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曹操对徐州图谋已久,这次有了借口,恐怕很快就会对徐州用兵…”下方的董昭也为这个消息惊讶了一下,但在惊讶过后便立刻开口谏言。“早前名士许劭曾对其有评价,其为清平之能称,乱世之英雄,下官早年在袁绍帐下任职时也曾同此人见过几面,此人确实非常人可比,今曹操已经占据兖州,若是再让他攻占徐州,恐怕势力不小…”
说到这里,董昭也有些忧虑。“我等如今已跟袁绍决裂,曹操又是袁绍的盟友,本就处于被两者夹击的状态之下,若是在让曹操占据了徐州,岂不等同是被曹袁两家团团围困,如此则对我而言大不利也…”
确实,冀州正好处于青州的北部,也就是说北部已经被袁绍的势力环绕。而曹操所占据的兖州则位于青州的西侧,东边则是大海。也就是说三个已经有两个是被敌对实力所占据,只能下南边的徐州还算是比较友好。
尤其是严绍同袁术结盟之后,同陶谦的关系提升了许多,很多也能从徐州的方向获得,这也是严绍如今对外的唯一同道。
要是徐州也被人给占据了,那…
严绍可就等于是被曹操跟袁绍给团团围住,如此则再无一点生机,就算严绍再是厉害也没用…
所以…
无论如何,徐州都不能为曹操所得,至少现阶段严绍还无法承受如此的后果…
事实上同袁绍决裂的后果,已经开始慢慢显现,自从袁绍占据了平原,严绍同他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后,青州自北方输入战马的途径就受到了限制,原本每个月都能从北边的幽州等地弄来不少的好马,现在就不太行了…
若是再让徐州被曹操得到,严绍除了等死也没别的办法…
事实上在初期三国的许多人对曹操的评价都极高,除了许劭以外,还有如梁国的乔玄就评价道:“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的何颙也评价道。“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分割线——————————
董昭对曹操的评价可说是极高,当初要不是也曾经见到过严绍,而且当时严绍的根基明显要比曹操强出许多来,恐怕董昭所选择的君主就不是严绍而是曹操了。
也在那个是因为这样,董昭对曹操也是身为忌惮。
若是可以的话,他宁可严绍面对的对手是袁绍,也不希望会是曹操。可是现在,若是真的被曹操占据了徐州,严绍的处境就太不妙一些了。
程昱对此也是深以为然,他到是没有见过曹操,不过他所在的地方同曹操的势力范围并不是很远,也听到过其他人对曹操的评价。要不是世人对严绍的评价也极高,又有董昭的,他还真未必会来青州。
如今既已投奔在严绍的帐下,程昱自然是竭尽心力的为其出谋划策。
“为今之计,只有先派人提醒徐州的陶公祖,令其加强戒备。徐州武风虽然不盛,然带甲之士也有不下十万之众,且下邳墙高城坚,不易攻破,说不得能坚持段时日,直到曹操退去。”
“不错…”董昭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程昱的意思。“除此之外,主公还应早做准备,若是陶谦的形势危急,恐怕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亲自领兵南下,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徐州为曹操所得,也能避免我等将来两面作战…”
说到这里,董昭眉头轻皱。“之前我曾同曹孟德有过几次言谈,此人绝非甘愿居于人下之辈,将来必定会同袁绍反目,不过现在这两人却是盟友的关系,短时间内相信不会有反目的可能…”
却是凭着之前的几面,对曹操有着较深的了解,清楚曹操并不是那种愿意一直在别人下面的,何况还是袁绍?
现在曹操的势力小,不得不暂时依附于袁绍,甚至为此而跟袁绍等人敌对。可是等到他的势力变得强大起来时,他跟袁绍决裂也就是一会的功夫…
严绍微微颔,清楚董昭分析的很对,历史上曹操就是在实力有所成就之后,选择了同占据着河北之地的袁绍决裂,两者之间爆的战争正是汉末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官渡之战。
这种事情上,武将一般是没什么言权的,事情也是在严绍同董昭程昱等人的谈话间确立了下来。
刚刚归降的黄巾降卒必须抓紧操练,务求在最短时间内能拿得出手来,不至于成为青州军的软肋。
粮草也需要囤积,为来日出征做准备,但不需要太多,要真是徐州境内作战,粮草自然是由徐州方面负责,也不需要严绍操心太多。
届时只需派遣一些兵力徐州,帮着陶谦守住徐州也就是了,至于击溃曹操?
讲道理,凭着几千兵马就想击溃曹操,这个严绍还真没多少信心。
一道道的命令被颁布下去,整个青州都跟着忙碌起来。
但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就见手下的一个小吏快步走到严绍的身边,在他耳边耳语道。
“主公,派去长安的张涧回来了,而且他还带回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蔡邕大人,另一个张将军没有介绍,只是请您赶快过去,说是要当面才能说清楚…”
“哦?”听到张涧回来了,严绍显得有些惊讶,不过更多的还是喜悦。
最近一段时间严绍同蔡琰的关系进步很大,若是有了蔡邕作为礼物,严绍可是有相当把握能把这个心高气傲的才女囊入手中——————他何尝不清楚对方会如此,很大原因是因为需要严绍帮忙救自己的父亲?
那又如何?
他又何尝不是贪恋对方的姿色,才会对蔡琰如此的好?
只要能得到对方,就算明知道对方是在需要自己的情况下才会委身于己又能如何?他也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男性独有的占有欲罢了。
当然,他对感情还是很,不然当初碰到了貂蝉的时候,也不会费尽心力的去讨好对方,而不是直接带着人偷偷潜入王府,将人偷走。
考虑到孙观跟管亥的武艺,这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相较之下,他对那个下属口中的神秘人到是没什么兴趣了——————长安城里能用的上的人才一共也就那么几个,如今或死或是扶摇直上,哪里会有人来青州?
与其想着这个,到不如多想想把蔡邕救下来以后,蔡琰究竟会如何报答自己。说不得就是以身相许,虽说严绍现在房中并不缺少女人,貂蝉更是人间绝色,可是蔡琰的气质在他所见过的女人里面却是独一无二的…
——————————分割线——————————
两人的对话声音较小,可是房间里面耳朵灵光的却不少。严绍跟那人才刚离开房间,房间里的人就几乎全都知道了蔡邕的事情。
讲道理,他们到是不意外严绍会派人去救蔡邕,毕竟蔡琰的事情在青州绝对算不上是个秘密,哪怕是讨好未来的老丈人,营救蔡邕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总不会有人眼巴巴的己的老丈人死掉吧?何况这么做还能讨好佳人。
对严绍动用去做这种事情,殿内的众人也都有些无奈,不过却也不好说些什么。因为在座的基本上都是聪明人,很清楚作为臣子的,有些事情可以谏言,有些则最好不可,尤其是这种关系到房中之事的。
历史上死于枕头风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其中也有许多称得上是名臣猛将的,可是那又能如何?最后还不是死的屈辱无比?
至于那些不够聪明的,则是对严绍忠心耿耿,更不可能会反对些什么了。
等到严绍的背影离开以后,董昭叹了口气,对着旁边的人开口道。“既然如此,就先按照决议的那样,派人去通知徐州的陶公祖一声他早些做好准备,免得等到曹操兵临城下了,那就真的是来不及了。“
“是!”
等到那个领取了命令的小吏离开之后,程昱则是面的太史慈等人道。“子义将军,接下来有关出兵徐州的事情就要拜托给你了,还请早做准备,绝不能让徐州落入曹操之后。”
“请大人放心,太史慈必定不会让曹操得逞…”太史慈抱拳道。“只是前番出征,损耗粮草军械无算,眼下军中的粮草眼中不足,军械也不,还请大人能早些准备…”
实在是前番的征战耗费的粮草跟军械太多了,几万兵马,所需的粮草几乎是个天文数字,就是现在也是如此。别严绍的北海如此的富裕,那也是瞧着了差不多大半个青州换来的。
这几年下来,出征好了几次,粮草早就被折腾的差不多了。
何况单凭北海一郡之地,想要支撑着四万多的兵马未免有些异想天开。青州的其他地方又都被黄巾弄的乱七八糟的,想要恢复还需要些时日,粮草可是个很眼中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军械。
寻常的刀枪铠甲问题到不大,到不是说库存能装备的青州军。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就是装备一半都不太可能。
不过现阶段那些黄巾军的人还都在操练,暂时也不需要什么太好的军械来使用。尤其是铠甲,在不用他们上战场的情况之下,到是不需要将铠甲一类的给他们,而等到他们操练完了,铠甲估计也就准备周全了。
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箭矢一类的消耗品,每次攻城或是野战都需要消耗数不清的箭矢。
无论是前番的乐安,又或者是后来的齐国都是消耗了无数的箭矢,到现在军营里面的库存可以说是严重不足。
太史慈作为军中的主将对此心知肚明,原本还不是特别的在意,可是现在临出征在即,就不得不询问一下了,不然带着空着的箭囊出征…
曹操的话,酸枣会盟时太史慈也见过几面,确实非同一般。甚至不客气的讲,太史慈觉得对方可比自家主公靠谱多了。不过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既然追随严绍,便不会有第二个心思。
何况严绍待他甚好,就连他家中的老母也视如自己的亲母一般,每隔几日便要亲自登门去下,如此的恩遇,怎能不以死相报?请:
第二百四十三章()
谈到军械的事情,程昱一笑:“这个将军可以放心…”
太史慈听了松了口气,点头道:“如此就好…”
也不怪太史慈会担心这个问题,实在是军中的军械损耗太大,他麾下兵马的箭矢平均分下来甚至还不到每人二十个。?··要只是对付一些黄巾的余孽还没什么,真要跟强悍的对手硬碰硬,这点家底就绝对不够用了。
望着太史慈,程昱微微一笑。
作为臣子,他对严绍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满意,在他看来严绍本身有着较多的缺点,其中一些极为明显。尤其是在很多事情上时常会显得优柔寡断,这对一个在乱世中征战的君主来讲可以说是致命的缺点。
不过对严绍帐下的文武,他却是一百个满意…
董昭、国渊、崔琰等不必多说,前者智谋过人,后者也都是些实干型的人才,或许在军略上并不如何精通,可是在施政方面就连程昱自己也不敢说就比他们要来的强。
这样的阵容,已经比当今世上的许多诸侯要强的多,就是称雄于南方的袁术也比之不及。
然而这样的一个阵容,跟武将的阵容比起来就显得寒酸起来。
要说文的方面已经算是很不错了,那么武的方面就只有用豪华来形容了…
太史慈、赵云、黄忠、甘宁、孙观、管亥、周仓、武安国还有裴元绍…
这样的阵容,可以让君主满意到极点。尤其是为首的四将,皆有大将之才,又有万夫不当之勇。剩下的那些在战场上也都是难得的勇将跟悍将,单论武将的豪华程度,当今世上恐怕没有一个诸侯能跟严绍相比。
尤其是眼前的太史慈,更是文武兼备人欣赏不已。
在程昱看来,单凭眼前此人便能胜过万余雄军,而在严绍帐下能跟他并列的武将至少还有三人之多。
如此强悍的阵容,完全可以弥补严绍在性格上的一些缺陷。
何况严绍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至少目前程昱还没有见过比严绍更强的诸侯当然,除了家乡的那个外,他也没见过第二个诸侯…
分割线
严绍到是没有理会房间里的事情,几乎是用最快的速度,他抵达了张涧他们所在的房间,沿途许多的下人看到严绍都纷纷行礼,但都被严绍给忽视掉了,这到是让下人们感到有些意外。
或许严绍在性格上有许多缺点,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待人方面他一直都秉持着一种较为和善的理念。这点上他同刘备很有那么点相似,但却要比刘备做的要好的多。
刘备是个奉行仁德之道的人,这也是他飘零半生之后,仍旧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原因。在对待普通平民时刘备也会显得极为谦和,这也让百姓愿意跟随他,哪怕明知道前程未必就是好的。一看书??··
但是作为这个时代的人,刘备有一个缺点,就是他还是受到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影响,比如说待人方面。
或许他在对待普通百姓时会表现的极为仁慈,但这仅限于普通百姓,在对待家中的下人跟家奴的时候,就未必会如此了。到不是说他伪善,而是这个时代的人通常都会把家中的家奴当成是一种物品,属于自己的物品,而不是所谓的人…
非要说的话,实际上刘备做的一个很好了。
至少跟那些不把下人当人的家伙比起来,刘备要仁慈的多,这也是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愿意追随他的原因。
不过跟刘备比起来,严绍干的则明显要好的多…
因为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有受过这个时代的影响。在他看来无论是什么身份,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家彼此都是人类,或许在身份上有所区别,可这并不意味着彼此就完全不是一个物种了。
这点不得不需要感谢一下陈胜跟吴广,要不是他们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恐怕也不会铸造如今的中国。
或许现如今的中国在很多地方都有所缺陷,至少在这方面奠定了一个基础,那就是不已身份看高低。即便是出身再卑微的人,也一样有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区别只在于你的能力跟是否有愿意为之奋斗的精神当然,还需要一点点的运气,嗯,或许是很多运气?
这种情况到了唐代的时候,由于世家的出现多少发生了些偏差。那些世家门阀渐渐变得封闭起来,就连皇室也不放在眼里,不过后来他们就付出代价了,在乱世中单凭所谓的家世跟血统没有的用处,等到了宋代的时候就变得跟普通的家庭没有什么区别,嗯,或许还有那么点底子,但是也就只有那么一点了…
从那以后,中国也就了士大夫的时代,也就是读书人的时代,反观国外则是一直都以血统为先…
不管怎么说,正是因为来自后世的观念,就算是在对待家中的下人或是家奴时,严绍也显得十分和善,而且与对待外面的人几乎没什么区别。
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让他得到了几乎人的。就连他帐下的文武之中,也有许多因为这个对他忠心耿耿要知道严绍帐下的文臣武将里面,绝大部分可都是平民阶级出身啊,尤其是赵云、管亥这些个,基本上都是平头百姓出身。
也正因为这样,现在严绍这个样子才会让人觉得很是奇怪来的。
“主公这是怎么了?”
“不知道啊,不过看他这么着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