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革宋-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埏用力点点头,“自当如此!还请万户前去截断宋军后路,由我来守城!”刘埏万户是刘整的次子,是现在作为蒙古使者的刘均的哥哥。他虽然不知道老爹被腌制的脑袋正挂在临安城门外,却早就知道他老爹是被宋军公开处决的。所以万户对于宋军的愤恨极为强烈。

    第二天,猛力花赤万户就带领了五千骑兵出城而去。马匹在大地上奔驰,发出隆隆的声音。让蒙古万户猛力花赤血管中的热血沸腾。忽必烈大汗将河南当做一个放牧地,当地的马匹很多,足够让五千骑兵每人都有两匹马。这倒不是万户显摆,而是河南的温度比蒙古高许多,蒙古马虽然耐苦寒,却不太乃热。当年进攻大理,蒙古马匹死了十万计。为了让马匹体温不要过高,两匹马换乘就是个很好的办法。

    到了中午时分,猛力花赤万户觉得自己已经行军出去四五十里,稍加休息之后就开始采取包抄路线。到了下午,前面的探马已经疾驰而来,在万户面前停下后,探马喊道:“报!万户,前面出事了……”

    半个多小时之后,万户带着骑兵赶到出事的地方,一看局面,万户就皱起了眉头。就建在路边,竟然有一个简单的城寨。蒙古军正在围攻城寨,而城寨内则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第113章 头如雨(十)() 
“班长,能看到蒙古人么?”望台上的信号兵

    们在望远镜旁边急切的询问正在调整望远镜的班长张颂雅。

    “瞎吵吵什么!闭嘴!”这位名字貌似与诗经有关的张班长开口就有点‘风雅颂’中‘风’的派头。配合那一脸焦虑的模样,有马上就要颂唱《硕鼠》的狠劲。

    不过班长毕竟是班长,若是只懂得发狠的话自然爬不上来,他收起了恼怒,大声说道:“你们把望台上的芦苇席钉好!”

    有了明确的指示,这帮侦察兵们倒也干的飞快。这种望台是标准结构,最上面是遮阳的顶棚。当张班长与望远镜完全处于阴凉之下时,他也调好了望远镜。在望远镜中虽然还看不到蒙古人马,然而南边三十里外的兵站大概模样以及兵站中升起的三道烟却看得非常清楚。那是遭到袭击的时候放出的烟雾。

    把望远镜让给急着看的士兵,张班长叹道:“蒙古人出动了。”

    此战之前宋军已经料到会遇到蒙古骑兵们的骚扰,自然采取了针对性的应对。蒙古人攻打的那座兵站已经是完成了的,张班长所在的兵站还正在修建。居高临下的看去,指战员们挖土,把草绳编成的袋子装满。这些袋子一个个整齐垒起来,就成了兵站的众多墙体。取土的地方是早就规划好的,挖出来的长坑正好当做兵站外的壕沟。

    壕沟外面又埋设拒马,壕沟内土墙也分两层,都是带射击孔的墙壁。兵站内除了瞭望台,还有高高的旗杆,以及垒起来的炮台。驻扎进四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寻常的三五千敌军短时间内根本攻不破这样的防御体系。

    以光线在空气里面的传播速度,猛力花赤万户进攻兵站开始后的十分钟内,几十里外的第四师师长李云就知道了消息。半个小时内,旗语就将更复杂的信息传来。五千蒙古骑兵袭击六号兵站。

    许昌到汴梁之间的直线距离有两百里,道路距离有两百四十里。宋军在道路上每隔三十里设一座兵站,总共设下七座兵站。进攻六号兵站,就意味着蒙古军骑兵距离第四师有六十里。

    “参谋长,我听说蒙古骑兵能一天行军上百里还能投入战斗。不过他们要是赶回汴梁城下,大概就完全失去战斗力吧。”李云问参谋长。其实他对此事也有自己的判断,却还是忍不住想说一说。

    参谋长没有对李云的问题作出任何评价,他只是冷淡的答道:“能达成那样的目的,靠的是袭击没有准备的军队。我们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

    李云心中暗喜,参谋长只有在内心很紧张的时候才会露出这般表情,证明了李云并非唯一紧张的家伙。得到精神上的调适后,李云盯着面前的汴梁城墙,恶狠狠的说道:“那就是说,等到蒙古人赶回来的时候,我们最少已经攻上城墙啦。”

    参谋长并没有回答。他也看向汴梁城墙,就见城墙前面已经垒起了十几个比城墙稍高的土台。宋军站在土台上面,乒乒乓乓的对着城墙上开枪。赵太尉当政之前,大宋军队都是各自为战。现在宋军只有赵太尉麾下一支,军中作战训练部门定期交流各种最新的战术战法。看到那些志得意满的家伙们在交流会中得意洋洋的发言,参谋长心中不爽的恨不得把他们痛打一番。真到了战争的时候,他就充分体会到学得如此之多的战术用处有好大。

    每一枪,空气中都增加了一股白烟。汴梁城下已经是烟雾缭绕,视线模糊。攻城部队此时已经架起了渡过残破护城河的桥梁,把云梯运到汴梁城城墙下,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开始登城。参谋长静静的看着,他该做该说的都已经完成,此时就要看前线人员的执行能力。

    地利各有不同,譬如汴梁城外是砂土地,每一铲子下去就可以铲起好多土。基于更高的效率,在城外的土台就修建的比在南方作战的更多。

    宋军年轻的指挥员们有着属于宋军的思路,汴梁城头的蒙古军也有属于蒙古军的感受。譬如负责守城的刘埏万户,当他看到宋军用装土草袋快速垒起土台的时候,心中最大的感受是‘宋军都是败家子’!在这个自给自足的小农时代,打草绳也是要消耗气力的。土台明显没有重复利用价值,这么多草袋消耗的人力那是非常的大。

    因为没看到宋国的机械,刘埏万户不知道宋国现在军用的物资大部分都是机械生产。打草绳的机器有二三十人负责操作,一天下来能生产几百人一天的产量。长长的草绳被直接盘成两尺粗,两尺高的圆柱,成批送到宋军军队里。用草绳与麻绳编织一次性装土袋则是宋军每个人都要掌握的基本工兵技能之一。一个小时很轻松的编好两个袋子。

    除了生出对宋军的工程上‘不惜工本’的感觉,刘埏万户对此次战斗的所有感觉就只剩下绝望。宋军的战术极为简单,以败家子的模式使用草袋垒起高台。每个高台上都放上一票宋军对对面城墙上射击。当子弹如同暴风雨般吹打城头守军之时,那些守军除了躲在城墙后,已经没有别的办法。

    即便知道一旦被宋军攻上城墙,蒙古军的劣势只会变得更大。刘埏万户自己还是待在城下指挥蒙古军躲起来,已经有数百勇敢的蒙古军用生命来证明暴露在宋军枪弹下只有死路一条的事实。

    不仅出现在城头会被打死。万户派遣两个千人队出城攻打宋军,在空旷的野地上同样被宋军轻松击溃。要是还想有此类行动,大概就得派遣部队绕到宋军背后发动宋军意料之外的进攻。就在万户考虑战术只是,有小校几乎是连滚带爬的从甬道上跑下来,在爆豆般的枪声中,小校扯着嗓子大声禀报:“启禀万户,宋军的梯子已经架上城头啦!”

    和垒土台战术一样简单粗暴,宋军登城设施中没有云梯车,没有楼车,只有非常简单的长梯。要是平常的战斗,城头的蒙古军可以用长杆顶住宋军的长梯顶端,轻松把长梯推远,推倒。现在城头完全被宋军火力覆盖,别说站起身去推,蒙古军头都不敢露出来。

    刘埏万户厉声命令部下,“告诉城上,一旦宋军不打枪,就是宋军要登城。让他们立刻起身反击!”

    在爆豆般密集的枪声中,部下受命而去。刘埏万户双眼微闭,心中祈祷他爹刘整的在天之灵保佑汴梁城的蒙古军可以打退宋军守住城池。不知道是否被响了几个时辰的枪声给影响了思维能力,刘埏万户硬是没想起来他老爹刘整就是败在宋军的火器之后被活捉后处决。

    此时汴梁城守军中另外一名万户猛力花赤,正在六十里外愁眉不展的面对着宋军的兵站。以宋军兵站为中心的一百步范围内散落着一百多号蒙古军的尸体。在猛力花赤万户的阵营里面,还有哼哼唧唧的二百多受伤蒙古军。

    蒙古万户带了五千蒙古骑兵出来,第一天还没过完就伤亡近十分之一,如果依照数量的经验,此时就该立刻撤退。然而看着那个并不算大的兵站中射出的密集火力,猛力花赤万户坚信兵站里面肯定有非常值钱的东西,不然宋军也不至于这么拼死抵抗。猛力花赤万户可是标准的围三阙一,他的目标是拿下个令人厌恶的兵站,掐断宋军的交通线。

    “大伙休息,晚上夜袭!”怀着强烈的不甘,猛力花赤万户下了暂时后撤的命令。

    蒙古骑兵刚退下休息,就有汴梁城派来的骑兵跑来报告,“万户,宋军已经垒起土台。看着气势汹汹。”与宋军充分利用旗语和烟火的方式不同,蒙古军使用他们的优势骑兵来传递消息。所以骑兵带来的还是几个小时前的内容。

    猛力花赤仔细询问了情况,得知宋军不是用草袋直接在城墙附近垒斜坡,而是在城墙外垒对射的土台。他忍不住冷笑几声,“哼哼!明天我就从宋军背后攻打他们,咱们两边夹击,定然让宋军全军覆没。”

    以蒙古军的经验,宋军的战法非常的‘不直接’,没办法立刻对敌人造成大量伤害。猛力花赤万户心里面是非常不以为然的。如果在汴梁城内的另外一位万户能够知道猛力花赤万户的心声,他一定会强烈的表示反对。

    宋军的登城战术和之前的一样简单粗暴。士兵顺着长梯攀爬,在快爬上城头之时向城头扔进好些火药罐。躲在城墙内的蒙古军被突然降临的火药罐炸的伤亡惨重。就趁着这一瞬的时间,宋军就越过城墙。

    那些火枪套上刺刀之后就成为了短枪,宋军对接近的目标用刺刀捅,对远处的目标用枪打,片刻间就占领了好长的一段城墙。蒙古军眼看宋军就要占领甬道杀进城内,不得不派遣军队往上冲。而高台上的宋军则因应局面加快射击,死伤数量登时就以更快的速度累计起来。

    眼看局面不利,刘埏万户除了下令集结兵力夺回城墙之外,还赶紧派人出城前去召唤猛力花赤万户赶回来。五千蒙古骑兵在此战中能发挥极大的用处。

第114章 头如雨(十一)() 
猛力花赤万户是在上午赶回汴梁城下的。因为没有21世纪的雾霾,即便是多云天气,白色云朵缝隙间还是能看到蔚蓝的天空。

    汴梁城外一片死寂。城南的十几个土台很突兀的立在那里,地面上除了有大队人马经过的迹象外,什么都没有。汴梁的城墙完整无缺,看不出被损毁的痕迹。真正比较大的变化则是城头的旗帜全部变成了赤红色的军旗。军旗中间有一个白色的圆圈,里面是黑色的‘宋’字。

    与城头上的波澜不惊相比,城内就枪炮声大作,不少地方冒起黑烟。明显城内的双方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

    “这……”猛力花赤万户只说了一个字,就不知道该说什么。此时貌似最合适的命令就是下令攻城。可猛力花赤万户手下都是骑兵,出击之时更不可能携带什么攻城器械。难倒让骑兵直接撞城墙么?

    “我等……”万户还是开口,此时束手无措定然是不对的。

    见万户说不出啥来,旁边的部下连忙给出了主意,“万户,我们先派人去那土台上面看看吧。”

    “现在就派人去!马上去!”猛力花赤万户立刻下达了具备可操作性的命令。

    在汴梁城头,宋军此次战役的总指挥李云师长看着城外惶惶然的蒙古军,忍不住哈哈笑出声来,“哈哈,看他们的模样,真像是丧家犬。”

    “却不知道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做?”旁边的参谋长满脸疲惫,边说边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在汴梁城攻城战中反客为主的战术是一起作战的十三师参谋长提出来的。最初的时候大家是担心在城外的部队遭到蒙古骑兵的袭击,提出的时候也不是人人支持。昨天下午终于攻上城墙,宋军就一直发动进攻。眼看就要能占领城墙,李云才最终同意了这个战术。

    现在一看实际效果,即便是整宿没睡的李云也依旧能笑出来。然而疲惫让李云只能笑出来而无法笑下去。笑容一闪而逝,李云问道:“参谋长,我们这边换班睡。是你先去,还是我先去?”

    “你先去吧。反正城外的蒙古人这会儿也干不出什么来。”参谋长疲惫的答道。宋军昨晚并没有全军投入激战,负责进攻的是第四师。到了天亮,进攻就交给了十三师。第四师就负责把守城墙。

    “也好。我这就去睡啦。”李云毫不客气的就顺着甬道下城去了。

    睡醒之后李云第一件事就是问:“我睡了多久?”

    “四个多小时。”旁边的警卫员答道。

    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李云爬起身。就算是这四个小时,他已经觉得缓过劲来。出了门,李云上了城墙,就见城下出现了少量尸体。那些人应该是蒙古军试探着发动的进攻中被打死的。

    见到李云上来,看着神色更疲惫的参谋长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对李云说道:“十三师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把蒙古军给撵到了旧皇城。不过他们要挨家挨户的防止蒙古军有埋伏。今天大概是打不完啦。”

    手扶垛口看着远处的蒙古军,李云叹道:“太尉说以少击多是邪道。我最初觉得太尉说得对,后来觉得未必对,现在才觉得太尉所说的都是持平之论。”

    “嗯。”参谋长也大大点头,负责制作作战计划,参谋长对赵太尉所讲的‘战略因为正确而胜利,战术因胜利而正确’深以为然。他也叹道:“如果我们这次来的是四个师,早就打完了城内的敌人,开始打城外的敌人啦。至少也不用担心蒙古军晚上玩出什么把戏。”

    参谋长并没有一直沉浸于感叹之中,他带着换班的部队下去休息了。既然战斗打不完,白天打了一天的十三师就要撤下来,已经休息过的第四师那部分部队就要承担起至少到深夜的防御警戒工作。

    在参谋长沉沉睡去的时候,汴梁城内的蒙古军是更加疲惫的。宋军有近现代的军制,有分工明确的组织,有长期有效的训练。刘埏万户带领的蒙古军则没有这些。如果让他们与老宋军进行战争的话,双方拼的是一时悍勇,拼的是运气。蒙古军在这方面根本不虚老宋军。

    从昨天开始的战斗,蒙古军一直面对宋军一波波的进攻。刘埏万户知道,如果不是宋军兵力不多,他早就崩溃了。即便如此,之后的战斗中,宋军每一波进攻,哪怕是千人规模的进攻,他竭尽全力调动三千、四千甚至五千的兵马都应付不了。虽然他手里有一万五千人,却被同等数量的宋军四面包围,被打得落荒而逃,退入旧皇城固守。

    眼瞅夕阳西下,皇城内的蒙古军们一个个东倒西歪的就地而坐,连刘埏万户也只想先睡会儿。但是刘埏万户还是强忍住了,他必须准备明天的作战。从响箭与烟火来看,蒙古骑兵已经赶回到汴梁城外。所以万户还有期待。

    先叫来精锐部队,要他们换了衣服准备晚上溜出皇城到城外求救。刘埏万户就出外巡视,然后外面就传来炮弹划破空气的声音。宋军开始想着皇城里面开炮了。刘埏突然觉得胸口被什么重物击中,然后就天旋地转,什么都不知道了。

    在刘埏万户身边的侍卫看到万户被宋军的炮弹击中,整个人被打得飞了起来。等侍卫跑到血肉模糊的刘埏万户身边,发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