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进行了简单地改进,普通的马鞍换成了高桥马鞍,单边马镫换成了双边马镫,但却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也许武城山之后,天下的骑兵将会纷纷地效仿,一个由骑兵主宰的战争的时代也将诞生。(未完待续。)

第343章 坚守襄武城() 
ps:正版读者请稍后再看,谢谢配合

    越往北走,便越发地荒凉起来,大片的原始森林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零星的树木和低矮的灌木,深秋季节,半人高的野草变黄枯萎,大地愈发显得苍凉起来。

    在这片区域,野兽都很少出没了,原本以为可以猎些虎豹狼虫充当食物的蜀兵很是失望,运气好一点可以猎得些野鸡野兔,就算是有些收获了。但大军行进的速度极快,除了极个别时间短暂停留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急匆匆地赶路,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停下来打猎,更何况三万大军每日的开支用度都是一个惊人的数目,仅凭几只野鸡野兔什么的,连塞牙缝都不够。

    其实此次大军北进,一直是贴着蜀国的边界向北而行,翻越雪山之时,与蜀国的汶山郡也相隔不过二三百里,此刻行军北上,距离阴平武都二郡,最多也不过是三四百里的路程,如果此时大军转向东北方向而行,便可以绕过草地,翻越岷山,抵达阴平郡的沓中。

    可惜现在汶山和阴平都已经陷落了,在其险要关隘之处,魏军都驻守着人马,想要通过,绝非易事,更何况绕行阴平,势必会打草惊蛇,对奇袭陇西的计划有很大影响,所以刘胤只能是率军向正北而行,穿过茫茫草地。

    ▼

    这几天走的路虽然艰险,但好歹它也坚实的路面,有无当营在前面开路,整个大军的行进速度保持的不错。九天的时间。赶了七百多里的路。慢慢地接近了草地的边缘。

    松潘大草地处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缓冲地带,为西倾山、岷山、巴颜喀拉山之间的山原,纵横三百多公里,海拔3500米以上,河道迂回摆荡,水流滞缓,叉河、曲流横生,形成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络而成片片草甸,覆于沼泽之上,气候变换无常,就算是在一千八百年以后,这里都是人迹罕至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禁区。

    刘胤在后世走过的的草地已经是修通了公路,虽然徒步而行,但却是沿着公路而走,根本就没有感受到生死的威胁。更何况一千八百年后和现在草地的状况,有着天壤之别。刘胤清楚地感觉到,现在的草地面积,要比后世的范围更广,想要走出草地,对蜀军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大军在草地的边缘地带扎营安寨,为最后的冲刺做着准备。

    粮食全部分发到了个人的手中,所有该丢弃的物资都统统地丢弃了,现在的蜀军,必须要轻装上阵,踏上这片生命的禁区。

    乘着这个时候,刘胤和张乐赵卓亲自前往草地去查看。

    远远地望去,但见前方水道迂回,河网密布,除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灰黄色低矮的草甸之外,看不到任何的树木,鸟兽绝迹,荒无人烟,整个的草地笼罩在苍茫的白雾当中,一片死寂。

    “哇靠,”张乐是倒吸了一口凉气,道:“大哥,这前面有路吗?我怎么光看到大片的沼泽地,连半条路都找不出来。”

    刘胤目光凝重地道:“草地既是有路,也是无路,只有从这儿杀出一条血路,才可能抵达陇西。”

    张乐正想说些什么,忽然他注意地了左侧很远的地方升起一阵炊烟没错,就是炊烟,虽然草地周围雾气腾腾,但炊烟和雾气还是有明显的区别,雾气是白茫茫的,炊烟则是淡黑色的,特别的醒目,张乐惊讶地道:“唷,这儿居然有人,大哥,我们过去瞧瞧如何?”

    刘胤也看见了那道炊烟,不禁是大感好奇,按理说越过雪山之后,一路行来,几乎没有看到半点人烟,没有想到来到了生命禁区的草地边缘,居然看到有人在此居住,实在是大大出乎了刘胤的意料。

    为了探个究竟,刘胤等人策马向西,奔着炊烟升起的方向就赶了过去。

    很快地几间草屋就映入了眼帘,虽然简陋,但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人造的房舍,毫无疑问这里面居往的定然是人,不过刘胤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人的有这样的胆量,敢生存在草地的边缘。

    急骤的马蹄声显然也惊动了草屋内居住的人,未等刘胤等人接近,他们已经是出了草屋,驻足观看,看其衣着装束,正是羌人无疑,突然地来了这么多骑马佩刀之人,这些羌人很是惊慌。

    刘胤跳下马,含笑地道:“老乡勿惊,我们乃是大汉天子的军队,为了讨伐逆魏,途经贵地,多有打扰,还请多多包涵。”

    那些羌人根本就听不懂刘胤的话,露出怪异的神色。

    还好阿坚懂得羌语,上前和那些羌民交流,将刘胤的话翻译成羌语,转述了一下。

    为首的一个羌人将信将疑,又与阿坚说了半天,阿坚向刘胤禀报道:“他极是怀疑少主的话,因为从来就没有军队来到这里过。”

    刘胤饶有兴致地问道:“这里既无人烟,那你们是从何而来?”

    羌人解释称,他的祖辈们一直生活在雍州陇西郡和凉州西平郡一带,后来受官府的压迫和别的部族的欺凌,他们所在的部族才被迫南迁,从陇西迁移到草地南方。对于刘胤提出的问题为何他们会居住在草地的边缘,而没有选择向南的地方,羌人答曰,临近草地虽然条件艰苦些,但这里绝少虎狼等猛兽,越往南走,猛兽出现的概率便越高,所以他们还是居住在这儿比较安心。

    苛政猛如虎,这些羌民之所以居住在草地之侧,显然是因为受到魏国陇西地方官吏的欺凌而被迫搬迁的,他们宁可生活荒无人烟的草地附近,也不愿意生活在陇西、西平等地,显然魏国的暴政比狼虎再可怕。

    不过知他们是从陇西郡迁来的,刘胤不禁露出满脸的喜色,他们既然能从陇西跨越草地来到这儿,那就证明他们经越过草地,刘胤的大军正缺向导,能遇到有穿过草地有经验的人,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未完待续。)

第344章 解围() 
刘胤率大军赶到襄武外围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了,襄武城沐浴在一片血色之中,亦不知是被夕阳染红的还是被鲜血染红的。◇↓◇↓小说。¥℉立马外围的一处高地,刘胤可以清楚地看到襄阳城高大的城墙上几乎铺满了人影,远远地看去,就象是一只只的壁虎依附在墙上,人山人海,多如蝗虫一般,激烈的喊杀之声响彻云霄。

    看来襄武城真的已经到了芨芨可危的地步,或许刘胤再晚来一天,就不会是眼前的景象了。顾不得休整,刘胤即刻下令弓骑兵对羌人阵地发起试探性地攻击,吸引羌兵的注意力,以缓解襄武城的压力。在调派弓骑兵出击的同时,又增派了两千枪骑兵,从左右两个侧翼对弓骑兵实施保护,以防羌人骑兵的包抄。

    弓骑兵的优势在于中远距离上的攻击,而一旦陷入近战,弓骑兵就将处于劣势,所以弓骑兵在进攻的时候,需要枪骑兵给予侧翼的保护,以防备敌人骑兵快速迂回到侧后方实施包抄,这样弓骑兵进可攻退可守,没有丝毫的后顾之忧。

    而枪骑兵则擅长于近距离地冲击,与敌骑展开面对面地搏斗。弓骑兵和枪骑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的战阵配合在段谷训练之时已经演练过无数次了,已经很是娴熟,弓骑兵负责远程攻击,枪骑兵负责侧翼保护,就算是闯入数倍于己的敌阵之中,都可以是游刃有余。

    隆隆的马蹄声响起,四千骑兵向着襄武城下聚集的数万羌兵冲击而去。

    羌人显然也已经注意到了蜀军援军的到来,不过整个的羌军队伍攻击的目标是襄武城,正全力以赴地攻着城,显然对于从侧后翼出现的蜀军援兵准备不足,整个后翼都处于空虚的状态,等他们发现蜀军的身影后想要调兵增强后翼的防守之时,蜀军骑兵已经如旋风似地冲了上来。

    以密集的箭雨开路,蜀军就轻而易举地撕开了羌兵的防线,羌军阵营登时大乱。人仰马翻,被蜀军冲击地七零八落。

    此次负责协同指挥的是烧当羌中号称西羌王麾下四大金刚之一的戈塞,身长九尺,虎臂猿体。面目凶恶,善使一条狼牙棒,勇力过人,此次奉西羌王姚柯迴之命,节制诸羌人马攻打陇西郡。正战至激烈处,估计拿下襄武城已是为时不远,却见东面杀来一支汉人骑兵,冲入羌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戈塞勃然大怒,提起狼牙棒,纵马领兵就杀了过去。

    戈塞一动,整个羌兵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到了东面,攻城的势头便也就衰减了下去。

    此时。蜀军的骑兵已经冲入了羌人阵中,与羌兵混战在了一处,傅著更是一马当先,冲杀在最前面,连挑带刺,接连地刺翻了多名羌兵。

    戈塞气得哇呀呀暴跳如雷,手持狼牙棒,冲着傅著当头就砸了下去。戈塞的狼牙棒乃是青铜打造,重达五十斤,戈塞身高臂长。力大无穷,这一棒砸下去,隐然间风呼雷啸,似有千钧之力。

    傅著瞧得戈塞杀来。面目狰狞丑陋,不禁心道,这天底下还真有长得如此恶心之人,戈塞马快棒沉,搂头盖脑地砸了下了,傅著闪避不及。只能是举枪相架。

    “当啷”一声,狼牙棒重重地砸在了傅著的枪杆之上,精钢打造得枪杆也颤出极大的弧度,所幸这杆枪的材质非常之好,才不致当场断掉,不过傅著被震得双臂发麻,虎口迸裂,鲜血直流。傅著不禁心中骇然,这羌人恶汉竟然生得一身蛮力,力大无穷,自己在气力上可是远远不如。

    不过傅著年轻气盛,毫无退意,自忖虽然力气是比敌酋弱一些,但那敌酋不过是粗蛮之人,虽然力大,但招式却不甚精妙,自己以巧破千斤,也未必没有机会。

    傅家世代名将,打他爷爷傅彤那一辈就是先帝麾下的一员勇将,到了他父傅佥这一辈,更是蜀中赫赫有名的战将,傅著虽然年轻,但自幼跟随父亲学枪法,勤勉不堕,枪法也是略有小成,如今蒙刘胤赏识,提拨他做了中郎将,傅著更是劲头十足,每战必是身先士卒,就是不想辜负了姊夫的提携之意。

    现在敌酋悍勇,傅著也是心生傲气,自不肯后退,抖擞精神,与戈塞大战在一处。

    戈塞自忖自己的这一当头一棒,对方一个年轻瘦弱的后生之辈肯定招架不住,可没想到他不但架住了,而且丝毫没有退意,反而举枪反刺过来,戈塞更是火冒三丈,要知在西羌诸部之中,他戈塞的勇力那也是排在前几号的,如今居然被一小娃轻视,当场就七窍生烟,抡圆了狼牙棒,舞得是呼呼生风,照着傅著就是一顿狂砸。

    傅著清楚,如果与敌酋硬碰硬,自己肯定不是对手,那狼牙棒又沉又重,稍微沾点蹭点,就是非死即伤,唯有以巧破千斤,才是克敌办法,所以他并不与戈塞硬拼,而是枪走游龙,在狼牙棒的空隙之中,寻找破敌之处。

    两个人连战三四十回合,未分胜负。

    看到天色将晚,刘胤吩咐鸣金收兵,之所以刚到襄武外围就发起攻击,就是为了缓和襄武城的压力,而刘胤的目的显然已经是达到了,羌人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了东面来,加上天色较晚,攻城行动也就暂时停止了。

    听到鸣金之声,傅著拨马跳出圈外,道:“今日暂且罢手,明日再战!”说罢,拨马抽枪而走。

    戈塞看天色将晚,亦没有追赶,收兵回营。

    蜀军后撤十里,在一处高地扎营,与羌军营寨遥遥相对。

    邓朴对刘胤道:“大将军,此处离羌人营寨越近,须得谨防其偷营劫寨。”

    刘胤回头对傅著道:“你与那羌人酋帅交手,感觉其如何?”

    傅著道:“其人性格粗蛮,倒不象是有心机之人。”

    刘胤呵呵一笑,沉吟了一下,当即对邓朴傅著如此这般吩咐下去。(未完待续。)

第345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刘胤说这番话的时候颇为自信从容,因为他是这个世上唯一走过这条路的人。前世刘胤在部队时参加过一次纪念长征胜利七十五周年的活动,这次的纪念活动有个名称,叫做“缅怀先烈,重走长征路”,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感受长征的伟大。当然两万五千里的路程倒是没有一一走过,刘胤所在的部队选择了最为艰险的那一段爬雪山过草地的路程,从大渡河的泸定出发,终点就是甘南的腊子口。

    这段路最难之处就是要连续翻越夹金山、梦笔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等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和穿越数百里渺无人烟鸟兽罕至的草地,身为特种兵的刘胤及战友徒步完成了这一段路,向革命先烈致以无上的敬意。

    不过坦白来讲,刘胤并不认为这一段路有多么的难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之时之所以伤亡惨重,是因为准备不充分,缺衣少食,药品匮乏,红军将士不是饿死就是冻死,如果粮食再充裕点,御寒衣服再多点,局面完全可以改观。

    此次迁都南中,刘胤便又萌发了迂回陇西的想法,魏国主力部队南下,整个关陇一带防备空虚,如果要选定反击目标的后,关陇地区无疑是最佳的。何况这条道是任何人绝然不会想的,钟会只以为占据了剑阁,甚至包括阴平桥,就可以完全封死从益州前往关陇的道路,关陇之地就可以安然无忧,不用再做任何的防备。

    在这种情况下,迂回攻击陇西,就可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关陇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诸葛亮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就是能拿下关陇,打开进取中原的这扇大门。而对于刘胤而言。这就是一次绝地反击的机会,乘着魏吴两国陷入胶着苦战。无瑕分身之时,一举拿下关陇,逆袭天下大势。

    而成败的关键,就是要走出这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来。

    这条路难走吗?当然难走!但也并非是绝对不能走,只要准备充分,安排得当,走出雪山草地,刘胤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毕竟这条路是自己走过一次的,刘胤对雪山草地还有着深刻的印象,由他来做向导,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古今地貌是不是一样,刘胤倒是不太担心,毕竟时间只向前推了一千八百年,还远未达到沧海桑田般变化,那些雪山依旧还是雪山,最多雪厚一点,草地依旧还是草地。最多沼泽的面积更大一些,更泥泞一些,刘胤曾经走过的那些道路。并不会完全的消失,许多地标性的山川,刘胤还是记忆犹新的。

    早在上个月的时候,刘胤已经安排陈寿前往汉嘉郡,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筹措粮草。汉嘉郡与蜀郡相邻,不过汉嘉郡境内崇山峻岭,地险山高,魏吴两国在成都互撕还来及,如何有多余的兵力来进犯汉嘉郡。所以刘胤将前进基地选择在了这儿,还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陈寿并不知情。他都万万不会想到刘胤早有制定了向西翻越雪山的计划,陈寿还以为刘胤要在他汉嘉筹措粮草。是为了反攻成都之用。

    现在拿到了关陇方面的确切情报,也让刘胤吃了一颗定心丸,毕竟在这份情报之前,关于关陇的敌情,也只是刘胤的一个判断而已,真要想将计划付诸于行动,仅凭着想象是远远不够的。

    而现在刘胤拿了第一手的资料,进军陇西的计划也正式地进行了实质性的阶段。

    面对邓艾的错愕,刘胤是暗暗地一笑,如果就连最擅拨奇弄险的邓艾都不敢相信的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