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攻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嘉靖攻略-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郑光和夏言的事情传出去之后,郑光可就是一个自由人、游离派了,再怎么的,郑光也应该是需要一个老前辈来带着做事的,不然谁都能朝他出手对付他,就好比之前严世蕃想对他下手,但是被严嵩给阻止了,真要这个时候严世蕃下黑手了,郑光还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不过郑光是打定主意了,既然夏言不要他做学生,他也不打算做任何人的学生,尤其是这位严老先生,要是做了他的学生,之后几十年倒是放轻松了,但是在之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胡宗宪就是前车之鉴!

    而且自己很快就要离开京城去东南抗倭了,暂时可以避开朝政的漩涡,只是很可惜,自己无法阻止夏言的罢相,但是应该可以挽救夏言的性命。

    于是郑光略微思考了一下,便开口道:“下官在策论里主张的是先南后北的国策,主张先平定倭寇,后对付蒙古鞑虏,在平定倭寇理顺东南、朝廷财政得到改善之前,不能贸然对鞑虏出手,否则一旦和鞑虏打起来,短时间内战争无法停止,大明极有可能财政崩溃,而先平定了东南则会安全许多,夏阁老则主张东南平倭和复套之战一起进行,被陛下否决了。

    所以夏阁老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下官不必对夏阁老称学生,夏阁老也不会把自己看作是下官的老师,日后不过是同殿为臣而已,下官也是如此认为的,再者,下官的志向是平定东南倭寇之后再平定鞑虏,与夏阁老所思所想皆不相同,若为师生,多有不便,夏阁老感于下官之志向,遂没有以师生相称。”

    严嵩点了点头,开口道:“原来是这样,道不同,的确是不相为谋较好,否则今后一个想往北,一个想往南,调和起来殊为不易啊,既然如此,那”

    “严阁老,这里有一份折子您看看,这个额”一名内阁官员拿着一本折子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内阁阁员有分管六部政务的传统,严嵩如今分管了刑部和工部这两个部门,而其余四部里面,除了礼部是独立自主之外,吏部、兵部和户部的日常政务都是夏言一手抓,夏言为了限制严嵩的势力也是不遗余力的,什么都不给也不好听,就把最没有权势的刑部和工部给他,把人事、兵权和财政死死抓在手里,不给严嵩一丝一毫的机会。

    这两个部门反倒是油水比较充分的,把这两个部门给严嵩,夏言也是存着些心思,要是严嵩但凡有什么风吹草动贪污**之举,夏言完全可以收拾他,虽然嘉靖皇帝对臣子们的贪腐之举不甚在意,但是也只是管到内阁和六部,下面的官员都是内阁在管,夏言没办法直接收拾严嵩,但是完全可以收拾他的儿子和党羽,比如严世蕃和赵文华。

    所以严嵩才如此谨小慎微,对严世蕃的大义举动十分不满,上一次严嵩好不容易求得夏言的宽恕,这一次,可不会再给夏言机会了,当然,在此之前,要狠狠的压制严世蕃才是,夏言不死,你小子就别给我蹦达,你得知道还有人在你老子上头!能要你命!

    自然的,管了部门,就要有事务处理,这些内阁官员来找严嵩处理政务是很正常的,只是这个时候不巧,严嵩正打算拉拢郑光呢,这冒冒失失的家伙就冲进来了,见着此景,严嵩一愣,而郑光则是大喜过望,可以正大光明的离开了,于是郑光抓紧时机,开口道:“阁老既然有政务要处理,下官就不打扰了,下官告退!”

    严讷早就观察着,也立刻道:“下官告退!”

    严嵩实在是不好挽留,只好咽下这枚苦果,勉强笑着点点头,说道:“去吧!改日有时间再来聊聊。”

    两人应诺,说完,两人便退出了,留下严嵩面色不善的盯着那官员,那官员给严嵩盯着看的浑身起了鸡皮疙瘩,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但是他敏锐地察觉到,等待着自己的,可能是并不明朗的未来,而他不知道,他的无心之举,毁掉了严嵩最重要的一步棋,后患无穷!

    离开了严嵩的值房,郑光微微松了口气,给严讷使了个眼色,意思是下班咱们再聊,严讷会意,点了点头,便往紫宸殿去了,郑光径直走回了夏言的值房,夏言见郑光回来了,便笑着问道:“严阁老如何教导你们了吗?”

    郑光笑答道:“只是提点了一两句,还询问了一下下官与首辅之间到底为何没有以师生相称的具体原因。”

    夏言眼睛一眯,把冰冷的目光往左侧厢房投去,继而收回目光,温和的看着郑光,温声道:“老夫不是你的老师,原本也不该这样说,但是到底也曾与你有过一炷香的师生之情,便忍不住提点你一两句,对待某些可能会有很大权力的人,可千万要小心,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要想到身后,甚至是下一代子孙,国是朱皇帝的,家是你自己的,谋国之前,要先谋身,立身稳了,才能为国谋划,你可记住了?”

    郑光心里非常感动,遂严肃道:“下官谨记!”

    夏言点了点头,越看郑光越是顺眼,几乎忍不住要将这少年收入门下细细指导一番,再将他扶上高位的冲动,能为国培养一名接班人,作为职业生涯快要到头的首辅,这是他目前最想做的事情,哪怕这个少年曾经毁掉他最后的希望,但是出于一片公心,他承认,这个少年没有做错。

    只是,今时今日,和自己这个快要去职的首辅扯上关系,对他而言,并不是好事,让他自己摸爬滚打,让他自己去感悟官场的真谛和人生的道理,或许,对他而言会更好,若是自己还能活上一二十年,或许就能看到这孩子逐渐将大明带出泥沼,重新走向希望,那个时候,该有多好

    想到这里,夏言又忍不住的说道:“内阁是大明朝的权力枢纽,军机重地,在这里,每天要做出无数个决定,行使无数权力,你要做的就是多看多学多问,在这里我们所作的每一次决议,乃至每一次决议的过程,对于你而言,都是珍贵的财富,那会帮你最快的了解关乎大明百姓生计的政务是如何处理的,我等是如何考量的。

    这件事情应该交给什么人去负责,如何负责,出多少钱,花多少人力物力,责成谁去全权负责,谁去监督,多少时日内办成,最低的要求是什么,一旦出错如何惩处,事关民生,如何补救等等等等,你要学习很多,更要学会很多,但是有一点,你要谨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就算有人盯着你询问你,你也不要任何发表意见,提出任何建议,千万记住,是任何。”

    郑光重重点头。

    继而夏言双目炯炯有神的望着郑光道:“在内阁做出的决定都是和国家有关的大政务,范围最小的也至少是一州数县之地,关乎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生灵,一旦出错,你负不起这个责任,也会引得上官不快,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送你一句话,叫“百言百当,不如一默”,至少在你没成为内阁辅臣以前,在内阁里应该遵守这一条。”

    郑光庄重的行礼:“下官谨记在心,终身不忘!”

    夏言微微笑了笑,不着痕迹的暗叹一声,便仿佛又下了某种决心一样,开口道:“这些日子,你先跟在老夫身边,看着老夫是如何处理政务的,老夫还负责管辖吏部兵部和户部的政务,有时候要你跑腿的事情,你就去这三个部门跑一跑,尤其是吏部,和里面的人多熟悉熟悉,尤其是吏部左侍郎徐阶,你与他多亲近亲近,对你将来有莫大的好处。”

    郑光低着头,夏言没看到郑光瞳孔一缩的瞬间,只听得郑光说道:“下官知晓。”

二百零八 跑腿小弟() 
古时候刚刚当官的小菜鸟其实就和现在刚刚入职的大学生差不多,说是实习学习,其实就和端茶递水跑腿办事儿差不多,什么脏活累活儿不重要的事情全都是你去做,老板或者上司一句话,你就要屁颠屁颠的跑出去办事儿,一些无足轻重的传话啊采买啊询问事情办完没有啊之类的事情。

    但是你还真别觉得人家不愿意,其实他们愿意得很,因为刚刚入职的现代大学生或者是古代新科进士是最渴望被承认的时候,你就算是给你的直属上司去买点饭来吃,都是一件让你内心感到快乐的事情,因为至少你有事情做,不会是一个整天傻坐着什么事情都没有看着别人风风火火的透明人。

    要知道,在一个工作氛围节奏相当快速的场所,当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工作努力的时候,一个什么事情也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的新人是非常尴尬的,这个时候,哪怕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都愿意去做,并且甘之如饴,还特别希望让别人看到你在办事情,没事情都要自己找事情去做。

    夏言很愿意培养郑光,也很看好郑光,让郑光跟在他身边做他的大学士机要秘书,负责办理文书事宜,并且以自己优秀的书法为基础,起草一些夏言口述的文告诏谕,也就是专门负责内阁文书起早,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写字,然后还要转送下边递上来的奏章什么的一些事情。

    这可是个比较累的差事,要知道,大明全国一千九百三十六处驿站,全长三十万里的驿道,将两京一十三省的情况源源不断汇报道京城,数万人为了政务转运的工作在全国的驰道上奔跑来往,那该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

    你还真别以为古时候朝廷不办事情或者办事情很拖沓,他们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做去做,而且官员的压力远远大于现在官员的压力,毕竟现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实在太快,有些事情一两个电话就解决了,放到古代你试试!出了北京城,内阁首辅或者是各部堂官要弄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原委,都需要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去搜集信息,这期间,你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干等着。

    事情还多,还杂,比如什么北边俺答又要开始抢劫了,南边倭寇也在肆虐着,各地赈灾进展缓慢,过不下去的老百姓开始闹事儿,等等等等,事务繁杂,每天各部转呈过来的折子,少说也有上百件,这还是各部堂官无法处理的大事情,那些更加鸡毛蒜皮的小事各部堂官就已经让下面人解决了,送到内阁的都是些更大的事情,甚至需要嘉靖皇帝亲自决断的事情。

    这些奏折抵达北京城,经过一段时间的挑拣处理之后,把一批六部无法处理的事情汇总,交给内阁,而郑光就是连接六部和夏言的枢纽,因为虽然夏言把工部和刑部的事情交给严嵩去管理,但是基本上所有的奏折都是先送给夏言,夏言过目一下工部和刑部的奏折以后,看看没什么要紧的,这才送给严嵩去处理。

    夏言的权威很重,严嵩不敢反驳,六部也清楚得很,这段时间夏言打压严世蕃也很厉害,时不时的敲打严世蕃一两下,把严世蕃气的是一佛升天二佛出窍,但是偏偏没办法,只能忍着等待时机。

    每天一大早,夏言会先去处理昨天没来得及处理完的政务,而郑光就要趁这段时间去六部衙门把需要处理的政务取来交给夏言去处理,这些奏折经过郑光之手,送给夏言和严嵩商议好了,他们把建议写在一张纸上,现在郑光成了夏言的机要秘书,都很赞赏郑光的书法,就由夏言或者严嵩口述,郑光动笔写在纸上,然后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这是内阁的职权。

    而有些事情夏言是没有最终决策权的,更不用说严嵩,他们就会对郑光说——把这份折子交给陛下,请陛下御览之后再做决策!于是乎郑光还有一项更加要命的工作,就是将票拟过的折子送到圣寿宫进呈嘉靖皇帝御览,照理说皇帝看看批阅一下就好了,可偏偏嘉靖皇帝又是位权力欲十分强烈的皇帝,到手的折子事无巨细,每折必读、无事不问。

    比如某地发生旱灾,州府请求十万两银子的赈灾款,嘉靖皇帝会问受灾面积多广?累及多少人?多少亩土地?对来年收成和税收有没有影响?当地是否还稳定?官仓难道真的一点钱和存粮都没有?那些官员是干什么吃的?每年都要赈灾款,朝廷的规矩本就是留足自用再上缴,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县官州官是谁?不想要脑袋了?

    太监不能过问政事,不能去问,于是郑光只能一次次的跑腿到各部去问,嘉靖皇帝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一次只问一个问题,问完一个还有一个!最令人发指的一次,嘉靖皇帝就一份赈灾奏折让郑光跑了八次户部,惊呆了整个户部,户部尚书王杲看着郑光浑身大汗气喘吁吁的样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主动提出跟郑光走一趟,这才免了郑光再跑十几次的悲惨遭遇。

    这真是老板动动嘴,小弟跑断腿,每到这个时候,郑光便要像马拉松运动员似的奔波周旋于皇帝、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之间,几乎每天都要跑一遍万米负重越野,那厚厚的官靴一个多月就磨得不能再穿,五月一整个月回家三次!

    这期间,连着三次七八天都睡在低矮破败的厢房内,一睁眼就是去各部拿奏折,一回厢房倒头就睡,连洗澡都没时间,更完全没有回家的时间,而且休息的时间最多才三个时辰,这段时间郑光连起床练拳都做不到,最后还是夏言看着郑光蓬头垢面的,浑身散发着酸臭之气,这才捂着鼻子给了郑光一个时辰的洗澡更衣时间

    但是呢,可别小看这跑腿传话的差事,虽然累,但这个事情可真不简单,就是说这是夏言和嘉靖皇帝有意为之也是可以的,这里头的学问很深!

    比如说两个衙门掐架,互相不服输,内阁调停不了,闹到皇帝那儿,嘉靖皇帝便下令郑光下去分别问话,问问到底是什么个事儿,那回话时郑光先回哪个衙门的都不算错,可先入为主,后入为客的道理,混成精的各部门大佬们不会不懂。

    所以这俗话就说了,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在那些大佬们眼里,皇帝是阎王,那郑光就是小鬼,谁知道对方有没有给郑光什么好处,郑光为人品性如何,会不会受了好处帮人家做事?让咱们落入下风被责怪?

    好比有一次兵部和工部闹了矛盾,双方的二把手打了起来,没个结果,接着双方大佬亲自上阵吵架,拍桌子砸板凳,夏言和严嵩偏偏都有要事不在内阁值班,内阁只剩下郑光在值班,最后闹到皇帝那里,皇帝一想,立刻下令郑光去问话之后,再来回复。

    郑光就去问了,原来还是拖欠款项的问题,大明朝这财政历来都是一笔烂帐,户部支出艰难无比,向来都是寅吃卯粮,后年的收入都被某个部门给预定了,钱一到立刻支出,户部的仓库都进不去;工部两年前就定了一笔今年的款子去整修黄河,但是俺答突然犯边,抢掠一通之后跑了,留下一地烂摊子让兵部头疼不已。

    死了人,丢了人,还没面子,这兵部就急需一笔钱周转,来到户部一查,钱全给预定了,兵部脑袋大了,可转念一想,不行,钱必须要拿到!不然那些大头兵肯定闹事!可是拿谁的钱最方便最没有后患呢?这也是一门学问。

    思来想去,他们就选中了六部里面权力最小地位最低的工部去欺负,问也不问工部就把这笔工部等了两年的款子给拖走了,而之前兵部申请款子的时候也没跟夏言说明这是工部预定的款子,夏言还不知道这笔款子是工部两年前就定下的,就糊里糊涂批了一个准,事情就闹大了。

    工部咽不下这口气,派人去兵部讲道理,兵部怎么会和工部讲道理呢?兵部尚书陈经亲自出面把工部侍郎赶跑了,工部尚书王以旗大怒,带着一群工部职官抄起家伙就往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