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的事并不陌生。不过,唐龙镇那里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自是难免,不知该注意些什么。”
杜中宵兼着经略司判官,是陆主事的直接上级,也不保留,向他说了唐龙镇的情况。最后道“主事,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商言商,柜坊及各店铺都有主管,除非特别的事情,不要干涉他们就好。”
陆主事拱手“下官记下了。”
其实柜坊的主管可以直接上书经略使,就连杜中宵也不能完全控制,更不要说陆主事了。唐龙镇里只要柜坊稳定,其他生意就闹不出什么浪花来。
听杜中宵介绍着唐龙镇里的情况,陆主事不由心惊。来之前已经把那里想得不得了了,没想到实际情况更加复杂。动辄过万贯的生意,更加让人心惊。心里暗暗决定,自己到了少说多看,学会了再说。
用过酒饭,陆主事渡河,前往唐龙镇。他到那里之后,张岊将离开唐龙镇,接替王凯任主管麟府路军马司。随着与契丹关系的缓和,又有耶律不花在那里坐镇,唐龙镇已经没有必要大将镇守了。
回到住处,杜中宵刚刚饮了杯茶,十三郎兴奋地跑进来,扬着手中一封信对杜中宵道“官人,老员外到了蜀地,递了一封家书来,快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这就是做官的好处了,可以利用官方的邮寄系统递家信,相当方便。
杜中宵拆开看了,父亲杜循与砂糖商人入川,一路到了资州。见那里气候、水土合适,买了几百顷山地,准备种甘蔗。杜中宵的同年郭琪在那里任推官,有他照应,一切平安。
庆历二年进士几百人,川峡属于边地,条件比福建和两广好,按一任近一任远的原则,总有杜中宵的同年在资州附近为官。杜家只是买地种甘蔗,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照应不难。
信里详细说了资州的情况,境内多丘陵,水资源丰富。不过蜀地人口稠密,荒地不多,大规模买地只能买丘陵山地,好在种植甘蔗无碍。好处是人口多,劳动力不缺,只要给钱很容易雇到人。
杜中宵放下书信,把内容向十三郎说了。
十三郎兴奋地道“这些日子我也问过人来,都说蜀地繁华,物产丰富,女子娇媚,家里在那里置了产业,什么时候我也去走一遭,见识见识。”
杜中宵笑道“等到我入京为官,你就能去一趟了,顺便带位娘子回来。”
听了这话,十三郎摸着头笑。他今年刚刚二十岁,到了娶亲的年纪。不过这个时候,晚婚晚嫁的现象很普遍,又是跟着杜中宵到处走的,倒是不着急。
读过了信,十三郎又缠着杜中宵,问了许多资州一带的情况,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他正是想闯遍全世界的年纪,显然对那个数千里外的甘蔗园很感兴趣。
十三郎离开,杜中宵拿着家信想心事。官场上风云变幻,自己政绩再好,未来也难讲得很。既然两世为人,不能做大官,就要做个大员外,置办些产业是必要的。父亲到蜀地建甘蔗园是好事,那里开发充分,基本没有危险,可以累积经验。等到做得大了,可以再选更合适的地方。
杜中宵记忆里,最适宜种甘蔗的地方,还是两广。只是现在岭南开发不足,不要说广西,就连广东也是极远边地。除了五岭附近的几州,大多地广人稀,而且汉人不多。哪怕广州一带,由于晚唐时候的破坏,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地广人稀。
前途不明,杜中宵难免经常在家与国之间摇摆,对于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划。
八月底,王凯入京月余之后,传来朝旨,让杜中宵入京,召试学士院。朝旨里说的清楚,是由郑戬和权知开封府明镐举荐,想来是王凯出了力。
郑戬不必说,虽然自到河东路任职,跟杜中宵一直公事公办,没有私交,但一直赏识杜中宵。明镐也曾任过河东经略使,离任的时候,举荐了王凯和张岊。
接过朝旨,杜中宵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火山军刚刚发展起来,自己离开总难免有些不甘心。而且馆阁这种词臣,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做理来。同时还有些兴奋,召试学士院,带馆职,是文臣中进士之后的第二次重要考试,一旦过了,就有了光明的前途。
接下来的日子,火山军连续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以营田务所在地为火山县,暂由推官程文礼兼任县令,等候朝廷派正任县令过来,再行交接。设县之后,火山军的衙门从军城迁到火山县来。从此之后火山军有了属县,开始慢慢向着州转化。
此时的火山军已经不是杜中宵初来时的边地小州可比,继任知军人选格外慎重。又过十日,才定下由景祐进士程师孟接任杜中宵,不再由武将担任主官。
一连串的行政区划和人事变动,让火山军军民兴奋不已。行政升格,百姓也有好处,衙门官吏更不用说,从官阶到俸禄都水涨船高,人人盼望。只有杜中宵,默默等待新任知军程师孟的到来。
(祝大家新年快乐!)
。
第150章 陈勤当官()
东胜州衙门,耶律元佐对耶律不花道“新近得报,对面火山军的知军杜中宵,即将入京城试学士院,新来的知州为程师孟。这个人没有听说过,你有没有消息?”
耶律不花摇头“我问过人了,程师孟中进士之后,一直在江南和荆湖路为官,这是第一次到北方来,不知其脾性。唉,唐龙镇刚刚繁盛起来,杜知军便就离去,着实有些可惜。虽然很难在这位杜知军身上占便宜,但其做事有章法,只要守规矩,不难赚钱,这种人最好打交道。”
耶律元佐叹口气“前几个月亏钱的时候,我们恨杜知军恨得要死,现在想来,亏钱还是怨我们自己,跟杜知军倒没有关系。这个杜知军虽然年轻,倒是有些本事,一年多时间,火山军变得好生兴旺。想来还是因为他年轻,又没有根基,有了政绩也守不住。前些日子唐龙镇设个主事,已是苗头。”
两人商量了最近火山军和唐龙镇的情况,俱不得要领。最后,耶律不花道“上次风波,东胜州伤了根本,折腾不得了。现在宋朝那里人事大变,我们不要轻举妄动,只能安分做生意。依这半年的生意看来,我们各那里卖羊毛和马匹,收购羊毛呢和砂糖,就能够赚大钱。”
耶律元佐道“此话说得是,安心做生意就好。火山军那里不知请了什么能工巧匠,织造的羊毛呢极是好,入手厚重,做的袍子穿在身上,寒风不侵。上次运了些去上京,极受官民喜爱。现在秋天,我们从那里多进些货,冬日卖出去,必能赚不少钱。”
羊毛呢在宋地卖得不好,在契丹却销路奇佳,士庶喜受。现在火山军的羊毛呢,大部又卖回到契丹来,被贩往五京,甚至成了西京道的贡品。这种差别,应该是跟气候有关。羊毛呢厚重,御风的效果是其他织物比不了的,冬天特别保暖。宋朝的地盘,除了河东路北部,其他地方冬天的风不大,更喜欢丝绵之类衣物。倒是契丹的幽云地区,冬天寒风肆虐,羊毛呢的好处就显出来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太贵,跟丝绸一样的价格,羊毛呢当然不好卖。若是跟布帛差不多,销路一下就起来了。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羊绒毯和羊毛呢这些高档羊毛织物,火山军也产羊毛编织的产品,就是后世的毛线衣。这种产品用的羊毛不需太好,工艺又简单,相对廉价,销路就广了许多。
此时对党项的战事已经结束,大军撤回丰州和云内州,耶律元佐多了许多顾忌,不敢再跟前几个月那样肆无忌惮了。好在宋朝大量收买不好的马匹,这是契丹的无用之物,并没有禁止。
又商量了一些杂事,耶律元佐道“已经到了深秋,按往年惯例,草原上游牧放马的,要大量放弃马群中的驽马,以节省草料过冬。南国那边只要是马,都能卖出价钱,于我们是个好机会。趁着现在秋高气爽的时候,可多派些人,去收购驽马,卖到火山军去。不过要严加盘查,切不可混进军马。不然被招讨司抓到把柄,我们这生意可就不好做了。”
耶律不花道“此事我省得,春夏一战,折损战马不少,哪个还敢再卖。不过,我打听到宋地现在最喜骡子,纵然驽马,母马的价钱也远过公马,我们可以多贩一些。”
新设火山县外的酒铺里,小王子和任泽看着不远处民夫正紧张地筑城墙,对陈勤道“听说知军官人要回京去,不知是也不是?”
陈勤道“委实如此。知军这几年连任几地,处处都有治绩,得重臣举荐,试学士院。”
小王子叹了口气“可惜,好不容易来这么一个好官,做了一年多就走了。自知军官人到这里,你们这些人不必说,都得了无数好处。就连我们这些北地蕃民,也因为卖马卖羊毛,赚了不少钱。现在我们部落里,若有人病了,有一碗糖水喝,以前哪里敢想?”
陈勤笑道“小王子说哪里话?知军官人此番入京,是要升官的。试了学士院,就是学士。”
“学士?好生厉害!”小王子吐了吐舌头。“我听人说,南国的学士,都是重臣。”
陈勤也是一知半解,点了点头,不好说什么。听官员们说,试了学士院,做了馆阁词臣,确实就是学士。不过以杜中宵的资历,若说是重臣,好像也不对。
馆阁官员,确实可以称学士,不过仅限于在京城的时候。一旦外任,除了带馆职任通判,其他差遣都不能称学士。此学士非彼学士,与殿阁学士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重臣两个字是万万当不起的。
陈勤因为牧马有功,杜中宵上奏之后,一样补他个三班借职的官,提举牧场,现在也是官了。小王子是卖马的大户,一来二去,两人熟识,经常一起饮酒。
现在卖马的地方,已经慢慢从唐龙镇移到了火山县,靠着黄河好大一片围马的地方。小王子因为做这一行早,不只是卖本部落的马,还收其他部落的马贩到这里来。他早已不是那个当初在唐龙镇,连牙人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的蕃人小王子,而成了熟练的马商。现在贩马到火山军,根本不需牙人,他自己就是个行家,很多贩马的大户都认他。
饮了一会酒,小王子问陈勤“知军官人去京城,你也跟着去么?”
陈勤叹了口气“我想了许久,也跟官人商量过,还是先不跟着去了,留在这里。现在无论如何也有了个官身,又有差遣,不再是从前可比。先在这里干着,官人慢慢想办法。”
小王子听了面现喜色“好,这我就放心了!如果你也走了,这生意我真不知怎么做下去。”
说完,与陈勤碰了一大杯。
陈勤道“小王子,以后你贩马来,可以多带些母马。同样马格,我给你多一倍的价钱。”
小王子奇道“母马不好,一样生不出好马来,要了何用?我们草原上,到了这个季节,不拘母马公马,看着不中用的,就都放归草原,免得冬天白费牧草。”
陈勤道“这是你们草原上的规矩,马群无数,能够这样做。我们这里,哪有这个本钱?母马虽然差一些,我那里有好公马,也有好种驴。最近附近州军用车的多,骡子最好卖,可以用母马生骡子。”
小王子点了点头,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附近的人喜欢买骡子,草原上也很少骡子,但总是知道骡子是怎么来的。马再差,也比驴的个头大些,差的母马便就有了用处。
小王子贩马,每次都夹带几匹好的军马,多贩些母马就更加没有什么了。
。
第151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九月初,新任火山军知军程师孟到来,杜中宵与一众官吏把他迎进城里。
进了衙门,分宾主落座,上了茶,程师孟道“来时,经略相公一再叮嘱,此地紧要。可看这新筑的城池,并不高大,是不是简陋了些?”
杜中宵道“现在不比从前,并不是城墙越高大越好。契丹和党项人均不善攻城,更加不要说周围的蕃落,这城池足够了。火山军小地方,要筑大城,没有那么多人手。”
程师孟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来之前,他就听说火山军这里火枪火炮用得多,但怎么个用法,没有见过。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不好多言。
接风宴后,程师孟自去歇息。杜中宵找了程文礼和潘振道“这两日,你们清理账籍,以备新知军查看。我离开之后,你们还要在程知军手下做事,不可有半点马虎。”
程文礼和潘振应了,各自回去安排。
新旧官员交接,查看各库账籍是重中之重。旧任有了亏空,接任的必须要说清楚,签字画押,由上司认可,不然就替人背了黑锅。一切料理清楚,新官才上任,旧官才能离去。有的地方过于离谱,出现过新官无论如何不肯上任,导致旧官走不了的。
杜中宵到火山军一年多,赚了无数钱财,不但没有亏空,各库还都有积蓄。这种情况下,程文礼和潘振做事特别卖力,纷纷拿着账籍到程师孟那里邀功。
牧场里,杜中宵跟陈勤相对而坐,就着一锅肉一条鱼饮酒。
酒过三巡,杜中宵对陈勤道“新官上任,这几日到处都在清查府库,牧场这里如何?”
陈勤道“程知军前日来过一次,看了牧场里的牲畜,甚是赞赏,并无别事。”
杜中宵点了点头“如此就好。现在你补了官,比不得从前了,不必随着我回京,且在火山军这里做着看看。若是新任知军赏识,便搏些功劳,想办法升一升官。若是做得不如意,及时跟我说,我自会想办法。你这种监当官,朝廷管得不甚严,不必委屈了自己。”
陈勤称是。这话说得很明白,做得开心就做下去,做得不开心,杜中宵想办法给他调离。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便脚底抹油,走他娘的。这种监当小官,朝廷多不在意,回到杜中宵那里,以后还有机会。
安排了以后的出路,陈勤叹了口气道“我倒没有什么,以前什么身份?现在做了官了,还有什么不满足!只是赛赛,听说官人回京,他要跟我留在这里,十分不满意,与我闹了几次。”
杜中宵道“夫妻么,打打闹闹,日子还是要过下去。你做了官,他在人前也风光。”
陈勤点了点头,笑笑,没再说什么。在一起数年,卢赛赛虽然还跟以前一样懒,但不再动不动就要离开陈勤了。在永城的时候,两人算是凑在一起过日子,几年磨合,终于算是真正的夫妻了。
看了陈勤的表情,杜中宵知道陈勤和卢赛赛折腾数年,终于稳定下来,对他道“趁着年轻,你们也生几个儿女,踏踏实实过日子。”
卢赛赛年少时在画舫长大,不知有什么办法,可以不生孩子,想来是她们这些人的秘法。留在家里的罗景都已经有了儿子,卢赛赛想来也能生。
陈勤对此也摸不着头脑,只是含糊答应。陈勤主管牧场,除了俸禄,还有许多外快,两人日子过得相当富足。按说卢赛赛只要定下心来,该好好过日子了。
见陈勤不说话,杜中宵摇了摇头,不好再说会么。过了一会,突然想起,又对陈勤道“对了,此次晶晶随着我回京,知会你一声。没了晶晶,你家娘子断了念想,好好做生活吧。”
陈勤默默点了点头。卢赛赛一直是那个性子,从骨子里就没有做良家妇人有心思,一直有依靠晶晶养老的意思。哪怕现在晶晶是杜家的人,她这想法还在,不想自己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