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向陕西开始云集,准备在崇祯五年秋季继续展开南进的队伍还包括革命军第十六军到二十军,第九军与第十军组成的七个军,累计远征兵力已多达二十余万人的规模。
当然在作战安排中,核心的进攻矛头是第九军,第十军,第一军到第三军,乃至志愿师各师在内的十万人左右的战略集团。因为在战斗中依托更为强大的作战实力,队形往往较一般古代主力部队更为分散,即便是十万左右的兵力对于此时的队伍来说也显得过于臃肿庞大了,实际作战中也显然会分成两路或者三路或同时进攻,或相互掩护与配合的展开作战。
重兵云集于武威一带没有多久,赶过来增援的那些叶尔羌与卫拉特仆从军们也不敢沿着河西走廊继续向前推进,只得做好从张掖一带返回吐鲁番的准备了。
在后勤方面早就有了不少准备的志愿右军第二师与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五万人左右的兵力以最快的速度越过了后勤给养上最为危险困难的地带对退至吐鲁番一带的残敌展开了猛攻,没有经历太过激烈的交锋就轻易的击溃了那些本就在之前遭遇到了清洗,仅仅是做为炮灰用途,军官与骨干层早已换成建州人或蒙古人的仆从军。
作战中,队伍也不往往不在像以往那样过于依赖基层正面的战斗力,一年多时间的巩固让革命军革命中的先锋主力部队在骑兵机动力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随后在临近夏季的时候,五万人左右的大军以最快的速度逼近到了伊犁城下针对伊犁城的建州留守力量展开了攻坚。在负责指挥第二梯队的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眼中,虽然建州军的主力是打算东进中原,可只要依旧将本部留守在伊犁城中,那这一带就必然还拥有还算像样的守备力量。加上为了追求机动作战,革命军的三个军与志愿右军第二师都没有携带太过沉重的火炮与攻坚装备,不逊色于之前武威与兰州西郊一带的激战肯定是少不了的。
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伤亡损失,进攻的队伍在爆破攻坚准备上还算下了不少手笔,特别是在吐鲁番缴获净赚的不少质量还算像样的黑火药,其中至少四分之一大概十余万斤左右都投入到了第一轮爆破攻坚当中。
千余个炸点发射的上百万发重霰弹乃至十多万发七八斤左右的重弹带来的浩大声势给夜间进攻的队伍以不小的信心。虽然在夏季防护装具的普及上受到局限,进攻的队伍去也做好了防备敌军在夜间反反爆破的准备,以尽量分散的队形展开攻击的同时,大部分负责突击的队伍还配备了质量还算不差的钢盾。
守军的兵力在这时候也开始展开了猛烈的还击,一开始是同样早就准备好的一连串猛烈爆破,将大量石块和霰弹发射出来,随后的箭雨也十分密集。
负责指挥的军官们却在此时突然感觉到了一丝莫名的蹊跷:敌军的抵抗看起来也算像样,为什么队伍进攻的节奏却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呢?城头上也开始传来了攻城成功的不少信号?难道这么重要的秘密也开始泄露了?
本章完
第295章 主攻方向()
直到几名亲兵将从城头乃至城内射过来的那些看起来还算像样,但规格不等的一两至二两重量不等的战箭送到帅帐的时候,负责指挥的第一军军长似乎才意识到了什么。在中原乃至其他很多地方甚至蒙古人那里。一两或者二两重的箭支属于十分正常的规格。用五斗到七斗的中原弓或与中原弓类似的复合猎弓发射这种箭恰到好处。可是这些明显是用长弓以抛射的方式发射过来的箭支就有些不同寻常了。这就意味着使用这些弓箭的人普遍只有三斗到六斗力左右的水平。而在建州军中,就是那些并非专门职业弓兵的人射出的箭支,也不会是这样的规格和水平。
建州正规军中所用的箭支往往在规格上是相对统一的,可是这些箭支却普遍存在着用材、规格不统一的情况。很显然:他们不属于正规武装所有,不过是临时动员起来的寻常民兵所用的弓箭罢了。
随后不久,第一批在伊犁城头的激战中被俘的敌军也被押了上来。其中有二三十岁的妇人,也有看年纪大概在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乃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很显然,在城中抵抗的人已经根本没有多少建州正规军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留守的建州正规力量打算在城内的巷战中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准备同攻城的队伍展开决战。然而之前第一军和第二军与志愿右军第二师可以确定的是有大量建州部的精锐主力被消灭在了河西走廊上,依据情报的估算,就算在城内隐蔽自己的留守主力就有希望反败为胜吗?
当天色刚刚亮起来多久的时候,伊犁城内的铳炮声与喊杀声就在一阵回光返照的高潮之后渐渐落幕了。第一军军长跟随者后续做为预备队的主力入城的时候,城中到处是刚刚倒下不久的尸体,有老人也有少年与妇女,就是没有多少青壮年。留守在并不算太大的伊犁城内的人口多达三十万之众在血腥的一夜之后还存活下来的不足十万人。
不过好在此时的大军人手和准备还算充足,清理那些城中的尸体虽然似乎也很繁重,但终归还是没有闹出太大的瘟疫和乱子。
“按照我们的一些强行审讯下来得到的初步情况,大约有万余建州正规残余向北逃亡而去,不知大军知否要分兵追赶?”打扫战场之后,一名参谋军官如此询问道。
如果在以前,万余披甲主力级别的建州精锐是任何人都绝不能轻视的,然而此时此刻,第一军军长想起萧轩在之前的一些安排,乃至河西走廊之战的经历,却说道:“队伍在稍作休整之后继续西进,准备与君上所率领的军队开创更大的伟业吧。。。对了,自从河西走廊之战一来大军的损失是多少?”
“兰州西郊之战,第一军战死五百余人,伤亡损失两千人上下,纯减员也应该在一千三四百人左右。武威之战,战死一千四百余人,伤亡五千人上下,吐鲁番之战全军伤亡不到千人。再加上只有五六百人损失的伊犁城之战,累计伤亡损失八千人左右,纯损失大概五千余人左右。。。”
这一路上的作战伤亡不算太小,但也不算太大,明显还是在革命军各部队的接受范围之内,队伍的士气在原本就很强悍的基础上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尤其是作战中超过两万套还算像样铠甲的缴获,很显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西进当中的基本武装乃至马匹需求。在火药方面,至少几十万斤左右的火药也弥补了革命军主力部队自从南下作战以来的不少亏空,家底也变得重新殷实起来。
此时整个变革后明朝的主力部队体系当然不仅仅是参加西征的二十几万人,在京畿一带至少一个留守的志愿师主力乃至扩军后新形成的十个军左右的革命军主力,应对那万余满洲披甲很显然是没有任何压力的,因此大军也在攻克了伊犁之后继续西进。
革命军第一、二军及右军教导师与萧轩在撒马尔罕城驻扎的力量重新完成回师的时候,已经是崇祯五年的初秋时节了。经过一年左右的备战和征讨。
停留在中亚一带的志愿部队主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在披甲率、马术、火药和火器家底方面。平均每名官兵都不像原来那样只有很宝贵的一匹轻型马,而是至少可以做到人均双马到三马之间了。而且所配属的马匹也不是过去那样载重明显有问题的蒙古马。这让整个队伍从此之后都可以有效的进行机动化的骑兵行军,而不是要像以前那样让官兵们感觉到自己似乎在多数时候成为战马的仆从一样。
此时此刻,当萧轩亲自率领的兵力达到了七八万人左右的规模的时候,毫无疑问具备了对一个有份量的国家展开战略进攻的基础了。而另一个选择与难题也摆在了面前:中原之外,在西域与泰西毫无疑问有两大战略集团,一是天方教势力范围内的伊朗与奥斯曼,而是东欧方向上的欧陆诸国,如俄国、波兰、乃至俄国纵深内的诸多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何处?
如果确定为萨菲波斯与奥斯曼方向,敌军的实力可能略微弱一些,可是这一路上的地形更复杂、居民改造困难,而且要面临更为遥远的路途。如果向东欧展开攻略,那最大的风险毫无疑问就是在更有规则意识的欧陆诸国面前面临联军压力的风险变得更大了。
权衡再三之下,萧轩决定对于纵深广阔,而且要浪费不少时间的天方教诸集团缓攻,主攻方向放在波兰与俄国集团身上。此时正陷入三十年内战宗教纷争中欧洲,很显然才是这一次攻略的决定性目标。因此,在大军会师之后队伍没有立刻出发,而是等到第三军乃至与第三军伴随着的不少中重火炮和车辆辎重队伍也汇集到撒马尔罕一带的时候八万多人的主力集团才展开分路北上,并准备在临近哥萨克人的东欧草原上完成军事力量的集结与进攻俄国的准备。
本章完
第296章 兵临俄国()
就在萧轩云集了五个军与直属队八万主力部队和三万哈萨克与蒙古勤务军总共十余万人的庞大兵力在茂盛的欧亚大草原西部完成了军力集结,准备兵临东欧的时候。欧洲在三十年战争中也进入到了一个高潮。瑞典人在古斯塔夫的率领下进攻中欧的时候,波兰人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集中了精锐力量的瑞典人从崇祯五年开始就与俄军主力在斯摩棱斯克方向上爆发了一系列大战。在俄国人投入了新建立的新式军团于斯摩棱斯克方向上的,波立联邦也做出了同俄国争夺斯摩棱斯克地区的决定。包括24旗队翼骑兵、27旗队轻甲骑兵、10中队德意志式手枪骑兵 7个立陶宛骑兵团7个大龙骑兵团,20个步兵团在内的一两万精锐力量都投入到了作战方向上的争夺中。
然而就在这时候,菲拉列特长老却得到了一些有关东方动向的新消息。毕竟十余万大军主力的集结从来不是一个能够掩人耳目的军事行动。其实就在一年以前,中亚草原上的惊天巨变就已经引起俄国人的猜忌了。
菲拉列特从来是一个谨慎的人,俄军过去并不是没有在中亚方向上同那些汗国打过教导,依据很多俄国上层军事贵族们不久前的估算,就算是俄国来亲自征服中亚,也不是随随便便出动几万人马就能做到的事情,不是同样出动十余万的旧军才能压倒对手,就是必须出动由外国人训练,按照欧洲方式重新建立的那些新军。因此此时的俄国新兴军事力量在斯摩棱斯克方向上转入防御的时候,同样在调兵前景向东南方向上集结兵力,规模多达将近两万人左右的射击军主力及俄国旧式贵族骑兵、三万多哥萨克骑兵在内的五万左右的军力已经完全投入到了东南方向上。这也让这个俄国的兵力处于捉禁见肘的状态。
对此,这些年来已经有了一定执政经验的米哈伊尔乃至国民议会中的很多人也都感觉到一些不解。在很多知识水平不足,消息来源也十分有限的俄国贵族们来说。东方的鞑靼人战斗力是值得鄙视的,远远无法和包括波兰人在内的西方强敌相提并论。别的不说,通常情况下七八万人的俄军主力就能同奥斯曼人二十万左右的骑兵主力集团互有胜负,而奥斯曼军队的主力就是很多贵族们对东方军队战斗力上限的最大估算了。
因对根据侦查最多不过十万人上下的东方来犯之敌,仅仅依靠两万射击军就算不能取胜,也能在防御中遏制住对手的进攻。将哥萨克人的主力也投入到东方战场,毫无疑问对同波兰人的交锋十分不利。
波立联邦向来奉行精兵主义政策,虽然现役军队的人数只有四五万人左右,然而平均水平的战斗力毫无疑问可以同俄国新军或射击军那样的队伍相提并论。
“为什么?难道那些东方人真的是如此的强大么?如果那些东方人真的有这样的实力,为什么过去一百年到几百年的时间里都从来不曾染指河中呢?图书馆的学者们说,那些东方人上一次染指河中都是上千年前的事情了。。。”
“这次完全不同了。而且,你要记住,身为一个将军可以拥有必要的胆略,但做为国民议会选举出来的君主,就要对所有人负责。如今的俄国不能在东方再面对一个强敌。同时,我们也并不能真正的确定那些东方军队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采取料敌从宽的原则投入一切可以投入的军队,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可能的危机。你明白么?”
“我明白了!”此时的米哈伊尔也渐渐的明白了长老的用心乃至国民议会做出这样的初步决定终究是什么意思。不过在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反而继续说道:“波兰军队与我军的决战应该不会轻易的决胜。只要新军在斯摩棱斯克方向,战线应该哦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样一来,我军其实是可以动员更多的力量投入到针对东方来犯之敌的作战中去的。只有取得一场关键性的胜利,没有平局的机会,才能最大限度的至少在未来的几年内彻底的消除哈萨克人方向上的东方威胁。。。”
听到这样的话,菲拉列特也终于欣慰的笑道:“这些年以来的国事,的确让皇帝陛下的见识增长了不少。。。”
就这样,包括三万哥萨克军队和两万射击军在内的十余万俄军在萧轩所率领的主力集团逼近到俄国农耕地带边缘之前的时候,就在西南方向上逐步完成了集结。
经过三十年以来同波兰人的较量,俄国的力量乃至整个政权组织机制也在逐步的新化。战争动员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困难了。
拥有足够人口基础和兵源选拔基础的俄军集结出来的这十余万人虽然不包括最精锐的新建部队,可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寻常游牧人鞑靼人军队能够相提并论的了。
当然,在双方的大军兵戎相见之前,俄国国民议会仍然不打算在同波兰人摊牌的情况下于东方再轻启战端,于是在大军完成集结的同时,专门的使团也来到了萧轩所率领队伍的营地。
“这里并不是草原人的地盘,也从未听说过是东方人的地盘,似乎自古以来均是如此。不知道大明皇帝陛下率领这规模不小的人马进占俄国人的地盘所为何事?”
萧轩本着探探口风还有表达自己不是完全不讲规矩的蛮夷的态度,还是终究见了俄国人前来的使团。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事情让萧轩对俄国的总体印象并非后世的有些人那样差。
“呵呵,我们先不谈正事,寥寥其他一些让人轻松的话题怎么样?可不可以先来听听我讲述的一个有关未来俄国和华夏的故事?”
前来的使者是选拔出来的聪明人,知道不应该扫了兴致,也就客气的笑道:“愿闻其详”
本章完
第297章 时势不同()
“东方有一种棋,叫做围棋。围棋中有一种原则叫金角银边草肚皮,意思是说:最边缘的国家拥有最大限度的主动权。当代,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有人说是法国,有人说是西班牙,还有人说是瑞典或者荷兰。此时代纵横疲弊的基督教世界正如华夏历史上所经历过的一个战国时代一样,虽然曾经纷争不断,并从春秋走向战国,可是最终还是会有一个最强大的国家主导了整个欧洲。。。”
来访的俄国使者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听到萧轩这样的话,就似乎感觉到有些不妙,因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