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风-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面对英宗赵曙的震怒,百官心中想想也就释然了:如果有人身患瘟疫上朝,不仅旁边的官员小命会受到威胁,就连皇帝也很难免啊!看来晋人那条家人患上瘟疫,本人百日内不准上朝的规矩还是很有道理的。

    “仁义固然重要,还是自己的小命要紧!”朝中百官大多数人在心中都立刻有了这么一个概念。看到英宗赵曙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份瘟疫防治常识的小册子,所有的官员,不管是对防治瘟疫持积极态度的,还是持消极抵抗态度的,都在家中开始实行起来。

    在这些官员榜样的力量下,一时间其他三个城区的防疫工作突然变得好做起来。面对这一情况,英宗赵曙和宰辅韩琦等人都有些哭笑不得,而在颍王赵顼的眼中则是对王静辉对人性的把握而想出的办法赞赏不已,后来英宗父子单独说起此事来的时候,赵曙也再次让赵顼多接触一下王静辉,他认为自己的儿子还是太嫩,如果身边有这么一个人在一旁影响他,恐怕赵顼的成长会更快点,要比儿子读死书强的多,更何况这个才子还是自己也很满意的驸马竞争者,蜀国公主赵浅予也对这个才子有些情根深种,英宗赵曙现在有些想成全王静辉和自己女儿蜀国公主赵浅予之间的这份情意了。

    不过在英宗赵曙突然想到王静辉和自己女儿的事情,也不禁有些叹气,在他的心中这个才子无论从那方面来说都要比自己同龄的儿子强的多,可惜就是没有一个好家世和出身,本人又不愿意入仕,这个不识抬举的举动曾经让英宗父子两人很是恼火。好在为了蜀国公主,这个才子才要靠制举科,希望能够博取一个好出身能够得到自己的赐婚,好让蜀国公主风风光光的嫁过去。不过这个才子虽然才高八斗,但大宋人杰地灵,才高八斗的读书人海了去了,他就真的有把握力压群雄独摘魁首?!

    英宗赵曙想到这里也不禁摇摇头,想到:现在蜀国公主赵浅予已经笈颜,盯着这门婚事的人多了,如果王静辉考场失手,那可是大大的不妙,自己还需想个别的法子来成全这两个人!英宗赵曙自然知道婚事不能自己作主的苦处,自己女儿有中意的心上人,他也不愿意做这棒打鸳鸯的恶人,想了半天也没有什么想出什么头绪,摇摇头后索性放到一边。

    英宗赵曙连续两次摇摇头,这个动作让旁边站立的宰辅韩琦等人有些摸不到头脑,还以为赵曙对什么事情不满意,所以出声询问。英宗赵曙听后也不禁有些好笑,但他并没有把刚才心中所想的事情说出来,这毕竟是自己的家事,能不让外臣插手就最好不让他们知道,否则又是件麻烦事。

    自从紫宸殿百官议事,英宗赵曙对那个倒霉的显谟阁侍制雷劈了一顿后,其火爆的手段和摆在所有官员眼前的事实,都让身在汴都的官员有些不寒而栗,为了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和身家性命所着想,汴都开封的防疫形势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那些曾经参加过紫宸殿议事的高级官员的影响下,低级官员也开始按照那天发的瘟疫防治常识的小册子上面的东西做,而低级官员的行为也可是影响了和他们有接触的富商权贵,富商权贵又影响到周围的普通百姓

    这么一层一层的影响下去,三天后汴都开封的防疫形势就大为改观,虽然每天还是有数字报上来又有多少人患病,又有多少人死亡但英宗赵曙和宰辅韩琦等人的心中反而没有几天前那样焦躁不安了,毕竟从西城区平民医馆已经取得的经验来看,这一切都已经是瘟疫最后的疯狂了,用不了几天新传染的人数和死亡人数都会逐步降低,直到等到王静辉所说的天气变凉后,瘟疫传播能力减弱,最后被平息。不过王静辉的话却让现在英宗赵曙等人有开始在院子中观察天气变化如何了,宫里的人最近都很奇怪圣上和韩相等人怎么对天气变化这么上心了?如果王静辉此时知道英宗等人心中千盼万盼天气转冷,他会笑破肚皮的。

    不过王静辉现在可是笑不出来了,虽然现在汴都开封的防疫形势已经进入了他最理想中的全民防疫状态,基本上可以说大局已定那是迟早的事情,与历史上二百年后金朝统治下的汴都曾经发生过一次瘟疫爆发死亡超过八十万人的恐怖数字相比,现在死亡人数还不足一千,这在历史上也恐怕是头一遭了,尽管每天还有数十人死亡,但防疫到了今天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这已经很让王静辉满足了。

    王静辉之所以笑不出来,是因为现在汴都开封城中盛传王静辉是神医华陀转世,专门来帮助人们对付这次瘟疫的,没看见前几天王静辉开的平民医馆居然一次就治好了二十多个瘟疫病人吗?你见过城中别的医馆里面有活人还能走出来吗?

    这样的造神运动通过禁军军官传到自己耳朵里面后,王静辉有些哭笑不得,不过现在平民医馆工作量又加大了不少,这倒是真的。平民医馆有瘟疫患者康复的消息像插了翅膀的信鸽一样,很快便传遍了汴都开封,这里已经成为汴都所有瘟疫患者康复希望的所在,甚至有些手眼通天之辈居然让别的城区的患者也住进了平民医馆的瘟疫隔离治疗区。

    对于这样的现象,王静辉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也只有听之任之,但他拒绝了要给这些走后门儿进来的病人予以特殊“关注”,为了防止二十一世纪时所遇到的那些歪门邪道的事情在自己的平民医馆中发生,王静辉还特别声明:任何人进入平民医馆都会得到同样的照顾,不会有亲疏有别这样有损医德医风的事情出现。这也着实有些让对方有些恼火,但无奈的是王静辉现在是汴都开封风头最劲的郎中,况且风闻他和颍王赵顼的关系非比寻常,在瘟疫肆虐的当口,也没有那个不长眼的家伙敢来触王静辉的霉头。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现在已经进入十月了,由于汴都开封上下的都积极防治瘟疫,九月中旬这种努力便显现了巨大的作用,再加上天气慢慢转冷,这一切都让瘟疫肆虐的苗头在慢慢平息,每天新传染的病人和死亡人数都大大降低,民心也大为稳定下来。到了十月十三这天,破天荒的没有死亡人数和新感染的人数报上来,这一好消息使得阴沉了一个月的英宗赵曙的脸色也好转起来,朝中大臣在紫宸殿中议事的时候,气氛也缓和了许多。

    可以说濮议让百官初次领教了这个继位后并没有多大作为的英宗皇帝的手段和策略,但在处理这次汴都在这两个月中所遭受的雨涝灾害和瘟疫爆发上,朝廷百官再次领教了英宗赵曙的行事果决和比已经故去的仁宗皇帝更为强硬的手段,一些有心的大臣都开始注意到在英宗赵曙身上所发生的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而同样关注英宗变化的也有王静辉、慈寿宫中的曹老太太,当然远在金陵丁忧的王安石虽然消息不是很通畅,但他也在注视着英宗赵曙的一举一动。

    这一天王静辉在得知这一好消息后,也不禁的激动万分,虽然瘟疫还没有结束,但到了这一步开封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在发现瘟疫后,死亡人数在这样落后的医疗水平下还能够控制在两千之内,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奇迹。

    但身为医生的王静辉还是非常客观的估计了现在的瘟疫局势后,然后给宰辅韩琦写了一封信。在信中,王静辉不着痕迹的拍了大宋高层统治者在这场灾害当中所取得的成就,马屁拍过后,他也非常郑重的告诉宰辅韩琦:虽然现在防治瘟疫的状况已经取得了大的胜利,而且随着天气的变冷,瘟疫肆虐的状况也会受到逐渐变冷的天气状况的压制,但还需要再接再厉,务必要尽全功,防止死灰复燃的事情发生,给朝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70章 平息() 
第六十八章平息

    这封信很快便到了宰辅韩琦和枢密使富弼手中,他们看过后就立刻传到了英宗赵曙的手中。福宁殿中,赵曙坐在御案后看完信笑着对韩琦和富弼说道:“呵呵,这个才子似乎也学会拍马屁了!不过信上说的倒是非常有理,毕竟人家现在也是名医了,这次瘟疫要是没有他帮忙还真不好办,我看就按照他所说的去办,先不要解除隔离措施,再等上段时间,观察观察瘟疫是否是真的被平息了再看,反正现在都走到这一步了,晚解除几天不会有什么大碍!”

    御案下的两位大臣躬身说道赞同,在一旁的颍王赵顼也称赞王静辉身为医者可算得上是尽职尽责,这次瘟疫可算是当居头功。而御案上的英宗赵曙却又皱起了眉头说道:“王静辉在这次抗灾防疫当中功劳不小,我听说他除了捐出了三十万贯给韩相疏通城内沟渠河道外,还有粮食、药材等抗灾防疫等物不可计数,我们应该怎么赏赐他才好呢?”

    听颍王赵顼说完后,殿中的几人便陷入了一片沉思当中:是啊,王静辉在这次抗灾防疫当中表现的太抢眼了,几乎所有的防疫措施都是出自他手,而能够支撑到现在所提前储备的物资也是在他的建议下提前储备的。虽然王静辉在背后主持着这次抗灾防疫,但除了有限几个人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唯一露脸的机会便是在瘟疫患者康复出院那次朝廷的财货赏赐,但于王静辉在此次大灾中所做出的贡献相比,那实在是微不足道,毕竟人家出手捐出三十万贯呐,那点儿财物赏赐才哪到哪?!

    虽然整个抗灾防疫过程中朝廷花了不少钱,但总体上汴都城损失不大,这全要归功于王静辉捐出三十万贯来疏通城内的排水设施,况且这三十万贯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储备抗灾物资和构建城市防疫体系,可以说整个抗灾防疫中,朝廷所出的钱还不到十万贯钱,对于英宗赵曙和韩琦等人来说这次简直是太幸运了,一次年初的许、蔡两州灾荒便花去了十万贯,这对于现在汴都开封所花的钱来说,可真是便宜到了极点。除了汴都城在水里面泡了几天外,在水灾中的损失远远低于他们的心理底线,同时也化解了他们将要面临的政治危机。

    颍王赵顼上前说道:“父皇,我想王静辉是不会在意有什么赏赐的,他也并不在乎朝廷能够给他什么赏赐!此人淡薄名利,生财有道,不会在乎朝廷能够给他什么官职或是多少财物!”

    宰辅韩琦笑着说道:“颍王殿下说的对,臣也认为王静辉不会接受朝廷的封赏,圣上还是不要费这个心思了。不过这个才子不是想要考明年的制举科吗?我和参知政事欧阳大人就当他的保人算了!不知富公意下如何?”宰辅韩琦虽然在处理朝政的时候是有些霸道,但眼下与自己齐名的枢密使富弼境况不是很好,所以他也不愿意富弼在这件事上犯糊涂,就借着这个机会点醒他。

    枢密使富弼也在一旁说道:“韩相说得有道理,臣也愿意给王静辉作保,让他可以去参加制举科考试!”

    听了富弼的话后,韩琦的心中也不禁放了下来:“看来这个老家伙还没有糊涂到底,否则在这件事上如果在触怒了圣上,那圣上可就真的允许你回家养老了!”

    由于瘟疫还没有完全过去,所以福宁殿中人也不急着把这个消息告诉王静辉,打算过段时间后,让颍王赵顼在去他那里的时候告诉他。

    汴都开封瘟疫局势得以控制后,王静辉平民医馆这里随后几天也没有接到新的患者,每天都有数个病人家属得到平民医馆的通知在门口等候重新获得健康的家人从医馆的瘟疫隔离治疗区中走出来。平民医馆的门口聚集了太多人的希望,每天都在这里上演悲欢离合,王静辉和他手下的郎中对那些没有能够重新走出医馆的病人,内心中也是不好过的,但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心力,不过可喜的便是治愈康复率在节节上升,现在随着所有人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只要送到这里的不是重症患者,基本上都能够救活了。虽然隔离措施还没有撤消,街上也没有什么行人,但汴都的居民心理上的阴影也开始慢慢消除。

    不光是西城区的平民医馆治愈霍乱患者的水平在提高,其他城区的老牌医馆和药房的水平也都有长足的进步,这都拜英宗赵曙在瘟疫肆虐期间大张旗鼓的表彰平民医馆所赐,颍王赵顼代英宗皇帝驾临平民医馆这一举动,让汴都城内所有的同行都红了眼。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王静辉所写的瘟疫一书翻出来,抛下医学上的分歧不说,平民医馆在这次对抗瘟疫蔓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是同行所有目共睹的,所有有能力的医馆和药房都照猫画虎的按照平民医馆的方法来做,这还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他三个城区本来其环境就要比西城区强的多,再加上那里的医馆和药房原本分布也很密集,医疗条件比西城区要好的太多,禁军严格执行朝廷下达的隔离措施也使得瘟疫传播速度大大降低,而受到那些官员的层层影响,百姓对瘟疫也采取了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这一切都使其他三个城区的瘟疫状况有着明显的改善。

    不过他们终究是后学的,而且专业水平哪能够和平民医馆王静辉为瘟疫专门培训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郎中相比,但治愈康复的病人从他们那里不断的走出来,这给他们周围的居民以很大的安全感,但若说最佳治疗地点,还是当属王静辉的平民医馆最牛。在这次瘟疫灾害当中,王静辉的个人声望由于英宗在紫宸殿中的表彰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顶点,他也成为汴都开封城中有数的名医了。并且王静辉的医德医风更是赢得了所有接触过他的人一致的赞扬,甚至西城区有些原来治愈康复后的患者在家供奉了王静辉的长生牌位,以感激他的救命之恩,这种地位可不是每个郎中终其一生能够得到的。

    大宋英宗二年十一月初一,在这一天,皇宫的紫宸殿百官议事。由于近半个月来没有新的感染瘟疫的患者出现,再加上此时的天气已经入冬,这使得王静辉终于可以做出瘟疫已经结束的结论,这个消息在百官议事前,王静辉就通过韩琦留下的联系渠道直接送进了皇宫。

    此时英宗赵曙和宰辅韩琦等人也是迫切的希望能够早日恢复汴都开封的正常的生活秩序,毕竟瘟疫中实行隔离政策给原本是繁华甲天下的汴都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人们往日生活中有很多娱乐项目都不能进行,弄得反对的声音又开始有所抬头了。

    汴都开封的酒馆、茶楼、客店和妓院在这次灾害中所受的打击最大,官员们由于惧怕像那个倒霉的显谟阁侍制一样触了英宗赵曙的霉头,所以都还比较自律没有像平时那样出去乱跑,去寻欢作乐,不过这时间一长便是要了他们的命;二则也因为这些场所有很大一部分是朝廷“国营”机构,每拖上一天,主管这些产业官员都要急得跳脚,宰辅韩琦家的大门坎儿都快要被这些官员给踩断了,更何况这也是朝廷的一项不少的收入,本来就囊中无钱的他,哪里不会着急?不过韩琦之所以现在还站在隔离派这边,主要是因为他出于对瘟疫的恐惧,生怕隔离令一撤,瘟疫再起,这足以使他在政治上栽个大跟头,所以尽管韩琦也是急得直冒火,但他还是不会这么拿自己的政治生命来冒险的。

    紫宸殿上,面对正在跃跃欲试的百官,英宗赵曙及时的在他们上书要求撤销隔离措施前,宣布解除汴都开封的隔离措施,这一招使得所有准备上书的官员犹如一拳打在空气当中,浑不受力,心中郁闷的很。殿中也只有颍王赵顼、宰辅韩琦、枢密使富弼和参知政事欧阳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