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嘉靖攻略-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商人一多,外地人就多,义乌就需要更多的饭馆邸店和其余的店铺,又有一批义乌人去从事这些事情。

    郑平之还和各地商人约定,需要雇佣人干活,建造房屋或者是别的什么事情,都要优先雇佣义乌人干活,人工可以适当地减免一些,比他们在苏州杭州等地招募人手要便宜,因为运货送货都是需要不少人手的,商人们一算,觉得还是从义乌当地招募人手划算一些,于是又是一批人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这样一来,农闲的时候,没有土地的人,基本上都有了活干,有饭吃。

    制作火腿和臭豆腐乳的事情,女人和孩子也可以去做,这样一来,连女人和小孩子都有了活干,以前是一家人靠男人吃饭,现在女子和小孩子都能挣到一份钱,听说现在有一些义乌人已经开始一天吃三顿饭了,可想而知,曾经的穷山恶水,如今富裕到了什么程度,而这一切,仅仅一年不到!”

    越听下去,张经越是觉得不可思议,他完全想不到,两种食品,居然可以盘活一个数十万人口的县,把之前历代官府都头疼不已的械斗问题给解决掉了,顺带着发展出了一个较为富裕的县,增加赋税,还是不受倭寇威胁的县,间接的增加了东南的赋税,这绝不是一件小事。

    这足以证明,郑光有治理一县之地的能力,而且他很懂得因地制宜,很懂得依靠当地的特色发展,这样的能力完全不像是一个死读书的书生可以具备的,而是像一个多年的老官僚的手段,难怪他把义乌人的心都给收了,那么桀骜不驯的义乌刁民,却能被他统御,集结起来成为威震东南的精锐军队黑旗军!

    你给老百姓干了好事,老百姓记得你的恩,自然会报恩,有多大的恩,人家就会还你多大的情,郑光这次去义乌县,完全不用担心什么当地人刁难,也不需要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完全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父母官,主场作战,轻松愉快。

    这才是他最大的依仗啊

    这样说来,这个郑光,真的可以重用?

    张经抚着胡须,缓缓点头,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这样吧,唐知府,你去把郑光叫到老夫这里,老夫要和他当面谈一下,谈一些之后再义乌的事情。”

    唐顺之和范庆互相看了看,然后唐顺之带着商量的语气说道:“制台,平之刚刚回家,想必和家人还有很多话要说,这次他回来,陛下也是给了他七天假期让他结婚,咱们,就不要在这个时候去打扰他的喜事,如何?或者,咱们也可以去喝一杯喜酒。”

    张经愣了愣,然后笑着摇摇头,说道:“差点忘了,说起来,之前陛下还打算给他一个月的假期让他结婚,被老夫给拦下了,老夫是说给他三天解决婚事和家事的,老夫当初就是三天解决了婚事和家事,后来聂巡抚说还是给七天吧,老夫想了想,也就没有坚持,小夫妻新婚燕尔,难舍难分,人之常情”

    唐顺之似乎想起了什么,心念一动,笑道:“说起来,平之的新婚妻子是他的表妹,两人还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从小一起长大,互定终身,现在终于修成正果,也算是一段佳话。”

    张经果然笑道:“哦?竟然与老夫和内人是一样的?还真是有缘分啊!这杯喜酒要去喝的,正好也去看看这名震东南的苏州文豪、东南小柱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二百二十二 初见张制台() 
不过不需要张经亲自去看了,郑光是打算抽出时间来拜见一下现在在苏州的两位旧日恩人和一位顶头上司的,按照亲殊之别,最先要去拜见的当然是老师唐顺之,郑光和家人稍微说了一下,就让家人在家里准备一下,他先去拜见一下老师和上官,便提着礼品前来拜见唐顺之,结果府内人说,府尊去拜见总督了。

    郑光觉得郁闷,又去拜见范庆,结果范庆的门人也说,抚台去拜见总督了

    好嘛!三人聚到一起了,那正好,一起去拜见算了,反正礼品也是三人份的,便让家人催动马车往总督府前去,说起来这苏州城也的确是重中之重,不仅两个县衙在此,一个府衙也在此,还有一个巡抚和一个总督都在这里,一座城有五名官员,倒也是挺有意思的,这要是苏州给人家一锅端了,东南都要抖三抖。

    总督府衙前有不少人聚集着,一个一个的提着礼品似乎是想拜见新任三省总督,不过这位总督似乎并不像别的官员那样对什么礼品都笑纳,只是派出一个老门房对所有前来送礼拜见的人喊一声抱歉,制台下令,一切礼品不收,一切邀请不应,非公务求见一概不见。

    十足的夏言翻版,难怪能得到夏言的青睐。

    郑光摇着头,下了马车,让家人在外等候,自己信步上前,老门房见了似乎也要上前阻挡,郑光掏出自己的官凭说道:“老丈,下官新任义乌知县郑光,有要事求见制台。”

    老门房接过了郑光的官凭,看到了义乌知县的身份,便知道这是个官员,而不是什么地方乡绅,便点点头,侧身一让,请郑光进去了,郑光身后的那些人见郑光提着礼品进去,纷纷围上前质问那老门房为何区别对待,门前一阵嘈杂,郑光只当什么也没听到,快步入府。

    一入府门,就有人前来询问郑光为何前来,有何要事,郑光就说道:“烦请向制台通报一声,下官义乌知县郑光,求见制台。”

    那门人看了看郑光,然后点点头,快步前去府内通报,郑光则在府内开始观察起这改造自一名犯法士绅府邸的总督府的内景,十分朴素,简单,没见什么花花草草,也没什么假山假石,但看这些完全看不出这座府邸属于一名掌握三省大军十数万的总督,怕是江南之地任意一名中等富户都有这样的府邸,比如郑光的家。

    很明显,张经不是一个追求享受的人,而是更在意工作,他的工作狂属性已经初露端倪,总督府内不时的能看到手持文书面带急色快步走来走去的吏员,还有一些急匆匆碰头交谈几句就分头行动的吏员,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习惯了高强度工作和快节奏生活,大概是张经带出来的旧部,这一次,被他召集起来了,郑光是听说张经过去的辉煌成就的。

    张经初来乍到,显然是要对整个东南三省、他的辖区进行一番了解,一般的官员初来乍到肯定是结交地方士绅,收收礼品,拉拉关系,以为立身之本,张经则不然,不收礼,反而是催动手下吏员快速梳理东南倭寇情况,一边自己快速了解这一代的实情,好为接下来的抗倭大业进行准备。

    这才是一个优秀的官员嘛!

    郑光赞叹不已之际,屋内正和唐顺之还有范庆商议军务的张经就愣住了,连带着唐顺之和范庆一起愣住,不过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唐顺之笑言道:“哈哈哈,不用制台去找他,他自己找上门来了,不过这也是难得的机会,咱们都聚在一起,有什么事情,一起办了,多轻松!”

    范庆也笑道:“这还真是个好时机啊!”

    张经也难得的笑了笑,对门人说道:“让他进来吧!就来这里!”

    门人便出去通传了,郑光得到允许,便随着门人走到了张经的办事屋内,一开门,一进去,便看到两张大饼一样的笑脸对着自己,然后发出杠铃一般的笑声,正中一名威严的老男人端着茶碗,自顾自的对茶碗吹凉气,似乎并没有在意自己。

    “下官先去唐知府府上求见,门人说,唐知府来拜见制台了,下官再去范巡抚府上求见,门人又说,范巡抚也来拜见制台了,下官就寻思着,好了,不用各跑一趟了,直接就来了,见过恩师,抚台,制台!”郑光笑着,对着三人一拜。

    唐顺之和范庆都没说话,笑盈盈的看着张经,张经放下茶碗,审视了一下郑光,嘴角微微露出了一丝笑容,而后开口道:“本督可是说过了,礼,一概不收,人,非公务不见,你这又是来见人又是来送礼的,这可不符合本督的规定啊!”

    郑光笑道:“原本听到这些规定,下官是极为敬佩制台的,因此毅然决然的把原本打算送给制台的礼品扔了,只打算带着给恩师还有抚台的礼品前来拜见,但是后来想了想,若是下官仅仅只送给恩师和抚台礼物,而制台在一旁看着,这怎么想怎么觉得失礼了,所以,只好又重新买了一份儿,师尊,这是你的,抚台,这是你的,那,制台,您看?”

    郑光速度很快,把三份礼物里的两份快速递给了唐顺之和范庆,然后提着最后一份面带难色的看着张经,把张经看的是目瞪口呆,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就是义乌火腿和臭豆腐乳,一些特色,唉,可惜了,还是丢掉吧”

    说着,郑光就要走出去把这最后一份礼品给丢掉,张经眼睛一瞪,立刻开口道:“等会儿!你这小子,居心不良,都是些上好的吃食,你为何要丢掉?这可都是民脂民膏啊!”

    范庆笑道:“制台,您可千万别给这小子唬住了,旁人不清楚,我还不清楚?这小子在义乌当地的火腿和臭豆腐乳里头都有自己的股份,而且那些义乌人都听他的,怎么做怎么弄怎么运输,都是平之给他们定下的规矩,他家本来就是个中等富户,几百亩水田过日子,现在怕是已经肥了好几圈了!哈哈哈哈!”

    唐顺之也笑道:“这小子不仅能打仗,会理政,办理家产也是不错的一把好手,当初我教给他的东西都被他活学活用了,我这个老师都快被比下去了!”

    郑光连忙说道:“老师言过了,和老师比起来,学生还差得远!”

    张经摇头笑了笑,接过了郑光手上的礼品,看了看火腿,闻了闻,点了点头,然后拿出了一小罐精装版臭豆腐乳,当这郑光的面打开了盖子,顿时一股奇臭之味飘散开来,唐顺之和范庆显然是身经百战,并不在意这股臭味,张经却第一次闻到,离得还近,一口气吸下去,差点没晕过去,顿时大惊道:“啊!这是什么味道!啊!”

    唐顺之和范庆见状,立刻以手掩面掩饰自己的笑容,但是显然是掩饰不住的,他们不断耸动的身体已经出卖了他们,郑光强忍住笑意,开口道:“制台,这就是文豪臭豆腐乳的特色,所谓闻着臭,吃着香,非常有意思呢,不如,您尝一尝?”

    张经闻言,也不在意什么礼仪了,伸出手指沾了一些臭豆腐乳在手指上,伸出舌头舔了舔,顿时目露惊异之色,又舔了舔,惊异之色更甚,然后看了看已经恢复过来的唐顺之和范庆,又看了看郑光,说道:“如此美味,却有如此奇臭,大千世界,当真是无奇不有啊?这还当真可以刺激食欲,而且味道浓郁,是很好的佐饭之物,这个,价钱几何?”

    郑光笑道:“此物虽然好吃,但是实际上原料也不过是豆腐和盐,耗时数月而成,没理由卖的太贵,寻常百姓绝对可以买得起,至少,这样的一小瓶够一个四口之家吃上一个月,一瓶也不过十五文钱,对于大多数吃饭都没有菜可以佐饭的百姓而言,的确是美味的食物。”

    “十五文?”张经看了看手里精致的包装和小罐儿,疑惑道:“如此精致的包装和小罐儿,怎么着也不像是十五文可以买到的?”

    范庆插嘴道:“制台,这就是这小子的聪明所在了,卖给寻常百姓的臭豆腐乳呢,基本上是没有包装的,就和他们买酒买酱油差不多,自己个儿拿个碗去沽取,所以才便宜,您手上这个精装版臭豆腐乳,里面有包装,外面还有包装,精致非常,专门卖给那些大户人家,您知道多少钱吗?”

二百二十三 托付() 
不就一件商品吗?还能如何?张经在商业上还算是个较为开明的官员,也熟知很多官员的家中都是有自己的家业这种事情,还是当地富户,但是不少官员的家人都仗势欺人,依靠官员的权力和地位谋取私利,陷害他人,谋夺人家的田产,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深为张经所厌恶,所以他来到苏州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听过郑家的消息。

    从打听中,他得知郑家只有少部分产业,几间屋子租出去给人住,几间店铺售卖一些米面和小商品,最大的一份家产也就是太湖的五百亩水田,并无任何抢夺他人财产的事情,所以郑家之前只能被称为殷实之家,后来皇帝陆陆续续的赐了两千亩水田和不少金银给郑家,免了郑氏赋税,郑家才从中等殷实之家升级到了大户人家。

    郑光成功考取进士做官之后,郑家的官宦之家的名声也算是做实了,但是据他考察,郑家并无任何欺压良善的情况发生,就算和街坊邻居都是和和气气的,几乎没有争执,逢年过节的郑氏还给处的好的街坊邻居送些肉啊油啊的,谁家有个小小的吵闹,都请郑家老夫人来做主,这条街上,郑家老夫人的话比官员的话还管用,老夫人也就是劝解,从没有什么仗势欺人的事情。

    后来他也深入了解了一下郑家,这才得知郑家之前还有家人被封了称号,而其中郑光的父亲是在数年前倭寇之乱中保全苏州数万百姓性命的勇士,因此苏州百姓极为感激郑氏,当年三大户谋夺郑氏财产的事情也被苏州居民给拦了下来,还顺带着痛击三大户。

    之后这三大户的行为连官府都看不过去了,大家都很鄙视那些趁着人家家里没有男主人而强夺人家家产的人,那就是欺负老弱妇孺,行径实在太过恶劣,不仅犯法,还犯了众怒,最后时任知府亲自下令把三大户驱逐出苏州府地面。

    此后郑氏和苏州百姓之间的相处越来越融洽,除了一个二少爷郑勇是个混小子,常常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一开始闹出小郑勇拳打老先生的丑闻,郑光时年十岁,在瓢泼大雨里跪在老先生门前跪了一天一夜,终于感动全城,大家帮着劝说,老先生才终于原谅了郑勇,可郑勇不知悔改,居然还做了毁人庄稼的事情!

    那遭难老农受过郑光之父的救命之恩,无论如何都无法下决心去报官,看着满农田的狼藉,被逼得差点上吊自杀给儿孙减轻负担,郑光得知以后勃然大怒,提着棍子满城追杀郑勇和怂恿他的狐朋狗友,当天打的全苏州都是一片混乱,狐朋狗友给郑光打倒了一地,郑勇被郑光暴打一顿之后吊在树上狠狠抽了一顿,血肉模糊,最后还是官府看不下去,前来劝慰,让郑家出一笔钱赔款了事,老农亲自出面表示自己并不追究,郑光才放过了郑勇。

    从这个时候,已经能看出郑光的是非观和善恶观非常正直,而且为人颇有威严,在父亲和祖父接连去世之后,就主动扛起了郑氏的门面,担负起了责任,慢慢长大之后,更拿出了一家之主的威严,是非曲直分得很清楚,这是典型受过精英教育的正统读书人的是非观。

    而唐顺之显然没有仅仅只教会郑光是非观,还教会了郑光很多手段和官场秘闻,让郑光在保留自己的是非观的同时,提早了解到社会的性质和官场的黑暗,让他可以以一种比较超脱的心理素质应对从未遇到过的丑闻和从来不曾想象过的境况。

    被如此教育出来的郑光,是不会做那些损害他人满足自己的事情的,所以郑氏在苏州城的名望非常之高,名声非常好,是难得的良善人家,苏州各界对郑氏的感官也很好,当初郑光在苏州做过的事情,广为流传,很多事情都被苏州人当作治家教子的典范,这样的人,就算赚钱,也一定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所以张经试探着问道:“五十文?六十文?还是七十文?”

    范庆都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