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和郁满脑子胡思乱想,考虑着脱身之际的时候,几只大手按在了他的肩膀之上,和郁挣脱不得,被蜀兵们推到了刘胤的近前。

    刘胤看着和郁父子被押解上来,脸上微微地露出一丝的笑意,沉声地道:“誓师已毕,但缺祭旗仪式,来人,将和郁和济押下去,开刀问斩,以祭大旗!”

    和郁脑袋嗡的一声就炸了,他大声地叫道:“无罪”

    刘胤冷笑一声,道:“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如今已经到了黄河岸边,看来你们还是贼心不死。来人,将人带上来。”

    蜀军很快地押解着一名黑衣人来到近前,和郁不认识此人,深感莫名,不过身边的和济却是面露惧色,如见鬼魅。原来被押上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潜伏在蜀营之中的晋国密探夜枭。

    此前一直是和济负责和夜枭联络,和郁并不认识此人,所以和郁一脸的茫然而和济则是神色大变。

    和济向和郁嘀咕一声:“父亲,他就是夜枭。”

    和郁脸色顿时时大变,尽管他不认识夜枭,但他却知道夜枭在他们此次行动中担任的角色,如今夜枭被逮,已经彻底地证明他们全部地暴露了。

    刘胤冷笑着道:“和郁,你现在还有何话说?”

    和郁面如死灰,既然被刘胤所识破身份,他自知难逃一死,只是可惜他看不到晋军成功的那一刻了。和郁不知道那个环节出了差子,但这似乎并不太重要了,自己的性命,已经握在别人的手中,这种任人宰割的滋味确实不太好受,但确实是无可奈何。

    “既如此,和某但求速死。”和郁倒是一付不卑不亢的模样。

    刘胤呵呵一笑道:“不错,倒也算是有几分气节,只是你真的不想知道你是如何暴露的吗?”

    “……”和郁当然想知道,不过那得看刘胤的心情了,如果刘胤心情好的话,自然会说,心情不好的话,直接喀嚓了事,和郁当然是强求不来的。

    显然这个刘胤的心情不错,他悠然地道:“如果某所料无差的话,和峤不过是诈死,所谓午门被斩,也只不过是找了一个替死鬼而已,所有的计谋应该也是出自和峤之手。但他错就错在不该将他的亲弟弟和亲侄子送上断头台,毕竟在我这边,可是没有什么替死鬼的。”

    和郁心中一凛,失声地道:“原来,从头至尾,你就没有相信过我……”和郁一直以为,是夜枭的暴露才导致他们功败垂成的,但此刻他才明白,打他进入到蜀营之中,就已经被人家给识破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逃过人家的掌握。

    “不错,因为你的身上疑点颇多,留你在营中,只是为了观察你,难道你不觉得做为新降之人,立刻就能担任可以接触到军机事务的参军不太正常吗?你也太沉不住气了,拿到一点芝麻绿豆大的情报,也太不可耐地传回去,也正是因为你,我们才有机会挖出潜藏在汉营之中多年的密探夜枭来。很显然,你根本就没有受过专业的间谍训练,你的表现甚至可以用拙劣来形容。”

    和郁脸色苍白,颤声道:“那为何你明知是计,还要将孟津渡的事情泄露出去?”

    刘胤大笑道:“你们玩苦肉计诈降计,我自然是是顺水推舟,将计就计,若无你和郁到来,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设计渡河地点,毕竟渡河可是一个大行动,稍有异动,对岸看的清清楚楚。你现在大概也明白我军的渡河地点从来就没有变过,一直就是在小平津,至于孟津渡,那就得谢谢你这位和大间谍了,没有你卖力的传递情报,司马炎也不会将小平津的守军移驻到孟津关去,如今小平津关防守空虚,正是渡河的大好时机,容许我再次地道一声谢,辛苦了!”

    这个时候,黄河的河道上,出现在了无数的渡船,显然正是从孟津渡那边驶过来的。

    和郁一下子就瘫倒在地了,他所有的希望顷刻间化为了泡影,他万念俱灰,生无可恋。

第1063章 强渡黄河(一)() 
尽管这次蜀军成功地调开了晋军在小平津的防守兵力和郁有着莫大的“功劳”,而且刘胤也当面表示了“感谢”,但和郁的项上人头还是没有保住,被蜀军砍下来祭了出征的战旗。同时被斩首祭旗的还有和济和夜枭,对于这些间谍,刘胤采用的的就是零容忍的态度,尽管这次这些间谍是有“功”的。

    祭旗之后,蜀军的渡河行动便拉开了序幕。

    原先云集在孟津渡的船只,很大一部分被调来小平津,为了迷惑晋军,这些船只全部都是三更以后才出发的,溯流而上,赶在五更前抵达了小平津的渡口。

    此时乃月黑风高之夜,孟津渡的守军就算发现蜀军的船只有所移动,他们也未必敢轻举妄动,因为在孟津渡蜀军还留有不少的船只,更是摆出了一付准备渡河进攻的架式,晋军为了防备蜀军的进攻,必然会全力死守孟津渡。

    或许等他们发现蜀军的真正意图之时,蜀军的大批船队已经调到了小平津,并准时正点地于五更时分在小平津渡口对黄河南岸的小平津关发起进攻。

    从孟津渡赶来的船只全部都是空船,船轻风顺,这一路之上几乎没有什么耽搁,到达小平津渡口之后,北岸上的蜀军早已是整装待发,船一靠岸,蜀兵们就开始纷纷登船。

    旋即,满载着蜀兵的渡船就开始向着南岸驶去。

    蜀军的船只之中,大部分是从黄河沿岸征调来的渔船,还有就是往来于黄河之上的渡船,由于黄河并非是水军作战的场所,在黄河之上,也就很难找得到战船。这一段时间来,蜀军除了尽一切可能来征调黄河上的船只之外,还征调了许多的工匠,打造了不少的新船和木筏,以满足蜀军大军的渡河需求。

    由于黄河比较宽,一般的浮桥根本就不够用,如果想要在黄河上搭建一座可以通行车马的大型浮桥,那没有十余日是不可能完工的,而时间一耽搁,完全就把蜀军的真正渡河意图暴露给晋军了。

    为了迷惑晋军,并实施速战速决,刘胤决定还是用渡船的方式来强渡黄河。当然征集渔船和商船时,刘胤务必要求蜀军不扰民,不采用强征的手段。

    这些黄河上的渔民生活的也是相当的艰苦,一条小小的渔船甚至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许多渔家,都生活在船上,吃喝拉撒都离不开渔船,如果强征的话,极易引起民愤。

    刘胤要求蜀军在征集船只时,一定要采用公平交易的手段,对于愿意出租渔船,蜀军基本上是支付现钱或使用粮草布帛来交换,对于那些不索要钱物的,刘胤甚至给出了三年免征赋税的优惠条件。

    如此一来,百姓拥护的力度非常之大,许多船家不光是租借出了船只,更有甚者,亲自操桨掌舵,加入到蜀军渡河的行列中来。对于这些热忱的船家,刘胤当然是举双手欢迎,只要是人船齐至的,都给予双倍的租金。

    渔船虽小,载人有限,但也架不住船多,蜀军在黄河上高价调集船只的消息传开,就近黄河一带的渔民是踊跃前来助战,数千艘的渔船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渡河阵容,不可谓是场面浩大。

    一艘接一艘的船只满载着蜀兵,向着黄河的河心处驶去。

    冬天的五更天,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一团漆黑,东方也只是勉强地露出一点鱼肚白,寒风凛冽,冻得人簌簌发抖,但蜀军将士却是斗志昂扬,雄纠纠气昂昂,万众一心,誓死强渡黄河。

    天黑冰冷,小平津渡口之上,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千艘的船只,构成了黄河上最为亮丽的风景。

    晋军虽然主力调往了孟津,但小平津关上,还是留守着不少的晋兵,对岸的这一番动静,自然令小平津关的晋兵有所察觉,他们纷纷地睡梦中惊醒,披甲操戈,赶赴渡口进行抵御。

    小平津关的都督是朱振,当初蜀军兵临小平津关,朝野一片振动,小平津关、孟津关、五社津关的守将都被提升为都督之职,朱振便在其列。而且三关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小平津关,朱振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重用,直到朝廷的战略目标东移,将防守中心由小平津关移到孟津关之后,朱振的地位才有所下降。

    对此朱振是据理力争,认为蜀军进攻小平津关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者黄河在小平津关附近河面开阔,比较有利于渡河,二者小平津关距离洛阳最近,一旦蜀军占领小平津关,势必会对洛阳城形成最大的威胁。

    不过由于朱振只是猜测,并无真凭实据,而和郁传回来的情报却是证据确凿,所有一切都指向了孟津渡,所以无人理睬朱振,晋军的防御重心也从小平津关移向了孟津关。

    朱振是一肚子的郁闷,不过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无人可以轻易地说服他,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假,朱振下令小平津关的晋军采用一级防御状态,随时应对着可能到来的战斗。

    “启禀都督,蜀军来袭!”朱振是在睡梦中被巡哨的晋兵给唤醒的,朱振只打了个激灵便醒了,反正他睡觉也是衣不卸甲,此时一个骨碌就从榻上爬了起来,直接就跑到河边。

    在晨曦之中,朱振隐约可以看到河面上千船万舰的正向着小平津关扑天盖地而来,他不禁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立刻传令守关的晋军全部召集,投入战斗。

    小平津关北面的关墙,其实就是黄河的大堤,晋军在小平津关驻防多年,河防设施极为地完善,各种防御设施应有尽有,高大的堤坝,更是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死死地扼守在黄河之上。

    朱振的号令之下,小平津关的晋军守兵全部地行动了起来,扑到了河防关墙上面,剑拨弩张,严阵以待。

第1064章 强渡黄河(二)() 
尽管晋军的主力被抽调走了大半,但小平津关的防御力量仍然不容小觑,毕竟是黄河天险,蜀军想要从小平津渡完成强渡黄河的任务,依然是并不轻松。

    黄河的水流湍急,河水浑浊,是天下大江大河之中,难度仅次于长江的存在,加上现在已经是冬季,黄河的凌汛期即将到来,河水中夹杂着许多的冰块,顺流而下。如果冰块小一点,那倒没有什么,不会对船只造成什么损坏,但比较大的冰块就不一样了,很多的坚硬的大冰决在河水的裹挟之下,顺流而下,一旦撞到那些比较单薄的渔船上面,就可以轻易地撞出一个大窟窿来。

    一旦渔船被冰块击中,短短的几息时间,整艘船就会下沉,被黄河的急流所吞没,现在的河水极为地刺骨冰冷,一旦有士兵落水,如果施救不及的话,不是被急流卷走就是被活活冻死。

    所幸现在黄河之中的冰块并不是太多,尤其是足以致命的大冰块还没有达到数量恐怖的地步,否则等到黄河真正的凌汛期,那时候渡河才成为真正的噩梦。

    除了应对水势滔天的黄河之外,蜀军最大的敌人自然是小平津关的守敌。小平津关距离孟津关只有五六十里的距离,如果晋军全速行动的话,这段路程也就只有半天可走,如果被晋军获悉蜀军的真正渡河意图之后,肯定会从孟津渡直扑小平津而来。

    那么真正留给蜀军的渡河时间,也就只有半天多一点的时间,一旦被孟津渡的援兵抢先赶到的话,蜀军必然会深陷泥潭之中,先前的种种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时间紧,任务重,是摆在蜀军面前的两个最大难题,只有克服困难,抢占一个滩头阵地,在黄河南岸的纵深地带立足,渡河任务才能算是圆满地完成。

    刘胤亲自在黄河北岸边上督战,在他的左边,是蜀军的左军都督傅佥,在他的右边,是暂任他首席幕僚的羊祜,他们遥望着黄河南岸上的小平津关,神色都无比地严肃,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这一战,将直接决定着天下的归属,可谓是重要无比,蜀军也只有逾越过黄河这道天险,才能够顺利地进军洛阳,颠覆司马晋王朝。

    天光大亮之际,第一波的进攻船队,已经迫近到了小平津关下。

    朱振看到蜀军的船队已经进入到了己方的射程之内,他毫不犹豫地下令放箭,一时之间,河面上乱箭如飞,双方陷入到了激烈的攻防战中。

    晋军所拥有的武器自然不仅仅只是弓箭,城防之中,还布署着大量的床弩和投石机,普通的弓箭杀伤威力有限,但床弩和投石机,却是威力惊人的武器,床弩巨大的弩箭,如矛一般锐利,如果被射中船体的话,整只船就会有灭顶之虞。而投石机抛射出来的石头更是威力惊人,一旦被石头砸中,很难有所幸免。

    蜀军越过黄河的激流,已经是很小心翼翼的了,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的船只被黄河之中的冰块所击中,沉没了。好在刘胤对此还是有所准备的,一旦有渡船被毁,周围的船只便立刻予以施救,尽可能地把落水者救上来,将伤亡减到最低的程度。

    对于弓箭的攻击,蜀军可以使用盾牌进行抵挡,也可以躲到后舱去,本身这些渡船都是些木质结构的,普通的弓箭就算是力道再大,也很难摧毁这些渡船,射的越多,越有草船借箭的味道。

    但床弩和投石机却不然,这些威力惊人的武器破坏力太大了,一旦被它们击中船体,整艘船就全完蛋了。

    还好床弩和投石机在数量上终究是有限的,而且它们的命中率也是较低的,否则如果它们例不虚发的话,蜀军的船只根本就没有机会靠岸。

    投石机所抛射出来的石块,九d落到了黄河之中,激起的水柱竟然有丈余的高度,偶尔只有各别的石块,才会命中船只。

    要知道,拿投石机来对付移动的目标,效果自然是差强人意,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准度,只能是将石块投掷到指定的区域,大有点瞎猫去碰死老鼠的意思,砸不中算是蜀军船只的幸运,砸中了的,也只能是自叹运气真衰。

    相比之下,床弩的命中度略微好一点,毕竟射击的时候,它们可以来瞄准,投射出来的弩箭还是有一定的准度的,但也就是仅仅好一点而已,十成之中八成是落空的。

    蜀军的船只冒着箭雨,不停地向着岸边冲去,虽然有船只不断地倾覆,但却依然无法阻挡蜀军强渡黄河的决心。

    除了弓弩的对射之外,比较大的船上还装备着类似于投石车的装置,只不过体积比较小,相对于几十人上百人进行牵拉的投石车,蜀军装备在船只上的小型投石车只需要两到三人即可操作,当然所投掷的并不是石块,而是火药包。

    这种程度的强渡作战,没有一点杀手锏的武器,是不足以对小平津关构成威胁的。唯一有效的武器毫无疑问是火器,但同样比较困扰的,是投掷距离的问题,小平津关上防守严密,仅仅弓箭一类的武器就多得不可胜数,想要接近到小平津关再投掷火药武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刘胤想到了投石车,但如果把大型而笨重的投石车搬到船上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刘胤突发奇想,令工匠制造了上百架缩小版的投石车。

    这些微型的投石车比任何一种投石车都小,自然无法投掷石块,那怕是只有十几斤重的最小石弹,不过只有几斤重的火药武器,却是比较合适使用的。

    蜀军在进攻不利的情况下,将装备有微型投石车的船只顶到了最前面,一枚枚火药弹呼啸着飞向了小平津关的城头,剧烈的爆炸和刺鼻的硝烟几乎将小平津关的城头所覆盖,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第10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