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马山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铁马山河-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若只是这样洪寿还不至于跟严绍翻脸,其实不止是洪寿,就连现在城墙上的这几家也是如此,毕竟严绍在这期间,还是做了许多好事,北海能如此的安稳也跟严绍有很大的关联。

    这也是为何严绍损及世家利益之后,跑到这里来密谋的世家却只有这么几个的缘故。

    关键的问题,还在于严绍的屯田。

    毋庸置疑,屯田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善政,可以有效的解决耕地问题,而且还能避免治地内的百姓饿死,更的是如此做,用不了多久就能还来许多粮食给严绍。

    虽说屯田之策,这时大多只施行在边地,但是北海世家到也不至于小气到连个屯田都容不下。真正引来世家反感的,却是严绍对屯田的…

    历史上曹操的屯田为何没有引来太多的抵制?就因为曹操的屯田并没有触及到世家的利益。最初的时候,屯田分成时通常是对半,也就是五五,若是使用官家的牛,更是达到六四的程度,而这个六是官家,四才是私人。

    等再过些年,这个分成则是达到了一个非常苛刻的程度,也就是八二,其中官家为八,民为二。

    如此苛刻,百姓逃还来不及,哪还有人愿意去做什么屯田?

    可是严绍这边的屯田却是让利太多给百姓,甚至还的粮食、种子甚至是耕牛、马匹给百姓,用于耕种。只是若是耕牛跟马有损耗,会让百姓赔偿就是。

    如此让利,人心浮动。

    世家之所以能一直维持着奢靡的生活,必然会有大批的产业,其中田产更是重头戏。就算是那些以商为主的世家,也一样会有大批的田产。问题是如此多的田产,单凭这些世家的人手肯定不够,只能是从普通百姓中招募佃户。

    往年因为乱世,这些佃户有口吃的也就可以了,到不计较些什么。现在严绍的屯田之策一出,全都往严绍这边跑,甚至就连许多在他们家中常年帮工的也有些动摇,逼得他们不得不找到严绍,希望严绍能把屯田的分成一下——————他们到没指望废除,也就是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均衡的程度,这样至少可以安抚人心。

    没想到严绍居然断然拒绝,使得他们也只能跟着降租子。

    对大部分的北海世家来说,这其实也没什么,毕竟不差这一点,而且他们对严绍还是很的。偏偏这个世上总是少不了一些短视之人,尤其是洪寿,更是对严绍十分厌恶。

    这个时候再有董卓、焦和二人的蛊惑,他们会有这么大的胆子也就不例外了。、++!已经有300万的道友选择了,各种网友经典书单!不用再担心书荒问题!xhsjyd【

第九十六章 风欲静而树不止() 
这几家,都算是这次屯田政策中受害较大的,再加上又有董卓跟焦和幕后,犹犹豫豫的,最后还是点头。

    “可是那严绍麾下兵马超过六千,而我等手下最多也就只有千余人,不解决这个问题,想要拿下严绍的人头岂不异想天开?”这时一个穿着青衫,形容削瘦,留有山羊胡的老者突然开口道。

    脸上的沟壑,见证着他的阅历,也让他明白自己几人跟严绍之间的差距。

    “却是这个道理…”其他几人也是纷纷点头,如今世道乱了,而且是彻底的乱了。汉室的威严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也就只剩下一个遮羞布。往日里他们这些世家对地方官吏并不怎么看得上,无过于自身的实力,还有就是自家在朝中也是有着人脉的。

    那些地方官吏又要借着他们的影响力来治理地方,又要顾虑他们在朝中的人脉,自然也会对他们倚重,最起码会在施政时顾虑一下他们的态度,考虑到他们的利益。不然他们只需要稍微动些手段,就足够让官吏焦头烂额。

    偏偏这时别说是朝中的大臣们,就连天子也是自顾不暇,哪里还管的了他们。至于实力?他们的实力再强,又怎么能同严绍麾下的数千强军相比?再考虑考虑如今的时节,只要有个由头,就算严绍将他们全都屠了,只怕也不会有人跑出来帮他们报仇。

    他们也都是传承了好几百年的世家,家大业大的,要是没有完全的把握…

    抱歉,这戏他们还真没办法唱下去…

    想想江东的那些世家,实力也是很强,在孙策手底下还不是跟孙子一样?

    有些晦气的看了他们一眼,洪寿也清楚自家身边的这几个人是什么货色。“你们难道以为我跟你们一般愚蠢,只想着和那严家小子硬碰硬?既然是要动手,自然是要想个办法将他麾下的军马远远支出城去,等到事发,他麾下的军马就算在厉害,难道还能飞回来不成?!”

    “再者说,行大事怎么可能一点风险也没有。董公跟那焦和可是把整个北海都许给了我们,你以为他们两个是开善堂的吗?”

    说到整个北海时,洪寿也是眼睛一亮。

    跟损失掉的利益相比,这些才是他们真的敢冒身家性命跟严绍作对的理由。如今的北海被严绍经营的已经成了青州的乐土,每年里单是个方面的产出已经丰厚无比,何况严绍在北海大举屯田,甚至还开了几个马场,这些要是纳入自家的手底下…

    在场的几个人也算是个人精了,一点就透,顿时反应过来。

    但就在这时,洪寿却又突然道。“不过话说在前头,想要事成,大家只怕都要破费破费了………要是没有些真材实料,又怎么可能把严家那小子的兵马全都调走呢…”

    听到要破费,其他几人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只是他们也很清楚,想要事成,不下些本钱未免有些异想天开。彼此相互看了眼,咬了咬牙,也就点头应了…

    见他们总算是点头答应,洪寿脸上总算露出些喜色来。

    他会拉上这几个人,除了他们自身的实力,再就是这件事。

    “严家小子,这次可不要怪我叔叔我心狠了…”想到这段时间受的窝囊气,洪寿冷笑起来。

    ——————————分割线——————————

    熏香自香炉中飘出渺渺青烟,绕着屋内,使得房间里面充斥着淡淡的香气,令人心静。四周弥漫着素色的帷布,既有装饰的作用,也让房间非常保暖。

    而在房间中央的位置,甚至还摆放着零散的几个火盆。虽然布置的散乱,却恰好形成了一个梅花的样子。地上甚至还铺着几张熊皮人踩上去之后显得非常的舒服。

    稍微里面些的位置,幕帘后面,貂蝉却正抚琴而奏,高山流水一般的音律,还有那时隐时现的身影,都让人不由得回味。

    至于严绍的身边,却是一手将张宁拥在怀里,一手握着书卷。

    尽管如今已经是深冬,又是个落后的不能再落后的时代,可是到了严绍这里,却过的仿佛神仙一般,羡煞了不知多少人。

    对严绍来说,却是一点都不希望自己过的过于窘迫。毕竟难得穿越一次,要是过的好像乞丐一样可就没意思了。何况如今他又不是孤身一人,身边还伴着如貂蝉、张宁这般的绝色,就算严绍舍得让自己吃苦,又怎么可能舍得让身边的佳人跟着自己一块吃糠咽菜?

    一应的用度,难免也就有些奢靡。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其实到也用不了多少钱粮。毕竟他不像其他人那般在府内养着许多的姬妾,也不需要什么歌妓没事的跑出来现舞一回。又常年带兵在外,虽说看上去似乎是用度偏大了些,可实际上却并不多。

    再加上严绍好歹也是一郡太守,每年的俸禄也不算少,这点奢靡又怎么可能支撑不住。尤其是这些年来征伐不断,好处也捞了不少,足以让自己过上好日子。

    不过严绍到不至于忘了自己的初衷,尽管每次都是佳人在旁,到是用心于公事。

    而对严绍来说,如今最的莫过于屯田二字…

    “如今迁入北海的百姓差不多有四万三千余,其中少部分还算有些家底的,都已经迁入郡城,还剩下一贫如洗的,大概在三万七八千的样子。先前下面禀报说,这次募来屯田的民众约有三万,其中从外面迁入的差不多占了两万七千余,也就是说这里面至少有三千是北海本地的百姓。”

    “三万人,按照现如今的情况,每人至少能给我返回十斛粮食,一年下来便是三十万斛。若是能将屯田之策大规模的扩大下去,将来征战在外,到是不必担心粮草的问题了…”

    虽说这次迁入的百姓有四万多,一贫如洗的就三万七八千的样子,毕竟不可能人都去屯田,其中也会有老弱,只能是等着别人去养活。这接近四万人里,其中就有差不多一万人是此类中的。

    “只是听说世家的人,对屯田很是不满,若是严大哥下去的话,他们会不会有什么举动啊?”严绍的嘟囔,张宁听的一清二楚,最近外面发生的事她也不是真的一无所知,难免有些担心。

    “安心吧…”手放在张宁的脑袋上,轻轻的揉了揉,严绍笑着道。“就算是借那些人几个胆子,也没那个勇气敢站出来对付我…”

    张宁低头想想,也放下心来,觉得严绍所言不无道理。

    至于下面的貂蝉,却是专心的在那里抚琴,对这番事情似乎并不怎么有兴趣的样子,只是耳朵却是忍不住竖起了些来。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显得有些唐突。

    严绍有些奇怪,却还是应了一声,就见有人从外面走了进来,语气有些急切。“主公,挺县来报,说是一伙黄巾袭来,如今距离城池已经不足三十里。”

    严绍皱皱眉,觉得有些奇怪。

    挺县乃是距离东莱郡最近的一个县,换句话说这伙黄巾是从东莱郡过来的。虽说东莱那边的黄巾数量并不算少,但是往日因为实力的缘故,很少会有黄巾敢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来北海找死,可是现在…

    “莫不是东莱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尽管如此,严绍还是立刻传令下去。

    “立刻让斥候探听这些黄巾究竟有多少人,还有,把子义给我叫来!”

    “是!”那下人抱拳,头也不抬的离开了房间。

    而看着张宁,还有已经从幕帘中走出来的貂蝉,严绍却是苦笑了一声。“偷得浮生半日闲,如今却是连半日的时间也没有了…”、++!已经有300万的道友选择了,各种网友经典书单!不用再担心书荒问题!xhsjyd【

第九十七章 黄巾() 
北海跟东莱的边界,成群的黄巾滚滚而来,足有近万之数,其中许多都是青壮,跟寻常拖家带口的贼寇大不相同。

    如今的黄巾,说是起义军,其实也就是一群沦落成了贼寇的乱民而已。拖家带口已经成了常态,要是那一伙军中的青壮能达到一半的程度,在黄巾当中已经算是难得的强悍了。

    若非如此,历史上管亥率领十万黄巾围困北海时,又怎么会如此轻易的被刘备解围?

    眼前这伙黄巾,数量足有近万,可是其中的老弱却极少,在黄巾之中更是难得的精锐。

    只是作为一伙贼寇,就算再如何精锐,也不可能像官军一样人人披甲。官军之中,就算是再怎么寻常的士卒也会有一套札甲。札甲算是最普遍的一种铠甲,用长方形的铁片构成。尽管札甲并不利于灵活,不像锁子甲或鱼鳞甲一般,可是防御性却能让士卒更大程度的在战场上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且在制造成本跟工艺上也要简单许多。

    那些能在战场上厮杀的武将之所以如此悍勇,跟甲也有极大的关联。

    真正的战场上并不像想象中的一样,一刀一个疤,一枪一个窟窿。真要那样乱军之中武艺再强,最后也是死无葬身之地。战场环境复杂,很多时候刀枪加身,未必还能维持住全部的力道,有时甚至只剩下惯性的余力。这时要是没穿甲,自然是一碰一个伤口,说不准就是一个窟窿出来。可要是身上有甲,起码能有个缓冲,伤情未必严重。尤其是冒着箭雨冲阵时,身上若是有甲,说不定什么事也没有。

    兵刃、坐骑、铠甲,此三样乃为将者安身立命之物,这句话并非没有一点道理。

    在一些人眼里,身上是否有甲更是成了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标准。

    濡须之战,周泰为救孙权,身上受创之处数十,若是身上没有披甲,下下弄的实战,就算周泰又再多条命只怕也给死在战场上,哪里还有孙权为其表功的机会?

    这些黄巾虽然都是些精壮,可身上却只是穿着一层薄衣,天寒地冻的,甚至还有些哆嗦。只有少数一些黄巾,身上穿着有些简陋的盔甲,其中一些还是头目级别的。

    不过很多时候装备也不是衡量战斗力的唯一标准,有时装备好的被装备差的给摧垮,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分割线——————————

    “如何了?”骑在高头大马上,观望着四周的儿郎,秦澈默然道。

    “头领,如今我们已经进了北海地界,距离挺县已经不足三十里…”策马过来,一个头目已经抱拳道。

    跟下面的士卒不同,这些头目级别的黄巾身上甲兵到是,几乎人人都套着一层札甲,只是上面多有血污,似乎根本没清理干净的样子,也不知道已经换了几任主人了。

    “仔细打听下,严绍麾下兵马的动静,若有消息,立刻来报,不得有丝毫延误。”秦烈丝毫不敢放松,立刻道。

    “诺!”

    看着那头目离去的背影,一直躲在秦烈旁边,将自己整个人都躲在一个长长斗篷下面的中年文士忍不住笑道。“怎么,头领难道还不信我言?这严绍早已将北海周边兵马都撤回到治所去了,就算是想要率兵过来,仓促之间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时日。”

    “哼…”秦烈沉沉的闷哼了一声。“小心些总是对的,谁知道你们这些世家子究竟再想些什么鬼东西,居然会遥我们到北海来。还有这严绍为何会把兵马撤回营陵去,这其中满是蹊跷…”

    不管怎么说,他都是黄巾中的一员,虽说这时的黄巾已经流寇化,但是跟世家之间的矛盾却是无可调和的。如今自己好处应邀而来,谁知道会不会是这些世家的陷阱,只是那些许诺的好处,他也是不得不来罢了。

    到是那个中年文士,轻笑了一下,便看向四遭的兵马。

    近万人如浪潮一般,不断翻涌,这般壮观的景象就算是他,往常也是从来都没有见过呢。这次要不是肩负着使命,跑到东莱黄巾的大本营去,只怕想要看到这般的景象,就只有等到兵临城下才有机会了。

    汉代武风正盛,因此文士对周遭的景象到是十分欣赏,甚至还稍稍的生出了几分豪气。不像宋代以后那样,文风渐起。无论是习武或者是从军,似乎都成了很卑贱的职业。也就只有到了清代的时候,才算是稍微回过些气来,可是满洲人对汉人武装也是百般提防,而且因为清朝军队军纪极差,基本上是没了什么好名声。

    至于到了民国?军阀乱战,似乎也就不难想象…

    “接下来,只要把那严绍麾下兵马引出营陵,那厮的死期也就到了…”

    原本北海的兵马是分散于各地的,不可能真的全都集中在治所。毕竟这时黄巾猖獗,兵马全都集中在治所,起步等于是把周边的县城放开了给黄巾?

    只是后来严绍威行青州,而且麾下兵马战绩卓著,就算是青州黄巾也不敢肆意跑到找死。再加上董卓乱权,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曹操就会发出一份矫诏来,邀请各路诸侯举兵讨贼,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