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主公,这等背主之人,今日可以背叛蔡起,明日便可以背叛我们,不能相信啊…”旁边的太史慈也开口道。或许是因为有了吕布的例子,尽管他对吕布的些复杂,但是对这等背主之人却是深感厌恶。
听了他们的话,严绍摇了摇头。“没那么简单。蔡起是死了,可是东莱的主人从来都不是这个外来户,而是这些扎根在本地的世家豪门,我们要是想在东莱郡站稳脚跟,就需要有这些人的相助才行,不然想要将这里归为己有只怕没那么容易,所以前番我才会如此示好,就是想让他们为我所用,至少是能少给我找一些麻烦。”
“哼,那些家伙算得了什么,若是敢闹出什么事情来,全都杀了不就得了!”管亥有些不以为然,在他些人根本算不得什么,更不需要严绍如此去对待,若是真的胆敢做些什么不轨的举动,一刀一个全都杀了也就完事了。
谁想听了他的话,严绍却摇了摇头。“假如事情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就好了。”说罢严绍还旁边的太史慈。“这些世家的影响力,子义应该是最了解不过的,若是我等真的跟他们结仇,想要在这东莱郡执行些什么政策,怕是真的就寸步难行啊…”
“确实如此…”虽说太史慈也那些世家豪门,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严绍说的话没错。“这些世家在东莱已经传承了数百年,各方各面的影响都不是我们可比的,要是真的结仇,他们甚至不需要明面上做出什么举动,只要背地里来一些小动作就能让我们头疼,主公如此,确实算是个明智的举措…”
说到这里,他却是长叹一口气。
他在东莱乃是寒门出身,对这些世家却是半点也不陌生。
不过真正让人觉得麻烦的,还是这些世家之间的关系。别世家平日里明争暗斗的,实际上数百年下来彼此都有那么一点沾亲带故。现在斗的很厉害,要是有人拿他们开刀,只怕这些世家都要反了。
而且这种联姻还不仅限于某个郡,有时甚至可以遍布整个州。这也是为何孙策在江东大开杀戒的时候,世家们争相反对,虽说在他活着的时候这些世家还算老实,可是等到他死了,孙权上位的时候,却是变着法子的给孙权拖后腿。
再者,这些世家手里的实力并不仅限于那些家兵,还有各方各面的产业,这些影响力全加在一块,甚至顶得上一个郡守。
如今很多州郡的掌舵者,基本上都只能算是世家的傀儡而已,这其中并非没有原因。
要是严绍真的来一个大开杀戒,剩下的世家绝对会想尽办法给严绍弄些乱子出来,到时候严绍别说是起兵统一青州了,能把自己的大后方弄稳妥就不错了。这也是他会选择妥协的又一个原因。
——————————分割线——————————
跟严绍不同,那些世家们到是没有太多的心思。
他们当初会狠下心来对蔡起动手,一方面是因为蔡起输定了,他们不愿意跟着一块输,但最的原因还是蔡起居然想要用他们做人质,来威逼他们将自己的力量全部贡献出来帮忙守城?
要知道,世家都是很注重名声的,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对自家抹黑的事情更是能避开就避开。所以这种背主,甚至是弑主的事情通常很少会干,可是这次不一样,蔡起的算盘打的不错,却是真的触及到了他们的底线,也就难怪他们会反戈一击,将蔡起杀死在城墙上,最后让这个人来了一个死不瞑目。
而在刚刚杀了一个郡守的情况下,他们却是绝对不可能再背叛严绍的——————刚背叛了一个,又背叛一个,将来人们会怎么评价他们,史书上会怎么评价他们,这些都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
这也是为何他们会如此乖顺的原因之一,当然,前提是严绍不要触及到他们的底线,不然该反他们一样会反。
说到底,利益才是最的东西…
第二日,城门大开,严绍麾下兵马在经过了一番整顿之后,踩着整齐的队列开始城中,至于城内的守军们。那些被抓来的壮丁基本上在早晨的时候已经被遣散了,剩下的也从城墙上撤了下来,一个个在城外静候着。
蔡起的死,意味着东莱郡彻底归入严绍麾下。在挺进了郡守府之后,严绍即可派人对东莱剩下的几个县传递消息,如有不归顺者,即可派兵剿灭。
乱世里头,人都是比较识时务的,如蔡起这样不识时务的人很少。何况蔡起都已经死了,剩下的人也就没了抵抗的理由。那些传递消息的起兵刚到,各县便已经派人前来归顺。
随后严绍又开始分封官职,将其中相当一部分的职位都分给了张念等世家中人,即便不是这些豪门的家主,也是当中的人物,以此来笼络世家。随后又从北海郡调来了一些人,在东莱郡任职。
除此之外,严绍还按照北海的例子在东莱郡开始了屯田,不过跟北海相比,在东莱的屯田明显要困难许多。别的不说,东莱各地的黄巾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不过这些就是交由其他人去惯了,严绍自己早已引兵回了北海。,,。请:
第一百八十五章 决策()
“仲台,东莱的事物就暂时先交给你了!”翻身上马,严绍对一身戎装的孙观开口道。..
没有了沉重的铠甲,这个动作做的是潇洒利落,显得轻松自如。
“请主公放心,观必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剿灭郡内的一切逆贼!”孙观连忙抱拳道。
“我相信你。”说着眼他背后的东莱郡一众文武,朝着孙观一笑,便领着其他部将返回军中。大军沿着来时的道路,缓缓而行,一路上旄旗高举,引来道路两旁正在务农的农民敬畏的低下头来。
在蔡起的脑袋被郡内的豪强割下来后,几乎人都知道东莱变天了,而这个天便是严绍。
“将军!”等到严绍的背影远远消失,郡内的一众文武立刻带着谄媚的表情围了上来。
如今东莱郡郡守的位置还没解决下来,没办法,严绍不过区区一个北海郡守罢了,还没有资格任命别人去做另外一个郡守。除非他想学公孙瓒。至少在成为的青州刺史之前,他是没办法碰触这个权利的。
但是没有人否认,整个东莱郡已经在严绍的掌握之中。东莱郡除了郡守之外,几乎一切官职都是由严绍亲自任命,其中更是有许多根本就是严绍带来的亲信。
再加上东莱本身的兵马损失殆尽,如今唯一还能使用的除了残存下来的少数官军外,剩下的就是孙观手里的敢先军了。这时候谁的说话声音更大一些,几乎一览无余。何况敢先军如何现场的人们也都,此等精锐带给他们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
“观此番被主公委以重任,接下来还要劳烦诸位相助了。”孙观到也会说话,对着众人抱拳道,言语间很是礼貌,到是不同一般的武夫,也让那些心中忐忑的人松了口气。
说实在的,他们还真担心碰上的是个单纯的武夫,那样别的不说,光是交流就是个问题。
“岂敢岂敢,能有将军这般豪杰统领如此强军留在郡中,正是我等该替东莱上下感谢将军才对。”为那个叫张念的连忙开口道,说着已经对孙观一拜。“还劳将军剿灭郡内的叛逆,则全郡上下感念将军之恩啊。。。”
不需要有人带头,他身后的那些人已经纷纷下拜。“感念将军之恩。。。”
说实在的,跟随严绍这么久,孙观还真从来没有被人这么对待过,一时之间多少有些慌乱起来,连忙将张念搀扶而起。“哪里哪里,观既然受主公之令,自当全力以赴才是。。。”
——————————分割线——————————
应该说东莱郡还是个挺不错的地方,旁边就是大海,可以捕鱼煮盐,总比一点特色也没有的郡要强的多。但是有的时候靠海也未必就是件好事,尤其是当有海啸的时候。
再加上连年的天灾**,使得东莱郡内黄巾丛生。要不是之前太史慈帮忙收割一批,只怕现如今东莱郡的黄巾数量还是会很多。
考虑到单凭现在东莱郡的实力,想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异想天开,甚至还要考虑会不会被正苟延残喘的黄巾余孽们抓住机会——————现在东莱郡的守备力量可是史无前例的弱,就是黄县这等治所,可用的兵力也不过五百人。那些余孽或许没法攻破城池,可是绕着城池细节一番还是没问题的。
真要是撒手不管,将来也就没必要管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乱军都不愁没有兵员,只要百姓活不下去了,要多少兵员就有多少兵员,因为所谓的乱军通常都是由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组成的。
只要他们把东莱郡好好的闹一下,等到更多人吃不上饭了,兵马自然也就有了。多了不敢说,几万肯定是有的。
所以在这之前,严绍就需要先好好的理清东莱境内的一些隐患,尤其是依旧活跃的乱军贼寇。
严绍曾经考虑过要不要留下一些兵马,但是跟太史慈等人商量一下现,这么做效果未必会很好。为什么黄巾这么难剿灭,除了善于藏匿之外,最的还是当地官军无能。北海兵马到是勇猛善战,可是该留多少兵马又是一回事。
考虑到当地黄巾的数量还有分散程度,要是少于三千的话,就算有效果,想剿灭这些乱军恐怕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这么长的时间,严绍耗不起。
他手里的兵马并不多,击败了蔡起之后,剩下的郡国恐怕也需要耗费一些周折,这里面需要用到兵马的地方绝对不少。要是将这么多的兵力都耗费在剿灭黄巾上面,恐怕会拖慢他的度。
所以,调集一些更加强悍精干的部队,也就成了必然,而第一个被严绍想到的就是敢先军。作为严绍麾下最精锐的部队,敢先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千人,且每一个都有着伍长或是什长程度的实力,再加上严格的训练,无论是马战还是步战都同样精通,甚至就连水战也因为当初在长江时的经历,稍微懂得那么一些,至少绝对不会因为晕船而呕吐致死。
将孙观跟敢先军调来去围剿东莱黄巾,则效果必然明显——————就算不明显也没关系,在严绍的预计里面,统一青州的过程中敢先军能挥用处的地方很少,完全可以给孙观更多的时间去用来剿灭黄巾。
而且他也需要有一个信得过的人,在这个期间把持一下东莱郡的事物。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屯田。。。
屯田这东西对于百姓来讲绝对是好事,但是对世家恐怕就未必了。
把土地白分给百姓,甚至是让他们几乎的去耕种,世家的土地该怎么办?何况严绍在关于分成的问题上还给了屯田的百姓这么多的利好。倒时只怕东莱的屯田政策刚出来,就会跟北海一样人心浮动啊。
历史上的屯田之所以没闹出这么多问题,跟对屯田者的压榨也不无关系。不过这种屯田方式并不长久,没有足够的利益,是根本无法刺激百姓努力耕种的。最初或许还没什么,活命,吃饱饭,就算被压榨的惨了些也没关系,可是等到天下太平了,乱世过去了,你还能指望百姓会这么点收成屯田吗?
当然,这么考虑对严绍来讲多多少少有点远,但是严绍这么做也是吸纳更多的人口来北海。打仗拼得就是各种,这其中也包括了人力。历史上曹魏为什么能一直压制东吴跟西蜀?除了继任者的能力之类问题外,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足够了,尤其是人力。
连打仗的人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战争?
整个三国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是一场波澜壮阔,如史诗一般的战争之外,也是一场自相残杀的战争。到了最后拼的几乎就是谁剩下的人口更多,这种事情严绍不能不提放。
而历史上东吴能跟曹魏抗衡这么长时间,也未尝没有在前期吸纳了足够多的百姓的缘故。
——————————分割线——————————
严绍到是一点都不担心敢先军是否能对付的了东莱的黄巾,要知道在被太史慈教训一顿之后,东莱的黄巾元气大伤,已经不成气候。要是被严绍当作精锐来训练的敢先军,连这么点黄巾余孽都解决不掉,那可就真对不起他花在敢先军身上的钱了。
不得不说,严绍此举在东莱还是很得人心的。
有了郡内世家们的情况,孙观的敢先军就好象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子,每一次都能切割在最为恰当的地方。东莱郡的黄巾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区区三五千的贼寇根本没法抵挡敢先军的铁蹄。
就算是有些稍微机智一些的,退入山林里面,希望用山林来阻挡骑军的铁蹄也没用。因为敢先军本来也不是骑战而专门训练出来的,不仅马上能冲阵,下马也同样可以扑营。而且到了山林里面之后,敢先军高强的个人武艺反而跟着挥了优势。
虽说没有在平原上策马冲阵时效果那么好,退入山林的黄巾贼寇还是照样一败涂地。
短短十数日的功夫,被剿灭的贼寇已经多达三四千的数量,这几乎相当于东莱郡全部黄巾的三分之一,自身的伤亡则只有白十来人,其中阵亡的更是只有十余人,受伤的里面有不少都是在山林时,不小心弄伤了自己。到是不奇怪,敢先军的训练方式确实是上马能冲阵,下马能扑营。可是山地战什么的,还真没训练过。。。
再加上身上一身沉重的铠甲,进了山林之中,行动起来肯定没有退入山林的贼寇们敏捷,会被弄伤也就不奇怪了。
在孙观剿灭一些贼寇根本算不得什么,但是他的行动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望。
过去那些贼寇一直躲藏在山野之间,呼啸山林,或是下山洗劫村庄,或是劫掠商旅,给世家跟百姓造成的损失都不算小。只是一直没有办法解决而已,百姓只能默默忍受,世家也是有渠道的就稍微联系一下,给些路费,没有渠道的则只能增派护卫,希望能让对方知难而退。
如今孙观将这些贼寇剿灭了不少,如何能不让东莱上下沸腾?
连带着对严绍的归属也多了许多,就连那些世家也是如此——————他们到是不拒绝为人服务,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样的人服务。
——————————分割线——————————
严绍能得胜而归,这个是绝大多数人都预料的到的,可是能这么快就回来恐怕就不是人都能猜测到的。好歹东莱郡也是一个面积不次于北海的郡,就算没法跟北海比肩,照理说也该能多坚持一阵子才对。
不过严绍的回归,还是引来了极大的欢呼。
至少在回城的时候,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着自家主公的归来。
“如何,汉升,在北海这几天感觉怎么样?”洗去了一路的风尘,换上一身华服,严绍笑眯眯的对着宅邸内的黄忠开口道。
“虽不及襄阳,却也是个繁华似锦的地方呢。。。”黄忠赞叹道,却是没有半点虚假。
北海虽然比不上襄阳,但是这段时间在严绍治理下,也是天底下少数比较繁华的郡,排不进去前五,前十还是能勉勉强强进去一下的。要不是还有其他的郡拖后腿,甚至就连青州的恐怕也要比现在强上许多,这让黄忠很是有些吃惊。
对治下的繁荣,严绍也有些骄傲。不过他还是询问了一下黄叙的病情。
自从严绍一行跟黄忠他们分开之后,因为没有迫不及待的事,一行人到是一点也不着急的往北海赶去。等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