立刻下令剿灭这支吴军再说。

    虎骑军恐怖的战力根本就是吴军所无法抵挡的,更何况一万骑兵对两千步兵,这样碾压似的战斗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悬念。

    徐存见势不妙,立刻率残部一头扎进了黄河之中,罗尚还以为吴军不敌,一个个投河自尽了,细看之下才发现,全然不是那回事,原来吴人精通水性,此刻跳河逃生,汉军是追之不及。

    罗尚没法跳到黄河里去追,只得下令弓箭兵一通乱射,倒也射杀了不少的吴兵,徐存拼命游着,才算是捡了一条命回去。

    罗尚及稍后赶来的高远相偕入城,拜见黄崇,黄崇大喜,没想到虎骑军方至,就已经是立了一功,相询得知,此番虎骑军和虎步军前来增援,全是刘胤的安排,同时罗尚高远带来了刘胤的话,至于如何退敌,刘胤早已有了更为翔实的计划。

第1165章 战况胶着() 
黄崇这回算是吃了颗定心丸,虎骑军虎步军的来援,大大地增强了虎牢关的守备力量,更重要的是,有刘胤的保证,黄崇彻底地安心了,这么多年来,刘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黄崇跟在刘胤的身边,无论再险恶的战斗,都获得过胜利,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没有什么刘胤摆不平的事。 .更新最快

    徐存狼狈地逃回吴军大营,带去的两千吴兵,损失大半,让朱琬是盛怒不已,喝令左右将徐存推出营门斩首。

    徐存大骇,赶忙是跪地求饶,众将也是纷纷向朱琬求情,朱琬脸色铁青,坚持以军法办事。

    这个精心安排的偷袭计划最终以惨败收场,这让朱琬颇有些下不来台,陆抗此番重用他为攻城的先锋,但是打了两天的仗,损兵折将一大堆,却是一无所获,陆抗那边怎么交待?盛怒之下,朱琬迁怒于徐存自然也就是正常不过的事了。

    徐存被押出辕门,眼看着就要被斩首示众,正巧陆抗赶了过来,见状便问何故,了解了原委之后,陆抗挥挥手,示意给徐存松绑,然后带着徐存,来见朱琬。

    看到陆抗过来,朱琬如何还敢再发脾气,慌忙给陆抗行礼道:“不知大司马前来,末将未曾迎接,恕罪恕罪。”

    陆抗呵呵一笑道:“刚才在辕门外,看到军吏欲斩徐存,此役虽败,但我看责任却不在徐存身上,给我个薄面,就饶恕他如何?”

    既然有大司马陆抗来求情,朱琬那里敢不答应,他道:“今日之战,末将指挥不当,方有此败,正准备到中军帐向大司马请罪,那知大司马大驾来莅临,末将厚颜请大司马责罚。”

    陆抗道:“今日之败,非你指挥不当,也非将士们不用心尽力,实在是运气太差之故,本来此战几乎就要得手,却遭遇洛阳之援敌,乃预料之外之事,天意如此,奈之若何。”

    朱琬不服气地道:“大司马,明日末将亲自带兵前往,末将就不信运气永远不在我们这边。”

    陆抗轻轻地摇了摇头,道:“偷袭之计本来就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番行事未成,蜀人定然已有防备,这条路恐怕难以再行得通了,想取虎牢关,还得从正面进攻才是。”

    朱琬立刻表示:“大司马放心,明日再战之时,末将必当誓死而战,不拿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