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雪景初看之时的确很美,(未完待续。)

第356章 山盟海誓() 
春寒峭冽的夜,万簌俱寂。

    中军帐之中,油灯架子上的几盏油灯发出忽明忽暗的光芒。

    “这伤口再若深上三分,你这只手可就要废了。”刘胤心有余悸地道。

    回到大营之后,刘胤没有传唤医匠,而是亲自动手给魏雪舞进行包扎。

    姚弋康的这一刀伤口很深,已经伤到了骨头,刘胤虽然不是军医,但简单的伤口处理和包扎他还是很熟练的,看到魏雪舞的伤势,刘胤确实也是很担心,只差了那么一点就要伤及到腕动脉,甚至止血不及时的话,都会有性命之忧。

    魏雪舞平静地坐在那儿,任由刘胤给她包扎伤口,手腕上的伤口伤及了骨头,换做常人早就大呼小叫了,但魏雪舞平静的脸上似乎没有一点波澜。听得刘胤如此说,她也只是浅浅地一笑。

    刘胤道:“雪舞,你这次太不应该了,情况未明,就贸然出手,那些羌人都是悍战骁勇之辈,那西羌王子武艺更是了得,此次若非我用火器来要挟于他,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你呀,太冲动了。”

    魏雪舞垂下了头,长长的睫毛都在轻轻地颤动,低声道:“很抱歉,给你填麻烦了。”

    刘胤给她包扎好伤口,却不曾放手,将她那温润如玉的纤纤柔荑握在掌心之中。魏雪舞人美,一双玉手更是白嫩无瑕,春葱似的玉指修长纤细,柔若无骨,很难想象这一双纤美的手握起剑来,却是可以夺人性命。她的手很凉,冰肌玉骨一般,却又滑腻如脂。

    魏雪舞脸上一阵羞红,急欲将手抽回去,但刘胤却抓的很紧,她挣了几下也没有挣脱,后来干脆就索性由他握着。不过她的娇靥更加地红艳似火。

    “雪舞,我没有埋怨你的意思,你知道吗,在那一刻。我几乎要疯掉了,所以我才不顾一切地要救你回来。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但当要失去它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生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的,我会对她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前面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内心深处刘胤早就把自己骂了一万遍,这句被多少人说烂了的爱情表白感觉是如此地狗血淋头,但此时此刻,刘胤却发现没有比这段话更为合适的对白了,确实,魏雪舞一直在他的身边,两人也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但当雪舞真正遇险的那一刻,刘胤的心猝然地如坠入了万年冰渊之中,深深地被刺痛了,那一瞬间,刘胤才真正发现,他爱雪舞,爱得是那样的深沉,所以他才会不顾一切地扑上前去,甚至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信念,因为他绝不容雪舞有什么意外。否则真的要遗憾终身了。

    不得不说这句话带给魏雪舞的震撼是何等的强烈,刘胤的目光是那么的灼热,呼吸是那么的短促,感情是那么的真挚。她更没有想到他的表白是来得如此地突然,如此地热烈,雪舞下意识地躲闪着,低喃道:“大将军,你……”

    “不要叫我大将军,叫我文宣。”刘胤炽烈地道,“雪舞,不要以为今天在战场上我说的话只是为了敷衍羌人,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发自肺腑,也许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你在我生命中的份量,我不能没有你,无论天涯,无论海角,此生无渝。”

    魏雪舞似乎被刘胤的炽热所感染了,她眼角的泪,再一次地夺眶而出。

    “文宣,我……”魏雪舞有些哽咽地道,“谢谢你对我所做的一切,只是我们地位悬殊,你是高高在上的大将军,贵为王侯,而我只是一个犯官之女,到现在还被朝廷通缉着,我们并不相配。以你的身份,多少名门淑媛趋之若鹜,你又何必执着于我这样一个低贱的女子。”

    刘胤直视着她,道:“三千弱水,我只取一瓢饮,雪舞,别说什么门弟之别,别说什么富贵贫贱,我只要你,别的我什么都不在乎。雪舞,看着我的眼睛,你告诉我,在你的心里有我吗?感情是双方的,如果你心中没有我,我不会强求,但不要欺骗你自己,因为我看得透你的灵魂。”

    魏雪舞的娇躯在轻颤,泪水模糊了视线,如果说对刘胤没有一点感觉,那她就是在骗自己,青城山的邂逅,让她的心不禁荡起了一丝的涟漪,这两年的朝夕相处,更让她的心弦一次次地被拨动,而现在他近乎疯狂地表达方式让她迷惘,让她昏乱。她低低地呢喃道:“不,不可能的,我们之间不可能有结果的?”

    刘胤温柔地握着她的柔荑,目光深情而坚定。“雪舞,不要再逃避了,你的眼神已经出卖了,我相信,你心里有我,这就足够了。剩下的,就由我来安排吧,我是男人,理应为你撑起一把伞,为你遮风挡雨。雪舞,我发誓,我绝不会让你再受到了一丁点的伤害,此生此世,此情不渝,我要给你一世的幸福。”

    “文宣”雪舞扑入了他的怀中,泪水如掉线的珍珠,止也止不住,直把刘胤衣服的前襟都打湿了。

    刘胤轻抚着她的背,心中是感慨万千,对于感情上的事,刘胤一直表现的比较怯懦,他和魏雪舞的关系,一直就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如果今天不是西羌王子姚弋康来了这么一手,刘胤还真不是知如何处理这段感情。现在捅破了窗户纸,刘胤霎那间将自己的情感渲泻了出来,反倒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刘胤凝视着爱人,深情地道:“雪舞,感谢有你,让我的生命不再苍白,拥有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魏雪舞依偎在他的怀中,低吟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知意。”

    “今生永不相负”刘胤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生命中的热情,都倾注到了这深深的一吻之中……未完待续

第357章 集结号() 
刚靠近小榆谷,地形就豁然地开朗起来,从连绵起伏的山地峡谷,陡然变得平坦,一望无垠。大小榆谷紧靠西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羌人世代居住在这儿,已经有几百年的时间了。

    与汉人的高大宽阔方圆数里的城池不同,羌人的居住点大多是一些小型的土堡石堡,是以族群或家庭为单位,各成一寨,皆有各自的领地,在大小榆谷之中星罗棋布。

    早期的羌人也是和匈奴鲜卑一样,以游牧为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迁居到大小榆谷之后,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羌人也开始从游牧向农耕转变,依山而居,垒石为室,过着定居的生活。

    杨欣向刘胤建议,大小榆谷是羌人的根本所在,想要彻底地解决西羌,就必须要攻下大小榆谷。不过大小榆谷聚集着几十万的羌人,而羌人又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民族,拿起锄头就是农夫,拿起弓箭就是士兵,以前东汉和曹魏的雍凉官府也垂涎大小榆谷肥沃土地,曾几次派兵攻打,但在羌人全民皆兵同仇敌忾地抗击下,始终也未能如愿。

    刘胤进攻西羌目的,并不是为了吞并羌人的土地,而是想通过这种手段,解决掉陇右的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地应对东线曹魏的进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速战速决,以战促和,摧毁掉羌人的有生力量,迫使其放弃对陇右土地的觎觑。

    根据先期掌握的情报,大榆谷是由西羌王姚柯迴亲自来坐镇的,而小榆谷则是由大王子姚弋安和二王子姚弋康来镇守的。

    按姚弋安的计划,就是要发动羌人所有的力量,在小榆谷严阵以待,歼灭任何来犯之敌。姚弋康却认为应该先发制人,半路上伏击来犯之敌。最终经过一番争执,姚弋安同意了姚弋康的计划,由他亲自率领两万人在半路上伏击蜀军。

    不过姚弋康由于自己的轻率,导致了整个伏击计划的失败。事后他也只得悻悻然率部返回了小榆谷,与姚弋安合兵一处,准备与刘胤再决死一战。

    对于姚弋康这次的失败,当初反对他出兵的大哥姚弋安并没有籍此冷嘲热讽,反而是好言宽慰了几句,毕竟大敌当前,姚弋安知道兄弟守望相助的道理。虽然为了争夺王储之位,兄弟俩早已是在暗底下较劲了很久。

    姚弋康则是暗暗地憋了一口气。反正刘胤的目标是小榆谷,他迟早会来攻打的,到时候新债旧帐一起算,吃过的暗亏不怕讨不回来。

    说曹操,曹操就到,姚弋康这前脚刚回小榆谷,还没还得及坐热屁股,就听哨马来报,蜀军的大队人马已经进入了小榆谷地界。

    “来得正好!”姚弋康腾地就站了起来。对姚弋安道:“阿兄,这刘胤得寸进尺,胆敢来进犯小榆谷,今天非要给他点颜色尝尝不可。”

    小榆谷土堡石堡不少,但却没有可以依靠其防守的大寨,就连姚弋安姚弋康两个王子所居的,也不过是两个大一点的石堡而已。谈不上什么以险据守,应对来犯之敌,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号召全体羌民一齐出战,用人海战术来淹掉对手。

    姚弋安身为大王子,是小榆谷的主事之人,他缓缓地站了起来。沉声地道:“吹响号角,征召勇士,随我出战!”

    “呜呜呜”

    高亢的号角声在小榆谷无垠的大地上回荡着,许多正在田地准备春耕的羌民疑惑地放下了农具,抬起了头来,这号角声他们并不陌生,是最紧集的召集令。听到号令的所有羌民,都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放下手中的事务,拿起武器,赶赴集结地点。

    这样的号角声已经是有些年头没有响起过了,它的响起,就意味着有强敌入侵了小榆谷,所有羌民都扔掉了农具,飞奔回土堡。那儿有每个人都佩备的武器,刀枪或弓箭,甚至是皮甲。这些武器都是个人所拥有的,当部落有事之时,这些看来老实巴交的农夫摇身一变,就成为了一名羌族战士,飞赴战场之上,抵御来犯之敌。

    这样高亢的号角声同样刚刚进入小榆谷的蜀军也清晰可闻,刘胤皱了皱眉头,他不可认为这是羌人的欢迎曲,如果猜得没错的话,那肯定是羌人的集结号。

    果然,前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个个的小黑点,起初的时候,这些黑点很分散,但很快黑点就汇聚成了一条黑线,越来越多的黑点加入到黑线,黑线也变得越来越粗,缓缓地向前移动着,没过多久,刘胤便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羌人,在不停吹响的号角声中,集结到了一起,迎面而来。

    就如同是好莱坞的大片一样,那种层层叠叠扑天盖地而来的场景是极具震撼力的,和羌人浩大无垠的队伍比起来,数千人的蜀军则是要显得渺小的多。

    傅著暗暗地倒吸了一口凉气,有些惊诧地道:“好家伙,这羌兵少说也有好几万?”

    “没有七八万,至少也有五六万。”羌人全民皆兵,这一点刘胤倒是很清楚,既然来到了羌地,就要不可避免地面对这个问题,虽然说临时征召的羌民没有常备兵那样的战力,但羌人自幼生性彪悍,好勇斗狠,个个是勇力非凡,由这一群虎狼之辈组成的军队,仍然不可小视的。

    刘胤下令立刻结阵,排出了以弓骑兵为突前尖刀,枪骑兵为两翼的品字型攻击阵形,中军由刘胤的亲卫部队坐镇,牵弘的陇西兵负责殿后。

    羌兵的单兵素质优秀,但整体作战能力却很逊色,刘胤就是准备用弓骑兵为先登,从羌人的薄弱环节入手,先撕开一道口子,然后利用枪骑兵的强大冲击力,发挥集体攻击力的优势,先声夺人,羌人虽多,但他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投入战场,刘胤就是要利用蜀军整体的优势,在局部形成一种碾压之势,摧垮羌人的作战意志。)

第358章 陪他玩玩() 
蜀军这边很快地完成了结阵,姚弋安和姚弋康也在众亲兵护卫的簇拥之下出现在了羌人的阵中,双方在小榆谷平原之上两阵对圆,一场大战一触即发。``し

    比起七千人的蜀军阵营来,羌人阵营则是显得浩大的多,简直可以用扑天盖地来形容,比起蜀军阵营的齐整紧凑来,羌人阵营更为显得松散了许多,临时召集来的羌民甚至连自己的编制在那儿也没有找到,只是往人多的地方去凑,队形不散乱才怪。

    不过散乱归散乱,羌兵们的士气还是很高昂的,大多数的羌兵还是身着普通的衣服,完全同民夫没啥两样,只有手中的刀枪弓箭能证明他此刻是一名战士。

    有如此规模浩大的军队,姚弋康的底气顿时变得十足,持了他的那对月牙弯刀,骑了高头大马,径直地冲到阵前,指名道姓地向刘胤叫起阵来。

    斗将战法古以有之,《兵筹类要》中称:“两阵既立,各以其将出斗,谓之挑战。”但却不是战场的主流,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得依靠军队的整体的战斗力和将领的指挥才能,绝不仅仅只是主将的“匹夫之勇”,孙子兵称为将者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大素质才能称之为名将,被没有力大、能打做为硬性指标,古之名将,白起武艺平庸,但却能坑杀四十万的赵兵,韩信宁可受胯下之辱,怯于私斗,却将力能扛鼎的楚霸王逼死在乌江,可见真正的名将并非是那种好勇斗狠之辈。

    但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人大多认为所谓的冷兵器战争就是兵对兵,将对将的厮杀,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羽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张飞挑灯战马超这些精采的桥段至今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刘胤穿越到三国之后才知道,这些所谓的精采大多是老罗虚构的。真正的战争只能残酷的,绝对谈不上精彩二字。虽然二军对垒不乏斗将之举,但这绝不是战争的主流。

    当然也不可否认斗将对军队士气的帮助,斗将中获胜的一方。必然会士气高涨,战无不胜,战败的一方则是士气低落,一触击溃。所以斗将一般只在旗鼓相当的对手之间进行,或者是对自己有极大的自信才会出马。因为主将一旦战败或战死,整个队伍的士气都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就是因为主将的轻率和鲁莽,会导致己方部队的整体崩溃。

    相对汉人军队依靠战阵战术谋略取胜不同,羌人则是喜好单打独斗,当然这与羌人的纪律涣散、生性彪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算是大规模的作战之中,羌人也喜欢各自为战,各逞勇力,很少也协同作战的精神。在羌族内部,解决纷争的最好办法就是谁的拳头硬,往往一次斗将,就可以将所有的矛盾解决掉。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姚弋康自然是不乏勇力,而且他对自己的勇力极具自信,先前在半路伏击之中,姚弋康就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正因为如此,他才着了刘胤的道儿。被刘胤所要挟,不得不饮恨而退。

    对于此事,姚弋康自然是耿耿于怀,如果他要是真正明枪真刀地败在刘胤的手中。自然也是心悦诚服的,可偏偏刘胤用的是最龌龊的手段,逼得他不得不后退,这样一口气,姚弋康又如何肯轻易地咽下去。

    今天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场合,姚弋康轻骑而出。指名道姓地挑战刘胤,就是想要一雪前耻。刘胤如果不敢出战,那正好可以好好地折辱他一番,如果他敢出战,姚弋康必然要用手中的弯刀好好地教训他一下,出一出心中的恶气。

    “某倒以为镇北将军是何等的英雄,敢情也不过是一只缩头乌龟罢了,怕死的话,就回去搂着你的女人睡觉去,别来小榆谷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