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锦帆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锦帆崛起-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刻刘勋口中的杨长史其实就是之前袁术麾下的长史杨弘,前不久袁术病死,树倒猢狲散,其麾下杨弘、陆勉等文武带着大批的金银财货欲南下投奔孙策,可惜在半道中被刘勋截获。

    杨弘等人本就没什么立场,被俘虏后,毫不犹豫就投降了刘勋,唯一两个没有投降,现在还被关在皖城大牢里的,就只有袁术麾下的主簿阎象与大将张勋了。

    杨弘低着头思索了一会,道:“主公,王冲新得巢湖,立足未稳,依弘之见,当速速起大军征讨,杀锦帆一个措手不及,如若被其在淮南站稳脚跟,到时再想灭之怕是会难上加难!”

    刘勋皱眉道:“话虽如此,但本太守若率军离开皖城,谁又能保证江东孙策不会突然袭击我后方?”

    杨弘道:“如今孙策与黄祖正打的难解难分,又怎会有暇顾及淮南?更何况江东与锦帆本就有仇,恐怕他们还巴不得对方早点被我们灭掉呢!”

    “难解难分?扯淡呢!”刘勋冷笑道,“黄祖这段时间与孙策交锋,几乎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此等形势下,孙策随时可以抽身折回,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若我们因此而失了大本营,岂非得不偿失?”

    “这”杨弘顿时蛋疼了,这尼玛又想灭锦帆,又怕被孙策夺了皖城,这还整个屁啊?

    刘勋追问道:“杨长史,可否想个两全其美之策?”

    杨弘面露为难之色,沉吟了半天方才说道:“主公,弘想到了一个折中之法!”

    刘勋大喜:“快快道来!”

    “其实很简单。”杨弘笑了笑道:“主公,我庐江兵马远在锦帆之上,我们出兵征讨时,又何须带上全部的兵马?”

    “原来如此!”刘勋闻言恍然大悟,大笑道,“好,就按你的意思办,陆勉何在!”

    一员体型魁梧的将领走了出来,沉声道:“末将在!”

    “我意擢升你为”

    “主公,等等!”这时,黄猗突然出声打断了刘勋。

    刘勋虎目一瞪,不悦道:“黄猗,汝欲何为!?”

    黄猗被吓的脖子一缩,不过还是硬着头皮道:“主公且先听我一言再做决定不迟。”

    刘勋寒着脸道:“好,本太守倒是想听听你到底能说出些什么狗屁东西来,若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本太守定饶不了你!”

    刘勋心里其实很清楚黄猗的尿性,不学无术!他留着黄猗也只是单纯想让对方来取悦自己,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以在正经事上,他从来都不会问黄猗的意见。

    黄猗嘿嘿干笑了两声,对刘勋道:“主公,锦帆之骁勇世人皆知,若想灭锦帆,在我看来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以绝对的兵势碾压对方;另一个则是由主公亲自带兵征讨,如今为了防备孙策,主公必须要留下足够的兵马守卫皖城,所以除非由主公亲自领兵,否则怕是很难击败锦帆啊。”

    黄猗一边说锦帆骁勇,一边又说只有刘勋才能灭锦帆,无形中将其抬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顿时把刘勋乐得不行,这心情就好像在炎热的夏季喝了一罐冰啤酒,简直爽翻了天。

    不过黄猗这话却是惹怒了陆勉,大骂道:“黄猗,你什么意思?难道你以为某还会对付不了区区一帮锦帆贼寇吗?”

    黄猗倒是不怕陆勉,笑着回道:“陆将军休恼,我也只是在为主公着想而已,毕竟陆将军这一去,至少要带走皖城一半的兵马,万一不小心着了王冲的道,岂不使我庐江元气大伤?”

    “放屁!”陆勉喝道,“某在老主公麾下东征西讨时,那王冲还躲在江里摸鱼呢,如何会是某的对手?”

    黄猗没有争辩,陪笑道:“是是是,陆将军言之有理,是我太杞人忧天了!”

    然而,被黄猗这么一搅和,刘勋心中却是警惕了不少,因为正如黄猗说的,如果陆勉真的一不小心败给了锦帆,对他的打击绝对是毁灭性的。

    见刘勋一副犹豫不决的模样,陆勉当即单膝跪倒,保证道:“主公,末将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剿灭锦帆,必当以死谢罪!”

    “主公,我有一策,可助主公轻松除去锦帆!”黄猗紧跟着说道。

    “你”陆勉眼中喷出熊熊怒火,恨不得立刻将黄猗碎尸万段。

    刘勋笑眯眯的看着黄猗:“你倒是说说看。”

    黄猗顿了顿,道:“主公,方才听杨长史说,江东与锦帆似乎早有积怨,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借助江东之手除去锦帆?”

    “哦?”刘勋闻言眼睛一亮,转而向杨弘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此计可行!”杨弘想了想,点点头道,“锦帆是我们与江东共同的敌人,双方的确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只需要我们让出一部分利益,应该可以说动孙策与我们一起出兵。”

    “长史说的利益指的是”

    “豫章郡!”

    刘勋起初愣了一下,随即如释重负道:“善!”

第八十二章 江东的应对() 
豫章郡,湖口大营。

    近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江东军与江夏军已于大江之上前前后后交手七次,胜多败少,战绩斐然,黄祖渐渐顶不住压力,已派人向刘表紧急求援。

    对此,孙策倒是全然不惧,因为他有足够的信心击败荆州的援兵,可是此时从淮南传来的一个消息,却让孙策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眉头更是下意识皱成了一个‘川’字。

    王冲,这个自己曾经多次想招揽至麾下的锦帆首领,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淮南太守、安南将军,官位犹在自己之上,这恍惚间产生的巨大落差感,让孙策的情绪瞬间跌到了谷底。

    “真没想到,那王少林竟然会将主意打到传国玉玺身上!”孙策长叹一声,哪怕是身为敌人,他亦忍不住对王冲升起了一股由衷的钦佩,毕竟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在短短半月之内就从一名小小的贼寇一举跃升为一方诸侯?

    闻言,一旁的周瑜也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事实上,从王冲率领锦帆冲破他们的封锁,逃离鄱阳湖的那一刻开始,周瑜就预感对方早晚有一天会成为他们江东的劲敌,只是唯一令周瑜始料未及的是,这个时间实在是太过短暂。

    周瑜当初并不是没有劝过孙策先一鼓作气的剿灭锦帆,再回过头去对付黄祖,可是那时候的孙策一心只想着要为父报仇,而且也生怕自己的穷追不舍会害死被俘的太史慈,所以也就任由锦帆驻扎在了濡须口。

    事到如今,锦帆大势已成,已然不是他们说灭就能了灭的了。

    “哼,也不知曹公是怎么想的,王冲不过一黄口小儿,又有何德何能可担任安南将军之职?”黄盖气鼓鼓的说道。

    周瑜笑了笑道:“曹操封王冲为安南将军明显没安什么好心,瞧瞧现在我江东上下一个个皆义愤填膺的在为伯符抱不平,黄将军难道还猜不出曹操的真实用意吗?”

    “曹操这是想以此来激我们去攻打锦帆吗?”黄盖皱着眉头不解道,“可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果他真想借锦帆之手来遏制我们江东的发展,难道不应该给予锦帆充足的发展空间吗?可他贸然将王冲封为安南将军,怎么反而让人觉得他是想借我们江东之手除去王冲呢?毕竟任命下达时,锦帆还只占着一个小小的濡须口,根本不可能挡住我们江东军的猛攻。”

    周瑜耸了耸肩:“谁知道呢?也许是王冲不小心得罪了曹操,因此遭到了报复;亦或者是曹操觉得王冲的能力太强,担心搞到最后会尾大不掉,所以才想方设法的给王冲下绊子!”

    “好了,别再说这些毫无意义的事了。”孙策深吸一口气,打断了众人的讨论,问周瑜道,“公瑾,你觉得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应该放在谁的身上?”

    周瑜意味深长的看了孙策一眼,笑道:“伯符,如果我所料不差,你此刻心中,正在黄祖与王冲之间摇摆不定吧?”

    孙策脸色凝重的点点头,黄祖跟他有杀父之仇,再加上之前被王冲一番刺激,使他迫不及待的想杀了黄祖为父报仇;而王冲的异军突起则让孙策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威胁,他觉得如果再不赶紧解决掉锦帆,等日后他们在淮南站稳了脚跟,只怕会越来越难以对付。

    周瑜却是摇了摇头道:“伯符,欲速则不达,黄祖如今虽已元气大伤,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荆州牧刘表在背后支持,黄祖绝不可能一下子死透,再加上豫章尚在华歆之手,若我们把战线拖得太长,华歆随时可以出兵断去我等退路,更何况江北还有王冲刘勋虎视眈眈,若他们乘机出兵攻打我江东,如之奈何?”

    听周瑜这么一说,孙策也当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虽然他的确迫切的想要杀了黄祖,但这却并不代表他会因此而失去理智:“那王冲呢?既然不能一下子解决掉黄祖,我们先把目标锁定在王冲身上总不会错吧?”

    周瑜道:“今江北几处渡口皆有锦帆重兵驻守,说明王冲对我江东早有防备,一旦我们无法一蹴而就,随着锦帆援兵的到来,双方将会不可避免的陷入一场消耗战。”

    说到这里,周瑜顿了顿,神色肃然道:“伯符,锦帆的战力并不弱,到时候即便我们真的击败王冲,攻入了巢湖或者历阳,自身的损失也绝不会小,而且战局失利的王冲完全可以一路退回合肥甚至寿春,我们想要一战就灭掉锦帆实在太困难了,还有,别忘了皖城刘勋,难道他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江东占据淮南之地而无动于衷吗?”

    孙策沉默了,良久,才颓废的叹了口气:“那依你之见,我当如何?”

    周瑜笑了:“伯符,饭要一口口吃,与其现在就出兵锦帆,还不如先干掉更好解决的刘勋,只要我们提前攻占皖城,锦帆投放在各个渡口的重兵将完全失去意义,因为只要从皖城出兵,我们便可以轻松攻入淮南腹地,到那时,无险可守的锦帆又如何挡得住我江东军的锋芒?”

    孙策闻言眼睛一亮,顿时豁然开朗,哈哈笑道:“公瑾言之有理,此前却是某钻了牛角!”

    见孙策认同了自己的看法,周瑜也是暗暗松了口气,要知道孙策的性子十分执拗,周瑜还真怕他会不听自己的劝诫,坚持要攻打黄祖或者王冲。

    “既然伯符已决定先取皖城,那么下手必须要快,因为根据我的判断,恐怕那锦帆王冲,也早就在打皖城的主意了!”周瑜又提醒了一句。

    孙策一脸认真道:“公瑾心中可有腹稿?须知皖城城高墙厚,且又有重兵把守,若不用计,恐难以攻略!”

    周瑜微笑不语,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报——”这时,一名江东士卒快步走进堂内,对孙策行礼道,“主公,庐江太守刘勋派使者求见!”

    “哦?”周瑜眉头一挑,对孙策笑道,“看来有人比我们更急着想灭掉锦帆,说不定这次,我们还将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八十三章 丁奉() 
建安四年七月十日。

    一场近日来在巢湖地区造成极大轰动的选拔活动即将在巢县城外举行。

    为了能够加入铁卫营,享受锦帆军中最顶级的待遇,除了一万一千名本就有资格参加考核的锦帆士卒之外,从其他地区蜂拥而至前来报名的普通百姓同样超过了万人。

    考核内容很简单,就是背着二十斤的沙袋绕巢县跑五圈,只要能坚持到终点,便拥有了进入铁卫预备营的资格。

    约两万五千名的参加者被王冲分成了五队,锦帆士卒两队,百姓三队。

    率先进行考核的是锦帆士卒。

    随着王冲的一声令下,第一队五千五百名锦帆士卒便在数万名巢湖百姓的关注下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场面显得异常的热闹喧哗,不少出自巢湖本地士卒的家人都来到了现场支持,给他们加油鼓劲,许多百姓甚至还陪跑了很长一段距离。

    这帮锦帆士卒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只跑了一圈,前后便已经拉开了一段很大的距离。

    负重二十斤跑五圈,听着似乎很轻松便能完成,可实际上的难度却绝对超乎人的想象,一般在家人的陪伴以及无数人指指点点的情况下,往往能激发出参与者更强大的斗志,因为落在最后或者过早的放弃会让他们觉得倍感羞耻。

    可即便如此,在跑完两圈之后,仍然有人无法坚持,趴倒在地上选择了退出。

    这种事就像连锁反应一样,有一就有二,然后根本就停不下来。

    于是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退出比赛,这些人的意志力往往并不坚定,他们总会拿比自己更早放弃的人来作比较,认为反正还有人比他们更差,那他们又有什么好觉得丢人的?

    如此想法,就好像每次家长质问子女为什么考试考得这么差的时候,子女总会下意识的拿出比自己成绩更差的人来做例子,却从来不会深入的去反省自己之所以考得差的真正原因。

    等到第三圈跑完,退出者就已经超过了三千,不过在来到第四圈之后,主动退出的人反而变得极少,因为能跑到第四圈,就说明他们的毅力并不成问题,而唯一阻碍他们抵达终点的,就只剩下自身的体力与耐力。

    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许多身体素质极差的士卒开始出现中暑昏迷的现象,好在王冲早有准备,每当有人昏倒时,就会立即有士卒上前将他们扶到阴暗处休息并及时补充水分。

    等到第一队考核结束,最终冲过终点的士卒仅仅只有一千出头,竟不足总数的五分之一。

    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成功抵达终点的一千余名士卒受到了巢湖百姓英雄般的拥护,因为直观了解过这次考核的难度,巢湖百姓都很清楚这些过关者到底是有多不容易,他们是巢湖的骄傲,甚至还有不少百姓默默为他们流下了心疼与激动的眼泪。

    第二组的考核队伍,其中有两千士卒是从鄱阳湖开始就已经跟着王冲的老锦帆,他们之前就受到过相应的训练,所以这一队最终跑过终点的士卒,差不多比第一队多出了一半。

    接下来的第三组,考核的对象从锦帆士卒变成了巢湖百姓,可是这支本该有五千人参加的队伍,最终站上起跑线的,竟然只剩下了三千余人。

    原来,在见识到这次考核的艰难之后,那些自认为自己不可能跑到终点的百姓索性就直接退出了考核,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反正都通不过,又何必要去受这份罪?

    对此,王冲只是笑笑,就随他们去了,毕竟这次选拔并非是强制性的,参不参加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自由意志。

    大多数的百姓,身体素质远不能跟士卒相比,所以第三组跑过终点的,仅仅只有三百余人,第四组要略多一些,在五百人左右。

    不过在进行第五组考核时,王冲却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那就是其中有一名参赛者,奔跑起来不仅呼吸平稳,节奏一致,速度亦是相当不慢,只跑到第三圈,就已经超了后面的人整整一圈,这种情况在今日整场的选拨之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名参赛者看起来,竟然还只是一名十三四岁的少年。

    “莫非又捡到宝了?”王冲嘴角露出一抹不经意的微笑,在少年第一个冲过终点时,从亲卫手中接过一碗清水,亲自走到正扶着膝盖大口大口喘气的少年前面,“喝碗水吧。”

    “谢谢谢!”少年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从王冲手中接过清水一口将之饮尽,直到把空碗还给王冲之际,才看清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