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由平坦至微微隆起,再到腰腹渐渐圆润,走路时还得扶着腰臀。她熬过了怀孕时的诸多不适,吃完饭就呕吐,就连喝水都觉得难受,熬得脸色都白了。及至身子渐显,好几斤沉的孩子藏在腹中,睡觉时连身子都不敢翻,早晨醒来,浑身都是酸痛的。
可那些全都像是掺了糖,谢璇纵然苦累,却甘之如饴。
因为那是她和玉玠哥哥的孩子。
她就那样等着盼着,就等胎满十月,韩玠归来,一起迎接孩子的诞生。
然而她到底没有等到,那一场寒凉的秋雨,那些往来抄家的带甲士兵,曾噩梦般在她初初重生时缠绕了许久。
如今,她终于又迎来了属于她和韩玠的孩子。
谢璇只觉得眼眶里忍不住的湿润潮热,眼泪顺着脸颊流下,到了腮边,渗入韩玠的衣衫。她抱住了韩玠的脖颈,黑白分明的眸子雾气蒙蒙的看着他,嘴角却是翘着的。有一种熟悉的温暖盈满胸间,阻挡住了所有的话语。
“璇璇。”韩玠像是知道谢璇的心意,俯身含住她的唇瓣,抚慰似的。
“璇璇。”他低声重复的叫着,手臂轻舒,将她整个人圈进怀里。
“我们的孩子,终于回来了。”他说。
像是曾经的破裂一点点被寻回,按着旧时的模样拼凑着,虽然依旧有疮孔,却依稀有了旧时的团圆模样。这已经难能可贵了,前世今生数十年的时光,他所求的无非是家国安宁,妻儿伴身罢了。
韩玠的心绪也在乱窜,温厚的手掌熨帖的抚过谢璇的背心,在她耳边低声道:“咱们的孩子,还是叫昭儿好不好?”仿佛这样,就能够略过前世的残破、今生的寻索,能够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接续从前的美好似的。
“嗯!”谢璇点头,柔顺的发丝擦过韩玠的脸颊,带起难言的温柔。
她伏在韩玠的胸前,道:“想要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咱们的孩子,我都喜欢。”
“我倒希望是女孩儿。”谢璇仰起头来,黑白分明的眸中已然有了笑意,“这样她才能够安安稳稳,不必因为思安而收敛什么。”——毕竟元靖帝有意让韩玠做摄政王,老皇帝的心思摇摆难猜,若是个女儿,他只会欢喜,若是个男孩儿,不定他会想到什么地方去,徒生是非。
韩玠便微笑,“好,那就女儿。”
女儿一定会像她这么漂亮可人,光是看一眼就叫人疼爱。他还记得谢璇小时候的样子,穿着一身鹅黄鲜嫩的衣裳,有些怯生生的站在屏风后看着他,小小的手扒在紫檀架子上,那一双眼睛跟柔弱的小鹿似的,嵌在漂亮的脸蛋儿上,叫人念念不忘。
他记得谢璇从小到大所有的样子,从稚嫩乖巧的女童,到窈窕多姿的少女。
她的一颦一笑,都印在他的心上,珍而重之的藏着。
若是个女儿,他便好好的养着她,将她捧在手心里,绝不叫她受半点委屈。仿佛那样,便能弥补谢璇幼时的破碎,弥补他未能陪伴的那段时光。
他爱她,想看着她从小到大,看着她笑生双靥,圆满欢悦,多少遍都不够。
韩玠满心里全是温柔,抛却了朝堂天下的所有愁思,此时心里眼里只有谢璇,小心翼翼的拥抱着,认真的亲吻。
*
信王妃有孕的消息很快就报到了宫廷里,不止婉贵妃和惠妃高兴,就连元靖帝都在重病中寻回了些康健的气色,在内侍的搀扶下,到宫殿外头转了一圈儿,沐浴着和暖的阳光瞧宫廷里的春景。
随即,南平长公主带着大公主和五公主前来探视,随后是几位王妃,待得这一波过去,恒国公府的隋氏便带了谢澹过来,连同谢珺、谢玖和久未露面的谢珮凑在一处,在信王府聚了个齐全。
恰好这一日韩采衣也在信王府里,一群人聚在一处说说笑笑,喜气盈盈。
谢玖的孩子是去年冬天生的,才出了月子没两个月,此时便趁着新鲜热乎将些养胎的经验告诉谢璇。说着说着,谢珺便也凑趣,一屋子女人说得高高兴兴,末了不知怎么的将话题转到了谢珺身上。
“融儿现在也不小了,珺儿不打算再生一个么?”隋氏瞧着谢珺的腰腹,语重心长的模样,“你现在正是身子好的时候,趁着年轻凑全了儿女,便省事了。不然等年纪大些,到底格外辛苦。”
谢珺知道隋氏的心意,是为她打算的,只是不好说许少留的事情,便微微一笑,“看来回去也得好生调养身子了。”随即将话题带到谢珮身上,打趣道:“如今三妹妹和六妹妹都有了,只等着四妹妹。我听说四妹妹跟着妹夫沉心故纸堆中,连吃饭都能忘记。你呀,可别只瞧见书,忘了孩子。”
谢珮与夫君感情和睦,姐妹们都是知道的,谢珮脸上一红,不知如何对答,一眼瞧见韩采衣,便拉过来挡着,“可别急着说我,姐姐们快劝劝县主。”
韩采衣很无辜,“我不着急,反正王妃生了孩子,我能混个姨姨当,足够了。”
一句话惹得谢璇笑出声来,“什么姨姨,该当姑姑。”
“都一样都一样。”韩采衣满不在乎。去年往南边儿走了一遭,虽然收效甚微,到底是有进展。她还谋划着今年怎么说服韩夫人,再往南边儿去一趟呢。有山有水,有文雅俊秀的青年,真真是魂牵梦萦起来。
几个人团团说得热闹,外头说高阳郡主来了,便又忙迎入。
亲眷一过,再往后便是一些朝臣命妇的拜访,闹哄哄的过了五六天,雁鸣关外却有一道奏报炸雷般飞入京城,立时扰乱这喜庆的氛围——
铁勒的南苑王举三万精兵南下,已经到了雁鸣关外。
消息是二月十五日报来的,朝堂上下皆为之色变。韩玠此前已在雁鸣关外布防,立时召集首辅卫忠敏及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人入宫商议,元靖帝在听说消息的时候已经惊得晕厥了过去,几个人无奈,只好先草拟了方案,等元靖帝清醒后报上去。
元靖帝昏迷了大半天后醒来,眼神还有些空茫。
自去年冬天那一场大病之后,他就愈发显得苍老了,满头银发衬着脸上深深的褶子,尽是老态。他茫然将御榻前的韩玠等人看了半天,才想起方才发生了什么。立时有怒气涌上心头,他躺在御榻上咳嗽了好半天,才喘着气道:“逆子,逆子!”
韩玠同卫忠敏及兵部、户部两位尚书跪在地上,不敢则声。
好半天,元靖帝才道:“朕已在雁鸣关外加了防守兵力,传令下去,务要守住雁鸣关,射杀那逆子!”——就算奏报中并未提及越王的事情,然而有先前越王与南苑王相与的消息在,且越王原本就有谋逆之心,此时的元靖帝确信无疑,越王那逆子必定是贼心不死,引外寇入侵,想要瓜分江山。
这是何等的狼子野心!
当年就该让他死在铁勒,或是永远在铁勒为质,不该有半点歉疚!
或者早点听了韩玠的建议,在太极殿之事后就斩了这黑心黑肝的东西!
老皇帝急怒之下又是一阵喘息,待太医扶着他靠在明黄枕上的时候才稍稍好转。
底下卫忠敏不敢则声,韩玠便缓缓道:“父皇息怒,儿臣已与几位大人商议,草拟了御敌之策。”遂将方案说了。这个头一开,卫忠敏和两位尚书大人便各献其言。元靖帝又召了两个在京中赋闲的武将来议事,随后叫人备好钱粮,要调附近的兵马赶去增援雁鸣关。
晚间韩玠回到明光院的时候,满脸疲色。
谢璇也听说了这消息,熬了补身子的汤备着,也不必芳洲等人伺候,自己上前将韩玠的披风解了搭在衣架上,才问道:“外面怎样了?”
“父皇增派兵力驰援雁鸣关,只是不知道能有多大用处。”韩玠在桌边坐下,眉头依旧紧紧拧着,“这两个月时间仓促,雁鸣关外虽增了兵力,内贼却未除尽。若单论防守,以目下的兵力,倒也不惧铁勒,只要那边能撑住这几天,待增援大军一到,便可退敌。”
这话有个假设,便是单论防守。
谢璇也是蹙眉,“雁鸣关外,难道还有未清的余孽?”她并不知道前世越王登基后韩遂父子被杀的事情,只是从前越王以魏忠来构陷废太子时,才知道雁鸣关守军中已有虫蚁侵蚀。
韩玠点头道:“上回征缴廊西的时候,我已将查出来的人清理干净。可毕竟山高皇帝远,那边的守将与我又没有半点来往,这两年里是否还有人在作祟,都不得而知。越王能无声无息的逃到铁勒去,那里还能是铁板一块?”
这样说来,情势确实令人忧心。
谢璇对军政之事委实不懂,只能为韩玠揉着双鬓,帮他舒缓疲劳。
良久,才听韩玠叹道:“若非父皇病重,我倒想自己去趟雁鸣关。”
“韩老将军那里呢,皇上还是不肯用他?”
“父皇很信任雁鸣关的守将刘铭,且钱粮和援军都派了过去,自信能守住雁鸣关。”他随手将谢璇捞进怀里,依旧蹙眉沉思——自唐樽之后,雁鸣关的守卫日渐牢固,北边的军队虽然悍勇能战,关内却是升平日久,军情堪忧。且雁鸣关先是唐樽立威,后由韩家镇守,那刘铭上任没多久,中间跟铁勒也没有过太大的冲突,论起熟知敌情,委实不如韩遂父子。
韩玠前世随父镇守雁鸣关,看武将才干时极少走眼,那刘铭虽称熟读兵法,却少临战的经验,口中能将种种战法讲得天花乱坠,真个用起来……实在是令人头疼!
如今也只求雁鸣关的将士们能协力抗敌,扛住铁勒的迅猛攻击,等到援军。
千里之外战火燃起,朝堂之上却还是只能唇舌论战。
韩玠无暇理会那些腐儒。铁勒人有多凶悍,朝堂上下恐怕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旦他们踏破了雁鸣关,这千里平原便会袒露在其铁蹄之下,承平日久的江山若稍有动摇,东边、南边的邻国若趁机发难,情势将更加危急!抗敌的事情一件件安排下去,另一边,许少留负责打探的消息,也终于到了韩玠跟前。
第131章 ==()
♂,
重要!这是防盗章,戳进来的小伙伴请看作者有话说哈,晚上会替换并增加部分内容,买了也不亏的~
今早的更新是第130章;7点半更新哈
他有了这段议论,所以生平不折一枝,不伤一蕊。就是别人家园上,他心爱著那一种花儿,宁可终日看玩;假饶那花主人要取一枝一朵来赠他,他连称罪过,决然不要。若有傍人要来折花者,只除他不看见罢了;他若见时,就把言语再三劝止。人若不从其言,他情愿低头下拜,代花乞命。人虽叫他是花痴,多有可怜他一片诚心,因而住手者,他又深深作揖称谢。又有小厮们要折花卖钱的,他便将钱与之,不教折损。或他不在时,被人折损,他来见有损处,必凄然伤感,取泥封之,谓之”医花”。为这件上,所以自己园中不轻易放人游玩。偶有亲戚邻友要看,难好回时,先将此话讲过,才放进去。又恐秽气触花,只许远观,不容亲近。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下次就打骂他,也不容进去看了。后来人都晓得了他的性子,就一叶儿也不敢摘动。
大凡茂林深树,便是禽鸟的巢穴,有花果处,越发千百为群。如单食果实,到还是小事,偏偏只拣花蕊啄伤。惟有秋先却将米谷置于空处饲之,又向禽鸟祈祝。那禽鸟却也有知觉,每日食饱,在花间低飞轻舞,宛啭娇啼,并不损一朵花蕊,也不食一个果实。故此产的果品最多,却又大而甘美。每熟时先望空祭了花神,然后敢尝,又遍送左近邻家试新,余下的方鬻,一年到有若干利息。那老者因得了花中之趣,自少至老,五十余年,略无倦意。筋骨愈觉强健。粗衣淡饭,悠悠自得。有得赢余,就把来周济村中贫乏。自此合村无不敬仰,又呼为秋公。他自称为灌园叟。有诗为证:
朝灌园兮暮灌园,灌成园上百花鲜。
花开每恨看不足,为爱看园不肯眠。
话分两头。却说城中有一人姓张名委,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恃了势力,专一欺邻吓舍,扎害良善。触著他的,风波立至,必要弄得那人破家荡产,方才罢手。手下用一班如狼似虎的奴仆,又有几个助恶的无赖子弟,日夜合做一块,到处闯祸生灾,受其害者无数。不想却遇了一个又狠似他的,轻轻捉去,打得个臭死。及至告到官司,又被那人弄了些手脚,反问输了。因妆了幌子,自觉无颜,带了四五个家人,同那一班恶少,暂在庄上遣闷。那庄正在长乐村中,离秋公家不远。一日早饭后,吃得半酣光景,向村中闲走,不觉来到秋公门首,只见篱上花枝鲜媚,四围树木繁翳,齐道:”这所在到也幽雅,是哪家的?”家人道:”此是种花秋公园上,有名叫做花痴。”张委道:”我常闻得说庄边有甚么秋老儿,种得异样好花。原来就住在此。我们何不进去看看?”家人道:”这老儿有些古怪,不许人看的。”张委道:”别人或者不肯,难道我也是这般?快去敲门!”
那时园中牡丹盛开,秋公刚刚浇灌完了,正将著一酒儿,两碟果品,在花下独酌,自取其乐。饮不上三杯,只听得的敲门响,放下酒杯,走出来开门,一看,见站著五六个人,酒气直冲。秋公料道必是要看花的,便拦住门口,问道:”列位有甚事到此?”张委道:”你这老儿不认得我么?我乃城里有名的张衙内,那边张家庄便是我家的。闻得你园中好花甚多,特来游玩。”秋公道:”告衙内,老汉也没种甚好花,不过是桃杏之类,都已谢了,如今并没别样花卉。”张委睁起双眼道:”这老儿恁般可恶!看看花儿打甚紧,却便回我没有。难道吃了你的?”秋公道:”不是老汉说谎,果然没有。”张委哪里肯听,向前叉开手。当胸一搡,秋公站立不牢,踉踉跄跄,直撞过半边。众人一齐拥进。秋公见势头凶恶,只得让他进去,把篱门掩上,随著进来,向花下取过酒果,站在旁边。众人看那四边花草甚多,惟有牡丹最盛。那花不是寻常玉楼春之类,乃五种有名异品。哪五种?
黄楼子、绿蝴蝶、西瓜穰、舞青猊、大红狮头。
这牡丹乃花中之王,惟洛阳为天下第一,有”姚黄”、”魏紫”名色,一本价值五千。你道因何独盛于洛阳?只为昔日唐朝有个武则天皇后,□□无道,宠幸两个官儿,名唤张易之、张昌宗,于冬月之间,要游后苑,写出四句诏来,道:
来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百花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不想武则天原是应运之主,百花不敢违旨,一夜发蕊开花。次日驾幸后苑,只见千红万紫,芳菲满目,单有牡丹花有些志气,不肯奉承女主幸臣,要一根叶儿也没有。则天大怒,遂贬于洛阳。故此洛阳牡丹冠于天下。有一支《上楼春》词,单赞牡丹花的好处。词云:
名花绰约东风里,占断韶华都在此。芳心一片可人怜,□□三分愁雨
洗。玉人尽日恹恹地,猛被笙歌惊破睡。起临妆镜似娇羞,近日伤春输与你。
那花正种在草堂对面,周围以湖石拦之,四边竖个木架子,上覆布幔,遮蔽日色。花本高有丈许,最低亦有六七尺,其花大如丹盘,五色灿烂,光华夺目。众人齐赞:”好花!”张委便踏上湖石去嗅那香气。秋先极怪的是这节,乃道:”衙内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