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檀清承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檀清承志-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清楚了,但想要高速高效地做出来还要一段时间。所以也不比这边训练人手快。

    热气球做好一个就送来一个,试试质量然后分配给某个人磨合。等训练的人都合格通过了,就是这个‘神器’面世之日。

    都杨十一娘跟苏毓敏既然来了一次,苏檀清干脆经常带她们过来。反正她到了后来的工作就只是回答问题,用不着亲自带人上去了。

    在这个训练场最常见的就是苏檀清跟杨十一娘像郊游一样逗着苏毓敏,然后背景是上上下下的热气球。

    ……

    这样‘中饱私囊’必然有人在心中不满,苏檀清虽不是故意,但也是在看见有人觉得这样不好之后才变本加厉。

    既可以陪着娘子孩子,又可以避免这些人归心,避免可能到来的忌惮,何乐而不为呢?

    何必拿感情来试探呢,早早就避免这样的情况不是更好吗?

    到了出发那天还是把热气球拆了用马车运到前线去的,虽说从空中更快,但是风向实在难以控制,而且容易失去对蒙古的震慑力。

    不管为了什么,总之从这以后苏檀清又甩手不管了。

    热气球部队作为奇兵,要怎么安排部署是前线指挥官的事。苏檀清说不管就是真的一点不理了。

    理由她也有,就是从老家跟来的那几个弟子要下场考试了。武明德继位按例是要开一科恩科的,所有的秀才举人可以参加这个恩科考取进士。

    不过北边战线缺人,武明德干脆连童生试也开了恩科。

    苏檀清就让这些弟子下这个恩科试试。不过说是苏檀清的弟子,苏檀清哪有那么多空闲时间,主要教导他们的还是杨十一娘。

    当初来的只有三个,可是随着这三个站稳脚跟,其他人也渐渐厚着脸皮问也不问就送了过来。

    孩子有没错,她们不可能把孩子扔着不管,干脆是来者不拒,都当成弟子或者族亲养着。当然,也不是白养,学得好就过得好些,也是刺激他们的上进心。

    只可惜杨十一娘是女子,总不好让他们自称师父是女子,更何况苏檀清虽说不是主要的教导人,但其实教育方法还是苏檀清想的,而且有空的时候也会去给他们上上课。从某种程度来说,说是苏檀清的弟子也没错。

    当初跟来的人有男有女,其实都是家里过不下去了。才想通过苏檀清这条路搏一搏,不论结果是什么都比现在好。后来来的人就更加是各种各样的都有了。

    “过来过来。”苏檀清把即将下场考试的人叫了过来,弟子们依言恭恭敬敬站到堂下。

    “我这个做师父的呢,也没有教你们很多东西。不过给你们个定心丸还是可以的。”苏檀清背负双手,“之前担心的你们年纪太小进官场会被当成打杂的使唤的事不用再放在心上了。”

    “北边缺人,你们过去只要历练几年,那么回来就是坦途。对别人来说环境或许艰苦些,但是你们也是自小艰苦惯了的,自然不成问题。”苏檀清面容严肃,作为师父决定他们这些事也很正常。

    “至于如何处理那些千头万绪的事,该教的我已经教了你们了,能不能灵活运用就看你们了。破而后立,正是比较合适没有后台的人发展,那里的人只管尽快过上好日子,你有本事就不会被轻视。”苏檀清扫视着庭下的这些弟子,虽说不是很上心,不过到了也时候也还是会想着伸手帮帮的。

    “事多也正是把你的手段用上的机会,不然年纪轻轻的被看轻是难免的。别的是不敢说,但是你们去那边的调令我还是可以办到的,而且如果分到的城里还有火炮军官留守那么他们也会看在我的面子上稍加看顾。”说着苏檀清更温和了,只不过她话锋一转。

    “只不过你们也要懂分寸才行,总之那些情分是你们们心知肚明,我不会写信去的。太嚣张人家不理你我也不管。”弟子们想不到平时不羁的师父也有这一面,皆是拱手应是,连说不敢。

    苏檀清挥挥手让他们不要再说,“我呢,也是先把话说在前头,现在说这个确实有点早,你们先去放手应试吧。回来的文章也不用默给我们看,自行准备下一场,明白了没有?”

    “是。”众人拱手应是。

    “嗯,去吧。”苏檀清根本不说什么勉励的话,这些话平时杨十一娘应该说过了。现在她只是在话语之中慢慢的自信于傲气,似乎进士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不得不说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他们也明白,平时为了不让他们自傲,长辈都是会挑他们的错处说,一是为了让他们改进,二是为了让他们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

    不过说实话苏檀清对他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寒门的考生的资源自然是远远比不上他们的。

    而那些书香世家的人却不会像他们一样□□裸的只为了科举而读书,学的不可能的这么单调的东西。

    他们就像在别人都只看课本的情况下,早就拿到了考试大纲,还针对这个专门用题海战术填鸭教育教,要是还不行……那就不要再考了,好好做生意或者做纯粹的研究学者吧。

    童生试按例是要回老家考的,只不过满洛阳的勋爵几乎都不是本地人,怎么可能真的全赶回家考?

    苏檀清现在是正儿八经的自己挣来的国公,开国第一代的勋爵即便没有实权,也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不会有人因为他们没有实权就看轻。

    而苏檀清虽不是开国的第一代勋爵,但也是自己挣来的爵位。虽说她不喜欢跟人交往,没有什么交情和关系网,但也是一位国公爷。

    在大事或者触碰到人家了利益的时候可能不会帮她,但这点面子怎么可能不给?不就是一个门槛么,没必要平白无故得罪一位当红的国公。

    更深一点层次来说,她还有一个杨家女婿的身份。只不过平时被她的爵位挡住了不明显,但是真的考虑的时候那也是实实在在的关系。

    童生试时间不长,苏檀清一副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让他们继续准备省试。

    也让通过了的弟子们清醒清醒头脑,并且在想清楚后,对后面的考试,更加放心了。

    因为是恩科,所以比平常的三年一试童生试省试的间隔的时间要短得多,基本没有什么复习的时间,只是稍稍恢复就要进行下一场了。

    只不过,从贡院出来的几个人最大的感慨不是考试,而是里面可怕的环境。

    一连三天,完全不允许进出。每个人的隔间狭窄也就算了,还要吃喝睡都在里面。

    虽说出恭另有茅厕,可是问题是那也是没人,清理的,到时间久了之后,那个味道……

    真不知道在茅厕附近的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出来以后,他们才知道平时师父让他们抽出时间劳作锻炼身体多么重要,其他隔间时不时有人病糊涂了被抬走,不过贡院还不准进出,也没办法找大夫,只能熬着。

    也不知道会不会每年都死几个,真是可怕。虽说直接没命不太可能,但是出去后一病不起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而且这三天可以选择吃干粮喝凉水,也可以自己带食材进去做,当然不会是很麻烦那种,而是自己稍稍加工就可以的那种。

    每当自己吃上热饭热水,别人为了不着凉干巴巴啃着干粮或者喝了凉水生病的这种时候,这几个人就无比感慨师父的远见。

    当然,他们不知道,别人不是不知道贡院的情况,而是不是每家人都能狠下心练这种技能的,当然也有些是人家师长懒得细细准备,更有是完全不知道的了。

    而此时的武明德,则是看着最新出炉省试名次感慨。【这批最早出炉的承志一期,终于也与前世不同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个最多,就它了!

第87章() 
作者有话要说:

    武明德感慨的有所不同是当然的,前世苏檀清的地位尴尬,哪里敢让自己小小年纪的弟子出这个风头?

    而今世不同,苏檀清跟武明德的关系不管因公还是因私都很好,当然不会不敢放弟子来考试。

    苏文婴、苏季胥、苏渊深、苏玄括、王非仲、王选讯、范绍林。武明德看着这些名字,这些人在前世被苏檀清安名为承志一期学员。

    说实话前世他们其实不是一起考科举的,名次也各有不同。但是武明德认识他们,而且是绑在一起记的。

    这几个不是苏檀清弟子里最优秀的,但是却是加在一起最优秀的。甚至在武明德重生前,这些人就已经被称为‘七首’,或者‘七首徒’,不过不是熟悉的人是不会加那个‘徒’字的。

    要知道,顶着苏檀清尴尬的身份,再加上他们尚且稚嫩的年纪,能在官场混成这样着实不容易。

    这七个人才是被他们夫妻二人培养长大的,是他们一点点从嫩芽培育成材的。也许是因为从小到大的情分,这七个人从无间隙,一直团结在一起,所以‘首’的地位从不动摇。

    前世的他们磕磕绊绊也走到了高位,武明德见自己改变的东西太多了,怕他们磨砺不够。也幸好苏檀清早就说了让他们去北边,武明德也不用再纠结。

    武明德本来还在纠结让他们几个一起少年成名好不好,一听苏檀清说把他们放到北边去就决定抬高些。

    在北边有困难可以打磨这份少年成名的骄傲,也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既是磨砺也是捷径。

    于是在殿试的时候,状元榜眼探花还是往年的惯例,但是传胪以下的二甲前弃被苏檀清的七个弟子连着占了。

    七个嫩生生的面孔占据的大多数人的视线,后来的排名更是让人跌破眼球。这么年轻也就算了,居然还把第四到第十一连着占了。

    不同于太上皇的不与解释,武明德把殿试的文章全部公示。这七个嫩生生的面孔的行文、遣词造句、乃至字体都明显出自一人。

    于是一打听,好家伙,都出自当年的黑马传胪——现在的雷国公苏檀清门下。这家伙自己这样也就算了,怎么这么年轻就捣鼓出一群弟子来了?

    然而这个话题没热多久,就被蒙古退兵的消息淹没了。

    欢庆之余,洛阳城里是什么传说都有。

    比如说,明德帝乃是天命所归,下令雷神劈死了无数蒙古蛮子;有的说不是雷神,而是踏云而来的天兵天将,一个法术就死一群鞑子;还有的说鞑子屠城天怒人怨,老天爷直接降下天火天罚,把这些罪人烧个干净。

    当然,也有说女人当国,天帝降罪的。只不过这种说法根本没人附和。当所有人都是傻的?明明劈的敌人的王庭,还说直接这边没有老天爷眷顾保佑?

    只不过即使没人附和,这种说法也喧嚣尘上。所以摆明了有人坐不住想狗急跳墙了,一旦北边那群军功卓著又忠于武明德的人回到洛阳,他们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其实武明德还是有些好奇他们会用什么手段的,阻挠政令通达?还是联合朝臣逼谏?还是直接举兵逼宫?

    如果仅仅是弄点小留言,那武明德会很失望的,毕竟她前世可是败了的,对手太差也会丢面子。

    不过武明德不知道的是,前世她可不是死在这些人手中,而是被大家有意无意逼的,其中就包括了康平帝。

    前世蒙古战事不顺,内忧外患,外患由那世新帝解决,而为了给前世的新帝铺平道路,内患是由那世的太上皇康平帝亲手解决的。

    康平帝亲自把自己的孩子推上争斗的道路,又纵容甚至亲自帮他们培植势力,在局势危及的时候,又亲自出手把他们打落尘埃,撸得一点不剩,还要为自己的生死担忧。

    像武明德那世那样对亲情抱有幻想,早就乖乖交出手中的权力的人倒是还能过得好好的。

    若是心有不甘想要搏一搏的,也有几个被康平帝亲口下了杀令。说来也是轮回康平帝给了他们生命与权力,又亲手收回这些生命与权力。

    只是不知道深夜的梦中,康平帝是否会看见当年懵懵懂懂濡慕自己的孩子的模样,又是否会看见他们心有不甘血溅五步的模样?

    这个男人在国事上摒弃了感情,对国他果决英明,当断则断,可以放弃手中的权力,是难得的好君主。

    但是对家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或许在他看来,那些也是孩子,但是没有什么不能牺牲了,甚至他自己也可以牺牲。

    前世武明德早早就被拔了爪牙,所以败落之后还是活得好好,甚至钱财不缺,男宠不缺,恣意的很。

    只不过老虎和狼再怎么样也是吃肉的,一群争夺资源早就急眼结仇的人怎么可能真的相信对方吃斋念佛,永远是善类了?

    军功起家,暴戾专横的新帝哪里愿意这些竞争者活着?武明德爪牙被拔,终究在康平帝无力再护住她的时候,无法保护自己,重生此世。

    倒不是康平帝一死武明德就活不下去,康平帝也留了一些暗势力给武明德,也护了武明德几年,但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

    武明德使唤得既不顺手也不安心,他们终究不是忠于武明德的人,最后武明德还是自尽保留最后的尊严。

    而武明德在看清这些兄弟们的手段之后,也终于明白,为何前世的新帝原本只有军方的力量也可以肃清朝堂。

    但明白之后不免遍体生寒,这就是他们的父皇。他们都错了,还在想着虎毒不食子。这种叫法就表明了,不管前面有没有这个父,他都是皇。也始终都是皇。

    在皇的眼里,没有谁是不可以杀的。

    而最蠢的恐怕就是为了所谓的父爱送命的自己了。

    有了这样可笑的‘亲情’,武明德不想自己也这样,她只想培养一个继承人,其他的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她不会培养他们,更不会助长他们的野心。

    但是会荣养着他们,就如同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俗话,继承人要严格地‘穷养’,而其他的孩子要娇养,物资不缺,但是不给权力。

    武明德是女人,只要武明德愿意,那就没人任何人能够知道孩子到底是哪个皇侍的。她只要不连续独宠一个,那还没有谁有本事把脉把出怀孕的日子具体是哪一天。所以已经很大程度上遏制外戚了。

    只不过越是找不到方法对付自己,他们也会越疯狂,而疯起来的疯子和没人有知道他们会做什么。

    武明德觉得自己要是这样了,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向来她被一起这样教养着长大,又做了这么久对手的兄弟回是一样的心思。

    只不过今生蒙古的事解决地太快了,战事一歇,大军一退,不仅仅是兄弟们有想法,大概康平帝也有些想法。

    虽说不会重新把武明德撸下去,但想制衡几人,然后自己多拿些权力的念头还是有的。

    所以既不出手帮帮那些蠢蠢欲动的,以免破坏跟武明德的情分,但也不帮武明德,他们斗起来才有康平帝的好处。

    康平帝玩这一手玩了几十年,极为娴熟。

    所以等武明德弄清楚,想要快刀斩乱麻解决了的时候,已经有些迟了,只挖出了一部分想要玉石俱焚的招数,剩下一些已经在进行了。

    而康平帝看到这些‘我死了也不让你好过了’的招数,也是火冒三丈,还有些尴尬。当然他的尴尬只是别人猜想的,看他是完全看不出来的。

    看看他们谋划了什么?散布瘟疫?挖开黄河大堤?放火烧皇宫?把机密都泄露出去?然后宣布这是女子当国的天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