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雨大宋-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克久一听,忙问:“哪里来的?”

    “小的进店之前就打听得清楚了,韩家脚店里卖的酒,并不是从酒楼赊来,而是从‘姚家正店’买了酒糟,从酒糟里面制出来的。那酒力气极大,听说酒量再好的人,一碗也就醉倒了。”

    吴克久听了,不由皱起眉头:“只听说用酒糟酿醋,里面还能制出酒来?”

    刘干办道:“小的也不信,不过人人都是如此说,想来是假不了。而且小的也打听过了,这法子是从县里杜举人的家里传出来。杜举人家的小官人,有从酒糟中制酒的妙法,专一替韩家制酒。”

    一边的曹居成道:“我想起来了,是不是就是那天我们在店里见过的那个小畜牲?”

    吴克久点头:“正是。那天就见那小贼对韩老儿的女儿有些意思,想来是见韩家难过,不知从哪里学来这个妖法。如此一来,事情却是有些难办。韩老儿有了这一条财路,便就不从我家酒楼赊酒,一时倒是奈何不了他。要得韩家小娘子,还要另想他法。”

    曹居成沉吟道:“酒糟里制酒卖酒,这犯不犯酒禁?”

    吴克久没有说话,在心里合计。州县禁酒禁的是私酿,不是私卖,只要酒的来源清楚,便就是不犯酒禁。韩家脚店的酒是从酒糟中制出来的,酒糟来自“姚家正店”,那里是有酿酒资格的。如此一来酒的来源便就清楚,只是自己加了一道工序,这算不算犯酒禁呢?

    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头绪来,吴克久只好叹气:“此事有些曲折,只怕一句话说不好。不如等到明日,我到县衙里去寻陈节级,问一问他该如何算。”

    曹居成拍手:“如此最好。陈节级是衙门里的人,以前也曾扑买过酒楼,酒上面的事最清楚。”

    吴克久点了点头,挥手让刘干办退下去。既然被人识破了行藏,趁早回城外的庄子里去。

    杜中宵在“其香居”外面站了一会,没见到刘干办出来,便转回韩家脚店去。

    决定卖酒,杜中宵早已把这个时代关于酒的禁条研究了一遍。此时酒禁虽严,但都是针对其中的一个环节。比如四京的酒曲专卖而不禁私酿,州县的不禁酒曲而禁私自酿酒,对于分销酒的酒户,则只是收税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禁条。此时自己制的白酒,追其源头,是来自于“姚家正店”,而“姚家正店”跟“其香居”一样,是正儿八经有酿酒权的。

    自己制的白酒犯不犯酒禁?难说得很,单看自己蒸酒的环节算不算是酿酒。这个时候,就要仰仗父亲举人的身份了。只要卖酒之后家境好起来,那就跟以前不一样,父亲尽可以到官衙去走动,活动的余地就大了。吴家是有钱,在临颖县里无几家敢惹。但到了许州城里又不一样,州里怎么会把一个乡下的土财主看在眼里,反倒是父亲作为举人,可以跟州里的官员谈笑风生,大家都是读书人吗。

    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回到了韩家脚店。

    此时已经晚了,店里的生意冷清了下来。小厮顺儿还在忙活,韩练跟韩月娘则在柜台那里,一起对账。韩月娘自小聪慧,读书识字,账目也算得特别清楚。

    见杜中宵进来,韩练急忙问道:“贤侄,如何?”

    杜中宵拱手:“我一直跟着那个刘干办,见他确实是到‘其香居’里去了,再没出来。”

    韩练恨恨地道:“不须问了,必然是吴家那小狗指使人来的,不知安了什么心思。好在我没有卖酒给那贼,不然谁知他们家又生出什么事来!”

    杜中宵道:“一路上我也在想,吴家到底是何用意。想来想去,当是在我们酒的来路上做文章。”

    “酒的来路有何文章可做?酒糟是从‘姚家正店’买来,在你家制出来,一清二楚。”

    杜中宵苦笑着摇了摇头:“我们卖的酒与其他家不同,这便就有文章可做。从酒糟制酒,到底算不算是私酿?官字两张口,哪里能够说得清楚?阿爹,吴家真要执意捣乱,这官司有得打。”

    一边的韩月娘听了,气愤地道:“县里的官人又不糊涂,吴家不是好人,他们难道看不出来?打官司就打官司,我们清清白白赚钱,还怕他们怎么?”

    “是,是,月娘说的是。”杜中宵连连点头,心中却是暗暗叫苦。自己并不知道县里官员禀性,最怕的就是韩月娘这样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能赢。

    官员跟官员不一样,有的眼里只认得那黄白之物,也有专门站在小民立场上的,谁知道自己会碰上什么人?碰到那一见大户就视为仇敌的,这官司自己赢定了,但反过来可就不好说。

    想了一会,杜中宵才道:“现在多想无益,我们只管安心卖酒就是。这两日我爹的身子大好了,等明后日备些礼物,到县里走动走动,先探一探口风。”

    韩练点头:“如此也使得。杜秀才到底是乡贡进士,真正的读书人,县里不会怠慢了。”

    其实韩练有一句话没说。这事情真正闹起来,最后韩家脚店只怕是要保人,保证经营的生意绝对合法,没有作奸犯科的事,那个时候杜循这个举人的身份更加重要。再是大户,在官府那里,也没有一个乡贡进士作保管用。

    看看天色已晚,杜中宵告别韩家父女,出了脚店。

    此时明月高升,月华如水,月光投射在路上留下斑斑驳驳的影子。

    杜中宵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胸中激荡起一股豪气。所谓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那就要打拼出一番事业来。吴克久,不过是一外小县里的土财主而已,自己如果连这样一个小角色都对付不了,何谈要在这个世界建功立业?

第12章 施粥() 
第二天一大早,杜中宵依然来到韩家脚店,与韩练一起去买酒糟。

    到了脚店门前,韩练早早等在那里。见到杜中宵到来,韩练指着身边的一辆板车道:“我今日特意借了这辆车子,我们多买一些酒糟,多制一些酒。这两日名声传开,多有特意到店里买酒的,都是几斤几斤地装回去。再是一天几十斤,却有些不够卖了。”

    昨晚想了一夜,杜中宵整个人开朗了许多,看着车子笑道:“如此最好。等过些日子赚了钱,我们自己买一辆车,再买一头驴,便不用如此辛苦。”

    韩练听了不由大笑:“如此最好。贤侄既然如此有妙法,自然就该大做。每天几十斤酒,不过是糊口而已,能当得什么?做得大了,赚了钱,我们也开一间酒楼。”

    “好,便是如此说!”杜中宵一边说着,一边去拉板车。

    这个年代的车子都是木轮,拉起来分外吃力。韩练取了一条襻出来,在旁边挂住,帮着杜中宵。

    到了“姚家正店”门前,唐主管早早等在那里。见韩练和杜中宵两人拉了车来,唐主管笑道:“你们有了从酒糟中制酒的妙法,几天便就大弄,今日倒拉了车来。韩兄,这两日我有闲,也到你店里吃一杯酒。听人说起,你们从酒糟里制出来的酒,格外有力气。”

    韩练笑着道:“应该的,应该的。主管来,别的不说,酒肉是应有尽有。”

    一边说着,韩练一边在心里叫苦。本来想从酒糟中制酒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却不想才没几天时间,便就传得人人皆知。说起来这事情瞒也瞒不住,有酒禁在那里,不知多少人盯着卖酒的人家。你这里卖酒,不说清楚来源,生意如何做得下去?

    唐主管叫了两个小厮出来,给韩练和杜中宵称了酒糟,装在了车里。

    正算钱的时候,突然从远处来了一男一女两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看见装酒糟的车子停在这里,张口就骂:“这些赚黑心钱的贼,今天倒是拖着车来拉酒糟了,良心被狗吃了吗?我们这些穷苦人家,全靠着酒楼里倒出来的酒糟糊口,都被你们买了去,我们吃什么?这钱,你们赚得如何安心?”

    听了这话,唐主管不由皱起眉头,吩咐小厮把人赶走。

    杜中宵看着两人被赶到清晨的浓雾里,莫名觉得心口一痛,不由皱起了眉头。

    几天之前,父亲也是早晨抢酒糟糊口的糟民中的一员,靠着酒楼倒出来的酒糟才存活下来。这几天只顾着从酒糟中蒸酒赚钱,却是忘了他们。

    这两人或许是夫妇,虽然说的有些难听,但只怕是不得已。或许,他们家里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等着他们拿两把酒糟回去,聊以为生。或许,家里还有老人……

    杜中宵不敢再想下去。自己的这门生意,会不会断了许多人家的生计?

    一边胡思乱想,那边韩练与唐主管算过了钱,两人一前一后拖着车子回到杜中宵家里。

    韩练走后,杜中宵把酒糟上到蒸锅里。想来想去心中不安,便让父母看着蒸锅,自己出了门。

    经过了这些日子,父母已经能够照看着蒸酒。这本来就没有什么难的,只要看着灶下的火,接酒的桶满了换桶即可。从酒糟中蒸酒,最复杂的酿酒过程略了过去,工艺极为简单。

    在外面溜达了一会,杜中宵不知不觉来到了韩家脚店门前。

    此时没有客人,小厮顺儿正收拾桌凳,韩月娘则趴在柜台上整理账目。

    见杜中宵进了店里,韩月娘抬起头来道:“哥哥来了。吃了早饭没有?若是没有,我端来你用。”

    杜中宵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随口道:“用过了。”

    一边说着,一边到了柜台边,看着韩月娘在那里翻账本。

    韩月娘翻了一会,便抬起头来:“哥哥心事重重的样子,若是有什么心事,不妨说出来听听。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我也帮着出出主意。”

    杜中宵叹了口气:“也没有什么。就是今日到‘姚家正店’买酒糟的时候,恰巧遇到了两个穷苦人,因我们买了酒糟,他们少了口食,在那里辱骂。我想虽然我们买酒糟没有过错,但少了那些糟民的口食也是实情,因此烦恼。”

    韩月娘想了一会,展颜笑道:“这有何难?以后再去买酒糟,便从卖的钱里取些出来,买了米煮粥送去。我们买酒糟制酒,在那里施粥还给别人,岂不两全其美?”

    杜中宵一拍手:“姐姐这法子好!如此一来,我们做了生意,也帮助了穷人!”

    一梦千年,灵魂来到了这个一千年的世界,杜中宵对有些事情便跟前世想的不一样了,做事情但求心安。世上有没有鬼神有没有轮回,他搞不清楚,也不去想,但多做善事总是没错的。买酒糟回来制酒抢的是穷苦糟民的口食,这让杜中宵如何心安?

    如果买了酒糟回来,从卖酒的利润中拿一点出来,买了米前去施粥,便两全其美了。自己制酒赚到了钱,依靠酒糟为生的糟民也不至于断了食物来源,还更安全了一些。酒糟中是有酒的,糟民贪图酒糟填肚子,吃得多了一醉不起要了性命的也不是没有。

    想来想去,杜中宵都觉得这法子极好,对韩月娘道:“便如此定了。明日我们再买酒糟,顺便带两桶粥去,你跟着前去向糟民施粥。我们赚钱是好事,但总不要断了别人的生路才好。”

    第二日不等天亮,韩月娘便就在店里煮了两大桶白粥,放在车上,与父亲和杜中宵一起拉了。

    一轮残月挂在天空,若隐若现,一切看起来都朦朦胧胧。杜中宵和韩练拉着车,韩月娘在一边紧紧跟着,一起向“姚家正店”行去。

    车上是满满两大桶白粥,还腾腾地冒着热气。粥是韩月娘早早起来煮的,杜中宵和韩练的早饭一样是喝这粥。韩月娘心善,虽然是施舍用,粥依然煮得浓浓的。

    走了一气,韩月娘走到杜中宵身边,小声道:“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施粥呢。说起来,这是我做的第一件善事,没来由觉得有些心慌。”

    杜中宵道:“既然是做善事,心慌什么。一会我们装酒糟,你在那施粥,莫要乱了方寸。”

    “怎么会,我心里自然有数!”韩月娘说着,走到了一边去。

    唐主管看到杜中宵和韩练到来,笑着道:“今日清晨有些冷,没想到却比往日早到。”一眼看见跟着韩月娘,又道:“今日怎么连韩小娘子也来了?买的格外多么?‘

    韩月娘道:“才不是!我听阿爹说,昨日买酒糟,有糟民抱怨吃食少了,今日便煮了两桶粥来。我们用酒糟制酒赚点生计,断了别人的生计终是不美,施点粥给他们以求心安。”

    唐主管听了连连点头:“小娘子煞是好人!多行善事,日后定然富贵。”

    杜中宵放下车,看着唐主管帮着韩练向下抬粥桶,有些出神。这个时代民间流行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深入人心,施粥这种善举很受人欢迎。

    这几日杜中宵和韩练天天来买酒糟,在这里找食的糟民摸到了规律,来得也越来越早。、

    没多大一会,便就有一对病殃殃的夫妻带了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来。

    见了来人,唐主管急忙招呼:“蔡大哥、蔡大嫂,你们今日来的却是凑巧。这是韩家脚店的韩掌柜和杜举人家里的小官人,往日都在这里买酒糟回去制酒。他们买了酒糟,少了你们的吃食,今日特地煮了两大桶粥来,给你们填肚子。粥还热着,快点过来吃上两碗。”

    那一家三口听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昨日他们也跟别人一样,咒过韩家和杜家,买酒糟制酒断了大家口食,定然不得好报。没想到一天时间,他们就过来施粥了。

    急急上前,韩月娘正要盛粥,突然道:“哎呀,却是不好,你们没碗如何喝粥?”

    那妇人听了,忙道:“无妨,我家里人在这里守着,我回家拿碗,好在不远!”

    说完,转身便一溜烟地跑了,看得韩月娘目瞪口呆。

    一边正在装酒糟的杜中宵听了,道:“却是忘了这一节,施粥要碗的。要不,明日我们不煮粥,蒸些馒头来,省却许多功夫。”

    韩练含糊道:“经了今天,来的人知道施粥,自会带碗来。粥饭饱肚,不是馒头可比的。”

    粥连米带水,一大碗下去怎么也有几分饱。若是蒸馒头,似这些多日没吃一顿饱饭的人,不知要多少个才能有些感觉。到时一人一个馒头,又不充饥,耗的钱财又多,施舍不是那么干的。

    杜中宵一会也明白过来。所谓升米恩斗米仇,施舍这种事,还是适可而止的好。

    没大一会,先前的妇人便气喘吁吁地拿了两个破了的大碗过来,让韩月娘盛了粥,一家人在边美美吃了一碗,才又盛满了端回家去。原来她家里只有这两只碗,却有三个人,不得不如此。

第13章 抓人() 
“姚家正店”门前施粥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杜中宵和韩练刚刚在车上装好酒糟,两大桶粥便就已经见底。来得晚的,只好等着分食酒楼里剩下的酒糟。

    正在这时,人群外面传来一声大喊:“呀,你们这些贼,果然是从这里买酒糟酿酒!”

    随着话声,吴克久和曹居成带了几个家仆,一边叫着一边走了过来。

    杜中宵看了看来人,冷冷地道:“县里只是不许用酒糟酿醋,没说连酒糟也不许买吧?”

    吴克久围着拉酒糟的车转了一圈,口中道:“呀,你这说的什么混话!连醋都不许酿,你竟然敢用酒糟酿酒!私酿酒,犯了酒禁知不知道?这许多,是要杀头的!”

    杜中宵看着吴克久,不屑地道:“谁告诉你我们酿酒了?你家酿酒能一天酿出来?我们只是从酒糟里再沥些酒出来而已!又不私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