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系陡然一惊,没想到这儿果真有蜀军的埋伏,看架式,数量还不少,解系令晋军稍稍地后退,尽管遭遇到埋伏,但他也没有过多的慌乱,毕竟司马骏的大军就在身后,很快就可以给他提供强力的支援,解系现在所能做的,就是稳住阵脚,不让蜀军把晋军的阵型给击破了。
与前锋营也仅仅是相隔了数里的司马骏也看到了前面的异常情况,微微一惊,却又旋即大喜,信都之战时司马骏就一直谋求着和蜀军进行一场大决战,最好是一战就那定胜负的那种,但刘胤的果断撤离让他的希望最终是落了空,这次本来以为只是咬住了一条小鱼,没想到居然在后面还能钓出一条大鱼来,这可是司马骏期待已久的机会,他立刻下令,晋军全线压上,与蜀军决战于西叠山。
至于前面是否有埋伏之类的,司马骏才没有去考虑,单凭蜀军的那么一点兵力,想要围困住晋军八万大军,那不是白日做梦吗?
司马骏唯恐前面的解系有失,蜀军吃不掉他的大军,但若是吃掉他的先锋营,还是绰绰有余的,司马骏立刻是挥军向前,与解系的人马兵合一处,只要晋军抱成一团,那就是铁板一块,任凭蜀军如何进攻,想要突破晋军的防线,试比登天。
解系在有序地后退着,司马骏则是加快了速度向前赶来,晋军人马很快地就融为了一体,八万大军汇集一处,其势浩大。
司马骏用嘲弄一般的目光看着西叠山方向上的蜀军,对身边诸人大笑道:“蜀人自不量力,蜉蚍撼树,想在这儿伏击我们,本王倒想要看看,刘胤他有没有这么大的胃口?”
诸将皆是随声附和,现在晋军拥兵八万,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诸将都想争这第一功,纷纷向司马骏请命出战,与蜀军是决一死战。
司马骏环视了一下,道:“此战解将军一路追击,功不可没,本王有成人之美,这破蜀军的第一功,还是让解将来来领吧。”
解系大喜,有了司马骏的强力支援,蜀军人数再多,解系也是全然不惧,诸将纷纷请战,解系有些不乐意了,这不是摆明了要抢功吗,还好司马骏为他做主,没让他首功旁落,解系谢过司马骏,便立刻整点本部的人马,准备向蜀军发起反攻。
虽然说蜀军大举杀出,但却没有主动地向晋军发动进攻,而是依山列阵,摆出一付防守的架式,解系直以为蜀军是看到了晋军的大队人马,故而不敢出战了,这更助长了他的骄狂之气,率军大举扑了上来。
蜀军居高临下,占据着明显的地形优势,一看到晋军发起进攻,首先便是一波弓箭招呼,箭如雨下,覆盖了整个的西叠山。
晋军是仰攻,还好西叠山的山势较为地平缓,解系的骑兵部队还可以发起攻击,假如山势再陡峭一些的话,那他就只能是弃马步战了。
饶是如此,蜀军密集的箭雨还是对晋军造成了许多的伤害,晋军奋力地攻击着,试图依靠骑兵的速度冲上山坡,但雨点般的箭矢让突在前面的晋兵人仰马翻,伤亡累累。
不过解系并没有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放弃进攻的念头,他不断地指挥晋军骑兵发起强有力的攻势,前面倒下去一人,他马上就会多派出两人来参与到进攻之中,解系就是试图用这种强而有力的攻势撕开蜀军的防线。
司马骏的表情很悠闲,虽然蜀军顽强地抵抗着,但他相信这种抵抗持续不了多久,在晋军的优势兵力之下,任何的顽抗都是一种徒劳,只要给解系一定的时间,拿下西叠山一点也没有问题。
就在司马骏怡然自得,心情舒畅之时,一名晋兵步履匆匆地跑到了他的近前,神色慌张地道:“大王,大事……大事不好了……”
司马骏脸色一沉,喝问道:“何事惊慌?”
那名晋兵回身指向背后的东屏山,禀道:“大王,那边发现大量的蜀军踪迹……”
司马骏悚然地一惊,这回他也不再淡定了,东屏山是他们来时的路,如果那边也出现蜀军的话,那就证明他们陷入到了蜀军的包围之中,看来蜀军的胃口确实很大,竟然想要将他的八万人马一口吞下。
“陈将军,你速带一万骑兵去东屏山看看,究竟是什么状况?”司马骏回身吩咐陈元道。
陈元立刻领命,引一万骑兵向东而去。
东屏山的状况和西叠山的那边基本相差不大,蜀军突然地杀了出来,将东屏山占据了,同时也掐断了晋军的退路。
陈元试着向蜀军的阵地发起了攻击,不过蜀军防守很严密,陈元讨不到半点的机会,反而是折损了不少的人马,看看无法拿下东屏山,陈元也只得退回去,禀明了司马骏。
两面都出现了蜀军的伏兵,晋军的八万大军被堵在了东屏山和西叠山的狭长地带之间,很显然,这是蜀军早已图谋许久的行为,故意地让一支骑兵一路败退,将晋军大队人马引入到这儿。
司马骏神色显得凝重起来,原先他一直对蜀军的伏击行为嗤之以鼻,认为蜀军就算是有心也是无力的,想吃掉他的八万大军,刘胤肯定没那么大的胃口。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刘胤果真是狂妄大胆,真的有吞掉他的心思。
既然刘胤动了杀心,司马骏也就不敢大意了,现在晋军被蜀军两面包夹,腹背受敌,形势陡然间变得险恶起来,而解系那边强攻西叠山,也未能取得战果,败退了回来,这一下让晋军的处境变得极为地艰难。
众将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到司马骏的身上,等待着他下达命令。
司马骏神情严峻,用马鞭指向南面,用最坚决地口气道:“向南突围!”(未完待续。)
第936章 八面埋伏(下)()
南面是瓜河,滹沱河的一条支流,河面不是很宽阔,最宽的地方也只有几十丈,最狭窄处仅有十余丈宽,关键它的水不太深,大部分河段只有一人深的水,最浅的地方,还淹不到马腹。
如果不是因为前后都有蜀军拦截,司马骏也断然不会去走这么一条路,现在看来,只有向南趟过瓜河,才可能突破蜀军的包围。
对于强渡瓜河,司马骏倒没有什么担心的,它不是象黄河那边汹涌澎湃的大河,也比不过漳河滹沱河这样的干流,唯一不利的条件就是瓜河的水流比较湍急,如果泅渡的话,肯定会出现一些人员的伤亡的,但现在司马骏顾不得许多了,晋军一路追击的紧,并没有带舟桥部队,无法搭建浮桥,而瓜河这边也很难找得到渡船,想要突围南下,就必须泅渡瓜河。
晋军调转行军方向,很快地就到达了瓜河岸边,不过望一眼对岸,所有晋军的心顿时就凉了半截,整个瓜河的南岸之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蜀军的人马,将瓜河沿线封了一个死死的。
既然蜀军在西叠山和东屏山设有埋伏,那么出现在瓜hn岸也就不足为奇了,司马骏也没太过惊讶,反正他也没有指望刘胤可以疏忽到网开一面,想要突破蜀军的包围圈,那还得必须还得依靠自己才行。
随着司马骏的一声令下,晋军纷纷地跳入了瓜河之中,初冬的时节虽然河面还没有结冰,但河水却也是异常的刺骨冰冷,跳入到河中的晋兵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寒战。
下水的晋兵越来越多,有步兵也有骑兵,骑兵的情况会好一点,毕竟泡在水里的,只是战马的身躯,马背上的骑兵倒不用象步兵那样整个人都湿透了。
不过战马却变得不安分起来,很显然,这样冰冷的河水让战马也感到了不舒服,不停地嘶鸣着,似乎在拒绝在涉水而过,骑兵们则是拼命地抽打着马鞭,驾驭着战马想冲过去,那些脾气暴躁的战马则罢了工,甚至将骑手掀翻在了水中。
这边晋军乱糟糟地渡河,对岸的蜀军则是严阵以待,负责在南岸坚守的白帝军和关中军,诸葛尚看到晋军试图强渡瓜水,便立刻下令蜀军用弓箭射之。
一时之间河面上箭似飞蝗,渡河的晋兵纷纷中箭,浮尸一片。
司马骏原本以为瓜河水不深河不宽,强渡的话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但河水比较湍急,无形之中加大了渡河的难度,入水之后的晋兵如果站立不稳的话,很可能就会被急流所卷走,现在最适合渡河的兵种是长枪兵,这些长枪兵将长枪当做拐杖,驻在河底,便可以稳住身体。
那些刀盾兵和弓箭兵,则没有那么幸运了,只能是几个人靠在一起,彼此互为支撑,勉强地才不被急流所吞没。
瓜河的水深水浅并不是固定的,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深的地方完全可以没过头顶,只有浅一点的地方才适合渡河。
在想要在浑浊的河水中找出一条适合渡河的路径,显然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更何况蜀军还守在对岸,用弓箭不停地射击着,使渡河的难度成倍的增加。
司马骏赶紧派弓箭兵上前去掩护,与蜀军展开对射,
诸葛尚一看晋军的弓箭密度甚至比自己还要大,便立刻调来偏厢车,封堵在瓜水南岸上,以阻挡晋军的箭矢。
偏厢车是步兵战骑兵最为有效的武器,它几乎成为了骑兵进攻的噩梦,但偏厢车的用途却又不限于此,对付步兵一样也神兵利器,厚实的木板可以轻而易举地挡住晋军的箭矢,即使偏厢车被射成了刺猬,但依然还是巍然不动。
有了偏厢车,蜀军的防御能力大幅度地提升起来,形成一道晋军所无法攻破的壁垒,攻击力也变得更加地犀利,蜀军在偏厢车的掩护下,可以肆无忌惮地射箭攻击,而不用担心防御的问题。
乱前齐飞,在瓜河上形成了一道密如蛛网似的箭网,让渡河的晋兵吃足了苦头。
本来渡河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每一名入水的晋兵都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会有灭顶之灾,此时再遭到蜀军的弓箭打击,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河水的颜色很快就被染红了,整个河面,晋军浮尸无数,被湍急的河水不断地卷走,估计到了下游平缓之时,这么多的浮尸都很有可能把河面给淤塞了。
尽管晋军的兵力要比河对岸的蜀军白帝军和关中军为多,但一道天然地险阻,就让他们无法逾越。
渡河行动受到了延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影西斜,现在正是冬日苦短之时,转眼之间,天色就已经是暗了下去。
朔风劲吹,河水变得更加地刺骨,也许刚刚下水的感觉不到什么,但那些泡在水里半天的晋兵早已是脸色发白,冻得簌簌发抖,牙齿不住地打战,整个人都快冻僵了。
不得以,晋军也只能是采用轮换攻击的方式,一批晋兵跳入到水中,如果在两柱香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渡河的话,便可以赶紧上岸休息,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晋军的非战斗减员和提高攻击的效率,如果一昧地让士兵们泡在水里,等时间长了,一个个就会被冻成冰雕。
这个该死的季节,让渡河行动变得困难无比,晋军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突破这条浅浅的并不太宽阔的河流。
司马骏此时才意识到了形势的危急和紧迫,蜀军利用山河之利,布置了一个庞大的陷井,将八万晋军困在了其中不得脱身。
夜幕降临了,司马骏无可奈何地停止了进攻,只能暂且在瓜河的北岸驻扎下来,温暖的篝火可以烤干晋军的湿衣,但却无法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激战了一整天,八万晋军如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根本就找不出出路,悲观和绝望的情绪笼罩着整个的晋军。
第937章 拼死突围()
夜幕降临了,安国境内的晋国营地一片的死寂,死寂的原因当然不会和死人有什么关系,尽管白天的交战让晋军有不少的损失,但那种损失远还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现在晋军的将士上至高层的司马骏,下至底层的马前卒,都沉浸在一种悲怆黯然的情绪中。
一种绝望的气息在晋军之中弥漫着,那是一种陷入死地悲凉的感觉,曾经踌躇满志信心爆棚的司马骏,呆坐在一堆篝火的前面,熊熊的火焰驱走了冬日的严寒,但却无法驱散司马骏心中的阴霾。
通红的火光映照着的,是司马骏那张木然而憔悴的脸,才仅仅一天的时间,司马骏就经历了从波峰到浪谷之间的跌宕,本来以为逮到了一条大鱼,但没想到自己却成了人家的网中之鱼,这样的转换让司马骏是始料未及的。
直到现在,司马骏还摸索清蜀军究竟从出动了多少的人马,但蜀军八面包围,几乎是围了一个水泄不通,晋军虽然是屡次地想要冲破桎梏,但却是有心无力,蜀军的防守滴水不漏,司马骏找不到任何的破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却依然被困在这里。
现在晋军的情况相当的不乐观,七八万的大军被困在这个狭长的地带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可以回旋的余地,更糟糕的是,由于是轻装追击,全军只随身带了三天的口粮,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草,全指望后面辎重部队的补充,现在大军被围困在了安国,粮道断绝,如果不能在三日之内突出重围,这七八万人不被蜀军围歼掉,也会活活地给困死饿死。
如果粮草充裕的话,司马骏倒也不会太担心,毕竟左右两路还有马隆和文鸯的十七万大军,他们闻讯之后,也肯定会赶来救援的,只要晋军里应外合,打破蜀军的包围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时间紧迫,七八万人七八万张嘴,没有了粮草,军心必散必乱,不用蜀军来攻,晋军自己就崩溃掉了。
司马骏枯坐了一夜,一宿都未曾合眼,天色微明的时候,他就下令军队集结,准备再拼一把,杀出一条血路来。
今天晋军的主攻的目标,是北面的恒水和东面的东屏山,同时,也向南面的瓜水和西面的西叠山持续地保持着进攻的压力,从凌晨开始,晋军就朝着四个方向发起了突围之战。
司马骏始终不相信蜀军有足够的兵力来打围困战,蜀军四面八方的包围着晋军,肯定存在着兵力薄弱处,他四面出击的意图就是要混淆视听,让蜀军无法掌握晋军真正的突围方向,只要攻击对了方向,找出蜀军的薄弱点,突破围困并不是什么难事。
司马骏继续地派兵进攻瓜水和西叠山,目的就是一个,尽可能拖住这个方向的蜀军,不让他们有机会向北面和东面进行增援,而晋军的主攻目标,锁定了昨天没有打过的恒水和只进行了初次试探性进攻的东屏山。
西叠山和瓜水的防御,已经让晋军吃尽了苦头,屡次进攻,都始终未能拿下,司马骏自然不再抱什么希望了,不过北面的恒水晋军还未打过,司马骏很是期待着可以从这儿突破成功。
在司马骏看来,蜀军对恒水的防御应该是松懈一些的,毕竟即使被晋军成功地突破,也只会进入到蜀军的腹地之中,依然难逃围困。
但方一交战,司马骏就很清楚自己想错了,恒水的防御一点也不逊色于瓜水,蜀军在恒水北岸派出的,是虎骑军和陇西军,蜀军依然动用了偏厢车封锁了恒水北岸,在河面上交织出一道箭网,彻底地封死了晋军的渡河之路。
与瓜水相比,恒水的水流速度较缓,但河面却要比瓜水宽上两到三倍,恒水的水深状况和瓜水也差不多,不过由于河面较宽,想在恒水找出一条可以横渡的路线,几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晋军即使最普通的士兵,也明白现在军队所处于的困境,如果不能杀出一条血路的话,他们所有的人,都会埋骨在此地。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