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雨大宋- 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中宵皱了皱眉头:“现在正是盛夏,要紧的时候,怎么还有人来?等到了秋后,北方虽然天气渐凉,听说广南却依然酷暑不退,跟现在的天气相差不多。正要让军中熟悉这种天下如何作战,却不时有人前来打扰。前些日子,新任的许州知州贾相公,刚刚派了将领过来观看,现在又来人。”

    许州知州带京西路安抚使,一路帅臣,本来是文彦博,上个月刚刚调走,换了贾昌朝来。作为本路帅臣,杜中宵带营田厢军在铁监一带演练,贾昌朝特意派了信得过的将领,前来查看。杜中宵跟文彦博和贾昌朝在平贝州之乱时有些交情,当时书文往来,算是相识。这些年杜中宵的地位上升,两人都只是派人来问一下,并没有过多干涉。

    刘几道:“提举,赵瑜是前太尉赵振之子,其兄赵深受圣上看重,不幸亡于定川寨之战。赵瑜因此被提拔,非是普通人物。既到军中,我们当过去见一见。”

    杜中宵道:“也罢。吩咐下去,让全军按先前已经定好的,继续演练。我们回大营!”

    此次练的是步炮协同,在澧水上游,叶县与鲁山县接近的地方。姚守信、十三郎、杨文广、赵滋和窦舜卿各带精锐,依照作战计划进山,在杜中宵等人指定的战场,检验炮火攻击,为步军执行战场掩护和战场隔断。同时骑兵出动,保护炮兵炮队和全军侧翼,同时进行迂回攻击。大军刚刚展开,杜中宵帅帐的军官正在勘查附近地形,制做军用地图,连最后的演练场地都没有确定。

    几人上马,带了亲信随从一路急行,回到出发前的大营。

    赵瑜早已等在里面,见到杜中宵等人,忙叉手行礼。

    寒喧毕,分宾主落座,杜中宵吩咐上茶来,对赵瑜道:“不知钤辖远来,未能远迎,万望恕罪。这几日大军正进山演练,刚刚展开,诸事纷杂,招待不周。”

    赵瑜道:“提举演练大军是正事,在下是闲杂人员,叼扰了。我到京西路任捉捕盗贼,本不欲前来这里,以免麻烦提举。奈何出宫时,官家特意交待,到这里来看一看。你们军中如何演练,与先前的西军相比如何,要在事后给官家份奏章。”

    听了这话,杜中宵还能说什么?向好处想,皇上还没有把自己这支厢军忘掉。不好的地方,就是皇帝惦记的实在太多了些。自己这几万厢军,一下集合起来,地方关心,皇帝同样关心,还特意派来了位自己信得过的官员,前来查看。

    饮过了茶,杜中宵道:“既是如此,钤辖明日随我进山,看看演练好了。我们军中与其他的军队不同,都是用的火枪火炮,打起来自然也不一样。眼见得实,这种事实不亲眼看一看,总是难知究竟。”

    赵瑜道:“火炮是好物!这几年我在西北,许多要害城寨都开始安装火炮。加固营垒,在城墙上设炮塔,与他日不同。西贼本就不善攻城,有了炮,城寨更是固若金汤。只是一点,秦州、镇戎军一带距中原路途遥远,现在又没有铁路,运火炮的炮弹都非常不方便。”

    杜中宵道:“火炮没有办法,只能让地方整修道路,方便炮车行进。至于炮弹,可以选一合适州县地方自造,强似远途搬运。自造的虽然差一些,用还是能用的。”

    赵瑜笑道:“话是如此说,可人总有攀比之心。对于前线官兵来说,凭什么其他地方用的都是铁监产的炮弹,他们就要用自产的?差得确实有些远。现在又无大战,慢慢囤积便了。等到过几年,铁路能够修到镇戎军,便就一切不同。有了路,有了车,从京城出发数日可达,那里就不是远在天边了。”

    陕西路的铁路朝廷花了无数力气,铁监提供了大量的实物支持,刚刚修到凤翔府宝鸡县。下一步准备从宝鸡修到镇戎军,这条线一旦能够开通,就打开了直接进攻党项的通道。过了镇戎军后一马平川,有铁路支持,可以二三十万大军齐进,党项无论如何是挡不住的。现在修到宝鸡,党项也老实许多,不管在哪个方向都不敢轻举妄动。不然镇戎军方向一牵制,党项就被动了。

    朝廷拟议中在陕西路要修的另一条铁路,是从京兆府到延州。京兆府也就是永兴军,也就是古都长安,此时分长安、万年两县。这是天下特殊的地方之一,由军事地位重要,一般不用京兆府的名字,重臣出守称为知永兴军,而不像其他地方称知某州知某府。

    京兆府和延州之间,是大片的黄土高原,其间沟壑纵横,道路非常难走。虽然开发数千年,中间道路早已被探查清楚,要修铁路还是很不容易。遇山开路,遇河搭桥,那里修路的成本高了太多。已经修好的铁路,多是在平原地区,京兆府和延州之间的铁路一旦修通,修路技术就上了一个台阶。

    听赵瑜介绍西北的局势,杜中宵连连点头。与党项作战的关键在交通,一旦道路通了,沿路的关中和中原连成一个整体,可以支撑前线对党项的作战,一切就完全不同。党项的兵力极限,也就是能阻挡宋军一二十万人,宋军前线军需困难,党项才有胜利的机会。有了铁路,宋军完全可以在前线集结四五十万兵马,横扫党项就不是问题了。

    这就是党项与契丹不一样的地方,地盘有限,人口有限,军事力量也有限。党项对契丹,兵力处于劣势,必须依靠两国之间大片的沙漠无人区,才能有胜利的机会。党项对宋朝,地理优势占的地位更加重要,依托地理,对宋朝军队形成局部优势,才能可攻可守。一旦宋朝可以在前线集结大量军队,党项的国力决定了它无法相对。而契丹不同,哪怕宋朝在前线集结倾国之兵,契丹依然有足够军事力量能够使两方势均力敌。除非宋朝完成了南方开发,能进行军事动员,把力量投放到前线,才能压制契丹。

    一条条铁路,就是天下军事力量的集结方向。现在是以经济为主,对铁路到达的地方进行开发,最热闹的地方是荆湖南北路。一旦反过来,从这些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地区向北方投放军事力量,各国的军力对比就变了。哪怕是添油战术,宋朝也有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投向前线。

    现在北方的铁路网正在形成,不是与契丹和党项开战的时候,重点在开发南方,平灭叛乱。杜中宵对时局的理解,认为中央朝廷应该有此规划。几年时间,足够朝廷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应该有计划地修建战略铁路。一旦完成,局面跟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第222章 观军() 
清晨天气凉爽,路边的草路上挂着露水,吃饱了的鸟儿在树上唱歌。

    杜中宵和赵瑜等人骑马,沿着来路回山中去。昨天大军已经展开,接下来的几天,将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练,其中一部分使用实弹。这样一次演练,用的军火,吃的粮草都不是小数。营田务厢军有营田务支撑,还有常平司和铁监拨来的实物,才能够支撑。

    进入演练区域,就见到山间高地有大大小小的营帐,规格整齐,甚是严整。

    赵瑜道:“看军容如何,先看营帐。提举手下的营田厢军,布置有法,纪律严明,非其他地方的厢军可比。对了,看这里的帐篷整齐划一,与常见的军帐不同,不知有何特异之处?”

    杜中宵道:“厢军比不得禁军,日子过得紧,从帅篷到普通士卒的睡帐,都是油布制的。这几年营田务种了不少棉花,时间长了,终于长出适合的品种,这两年种了许多。除了制成衣务之外,一些粗布涂油之后拿来做了军帐。凡是军中所用,有几种规格,全部统一。扎营的方法是人人皆学的,各种不同的规格一切皆有步骤。阵地按营划定,各营安排属下驻扎,布置营帐。营级的帐篷一个样子,下面的都、队等等都是一样,只是组成的数目有别。士卒睡帐以十人为准,制式一样,各自布置。”

    赵瑜点头:“看来要点还是一切皆有条例,整整齐齐。”

    此时的军帐,高级的自然是皮帐,其次是毡帐,都价钱不菲。油布便宜,但性能有效,正规军一般不用的。营田厢军因为有棉布,制得特别厚重,涂油之后做军帐,也能够防风防雨。里面的衬布同样是棉的,舒适性还能过得去。与皮和毡相比,油布的保养相对容易,军中大量使用。

    赵瑜是带着任务来的,见了杜中宵后,前来观看演练,先观军容。这是一支军队的脸面,也能表现出一支军队的气质。营田厢军最大的特点就是整齐。营房材料相同,制式统一,只是各级规模不同。营级及以上,因为有指挥部,是单独一种制式,同样制式、不同数目的营帐组合而成。营级以下,则只有办公帐篷、休息帐篷和伙房帐篷三种形式,除了规模,几乎完全相同

    特别整齐、特别有规矩、军容严整,是赵瑜对营田厢军的第一观感。这种军队是他从没见过的。参军多年,军纪森严的军队赵瑜见得多了,有的营帐,一见就有一种肃杀之气。人到了跟前,自然而然连话都不敢大声说。营田厢军不同,在整齐的纪律下,有一种轻松的氛围,让人不会感到那样压抑。

    越过后勤辎重和后卫部队,到了中军,要不了多久,便到了杜中宵的帅帐。

    帅帐的制式与一般的指挥帐篷相同,不过是由多组组合而成,看似没有章法,其实分布都有自己的道理。便于集中,同样便于散开,也方便军情的上通下达。几组帐篷看起来一样,不是这里的人,根本分不清哪里主帐。赵瑜见了,忍不住心中一猜,那组人员进进出出的特别忙碌的,应该杜中宵的主帐了。

    没想到杜中宵并没有带赵瑜去那里,而是带到了另一组帐篷,口中说道:“在不远处,有专门待客的帐篷。钤辖前来观军,便就不要到那里去了。我吩咐人为你安排睡帐,可先派随从去收拾一番,演练时要在这里住上几天。我们先去帅帐,看看现在情形如何了。”

    说完,杜中宵吩咐一边的军需官李复圭,给赵瑜安排住处。加入厢军后,李复圭兼任了常平司的主勾当公事,事情都是由下面的官吏做,他主要负责营田厢军的物资和后勤。

    进了帅帐,赵瑜才发现里面非常开阔。与一般的帅帐不同,尽头是杜中宵的帅案,特别阔大,上面摆满了军令及各种文书,中间摊开一种地图。帅案一边,还有一张小的几案,不用问,是帮杜中宵处理公事的最亲密人员。中间不似一般帅帐空旷,而是放一张巨大的桌子,一端铺着地图,另一端是个沙盘。两边的位子大多有案,而不是只设座次,看来这里一般不升帐。

    平常帅帐最大的用处,一是军官聚饮,同时商量军情,制度上就是将领定期会餐。另一个作用,就是升帐,要么布置军令,要么处罚属下。前线军帐里,若是没有砍过几个人头,没有打过军棍,就会让人觉得是很怪异。这处帅帐,看来只能商议军情,会餐、处罚都不合适。

    刘几和杨畋各自到了案旁,看摆在上面的文书。军队已经展开,一天的时间军情变化很大,许多事情要他们处理。杜中宵到帅案略看了看,便吩咐一边的士卒,去泡茶来。

    到离门的不远的空旷处,杜中宵与赵瑜坐了,道:“钤辖,营田厢军全部出动,规模非同小可,诸事杂乱,多担待些。刘钤辖和杨钤辖处理事务,我们坐着喝茶,说些闲话。”

    赵瑜忙道无防,道:“提举,听说营田厢军两万余人,敢问全部到了山中么?”

    杜中宵道:“那倒是没有,此次演练还有其他事情,需要人去。此次进入山中演练的,约有一万多人,主要军官全部到了。演练主要是将领和统兵官,士卒倒在其次。”

    营田厢军的数量现在很敏感。上次窦舜卿到了后,经过了几次拣汰,最后剩下两万三千多人。整个架构都在,不过营一级多是架子,只有军官和骨干,普通士兵很少。基本是每旅有一营齐装满员,其他只存架构。基层军官除了上级看中的接任者,其余都是轮换。炮兵和骑兵的专业兵种,除了辎重后勤经过了一定的减员,倒是没有变化。三衙直属的上四军,每军不过三四十指挥,营田厢军过两万人就太多了。位列管军的捧日开武和龙神卫两位都指挥使,辖下兵马不过三五万人,营田厢军人数这么多,杜中宵这个提举就太过惹眼。除非边疆帅臣,属下统领几十万兵马。

    上了茶来,赵瑜喝了之后赞道:“提举这里好茶。自从信阳军改蒸青为炒青,制出来的茶叶格外出色,成了贡茶之后,京城许多富贵人家也这样喝了。上次我陛辞面圣,赏的便是上品信阳军茶。”

    杜中宵道:“军中一切简便,哪个耐烦把团茶细细研了喝?对了,前些日子信阳军制了一种发过酵的红茶出来,也是散茶,别有一番风味。一会我吩咐士卒,给钤辖包一些带回去。”

    赵瑜急忙谢过。这种新生事物要想推广开来,得看是哪里制的,是哪些人在用。京西路的营田务和常平司这些年财政充裕,制出了许多新式货物,通行天下,深得人们赞眷。他们制出来的茶,又是两个衙门日常饮用的,自然就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从最开始的绿茶卖不上价钱,到现在开始详细分类,明前绿茶的价钱尽快涨上去,已经远贵于市面上的团茶了。

    那边刘几和杨畋处理了公务,一起过来坐着喝茶,说些闲话。

    赵瑜道:“我来之前,京中重臣和将领议论,南方侬智高乱子越来越多,波及数州,想让杨钤辖重回荆湖路领兵,准备南下平乱。圣上不许,以天章阁待制任颛知潭州,那里本是要钤辖去的。”

    杨畋拱手:“在下备位领军,但凭朝廷差遣。以前在荆湖时,侥幸平贼,今时已不同往日。任待制何等人物?他去知潭州,远胜于我。”

    潭州是是荆湖南路首州,也是进剿侬智高的大本营。前些日子天章阁待制任颛上任,一路坐火车到江陵,从那里经鼎州到潭州。路上没有停留,杜中宵等人没有与他相见。

    杨畋本就是在荆湖路平蛮立功,现在广南蛮乱,朝中当然就有人想起了他。不过现在的局势,杜中宵曾多次上书,愿带厢军南下剿贼,皇帝便让杨畋留了下来。

    杜中宵感觉得出来,皇帝对广南事务的安排已经大致定型。主帅必然是狄青,不知道他会从陕西路带多少人马。自己的营田厢军作为补充,如有必要,可能会配合狄青南下。侬智高攻广州不下,在秋天之前必然会回广西路,不然就会面临被各处到来的兵马包围的危险。到时内外夹攻,神仙也难救他。

    大队兵马南下,主攻方向必然是广西路。现在火车通到江陵府,之后一路水路,交通十分便捷。如果自己作为狄青的附属,很有可能,与他在潭州分兵,过五岭沿端州入广东,断侬智高后路。

    如果不是有这样的计划,杨畋很可能已经被调走,到地方筹备战争事务了。这样的安排,杜中宵觉提有些失望。自己只是辅助,断的是侬智高的后路而不是他的归路,运气不好打不上打仗,营田厢军的战力难以发挥出来。不过只要参加战事,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第223章 军制暗合() 
几个人一边喝着茶,向赵瑜介绍了营田厢军的情况,以及战时指挥和日常管理系统。

    营以下,战时指挥和日常管理大致相同,人员和架构不变。只是临战时,指挥上旅一级可能会指派军官到营中,作为营指挥官的备份,同时监督执行上级命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