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此时,帐外有军士报道:“启禀都督,西边有书报到。”

    “呈上来!”

    陆抗接书在手,拆开视之,抚掌大笑道:“某大事成矣!传令诸军,立刻进军青阳浦,与蜀决战!”

    ┄┄┄┄┄┄┄┄┄┄┄┄┄┄┄┄┄┄┄┄┄┄┄┄┄┄┄┄┄┄┄┄┄┄┄┄

    郪水南岸的青阳浦一马平川,此刻正是浅草茵茵的三月,田野里一片盎然的绿意,不过一阵阵激荡而至的杀气,却打破了这片田园的宁静。

    蜀军队伍已经完成了集结,排成了一个个的战斗方阵,每个方阵都由一千兵士组成,秩序井然,队列齐整,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整个队伍气势如虹,斗声昂扬。

    诸葛瞻坐在一匹白色的骏马背上,东边初升朝阳晃得他几乎睁不眼,他手搭凉棚向东望去,地平线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人影,是吴国的军队!诸葛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拨剑在手,高声厉喝道:“列阵!准备迎敌!”

    蜀军中军是李球所率的羽林右军和黄崇所率的虎贲军,大约两万人马,全部都是皇帝的御林军,铠甲锃亮,鞍鞯鲜明,一声令下,方阵立刻进入了攻击模式,长枪如林,枪尖闪耀着寒光。

    “杀!杀!杀!……”万千蜀兵齐声呐喊,杀声震天。

    诸葛瞻刚刚从斥侯的口中,得到了吴军的确切数量,比他之前预估的显然要多。吴军十万大军入川,除了在永安留驻一万人马、江州留驻五千人马,还有五千人马维护粮道通畅和一万水军不在编制内之外,陆抗将其余所有的军队都投入到了青阳浦之战中,整整的七万人马,比蜀军四万五千人要多出近半数。

    陆抗几乎是孤注一掷地豪赌,将绝大部分的兵力投入到了进攻成都之中,后路的防御极其地薄弱,一旦后路被掐断,这支入蜀的军队很可能会受到灭顶之灾,但现在陆抗别无选择,他只有投入重兵,才能保证奇袭成都的成功。

    但诸葛瞻却是一无惧色,战争的成败从来就是不是依靠兵力的多寡来决定的,决定胜负的因素固然有许多,但军心士气是永远也不可或缺的,现在蜀军上下一心,士气高昂,求战之心十分地强烈,军心可用,有愁贼敌不破?

    诸葛瞻倨傲地看着如蝗的吴军,嘴角之上挂着轻蔑的笑意,今日的青阳浦,就是吴人的葬身之地,背盟弃义,合当天诛地灭!

    “擂鼓!传令阎宇刘胤,同时向吴军阵地发起攻击,倾其全力,一战破敌!”

    鼓声隆隆地响了起来,正所谓一鼓作气,蜀军将士的士气也在第一时间凝聚到了极致,枪在手,箭在弦,单等一声号令,就要向吴军阵地发起第一波的攻击。(未完待续……)

第286章 雪山草地() 
ps:正版读者十分钟之后再看

    “杀!”诸葛瞻目光冷峻,高高地擎剑在手,斜指着左前方。请大家搜索看最全!的小说

    “杀”蜀军齐声呐喊,杀声直震云霄,突前的方阵开始移动了,沉重的步履在大地上踏出坚实的脚印,虽然缓慢,但那种钢铁洪流带来的威势,却是势不可挡的。

    御林军的装备堪称是蜀军之中最好的,所有的士兵都身着甲胄,黝黑的铠甲闪烁着幽幽的冷光,万千的士兵密密地排列在一处,俨然如一座钢铁森林。刀盾兵排在队伍的最前列,一面面盾牌紧密无隙地连接在一起,远远望去,形成了一道闪着金属光泽的矮墙。长枪兵锐利的长矛从盾牌的斜上方矗立出来,矛尖闪着令人胆寒的锋芒。刀盾兵长枪兵的身后,是早已挽弓张弩的弓弩兵,弓在手,箭在弦,保持着四十五度的仰射角度,只等敌军进入弓箭的射程之内,便行发射。

    弓箭兵的后面,是数十架弩车,这种弩车是赫赫有名的诸葛连弩车,一发十矢,威力惊人,虽然行进在队伍的最后面,但它们却是打击敌人的先发利器。

    整个蜀军的队形严谨,步履齐整,宛如一架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一路向前碾压而去。

    对面的吴军加快了行进的速度,吴军的装备显然要比蜀军低上一些,着甲的程度参差不齐,皮甲居多,铁甲稀少,不过轻甲显然有轻甲的好处,吴军的步履要轻盈的多,速度也要快上一些,从人数上来讲,他们也占据着明显的优势,黑压压的,远望如蚁聚一般。

    双方之间的距离逐渐地再缩小,甚至已经隐约看到对方士兵面孔的模样。

    “发射!”连弩车队的指挥官目测敌兵已经进入了床弩的攻击范围,这种床弩的攻击距离很可怕。最大射程可达千步,最佳打击距离也在六七百步,可谓是战场上的杀敌利器。

    一声令下,连弩手立刻操纵弩车,一排十支巨大的弩箭呼啸着腾空而起,发出刺耳的鸣叫之声,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向吴军阵中投射而去。

    床弩的弩箭不同于普通的弓箭,箭头呈扁平状。犹如小铲一般,这种箭头的破坏力惊人,在七百步的距离之上,可以轻易地射穿加厚的木盾,就算了身披重铠的士兵,同时被穿透三两个都没有问题。

    连弩的攻击给吴军阵带来了一些混乱,弩箭轻而易举地射杀着前排的士兵,吴兵手中的盾牌在弩箭的面前可怜地形同一张薄纸,被弩箭射中之后。盾裂人亡。

    不过对如密集如云的吴兵而言,弩箭再厉害也不能覆盖整个的队伍,虽然不断地有士兵倒下,但吴军整体的攻势未减,反而有加快地趋势,吴军将校都明白,只有进入短兵相接之中。蜀军的连弩车才可能失去效用,如果呆着不动,反而会成为连弩车的活靶子。

    两个密集的阵营很快地靠拢着,一旦进入弓箭的射程,双方的弓箭手都毫不吝啬地射出了一支支的箭矢,漫天的箭雨笼罩着半空之中。就连晴朗的天空都似乎变得阴沉起来。

    “嗖嗖嗖……”箭如雨下,双方的伤亡开始激增起来,缺少铠甲防护的吴兵只能是头顶盾牌,来抵御如倾盆之雨般的箭矢,但有些箭矢十分的刁钻,总能找出空隙给吴兵以致命的一击,越向前进。倒下的士兵便越来越多。

    蜀军这边的状况略好一些,有铁甲和盾牌的双重防护,使蜀军的伤亡能降低到最低限度,在中远距离的攻击中,蜀军明显地占据了优势。

    吴军也明白他们的劣势所在,袍泽的一个个倒下也并没有让他们心生畏惧,反而是加快了行进的速度,最前列的士兵甚至是一路小跑起来,冲着蜀军的阵营猛扑了上去。

    双方很快地就进入了短兵相接的搏杀之中,蜀军身着绛红色的军服和黑色的铠甲,吴军身着黄褐色的军服,原本看起来是泾渭分明的,但黑红色的洪流和黄褐色的洪流彻底地搅和到一起的时候,却再也难以分辨出来。

    军队身着的军服与国家的五行性质是密不可分的,汉为火德,蜀军的军服便是红色,吴为土德,吴军的军服便是黄褐色。当然魏国也是土德,不过他们的军服与吴国还是有些区别的,吴国采用黄褐色,而魏国采用深褐色,这样也就有利于双方交战之时可以很清晰地分出敌我来。

    双方的士兵如同杀红了眼一般,一进入战斗就展开了殊死地搏杀,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相撞时的金鸣声交织在一起,就如同是一曲战场交响曲。不过这个交响曲听来惨烈的多,双方士兵前仆后继,黑红色和黄褐色的两道洪流不断地向前涌动,更大范围地融合在了一起,更多的士兵卷入了混战之中,整个青阳浦的平原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先锋官诸葛尚一骑当先,冲杀在最前列,他骑了一匹如火炭一样红的战马,披了一件红色的披风,整个人就如同一团火焰,虽然他是第一次地亲临战场,但初生牛犊不畏虎,浑身的热血在沸腾着,一杆长枪上下翻飞,锐不可挡,在吴军阵中左冲右突,斩敌无数。

    在诸葛尚的带领下,蜀军将士士气高昂,向着吴军发动了一轮又一轮地猛攻,明显地占据了优势。

    “我儿真为年少英雄!”诸葛瞻在阵后看到诸葛尚的英勇表现之后,面露嘉许之色。

    遥望着吴军阵中的“陆”字帅旗,诸葛瞻沉声下令道:“诸军听令,趁敌势衰,一鼓作气,冲破敌阵,有获吴逆帅陆抗人头者,赏万金封千户侯!”

    蜀军兵将闻之,人人奋勇,个个当先,只杀得吴军丢盔弃甲,尸堆如山。

    “都督,蜀兵锋芒太盛,我军不可力敌,不如暂且退兵。”护军将军薛莹看到形势不利,对陆抗道。

    “退!”陆抗的眼中,掠过一道锋芒,沉声地下令道。欢迎您来)

第287章 谒见天子() 
ps:正版读者十分钟之后再看

    留平、步协、盛曼几个一听就急了,道:“幼节,蜀国若不拿江州三郡出来,我们吴国无论如何是不能出兵的,此时出兵救了他们,只怕咱们到头来都得白忙乎一场。…≦,”

    陆抗嘴着挂着一丝矜持的笑意,笑而不答。

    目光敏锐的孙休似乎从陆抗的神情之间悟出了什么,抬手道:“稍安勿躁,你们听听陆卿如何说。”

    留平几个这才安静了下来,看着陆抗,瞧他如何解释。

    陆抗从容不迫地道:“诸公可否记得刘备是如何得的益州?”

    众人不禁一怔,这都是多少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陆抗还提它做甚?众所周知,以前的益州,是刘璋的地盘,刘璋暗弱无能,汉中张鲁屡屡进犯,刘璋抵挡不住,只好向派张松去许都向曹操求援。曹操那个时候还未得陇,自然没有望蜀的机会,也就没有心情理会张松,张松在许都碰了个钉子,回蜀的路上,途经荆州,便把西川卖给了刘备,回去后撺掇刘璋,向刘备搬兵救援。刘备早有吞蜀之心,此番打着援蜀的旗号进入了西川,最后堂而皇之地窃取了刘璋的地盘,将巴蜀之地据为己有,刘备也得以坐上了蜀汉开国皇帝的宝座。

    虽然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在场诸位都没有机会亲历,但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让人纳闷的是,陆抗无缘无故地提这个干嘛?

    孙休脸上也挂上了会心的微笑。道:“陆卿的胃口可是大得很。”

    陆抗也一笑道:“历史总是不断在重演。益州之局。与当年刘璋张鲁之时,全然别无二异,我们何不一如刘备旧事,趋兵入川,乘此天赐良机,将巴山蜀水尽收江东。”

    留平、步协、盛曼等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的胃口,不过是蜀国的江州三郡。如果蜀国讨价还价的话,巴东一郡也是可以接受的,而陆抗的胃口,可远不止这么一点,他是想要吞掉整个的西蜀。留平等人惊讶的是目瞪口呆,陆抗的胃口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高机遇也必然有高风险,吴国如果想要吞掉蜀国,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蜀国必然会拼死抵抗,何况在汉中。还有魏国的二十万大军,陆抗此举,无疑是火中取栗。

    孙休对陆抗这个大胆的设想虽然有些震惊,但却也是极为的欣赏,在他看来,世上之事,只有敢想才能敢做,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永远只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这几年陆抗升职很快,就是因为孙休看中了陆抗颇有韬略,有大将之才,与乃父陆逊有极为相似的一面,今日果然是语出惊人。不过孙休相信,陆抗敢这么说,不仅仅是狂妄之辞,而是他早已有了一个成熟而周详的计划。

    “愿闻其详。”

    陆抗胸有成竹地道:“陛下,臣久镇西陵,对蜀地之山川地理,驻兵情形了若指掌,蜀国永安都督麾下,原本有二万之众,不过此番汉中告急,永安都督阎宇已经调回成都,新任永安都督罗宪手中不过只有五千人马,虽然人少,但依仗天险,我军也未必能轻取之。此次邓良求援,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以入川援助为籍口,我军进入永安,天堑变为通途,只要一举袭杀罗宪,拿下永安,川东的大门便可牢牢掌控在我们手中。此时姜维全师在剑阁防备魏人,根本无瑕回援,阆中又有贾充进犯,蜀国已是焦头烂额。我军拿下永安之后,便可直袭成都,现在蜀中除了成都还有三四万御林军之外,再无可御敌之兵,臣等只须率十万之众,一月之内必克成都,生擒刘禅。蜀国一亡,陛下可以再用高官厚禄招降姜维宗预等人,姜维等人知大事已去,如何不降?陛下已据荆扬,若再得巴蜀,则天下半壁尽归吴矣,彼时何惧魏国?此乃天赐陛下良机,如果不取,等益州尽落魏人之手,彼时则悔之晚矣。退一步讲,就算我们未能全取益州,只要有机会拿下江州三郡,固守永安,荆州便可免受西敌之扰,江东之基业也可安稳无忧。”

    孙休惊异地看着陆抗,不得不说陆抗的计划相当地诱人,蜀国一直以来在永安驻守重兵,就是为了防范东吴的入侵,如果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永安,等于就是打开了入川的大门,现在蜀军主力集中在北线抵御魏人,从永安到成都千里之地几乎是不设防的,东吴军队只要能突破永安防线,成都几乎是唾手可得,江东孙氏盼了几十年开疆拓土的梦想就可以实现。

    孙休登基之后,也一直渴望着重振祖辈和父辈的荣光,从试图北伐就可以看到孙休的壮志雄心,但曹魏方面一直防范很严,孙休没有任何的机会,现在陆抗提出了这个大胆而疯狂的计划,倒是令孙休怦然心动,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机会吗?

    施绩有些忧虑地道:“我军若是打着救援的旗号而偷袭蜀国,恐怕要为天下人诟病。”

    陆抗不以为然地道:“成者王侯败者寇,现在世人只知刘备是蜀汉的开国之君,还有何人记得他是如何用狡诈的手段得来的益州,我们不过是上行下效而已,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此大事若成,天下人也只会记得我主英明神武。何况蜀国大势已去,东吴不取,最终只是便宜了曹魏,曹魏若据益州之地,顺江而下,东吴长江之险遂失,恐怕最终也只能是步蜀汉之后尘,若想同曹魏分庭抗礼,这益州当仁不让。如果在这个时候东吴还要学宋襄公的仁义,那才会真正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陆抗对施绩的忧虑是不屑一顾的,所谓的仁义,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吴蜀同盟,也不过是各取其利罢了,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各谋其政,各为其主,不管从那一点上来讲,陆抗也一直是默不作声,(未完待续……)

第288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启禀将军,前方军营乃是右将军阎宇所部。》。》”派出去的斥侯很快就回来禀报道,他们虽然没有进入军营,但营中随处可见的“阎”字旗还是清楚地表明这是右将军阎宇所统领的部队。

    阎宇?在青阳浦失踪了整整一天的阎宇居然会出现在郪县城下,简直就是诡异无比。

    整个蜀军的崩溃首先是来自于阎宇所负责的右翼失守,战况极为地混乱,谁也不清楚阎宇去了哪儿,是生还是死,是力战不敌还是悄悄逃跑?因为在那种环境中,谁也不清楚阎宇所指挥的右军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或者说根本就来不及关心这个问题,整整的一天,几乎所有的蜀军将士都在浴血奋战,时刻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虽然阎宇的下落是最让人疑惑不解的问题,但没有人能抽出时间来考虑它。

    现在阎宇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但萦绕在众人心中的疑问没有半点的消减,反而更大了。他怎么会出现在这儿?右翼是如何失守的?他为何在郪县外扎营却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