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雨大宋-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斤哪里敢认?抗声道:“我们是正经商人,你们如何就敢把我们捆了来?快快放了,不然官府追查起来,饶不了你们这处贼窟!”

    讹里本随手从旁边桌上拿起马鞭,没头没脸打了五斤一气,骂道:“你死到临头,还敢嘴硬!从实招来,爷爷留你一条生路。不然,一会拖到外面,挖几具坑活埋了!”

    五斤不知道这些人的路数,被打了一会,痛得受不了,对讹里本道:“老子,莫要再打,我招了就是!我们是些落魄的商人,做生意折了本钱,想在这里抢上一场,赚些盘缠。看老子们也是这一路的,不如我们联手,大头你们拿走,给我们留些汁水就好。”

    讹里本一拍桌子:“你这撮鸟还不肯说实话!看你们数十人之众,人人出手阔绰,怎么可能是折了本钱的商人!老实说,到底是什么来历?若有隐瞒,死路一条!”

    五斤看这些人的样子,官不像官,兵不像兵,个个一身匪气。心中琢磨,难道这些人是从北边来的大盗,打了与自己一样的主意?若是这样,他们必然留意这里的人,发现自己也算正常。可惜自己倒霉碰上这么一群狠人,出师未捷身先死,真真是冤枉透顶。

    再三思量,五斤道:“不瞒老子,我们是西边牧羊的蕃户,因见这里富庶,结伴来做买卖。不想老子带人占了先手,是我们的不是了。不如放了小的们性命,一起抢了那里的赌场如何?”

    讹里本听了大笑:“果然如此!李员外慧眼,一眼就看穿了你们这些贼人的底细!小的们,把他们先绑起来,等我与李员外商量过了,再做决断!”

    说完,让手下把五斤的嘴堵了,扔到一边的角落里,带了手下继续拿人。

    到了后半夜,讹里本把五斤一伙拿齐了,全部绑作一堆,才施施然出了门,去找李庆。

    进了客栈,讹里本把自己拿人的事情说了,笑道:“这些撮鸟在我眼里便如猪狗一般,竟然敢起意来抢赌场,真是不知死活!员外,人已经拿了,接下来如何,要我们两家商量。”

    李庆连连拱手:“郎君,这种大事,我可做不了主。一会我便连夜进城,报城里的张太尉。”

    讹里本道:“张太尉一向不管城外的事情,你去报了只怕也没个结果。不如一起与我去见本朝在这里的耶律大人,一切议定,再去报张太尉如何?”

    李庆想了想,点头道:“也好。现在夜深,进城也不容易。”

    张岊驻唐龙镇,原则上是不管城外这里的事的。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治安怎么可能好得了?杀人放火虽不常见,打架斗殴却是日常。张岊的责任,就是强力压制,绝不允许城外的势力,把矛盾延伸到唐龙镇里,保证唐龙镇城内治安良好。城外这里是地下秩序,李庆和讹里本两人,分别代表宋和契丹管理这里。除了正常做生意,也保证各自商户百姓的安全。不只如此,讹里本还向契丹商户收保护费呢。李庆因为折继闵军法严,倒是安分守己,在这里的宋朝人少了这一层盘剥。

    出了店门,李庆小声对讹里本道:“郎君,你实对我,准备怎么处置这一伙西贼?如果闹起来,数十条人命,不是小事。哪怕他们是贼,未经官府,私下里我们也不能怎么他们。”

    讹里本看了看四周,微微一笑,凑到李庆耳边低声道:“员外着实是个实诚人,还想着对这些人依律而断呢。北边本朝正与西贼交战,就不必麻烦了。禀过大人,便用我的驮队,把他们押运东胜州。在下奉命守在这里,不得参战,利用这个机会,也立些战功。”

    李庆一怔,没想到讹里本是这个心思,怪不得这么积极。只要把这些人押到东胜州,耶律不花和耶律元佐等人联手,就可以算成讹里本的战功。五六十人,这功劳可是不小了。契丹大军西进,抓到的党项战俘才有多少?

    想了一会,李庆道:“郎君如此做,着实公私两便。不过,一是要查清这些人确是党项过来要劫赌场的,切不可冤枉好人,不然以后生意难做,我无法对上面交待。再一个,此事一定不能泄露风声,让人知道了从这里抓人,谁还敢来唐龙镇做生意?”

    讹里本道:“此事我已有计较。报过了大人之后,员外与我一起审讯,不冤枉人就是。等到问明了口供,只说他们托我们店里到东胜州贩运货物。这些人是贼,又无个亲朋故旧在这里,何人起疑?”

    李庆点头,道:“此事不小,千万不可出一点差错。不然,我无法交待。”

    随在讹里本身后,李庆觉得心里咚咚直跳。他多历战事,杀几十个人眼睛不会眨一下,但那是在战场上,此时可不同。如果出了纰漏,破坏了这里经商的信眷,上面不会饶了自己。想来想去,明天还是要立即报告张岊。

第134章 表功() 
郑戬从并州经忻州,过岢岚军,前往麟府路巡视。虽然与党项议和,但两国交界的国境不明,党项人不断侵耕,年年都有纠纷。作为河东路经略使,必然是要巡视一番的。

    到了保德军,郑戬没有渡河去府州,而是折向北,先到火山军看一看。杜中宵在这里一年,人户翻番,钱粮增加的更多,治绩卓著。不亲自看看,郑戬难以相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得了消息,杜中宵带着属下官员,到与保德军的边境迎候。

    到了中午时分,迎到郑戬大队人马,行礼如仪,杜中宵陪着郑戬一路北行。

    看着停在路边避让的运货大车,郑戬对杜中宵道“这一路走来,惟有过了保德军向北这一段的路最好,可以行大车。其他路段,只能人背肩扛,牲畜驮运,道路着实不堪。”

    杜中宵道“这一段路,是去年冬天下官跟保德军商议,一起建起来的。路面夯实,路的中间高两边低,雨天不积雨水。两军军民一起出工,费了不少钱粮。”

    郑戬微笑道“听保德军说,火山军给了他们不少钱粮,才肯修路。我着他们修到岢岚军去,便就不肯。如果一直到并州都是这种大路,麟府路这里就能省不少钱粮。”

    杜中宵连连点头“下官听过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路修起来,各地互通有无,沿途的百姓都能得好处。麟府路大军过万,河东路二十州供粮,岁费钱过百万贯,尤自不足。如果修起路来,使用大车运粮草,便能节省许多。修路动用的人力,并不会比转运粮草的人力多,可说百利而无害。”

    郑戬点了点头“你说的不错,可经略司和沿途各州县,委实拿不出这么多来,需从长计议。还有路上行的大车,也只有你这里见到,想必价钱不菲。”

    “贵肯定是贵的,不过跟人扛肩背比起来,还是划算。一年百万贯,能买无数大车。”

    麟府路驻禁军一万余人,岁费粮数十万石,草过百万束,运费惊人。仅仅是粮草运费,麟州和府州一年就要一两百万贯,那里的兵纯粹是用钱堆起来的。这些钱能修多少路,买多少大车?只要一算账,就知道该怎么做。不过对于地方来说,粮草收于百姓,让他们自己搬运,干线上的运输,是朝廷和经略司组织。而修路则要地方出人出钱粮,很少有州县能够组织得起来,非要经略司统一组织不可。

    郑戬也知道这个道理,不过这种大计,要朝廷下旨,特别拨钱。如果自己冒然去做,摊子铺开突然调走了,事情就会半途而废。他还要看一看,有了充足的证据,能够说服朝廷,才好动手。

    天近傍晚,一行人进了火山军城。郑戬看着街道上来往的行人,对杜中宵道“我听人讲,现在火山军最热闹的地方是营田务,没想到军城里还这么热闹。”

    杜中宵道“相公,商人从火山军贩运货物,还是要走这里。再者,城外有到河对岸的渡口,行商众多。虽然比不得营田务,这处军城还是比以前热闹得多。”

    郑戬点了点头,在杜中宵的陪伴下,进了衙门。

    当天夜里,火山军文武官员为郑戬接风,一夜无话,第二日起身前往营田务。

    黄河穿行在群山之间,道路依着黄河,路途枯躁乏味。过了雄勇寨,河谷才开始宽阔起来。又走十余里,谷地的山坡丘陵消失,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河边的谷地上,麦浪金黄,如同大海一般。

    郑戬见了,赞一声好“一年时间,便开垦了如此多的田出来,着实难得!知军,今年营田务的麦子可收多石?能不能供应本地驻军?”

    杜中宵道“回相公,去年军民在河边一共垦地五百余顷,亩收两石,能收差不多十万石。火山军加上唐龙镇,驻军不足四千人,粮草是尽够用的。”

    郑戬连连点头“能收到十万石么?河东地瘠民贫,好多地方可产不了两石粮。”

    杜中宵道“营田务开的田,都在黄河滩地上,多年淤积,都是好地,而且不缺水灌溉,一亩两石还是收得了的。若是向东民户自家开的田,不能浇灌,就未必有了。”

    一亩两三百斤麦子,这个年代缺少肥料,基本就是如此了。这里的土地是黄河淤积而成,比一般的地方肥沃,平均起来能有两石多一些。杜中宵选了地块测过产量,大约亩产两石半左右。

    前世的记忆中,麦田成熟的时候好似黄色的海洋,地里的麦苗密密麻麻。自己真正种起来了,才知道那是肥料不缺密植的结果,这个时候的麦田,走近一看其实非常稀疏。这么稀的麦苗,才能种起来容易管理也容易,甚至收割的时候轻松许多。不然一人一二十亩,是无论如何也种不过来的。

    郑戬下马,到麦田边仔细观看,赞不绝口。河东路这里,难的就是沿边驻军。道路不便,向驻军运送粮草代价太高了。并代路还好,那里本是土地肥沃的平原,运送粮草的代价不高。麟府路、火山军和岢岚军就不行了,一两万军队,便就让整个河东路难以招架。特别是麟府路,一万多禁军,就要二十州供应粮草,朝廷还要付出几百万贯的运费。耗钱无数,百姓差役沉重,怨言载道。如果能这样屯田,不用从内地运送粮草,很多难题都应刃而解。

    看过了麦苗,郑戬让随从割了一个麦穗,搓出麦粒放在嘴里,慢慢嚼碎,对杜中宵道“知军,这麦已经干了,都还没有收割么?”

    杜中宵拱手“回相公,远处的已经收了,还没收到沿河这里来。”

    郑戬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杜中宵的意思不说也明白,营田务是由远及近收麦,留着这些,有给郑戬看的意思。地方官做出了政绩,上司来了,当然要做个样子表功。

    离了麦田,郑戬问起现在营田务的规模。杜中宵一一作答,现在有多少人户,开了多少田地,种了哪些作物,各种数字信手拈来。

    郑戬听着连连点头。营田务产的粮食,已经足够供应驻军还有余,如果加上秋天收的粟米,还能向麟府路支援一两万石。不过杜中宵的意思,火山军运到麟府路的军粮,还是按往年石数,多余的粮食留着招募人口。随着唐龙镇带来的商业繁荣,火山军的人口也在快速增加。

    两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到了营田务的驻地。这里没有建城,房屋沿黄河岸边而建,只见店铺林立,人员辐辏,比火山军城繁华多了。

第135章 事发() 
郑戬进了衙门,众人行礼如仪,便就各自散去,郑戬到后衙歇息。

    杜中宵招集官吏,准备晚宴,给郑戬接风。此次来火山军,郑戬主要是看营田务的屯田。觉得这里做得好,有可能在麟府路推广。那地方驻军的花费,着实是让河东路吃不消。

    天近傍晚,天气凉爽下来,一抹残阳挂在天边,无数红蜻蜓在空地飞舞。

    郑戬从后衙出来,已经换了便装,杜中宵急忙上前行礼。

    两人落座,杜中宵道“相公且坐一坐,用些茶水,下官备了酒筵,为相公接风。”

    郑戬道“不急,趁现在天气凉爽,知军与我出去走一走,看看这些民情如何。”

    杜中宵拱手称是,心中道还不知道郑戬有这爱好,早知道就安排一番。微服私访,再是好的地方也不定发生什么事情,无法控制。也不知道郑戬注重哪方面,很多事情无法预料。

    一样换了便服,杜中宵带了十三郎和两个随从,与郑戬和七八个随从一起,出了衙门。

    此时渡口一带热闹非常,各式店铺林立,人流如织。叫卖冰水和水果的小贩在人群中穿梭,热闹非常。除了这一带的军人百姓,还有不少中原商人模样的人闲逛,悠闲自在。

    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喜欢热闹,还有一些商人边读书边经商,不喜欢唐龙镇这里。这些人一般住在营田务,派人在唐龙镇,隔段时间过去一趟。

    郑戬看着身边的人群,对杜中宵道“这里的百姓面有红光,神情怡然,可见日子安乐。知军,地方治理得如何,不能只看收了多少钱粮,有多少人户,还要看百姓日子如何。”

    杜中宵拱手称是。郑戬这话说的是对的,数字终究是数字,百姓日子过得舒心,才是真正的国泰民安。一切只看数字,凭数字升迁,就给了官员造假的动力。

    走不多远,见路边一间酒馆生意兴隆,郑戬道“知军,这家店铺客人如此好生意,想来酒菜必然不错。我们进去饮两杯,听这里的百姓议论什么。”

    听了这话,杜中宵有些尴尬,对郑戬小声道“不瞒相公,这家铺子是营田务产业,生意是好,不过里面的酒菜一般,只是价廉而已。若要吃酒,我们到那边九曲楼去,那是官酒楼。”

    郑戬意味深长地看了杜中宵一眼,淡淡地道“我们出来要听普通百姓讲什么,自然就进这种百姓吃的铺子。若要好酒好肉,我何不等今晚的接风宴?”

    杜中宵勉强挤出笑容,拱手道“相公说的是——”

    郑戬不理杜中宵,当先进了店门,杜中宵只好带人跟上。

    这店里与普通店家常见的八仙桌不同,食桌较窄,两边放着条凳。里面用餐的食客,面前只有很少的菜,一壶酒,不似寻常酒楼里菜色繁多。

    郑戬不以为意,到角落里寻副座头坐了,让杜中宵坐在自己对面,随从分散在四周。

    小厮过来,郑戬道“来一壶酒,再来一盘肉,新鲜菜蔬也来两样。”

    小厮一听,就知道是新来这里的客人,满脸堆笑道“客官,我们店里最出名的酱驴肉,还有五香豆腐干。其他如清炒时蔬,价钱极便宜。”

    郑戬第一次听见有地方卖酱驴肉,好奇地问道“你们这里驴肉,多少钱一盘?”

    小厮自豪地道“二十文足钱,十足好驴肉,又香又甜,满满一大盘!”

    郑戬道“既如此,那便来一盘驴肉,再来一碟豆干,两来两样时蔬。”

    小厮道一声好,飞跑着去了。

    杜中宵见小厮离去,无奈地对郑戬道“相公,这里的驴肉都是商路上的驮畜倒毙的,味道其实不敢恭维。他们煮的时候多加香料,慢火炖得稀烂,入口里味道还好。这肉便宜,就是卖给百姓和附近码头的挑夫们吃的,相公何必去吃?驴肉驮畜,官府一向禁宰,哪里能够有好肉!”

    杜中宵越是这样说,郑戬越是要吃。这是营田务的产业,郑戬要看看,生意做得实在不实在。杜中宵有苦说不出,暗怪自己何必在官方产业上精打细算。

    随着商路兴盛,营田务这里的商帮极多,动用许多牲畜,每日都有倒毙的。这些倒毙牲畜,卖的时候价钱极便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