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风-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底下官员一脸不信任的表情,王静辉调节了一下自己的面部表情说道:“各位同僚,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们了,你们这份水利奏章在下感到非常的重要。现在快要到十月进入农闲的时候了,此时正是开始动手修缮水利工程的时候,既然方案定下来了,在下想立刻实施,各位觉得如何?”

    那些水利专家自然是高兴万分,毕竟自己递上去的水利工程计划竟能够得到上司的当场批准,并且实施,对于在楚州时代生活的他们当然会知道这些水利工程一旦建成,由此会带来多大的好处。不过旁边的通判薛向之和其他县丞的脸都黑了:四十万贯!虽然楚州可以称得上是“鱼米之乡”,百姓虽然不是很富足,但比其他州县要强的多了,那也拿不出四十万贯啊!你驸马爷金口一开,我们的官还怎么做?

    通判薛向之急忙站起来说道:“知州大人,还请三思而行!本州虽然比较富足,但一时之间也拿不出四十万贯这么多钱财,所以请大人慎之!”

    王静辉笑着站起身来走到他旁边说道:“薛大人,不必着急,你听我慢慢解释!对于楚州来说,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如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你我各位同僚都会好过,但天有不测风云,楚州最担心的便是水灾和旱灾,这一次在下出任军州事一职,不是干上三年就走了,我想通过现在我们修的水利工程,为今后楚州的长治久安打下基础。各位同僚所担心修缮水利工程的钱款问题,在下曾事先有言:你们干事,我掏钱!在下略有积财,还有些私房钱,我想贷出四十万贯给楚州,利息分文不取,待到楚州财政宽松的时候,在还贷给我就可以了。在下今年才二十一岁,相信这点儿耐心我还是有的!”

    虽然是无息借贷四十万贯,听起来这个数目挺吓人的,但权衡利弊,在座的各位官员心中还是认为非常值得的,试想如果没有水患和旱灾的侵扰,以楚州这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要还上这笔借贷还是轻而易举的。在座的官员想通这一关节后心中便放心了许多,听到王静辉说到这是自己的私房钱的时候,厅内众人都不禁莞尔。

    王静辉等他们笑过之后,又严肃的说道:“虽然这兴修水利工程的款项是有了着落,但需要各位同僚能够善加使用,如果让本官得知那位大人敢在关系到楚州百姓水利工程上动手脚,虽然本官没有什么能耐,太祖太宗皇帝又立下‘不杀士大夫’之言,但本官定会使尽全身解数,纠缠他一生一世,务必让他后悔伸这黑手!各位同僚都比我年长,相信我一定不会让那没有良心的贪官有好下场!”

    王静辉之所以放下狠话,也是因为宋朝实行的是“高新养廉”的政策,这完全看官员的个人操守如何,他可信不过这些,如果不想在这个时代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出现豆腐渣工程的话,适量的威慑还是必须的。

    王静辉的狠话刚一出口,厅中的众位官员感到心中一冷,虽然王静辉的话听起来多少有些像笑话,但他们都能听出其中威胁的成分,一些想发“顺风财”的官员虽然没有立刻打消原有的念头,但心中也紧了紧,想在思量一番再说。所有的官员都信誓旦旦的说不会,但王静辉心中只是打上一个问号。虽然他们在工程中肯定会挖墙角,但只要不触动王静辉的底线,他也会闭上一只眼的。

    王静辉看到厅内的气氛有些冷场,说道:“各位同僚请放心,在下也是通人情的,只要不在大事上出乱子,在下也并不想深究。其实一项水利工程中的油水有什么好赚的?!现在楚州的钱财加在一起不过是一碗水而已,你我一起努力,不难把这碗水变成一缸水,到时候从中取出一瓢都会比碗多,相信随着楚州变得更加繁荣,你们的腰包也会鼓起来,希望各位同僚不要做丢了西瓜拣芝麻的蠢事!”

    王静辉看到他们的脸色好看些了后,便喝了一口茶说道:“现在兴修水利工程,不可能所有的工程都同时开始,需要有一个先后顺序,这份修建水利工程的奏章,其内容是先修建各县内的农田水利工程,等入深秋后在对洪泽湖和淮水沿岸的河防堤坝进行加固整修。我打算将所有的工程分成两步走:第一便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农田水利工程,现在款项是现成的,估计是十五万贯,这笔前马上就会根据这本奏章上分配到各县之内,第二便是河防堤坝了,这部分最多二十五万贯,还要留下五万贯填补漏洞。各位同僚这次回去后要严格按照这份奏章上所写的去做,各位水利官员都会下放到每个县去指导乡民来修建水利工程。”

    事实上王静辉也知道现在自己的做法很是理想化,但自己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毕竟水利工程不过关,该自己倒霉遇上天灾人祸,你的经济就是搞的再好,治下的百姓没有吃的,还要受水患之苦,那等待他的结局也只有黯然收场一条路。当然他也可以挪用盐茶税的配额和各县库存的三年例钱来兴修水利,但这样一来很容易让人弹劾自己,再加上自己是一次竟全功,那点儿钱还不够用,所以王静辉不惜“犯规”,使用自己的钱来给楚州进行无息贷款,来完成所有的水利工程。

    正当王静辉大张旗鼓的在楚州兴修水利的时候,汴都皇宫中宰辅韩琦、枢密院富弼、文彦博、参知政事欧阳修、赵槩、张方平等人在福宁殿中和英宗赵曙父子商议对西夏的问题。王静辉从楚州发回来的那三篇策论都已经到英宗赵曙手中两天了,而看过全部三篇策论的只有他的儿子颍王赵顼和宰辅韩琦,因为就在王静辉策论到达赵曙手中不到半个时辰,从陕西四路宣抚使郭逵那里传来了四百里紧急军情:夏主谅祚在半个月前的那场柔远寨偷袭战中已经被地雷炸成重伤,再加上先前所受的箭伤未愈和战败的羞愧,刚到西夏就死了,消息已经被证实是千真万确,现在西夏皇族那里正乱成一团,准备拥立新国主登基,而涉及到西夏梁氏后族的兴衰,西夏梁太后正在朝中大肆安插其族人,引起了谅祚部下极大的不满!这中间局势的发展竟然和驸马的策论上所写的丝毫不差!

    当昨天英宗赵曙拿着郭逵的急报,在看看桌子上王静辉的策论,父子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震惊的神色。赵曙说道:“真没有想到,驸马刚说谅祚身死,不到半个时辰就传来消息谅祚竟真的死了。驸马仅凭短短的战报便能断定谅祚逼死无疑,和谅祚身死后西夏肯定会发生太后一系和谅祚旧臣争权夺利的斗争,真是当世诸葛!”

    颍王赵顼在旁边笑着说道:“父皇错了,驸马最讨厌的便是诸葛丞相!呵呵”

    英宗赵曙想起两年前他第一次在颍王那里看到王静辉策论的时候,便是讲得诸葛亮的得失,这倒不是说王静辉不喜欢诸葛亮,而是赵顼纯粹一个笑话而已,加上敌国的对头终于折戟沙场,心中也高兴的很,笑着说道:“驸马现在正在楚州自己掏腰包修水利呢!他暂时做不了诸葛武侯了!”

    英宗赵曙精神抖擞的坐在御案之上,西夏骚扰边境不成,三万精锐阵前被斩杀,西夏国主谅祚也身负重伤而死,这样的结果使他非常自信。本来赵曙心中就不倾向于以文彦博为首的保守派做法,正是王静辉的三道策论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王静辉送来的策论最大的效果便是平衡了主战派和保守派中间的分歧,虽然王静辉在策论中力劝朝廷趁此机会终止岁赐,但他也同样坚决反对趁势大举进攻西夏的主张,强调防守,这更是让赵曙非常满意。

    福宁殿中所有的大臣都传阅了王静辉的策论,返回到英宗赵曙的手中的时候,他说道:“各位爱卿,看过驸马的策论后,有何看法?”

    宰辅韩琦虽然是站在保守派一边,但他不主张继续岁赐,他内心中的观点倒是和自己的义子非常接近,所以站出来说道:“老臣认为驸马策论中说的有道理,岁赐并不能换来宋夏两国边境的和平,自夏主李元昊立国以来,对我大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骚扰,给西夏岁赐对于我大宋来说无异于资敌之兵饷!驸马在策论中说得好:辽国之所以和我大宋自襢猿之盟几十年以来没有发生战争,主要是因为我大宋在辽兵入侵的时候给予了沉重打击,辽国精锐尽数被我大宋所围,所以不得已才结盟,至于给辽国的岁赐一是当时辽国势大,二是辽国信守盟约,没有再次寇边。现在西夏国主谅祚重伤而死,入寇八万西夏精锐不复存在,现在西夏内部又生是非,所以此岁赐可免!若西夏不服,一是我大宋早作防备;二是驸马策论中所说:闭其椎场,停止盐巴和茶叶等西夏日常所需之物的买卖,他们自然会挺不住!”

    宰辅韩琦既然已经亮明了立场是赞同王静辉策论上的主张,其他如赵槩、张方平、欧阳修、司马光等人也都站在他这一边。其实福宁殿上的大臣主战派倒是一个没有,全部都是保守派的成员,不过关键分歧便在这到底要不要继续给岁赐的问题上,不过在场的人看过王静辉的策论后,几乎所有原本站在文彦博这边的人都临阵倒戈了,原因很简单,驸马策论上的一句大实话最实在:敌国的皇帝都死在这上面了,这仇恨可就结大发了,你给他岁赐就能让他忘记仇恨,换做是你自己,恐怕也会处心积虑的要报仇吧!

    此时的文彦博也没有想到夏主谅祚居然会因为此次入侵而死,他现在也不相信岁赐能够解决问题了,不过谅祚身死的消息传来的太晚了,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哪能够收的回来,更何况他是仅次于枢密使富弼的枢密院官员,这个面子可栽大了。不过在心中他也确实对王静辉的策论感到服气,就算谅祚死不了,自己赞成给西夏岁赐也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而且英宗赵曙早就看着岁赐不顺眼了,正想找个机会取消西夏的岁赐,自己可算是撞到枪口上了。

    福宁殿君臣会议很快便达成了一致:终止对西夏的岁赐;严令郭逵、陆诜等人严防西夏报复,修整城防,郭逵暂不调回汴都开封,待宋夏之间关系明朗后再议;严禁宋夏边境的宋军将士主动攻击西夏;全面封锁西夏,关闭椎场,直到西夏最后屈服!

第91章 贪污() 
第八十九章贪污

    治平三年十月十二,王静辉站在楚州运河的码头边上向北方翘首以盼:今天是蜀国公主来到他身边的日子,昨天便有人传来消息说公主已经到了清江,今日必到楚州,所以他一大早便带着书童李慎、管家王福和几个家仆在码头等候。一个多月未见自己的娇妻,这确实让两个刚刚婚后的夫妇相思难忍,虽然王静辉现在正忙着兴修水利工程,但还是每天一封寄托着两人相思的信件向汴都开封发,知道他得知蜀国公主已启程的消息后,才终止了“情书攻势”。

    蜀国公主的坐船很显眼,王静辉老远便看到了悬挂凤旗的大船,当船只放下跳板,他便迫不及待的跑上船去,弄得守卫公主坐船的禁军守卫着实的紧张了一下,好在大多数汴都开封的禁军头目都在抗灾防疫的期间见过这位驸马爷,所以他才能顺利的进入船舱。

    蜀国公主带来的侍女正在舱中收拾东西准备下船,听到外面守卫传声驸马来了,都不禁莞尔:驸马想公主都快疯了。弄得蜀国公主脸红的又钻进里面的船舱,王静辉也顾不得旁边的人笑话,立刻和蜀国公主走进里舱。

    “你呀”蜀国公主正想抱怨王静辉的冒失,但立刻被王静辉抱在怀中剩下的半句话如何也说不出口了,埋首在驸马的胸前静听他的心跳

    王静辉引领蜀国公主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进入楚州知州的后院,虽然公主的随行人员比较多,但管家王福是个非常称职和有经验的管家,自己给他三千贯专门来修整后院,为了让公主住的舒服些,他还特意让徐氏运来了平板玻璃等一大堆玻璃制品来装点后院的住处,虽然时间紧了些,比不得皇宫那样富丽堂皇,但也算是别有一番精制的味道。

    蜀国公主看到自己的新住处的时候,也不禁对驸马的细心而感动。看到玻璃窗户的时候,蜀国公主还讲起了汴都开封中富户和高官家中也正忙着换玻璃窗户呢!王静辉笑着对她说道:“我让徐氏他们给皇宫垂拱殿、紫宸殿、福宁殿和后宫的主要宫殿都装上了玻璃,那些朝廷重臣还不都要跟着仿效?有他们做广告,估计想装玻璃窗户还要排队吧!”

    蜀国公主轻笑一声后,点着他的额头说道:“就你的鬼主意多!连父皇都被你算计了!”

    王静辉搂着她笑着说道:“那你让我怎么办?楚州这里正在兴修水利,花费巨大,我可是把自己的私房钱都给垫进去了,不捞点利息回来岂不是让我的同行说我无能?!呵呵,反正那些人都是身价几十万、百万的主儿,钱多的没处花,正好让我赚来造福百姓,这也算是给他们积些功德了!”蜀国公主听后虽然有些气结,但也被驸马给逗得笑声连连。

    回来陪上蜀国公主两三天以解两人相思之苦后,王静辉便匆匆忙忙的赶往洪泽县,现在农田水利工程基本上已经进入收尾了,与河防堤坝相比,农田水利工程显得非常容易,只要下面的官员稍加督促,又有充足的经费,农民都会支持的。这河防堤坝却是王静辉心头的重中之重,所以要亲自赶往最重要的洪泽湖地区亲自督促。幸好老丈人给自己挂了厢军正印,在和通判薛向之商量过后,便调动一万厢军开赴洪泽湖去修整堤防,而另外一万厢军便由薛向之亲自带领来清理穿越楚州境内的运河中的淤泥,以加大航道的运输量;而淮河是涟水军和楚州的分界线,所以在和涟水军交涉后,由双方共同负责这段堤防的建设。

    在修建水利工程的同时,王静辉也从府库中拨出款项专门来修建和修整道路和桥梁,不足的部分便从水利工程款项中借贷。蜀国公主这次南下楚州来到自己身边,除了顺便把他写信朝刘账房那里调用的十万贯带来外,老丈人英宗赵曙也从内库中拨出五万贯,这也算是他献上玻璃镜子制法的回扣了,这让王静辉对英宗赵曙的抠门儿腹诽了半天。

    现在是农闲时间,再加上兴修水利有利于来年的丰收不会受到水患和旱灾的影响,楚州各地百姓对新上任的军州事的做法非常相应,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这次兴修水利工程不会引起来年加税,而且还可以在农闲的时候赚取工钱以贴补家用,所以召集人手非常容易。

    王静辉在兴修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时常游走于各个工程之间,并且三令五申:如果那个官员敢虎口拔毛,绝对不会有好下场。不过还是有这么几个胆大的地方官收受当地富户的贿赂,只加固富户田地前的堤坝,事发后王静辉毫不犹豫的撤换了这些官员,并把他们的“光荣事迹”散发到整个淮南东路,还向汴都开封老丈人那里写了弹章,要严厉惩处这些罔顾百姓死活的贪官。王静辉这还嫌不够,怕老丈人手下留情从轻发落,便写了一篇贪官论交到商务印书馆刊发在梅雪上发行天下。在文中他极具煽情写到,如果贪官在河防堤坝上贪污数百贯,到时洪灾到来的时候,治下的百姓将会死去数千人,孰重孰轻焉!凭借着梅雪在天下士子间的声望,英宗赵曙看后虽然觉得驸马这样有些小题大做,但也非常善解人意的从善如流,将那几个小官或是发配边疆,或是扔到崖州去钓鱼了。

    王静辉虽然对英宗赵曙的处罚决定还是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