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一带冬天不甚寒冷,多穿几件衣服就好。至于那些贫苦人家,连多几件衣服都买不起的,就要干草、芦花之类填充,勉强也算袄。现在的技术棉布还织得不好,但做棉袄就太合适了。
到了近前,只见架子上挂着一大排绿色的袍子,形制非常简陋。中间开口,几个钮扣,向身上一披扣起来即可。开口是典型的右衽,保留着华夏服装最重要的特征。
走上前,康员外对卖货的年轻人道:“与我拿一件来。要厚重,价钱算贵一点没有什么。”
售货的道:“员外,我们这里大衣都是明码标价,一个码一个价钱。码数分极小、小、中、大和极大五种,看各人身材。若是员外穿,一件中号正合适。”
康员外道:“若是价钱都一样,买衣服谁不挑一件厚实的?”
售卖的人就笑:“不瞒员外,我们这里的棉袍,制的时候都是上称称过的,委实都是一样。”
康员外要了一件,对身边的蒋员外道:“稀奇,原来这里是这样做生意的,倒是没有见过。”
袍子披在身上,康员外只觉甚是沉重,口中道:“这件袍子,穿着有些重了些,有没有薄一点的?”
“没有。为是极冷的天气出门穿的。若是平日里穿,那边有小夹袄,员外可以过去看。”
康员外把袍子脱了下来,拿在手里看了一会,道:“还是买两件好了。严寒的时候,下人们晚上巡更,穿着御寒也好。我问你,这袍子实卖多少钱?”
售货的道:“回员外,我们这里都是明码标价,你看那边挂着牌子。若是价钱不符,可以到商场衙门那里首告。这一件棉袍,中等号码,售价一贯零五十文足。”
康员外点了点头,对身边的蒋员外道:“倒是不贵。市间买件绵袍,怎么也要三五贯钱,这件倒是便宜了一半多,而且极是厚重,穿着御寒不比裘皮差了。”
蒋员外笑道:“裘皮要几十贯了,如何能够比得?一两贯钱,寻常百姓也能买得起了。”
康员外掏了钱,买了两件棉袍,让随从拿了,一起向前继续逛去。
现在唐州种出来的棉花质量着实有些差,用来纺纱织布,质量不高。杜中宵吩咐营田务,一边继续改良品种,另一边制了这种棉袍出来,先赚些钱再说。这实际上就是后世的军大衣,杜中宵小时候在农村最常见的冬天御寒衣物。裁剪简单,不怎么挑身形,适于批量生产。一件售价大致是一贯钱,刨去各种成本,一亩棉花能够赚一二十贯钱,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走过了卖布匹衣服鞋袜的地方,到了一处路口,四处一看,都是卖各种日用品和糕点粮果的,康员外道:“这种东西,家里不知道有多少。这里既然是百货齐汇,应该有些不是本地产的吃食。哪里有卖水果之类的,我们过去看看。日日吃桔子,家里的人着实有些腻了。”
蒋员外指着路边的一块牌子道:“那上面不是写前,向前走不多远就是卖水果的地方。”
依着路牌,几人向前走了不多远,就到了水果摊首。看路边摊子上,各种水果琳琅满目,摆得满满当当,康员外喜道:“这才有些意思!如此多的水果,不是外面能比的。”
顺着过去,看最多的还是本地产的柑桔之类,以及木瓜、甘蔗等等。此时地气偏暖,很多后世产于岭南的水果,荆湖江南一带都产。便如木瓜,不但是襄州本地很多,就连洛阳都有名品。甚至荔枝也可种于襄州,只是品质不好,比不得川蜀地区和福建路。倒是此时广东的荔枝品质最差,但产量最多。
后世关于荔枝最著名的几首诗之一,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常让人误会此时岭南的荔枝好,其实是多且便宜。苏轼被贬,收入不高,经常这样穷乐呵。就像到黄州吃猪肉,最经常被拿出来证明宋朝的猪肉便宜。其实黄州那个地方,这个时代什么都便宜,鱼之类的甚至不论斤,而是论堆卖。几十文钱,能让数口之家吃到撑。又是宋朝牛的主要产地,一头牛一两贯钱,真能够宰杀牛放开了卖,牛肉会比猪肉更便宜。江湖沼泽遍布,不适合养羊,羊肉是贵的。
交通不发达,商业流通不便,此时地方价格差别很大。开封府无疑是什么都贵,所以常有官员求外任,有的人说的很直白,就是因为同样的俸禄,到了其他地方生活水平能上升一大截。
几位员外都是富贵人家,平常本地水果吃得多了,都想换换口味。向前走过几个摊子,康员外的眼睛一亮:“是这里了!你看这一边卖的是北方来的,那边来的是南方来的,品种倒是齐全。”
走到北方水果的摊子前,看上面立着一个一个的小牌子,写着水果名称及产地。此时北方水果种植最发达的地方,一是河北路,一是京西路。通了火车,这里卖的以京西路来的为主,各种名品。
康员外指着一种大梨道:“郑州语儿梨,向称天下第一,大的可到一斤余。以前在开封府的时候偶然吃过,极是甜美。你这里的语儿梨,真是郑州产的么?”
小厮满脸堆笑,口中道:“员外,上面明白写着产自郑州,怎么会错?这种大梨,其他地方也种不出来。若是喜欢吃梨,我们这里还有数种之多。你看,洛阳的雪梨、凤栖梨,陈州的青沙烂,我们这里都有卖的。还有河北路大名府的鹅梨,极是香甜可口,都是贡品。”
康员外道:“每样与我拿十枚,包起来,价钱一起算。”
小厮道:“回员外,我们这里与外面的小贩不同,不是按颗卖的,是论斤卖的。品种不同,价钱不同。既然每样十枚,小的替你称了,先记在这里。”
一边说着,一边取了各种各样的梨子,让另一个小厮去称。这个时候冬天的水果主要是柑桔和各种梨子,后世最常见的苹果,还是原始种,小小的。名称也有些差别,后世称北方的梨多为鸭梨,此时却称鹅梨,以河北路产的最多最好。
包好了梨,小厮指着一种桃道:“员外,这一种是冬桃,产自密县。与别的桃不同,是到了冬天才熟,正当时令。此桃甜美可口,而且中间无核,为天下珍品。”
这个时节吃上桃子可不容易,康员外让一样取了十枚,称了吃好。这冬桃在中原极是有名,杜中宵也曾买了来吃。据说,此桃在成熟的时候会自己裂开,桃核从里面掉出来,而后再长好,是以无核。杜中宵总觉得这说法不靠谱,太过神奇了。一直怀疑,可能是那里的果农使用了什么特殊方法,把里面的核剔出来。只是法不外传,外人不知道,越传越离谱罢了。
又买了些常见的栗、柿饼、核桃和银杏之类的北方水果,康员外等人到了南方水果摊前。
两浙的柑桔、福建的荔枝和甘蔗都是此时闻名天下的名品水果,经过挑选和加工,流布天下。不过以前很难吃到新鲜的,康员外多买了一些。虽然荔枝没有办法,没有新鲜果品可买,其他的倒是水灵。
真正以前少见的,有江西路产的金桔。这水果此时极是有名,以前襄州偶然有卖,这里倒是应有尽有。还有广东路产的椰子和橄榄,是以前所不见的,康员外买了许多。
看着几个随从俱都满满当当,康员外道:“早知这里货品如此齐全,就带几个篮子来,不然买得多了如此拿回去?今日且如此吧,过几日再来买。”
小厮道:“员外,从这边转过去,就有专卖篮子的,可以过去买几个来。”
康员外连连道好,换出几十个钱,让个随从到那边买篮子,自己陪着其他几位员外看。难得这种场面,每位员外都买了许多花样,回去解馋。
第160章 应有尽有()
从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徐克道:“下官出去转了一圈,约摸估算了一下,今日当能卖出五千贯的货物。以两成利算,可得利息约一千贯。一日一千贯,一年就能得数十万贯。提举,这商场赚钱好生厉害!”
杜中宵道:“这两日初开,卖的货物自然会多一些。过些日子,等到每日售货稳定下来,才能知道每日卖多少货,赚多少钱。而且商场卖货,如流水一般,日日进钱,与其他生意不同。两成利息,对一般商人来说,这生意就做不着了,赚不到钱。但对商场来说,是用极少的本钱,赚出这两成利。不以一日计算,而以一月计算,利可就不是两成了。以年计算,就更加吓人。”
徐克点头:“商场开了,我才知道提举为什么强调这生意与一般生意不同。不只是要看利息与本钱的比率,还要看货物花多少时间采购,多少时间卖出去。时间越短,纵然利息低些也是值得的。”
零售商业,资金周转时间至关重要,货物从采购到卖出时间越短越好。虽然现在京西路采购是以赊欠为主,终不是长久之计。为了保证质量,掌握主动权,刺激生产,有一部分可能会付定金。
等到京西路的商业体系形成,有了固定的生产商和进货渠道,以后的钱会更好赚。这么大的商业销售体系,需要的本钱不多,依靠地方官府的支持,可以从生产商手里赊销,几个月后付钱,如此一来算利润率会非常惊人。有了现金流的支持,对其他竞争者可以碾压。
看看时候不早,徐克道:“提举,我们出去用些酒饭。那边饮食的地方店铺摊档极多,许多是我们从前吃不到的,去尝一尝味道。”
杜中宵道:“好。那里的摊子花了心思,不只是开封府和京西路的口味,还有河东路的口味。这样多的花样,以前可是没有过的。等到做的时间长了,还可以广邀天下名家,各地口味都有。”
徐克摇头笑道:“这却有些难。樊城又不是什么大地方,外地做吃食的如何肯来?”
杜中宵道:“又有何难?你以为只有樊城这一处地方建商场么?这里只是开头而已。我提举京西路常平,所有州县都要建商场。各处联在一起,统一采购货物,这些附属的吃喝玩乐,自然也互补有无。”
一处商场有什么作用?庞大的采购体系成本高昂,赚钱再多,最后也未必会剩下什么钱。就是要在全路各州县,广泛开起商场,形成网络,共享采购和物流系统,才能赚出钱来。做得好了,以后还可以推广到全国,形成遍布各地的商业网络。只要采购和物流做得好,把全国商业捏到一块,让零售成为这棵大树上结的果子,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其中的核心是采购和物流,网络铺起来,足以改变整个经济格局。借此可以促进生产和消费,可以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价值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杜中宵的精力是在物流体系上,零售并不会花多少心思。
出了衙门,杜中宵和徐克带了几个随从,向东边而去。
那边是牛马大牲口市场,畜禽市场,这些因为不便统一采购,是租摊贩给卖的人。不过与其他货物一样,取消了牙人,让消费者和销售者直接交易,商场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服务。
再过来,是肉市和鱼市,是商场直接经营的,供应商很多就在旁边卖活物。有一些珍贵品种,量比较大的,则是由商场直接到产地采购。如名品缩颈鳊,商场甚至有自己的渔场。
此时人口尚稀少,从中原到荆湖,河湖沼泽众多。太宗时有诏旨,河湖池塘鱼鸭之类任民采取,如果贩卖则收税。襄州这里也是如此,汉江及其支流,加上大量的陂塘,水面广阔。与后世不同,鸭和鱼相差不多,河湖里到处都是,随取随猎,很少有人特意养殖。许多地方的鸭子,都是半放养,需要的时候用饲料或者其他方法聚集起来,绑了之后出去售卖。河湖里不只是野鸭,还有大量驯化过的鸭子。
住在湖边江边的人,往往是一二十里才有几户人家,不需要看住自家的牲畜财产,千防万防就怕被别人偷了。就那么几户人家,水面沼泽广阔,完全没这个必要。不像人口稠密的地方,养只鸡也要小心看着,一个防不住,就不知道被哪家吃了。
再向南去,养牛也是如此。都是放养在沼泽草地里。自家牛群的牛,打上烙印,便就不管。每年固定的时间,把牛引到牛栏里,选择合适的去卖。
过了肉市鱼市,便是各种水产干货,既有远自海边来的海鱼,更多的是附近产的淡水鱼。鄂州是水乡泽国,产鱼极多,鲊也就是咸鱼早就卖遍天下。不过这个地方,鲜鱼太多,那些行情并不太好。
过了之后,才是各种陆上干货。如竹荪菌类,腊肉腌肉,应有尽有。再过去是接着水果市场的蔬菜市场,卖各种本地外地的蔬菜。过了蔬菜市场,是虫鱼花鸟,猫狗鹌鹑。过去之后,味道便就淡了,才是商场里的饮食区。
杜中宵和徐克到了的时候,这里已经非常热闹,好多家坐满了客人。
按杜中宵的规划,饮食区的旁边还要建一处游乐园,一处瓦舍,只是还没有准备齐全。游乐场吸引小孩子,有空地,可以让人踢毬放风筝。瓦舍不用说了,是为个时代的娱乐场所。
这些全部建起来,就相当于后世的综合市场了。不过是由官府主办,商业体系覆盖全国。
徐克道:“提举,这里好生热闹。我们吃些什么?”
杜中宵道:“中午时分,简单用些就好了。找一家洁净小店,炒盘冬笋,再蒸条鱼。”
徐克应着,当先走进了旁边的一家小店里面。店主人看见,急忙上前见礼。
这里的小吃店,租的是商场的铺面,商场统一管理卫生和秩序,徐克自然是人人奉承。
在棚子下选了副座头坐了,主人亲自过来问道:“官人,今日要用些什么酒饭?”
徐克道:“一盘冬笋炒肉片,以嫩一些。再炒一盘藕,一盘青菜,蒸一条缩颈鳊,做个汤来。打一壶竹叶清,在一边温了。”
主人答应,急急忙忙到里面吩咐。襄阳这里最著名的是宜城县酒,县里有金沙泉,自古以来以酒闻名,号为“九酝”。以竹叶入酒是这个时代通的做法,许多地方都有,宜城也不例外。
竹叶入酒,其酒极清,故名竹叶清,这时并不是指酒的颜色。此时的酒大多混浊,酒清是了不得的事情,无一不是名品。杜中宵的白酒,在这一带流传不广,主要还是在北方地区。
第161章 就近买茶()
酒菜上来,刚要举杯,康员外在路上看见,“咦”了一声,急忙过来行礼:“原来提举官人也在这里用饭。小民是襄州城里的茶商,今日到这里闲逛,真是好巧!”
徐克小声道:“提举,这就是我前些日子说的那位康员外。多亏他相帮,我才到了这里。”
杜中宵点了点头,道:“原来是康员外。相逢不如偶遇,既然碰到了,一起用些酒饭。”
康员外连连称好,告一声罪,跑回到路上,让随从们到别处吃饭,对蒋员外等人道:“今天真是好运气,遇到提举官人和徐秀才在那边吃饭,让我们一起用一些。这求都求不来的好事,竟然遇到!”
几个员外听了,俱都喜出望外,安排了随从,一起到了棚子里。
到了桌前,康员外高声道:“主人家,这桌子拼得大一些。店里有什么好酒好菜,尽管上来!”
掌柜上前行个礼,道:“客官,我们小店,没多少花样。只能再做五六个菜,上好的酒就只有竹叶清一味。这周围的店家,都是租商场里的地方做生意,也可去点别家的菜。”
康员外道:“无妨,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