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嘉靖攻略-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一元也羡慕道:“在下家里也算是薄有资产的,不过来北京一问房价,就被吓到了,这房价放在寻常百姓家来说,足够他们二十年的生活所费,我等虽然有些钱财,但也经不起如此大手大脚的花费,平之兄可真是出手阔绰啊!”

    郑光笑道:“不过是薄有资产罢了,这房屋还是用打了几次胜仗得到的陛下赏赐的钱购买下来的,一开始也是千难万难找不到合适的房屋,不过后来想了想,还是决定买下一处房屋,这不,就派上用场了,呵呵呵,来来来,二位请进,今晚我这里也是备足了酒菜,咱们都是天涯学子,也只能互相慰藉了。”

    二人笑盈盈的随郑光进入正堂,暖哄哄的屋子让他们瞬间觉得来到了春天,便脱下身上厚厚的棉大衣,张居正一边脱还一边感叹道:“来了北京才知道何为冬日,居住在江陵是没有那么冷的,即使是冬日,也不至于要靠着碳火盆过日子,北京可真冷啊,一想到万一以后要在这里做官,还真是觉得水土不服是个问题。”

    李一元也感叹道:“江西虽然见不到太多阳光,但是冬日也不算太冷,咱们都算是南方人,初来北方,定然是有些不习惯的,只是没想到真的那么冷,不过也无所谓了,待上一段时日也就习惯了,这北京还是有不少特色美食的,比如这火锅,就十分不错,冬日里坐在炕上吃火锅,是一种享受。”

    郑光笑道:“那就上炕吧,哈哈哈,也是有趣,在家里都说请客上桌,到了这儿的冬日,却是上炕,来来来,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我去吩咐一下家人把东西都拿来,你们先坐一会儿。”

    两人谢过郑光,便脱掉靴子上了炕,一脸满足的样子,郑光掀开厚厚的幕布往厨房走去,去看看徐胖到底在厨房肆虐成什么模样,结果一进厨房就看见徐胖撅着屁股用筷子涮羊肉吃,不由得大怒:“客人都来了!你还在吃!快点随我去招待客人!”

    徐胖不满道:“那是你的客人,不是我的客人,关我什么事?!”

    郑光大怒,一把揪住了徐胖的耳朵,在徐胖“哟哟哟”的叫唤声之中把徐胖拉出了厨房,郑江苦笑着看着两人的打闹,指挥下人们收拾厨房里的东西准备送到正堂内,把徐胖拎到正堂门口,郑光怒道:“客人都来了,你还在厨房里偷吃,我就没见过你这样厚颜无耻之人,你起码也要讲礼仪吧?你起码也要注意点风度吧?你再怎么也是圣人门徒吧?”

    徐胖揉了揉被揪红的耳朵,嘟囔道:“吃点东西而已又怎么了”

    郑光一瞪眼:“说什么呢?信不信我每天早上都把你揪出来练拳?!”

    徐胖大惊失色:“千万不要这样!我错了!我错了!”

    郑光翻了翻白眼,哼了一声道:“待会儿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你懂的?”

    徐胖立刻发四:“我懂!”

    郑光这才点点头,看看后面郑江已经带着下人们把吃的东西弄来了,便整了整衣冠,带着徐渭进入正堂内,郑江随后而入,指挥着下人把吃食全部都端到了炕上,张居正和李一元连忙站起来感谢,香喷喷的火锅高汤已经滚热,整个房间里都充斥着浓浓的肉香,让张居正和李一元食指大动。

    郑光拿来温好的酒,为大家把酒斟好,然后五人一起举杯,郑光作为主人,是要说话的:“咱们都是进京赶考的举子,没有家人陪伴,在外独自过年,虽然的确是冷清寂寞,一切排场也简单了许多,不过只要有志同道合之好友陪伴,即使是没有家人,咱们也不会觉得寂寞,虽然没有家里那么热闹,没有家里那么丰富多彩,但是,为了前程,为了未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诸位,举杯,共饮!”

    “举杯!共饮!”

一百五十五 文会(上)() 
大明的春节假期最早的时候只有五日,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认为官员们也该如同他一样辛勤工作,所以全年假期从宋代的一百余日降低十倍,只有十余日,那是真正的十余日,没有双休日的,所以,大明朝的官员们是很累的,时代发展到如今,嘉靖皇帝对这些并不是很看重了,历代皇帝也不会如同朱元璋那般有老牛的精神,也是想法设法的给自己找轻松,所以,大明朝的假期就开始有所转变了。

    到嘉靖朝,在皇帝带头偷懒的前提下,皇帝自然也不会过于苛责臣子们,于是春节的假期就成了全年最长的一段假期,将除夕节、元宵节和元旦节连在一起,从初一一直放到大年二十,二十日的长假,可谓是让文武百官们享受个够,自然而然的,官员们不干活儿,百姓们也不干活儿了,除了酒楼这些服务业的倒霉孩子们要上班,大明朝基本上都不上班了。

    郑光他们也度过了一个舒适的长假,辛苦奋斗了一年的牛鬼蛇神们都要在这个时候休息一下,好积蓄力量,为未来的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继续折腾积蓄力量,所以这二十日是难得的太平二十日,不仅北边没消息,南边也没有消息,举国平静了二十日。

    二十日里,不知怎的,郑光的住处被一些从南直隶来的同乡学子们知道了,张居正和李一元发誓他们没有透露,结果这些南直隶的学子们自己说,是他们找郑光的家人打听的,这些学子都是在义乌事件中和郑光有了生意上的往来的家族的子弟,所以受到家中长辈的托付,前来特意拜访一下郑光,没别的意思。

    大家都是心学门人,相互亲近一下是挺好的,比如王世贞,比如何心隐等人,同来的还有一些人,李春芳、凌云翼、杨豫孙、朱笈和有过一些来往的徐陟,王世贞这些人来了郑光也不觉得奇怪,但是这一科的状元,未来的内阁首辅李春芳也来了,郑光还是觉得有些在意的。

    虽然李春芳是个好好先生,为人深谙中庸之道,从不展现自己的锋芒,不过,他的学力的确是学霸级别的,未来的站队和眼光也是一时之选,才能在嘉靖末年的严徐政治漩涡中保全自己,在隆庆年间的诡异政治氛围中稳稳当当,在万历初年的大改革前夕急流勇退,成为一个著名的过渡宰相。

    在那个时代,做出政绩不奇怪,做到首辅的地位还能保全自己的安全,才是最值得注意的事情,他主动辞职之后,父母都还在世,李家人天天摆酒娱乐,共享天伦之乐,旁人对此艳羡不已,直到父母去世很久之后李春芳才寿终正寝,所以,现年三十七岁的李春芳绝对是一个老司机!这样的人才,要多多来往才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徐陟在上一次的事件之后,这一次主动接触了徐渭,向徐渭转达了想要和郑光在义乌合作的意图,并且独资建设了一家臭豆腐乳作坊还主动和郑光合资了一家火腿加工坊,考虑到长远发展,郑光接下了他主动投来的橄榄枝,并且加深了交流。

    说实话,至今为止,郑光从来没有对徐陟有过任何好感,连带着他那位会在未来扳倒严嵩的老大哥徐阶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他们都是为了一些东西而舍弃了一些东西的人,但是徐阶和徐陟舍弃的东西,明显不是郑光所希望看到的。

    他们这一来,就代表着整个南直隶诸地数个会馆的人都来了,郑光一问之下,就知道基本上南直隶诸地会馆的举子们都知道郑光来了,出于尊敬和感谢,尤其是想感谢郑光在之前的苏松之战平定了苏松倭患,使得苏松到如今都没有一个倭寇出现,大家过了一个难得的和平年,所以大家一商议,就派出几个代表来拜见郑光,领头的就是苏州太仓王氏家族的王世贞。

    王世贞素有才名,早些年的乡试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上一次会试落榜,这一次会试志在必得,王氏家族和郑光有了生意上的往来之后,也对郑光有了极大的兴趣,带着礼品前来拜访郑光的诸位里,他的礼品是最贵重的。

    “不知诸位前来,在下没有什么准备,实在是失礼了。”郑光吩咐下人去备些酒菜,不过不知道那么多人来,没什么准备,大家也都理解郑光,表示无妨,大家是受了全南直隶的举子所托,来拜访郑光,顺带着感谢郑光铲除苏松倭寇七千,让大家享受到了久违的和平,这一点,是整个南直隶人民外加浙江福建人们都感谢郑光的理由。

    大家也担心耽搁了郑光的考试,所以只派了几个代表过来,因为这次战功,南直隶的学子都不愿意和郑光产生不愉快的事情,大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来自郑光的恩惠,所以郑光是唯一一个不被大家忌惮的人,反而大家都希望郑光可以考取进士,得到更高的地位,然后为大家平定倭患,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

    “不不不,失礼的是我等,是我等没有事先通知平之,贸然来访,让平之麻烦了,还望平之不要在意。”王世贞深深一礼,身后李春芳凌云翼等人也随之行礼。

    郑光忙上前扶起王世贞,一个个扶起这些人,苦笑道:“在下何德何能,能得诸位如此厚爱,诸位万不可如此,折煞郑光了!”

    王世贞抬起头,很严肃的说道:“不,平之担得,光是在下这一礼,平之就担得,太仓州为倭寇围困日久,城内疲惫,若不是平之带兵来救,太仓州城一旦被倭寇攻破,王氏一族遭殃不说,太仓州城数十万百姓也将惨遭屠戮,那将是尸山血海,平之带兵来救,无异于再造之恩,在下当时也在太仓城内,只是没有见到平之的面,平之就去追击倭寇了,仅仅是一点,在下就是下跪,也难以报答平之之恩。”

    一看王世贞说的眼圈子都要红了,眼看着真要下跪了,郑光连忙扶住王世贞,说道:“王兄不可,王兄不可,在下当时身为守备,自然有守土击贼之职责,那是在下该做的,王兄不用专门道谢,真的不用,而且平灭倭寇是在下毕生之理想,家父丧于倭寇之手,从九岁起,在下就发誓,一定要当平东南倭寇,无论如何,在下定会回到东南,荡平倭寇!倭寇不除,在下绝不在京城为官!”

    一听这话,南直隶的举子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对最年轻的郑光产生了敬意,这年头的发誓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而是一种信念,一种说出口大家都会相信且期待的信念,说得出做不到,你的信用就会破产,在大明朝这种对信用达到了偏执程度的信仰的大环境之下,你要是信用破产,那是真的会遗臭万年的,所以大家毫不怀疑郑光的誓言。

    “这,平之,以平之之文才,若是能被选为庶吉士,当在翰林院观政才是,怎能离开北京,去东南平倭呢?”凌云翼大惊失色,连忙追问道,李春芳王世贞等人也是一脸的大惊失色,倒是徐陟面带讶异之色的看着郑光,似乎在考虑着什么,只是郑光毫不在意,说道:“这是在下很早以前就发下的誓言,若在下侥幸取得好成绩,侥幸被选为庶吉士,也定然会向陛下请求,南下平倭,倭寇不平,绝不北上京城!”

    说实话,郑光说这话,大家还是有一丝高兴的,郑光之所以可以打败倭寇,靠的是他的一手练兵之术,东南之地的大家都知道郑光从义乌招兵,练了一个月就开上战场对倭寇作战,第一战就收拾了东南巨寇陈东,这份练兵的本领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练成的,如果有郑光坐镇东南,他们根本就不用担心老家被倭寇袭击,家人被倭寇威胁了。

    不过,郑光拿自己的前程做赌注,这又叫他们好生羞愧,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却要一个年仅十七,还要几个月才能十八岁的少年去办,还要为此押上自己的前程,毕竟从未有过被选为庶吉士不在翰林院待上几年的先例,这可真的是拿自己的前程去做赌注了,为了东南平倭,郑光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前程,这份气度,怎能不叫他们折服呢?

    当晚,大家畅饮开怀,聊天聊得很开心,酒宴之后,王世贞邀请郑光去参加三日之后南直隶会馆举办的文会,据说这是惯例,每一次会试之前,各个省份的举子们都会邀请翰林院里面考取优异成绩的清贵翰林们来为他们做一次文章的评断,被邀请的都是上一科或者上上科成绩优异的庶吉士们,甚至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一类的极品,所以他们的评断往往很有参考价值。

    即将奔赴考场的举子们会写文章请求这些翰林们来评断,翰林们就自己的经验和这些年的积累来判断这篇文章和举子的水平是否足以考取进士,是三甲还是二甲还是三鼎甲,这都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而且这里面还有地域之争,出身本地的翰林肯定会偏帮自己家乡的举子,考前的评断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的心理,所以这也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一百五十六 文会(中)() 
翰林院的人是整个大明行政系统里最清闲的人了,但是因为入了翰林院的人前途都非常远大,所以翰林院也被称为最“清贵”之所,但凡能入翰林院做事,都会被大家羡慕的快要疯掉,不仅清闲,而且地位很高,身份尊贵,为文人雅士们所推崇,一个文人可以进入翰林院,是这个时代所有文人们的毕生理想。

    王世贞李春芳他们自然也不例外,张居正和李一元也不例外,大家都可以想想,考上举人已经是数万人里脱颖而出的,考上进士更是十万人里取一名的超低录取率,而翰林院的翰林,是在一两百名的进士里面再选出几个甚至十几个的极品,那概率,是有多低啊?概率越低,含金量越高,考试之王的顶峰,就是翰林院的翰林。

    这还不算三年“馆选”期内的庶吉士,他们还不确定是不是翰林,所以不敢贸然出来装逼,万一装逼过头以至于装逼失败,三年考试没被选中成为翰林,那就丢脸丢大发了,所以来这里的都是正牌翰林。

    不过也正是因为翰林院的清贵,翰林院的翰林们享受着政府津贴却没什么事情做,非常清闲,许多后来做到高官的翰林出身的官员都会想念当初在翰林院的清闲日子,因为一旦做官,这样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大家才能在这种时候请到翰林院的翰林们现身说法,让大家羡慕嫉妒恨一下,然后树立信念。

    这对翰林们也是很好的秀优越感的时机,清闲尊贵的翰林们,在同乡举子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和地位,看着举子们羡慕嫉妒恨的眼神,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只要是有些空闲的翰林都会答应出席同乡们的文会,大好的装逼机遇不要,你还要什么?脑袋有问题!

    听说这一次的南直隶诸地会馆因为郑光的存在而特别的有成就感,所以为了一睹郑光之风采,特意决定将各地会馆的文会汇聚在一起举办,将南直隶出身的愿意来的翰林们都请来,比如嘉靖二十年的状元沈坤,还有二甲第八名进士严讷,以及二十三年的榜眼翟景淳还有探花吴情,这几位都是如今翰林院的清贵翰林,也是当年的学霸考神,前途无量。

    一听到后进子弟们想要清楚他们来为自己评定文章优劣,预测考试结果,他们当即应允,又因为今年一位特殊人物的出现,他们更想一睹风采,这些翰林们的家也都在南直隶,其中翟景淳和严讷都是苏州府人,和郑光还是小老乡,更有兴趣一睹老家的东南小柱国之风貌。

    东南小柱国,是郑光的名声传到北京之后,北京的一些闲得无聊的人士为郑光起的尊号,两次大战斩首倭寇近万,剪除东南巨寇陈东和林碧川,二十余年来第一次肃清苏松倭寇,还吓得浙江福建的倭寇一夜之间消失无踪,让东南难得的过了一个安稳的和平年,东南小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