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友赶忙上前扶住黄蕴,黄蕴捂着脖子上的伤口,狠狠瞪住姬政,咒骂道:“姬政!咱们走着瞧!”
姬政转身背对黄蕴,微微侧脸,冷冷说道:“别想什么花招,只要我想杀你,转瞬便可让你人头落地。”
黄蕴低声自语道:“哼,走着瞧。”
很快,营地里人头攒动,全部兵力整合完毕,随着姬政一声令下,大军向着宛丘方向火速开进。
部队开至宛丘城下,姬政立即整合佯攻部队,并命令士兵推动檑车攻打宛丘城门,宛丘守军大部分被调至城中围剿张循,城门处几乎空无一人。姬政仅遭遇零星抵抗,不足半个时辰,便利用檑车将宛丘城门撞碎,并顺利攻入城中。
此时,太阳已经高高挂在天空,明媚的晨光照射着宛丘城,城里阴燃的暗火散发出袅袅青烟。微风拂过,将青烟稀释成一团稀薄的寒雾,仿佛透明的灰纱轻覆在环城之上。
从拂晓开始的大战已经基本结束,姬政带领吴兵迅速占领南城,并一路攻至皇宫,逼迫陈兵向城北退防。
这时,以皇宫为界,两国兵马隔街对峙。
第七十二章 战局终结()
张循、姬政二人互述完这一夜的经历,均是唏嘘不已。
张循有些懊恼,说道:“我不该如此冒进。”
“算了,都过去了,很多事情也算机缘巧合,开始谁又能想得到呢。”
张循沉默片刻,又问道:“对了,太子殿下呢?”
“他和黄蕴都在中军,现已入城。”
“我们进城了,陈王却出城了,眼下该如何行事?”
姬政说道:“既然已经占领南城,那我们就以南城为依托,整编部队,然后再做打算。”
“好。我的部队损失殆尽,已经不成编制了,我先命令他们撤到后方休整。”
二人正欲返回修整,这时,走来一队人马,原来是太子友和黄蕴带兵前来。
张循上前行礼,“见过太子殿下,见过黄将军。”
太子友脸上满是胜利的喜悦,“张将军无碍就好,想不到姬爱卿竟能这么快就攻破城门,眼下胜利在望了。”
“谢太子殿下,谢黄将军,若不是二位授命救援,我恐怕已经被俘。”
黄蕴用手捂着脖子,脖子上缠绕的纱布上仍渗出血迹,他瞥了一眼姬政,阴声怪气道:“哼,还是好好感谢感谢你的兄弟吧。”
姬政并未理睬黄蕴,只是向太子友行礼道:“感谢太子殿下授命。”
“诶,二位将军不必如此,二位孤胆雄心,都是国家栋梁,我又怎能弃之不理?此一战二位将军功劳最大!”
张循再次行礼道:“太子殿下,眼下我们应当巩固防御,以南城为依托,休整之后再占领整个宛丘城。”
“好,好。就依张将军所言!”
谁知话音刚落,一个传令兵慌忙飞奔而来,传令兵在众人面前翻身下马,跪拜道:“报!栾山守军倾巢出动,现已经杀至城外!正与我城外守军遥望对峙。”
张循叹道:“居然这么快。”
一听到栾山守军,太子友就被吓破了胆,他慌乱下令:“快让士兵们进城防御!关上城门!”
姬政道:“不可,我军进城时已经将城门彻底破坏,现在根本来不及修复,如果此时全军进城防守,反倒作茧自缚,陷入被前后夹击的境地,分兵在城下防御还可以留有余地。”
张循也点头道:“对!城外守军不可进城,务必保持对峙,栾山兵力有限,而我们仍有四千多人,在兵力上处于绝对优势。”
众人正商议时,北面又有探马来报,“报!北面陈军正在集结,似乎有进攻的意向!”
“糟糕,难不成陈国人打算趁我们立足未稳,将我们里外夹击?如果真是那样可就不好办了!”
一听这话,太子友再次慌乱的来回踱步,“姬爱卿啊!你不是说能保我安全么?现在陈国人要里外夹击了!我们怎么办啊!怎么办啊!”
“殿下莫慌,我们兵力具有绝对优势,陈国人断然不敢冒进!”
说罢,姬政踩住墙边堆放的杂物,身子向上一窜,轻易扒住屋檐,而后用力一蹬墙,便跃上了房顶。
姬政向北面一看,果然发现一条街开外的巷子里面已经挤满了陈国人,他们如同觅食的蚂蚁,正向南城方向汇聚而来,不过这些人当中士兵的数量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手持棍棒的百姓。
姬政跳下房顶,对众人说道:“陈国人的确正在集结,现在已经聚集了两千多人。”
张循疑惑不解,“怎么会有那么多人?”
“其中有大量百姓,虽然百姓战斗力不强,但绝不可忽视他们拼死一战的决心,而且据我观察,百姓的数量还在增加。最后妇女老幼都会拼死抵抗,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不好办了。”
“的确,陈国人国破在即,必然拼死顽抗,最后只能两败俱伤,而且我们屠戮百姓也是不义之举,恐怕落下话柄。”
听到二人对话,太子友叫嚷道:“怎么办啊?怎么办啊!我们被包围了!还有没有活路啊?!两位爱卿!快想办法!赶紧突围出去,宛丘城咱不要了!”
姬政道:“殿下莫慌,先静观其变。”
“静观其变!?他们要是真的打过来!你能保证我的安全么!”
“太子殿下!政定以性命担保!”
太子友向北面张望,果然见到不远处的大街小巷里人头攒动。太子友急得脸色发紫,几乎喘不过气来。
黄蕴轻拍太子友后背,而后指着姬政呵斥道:“姬政!太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几条命够用!”
张循见状,敢忙打圆场道:“黄将军,请放心吧,我兄弟二人必会想办法保证太子殿下的安全,现在局势来看,我们并不被动,也没有什么劣势,只不过要看陈国人如何行动,再针对性决策。”
黄蕴没理张循,仍是继续指着姬政骂道:“姬政!就是你!非要攻城!现在我们受困于城中,无路可逃!要是我军兵败,老夫死前一定杀了你!”
姬政没有理睬黄蕴,只是与张循一同组织防务。
很快,城北的陈国士兵和百姓在皇宫聚集整编之后,向南城开进而来。
张循也已经严阵以待,他和姬政立于阵前,准备迎接陈国人的进攻。这时,张循向对阵观望,只见那立于阵前的不是别人,而恰是从他手中逃掉的陈王。
陈王拄着拐杖,在众多士兵和百姓的簇拥下,向阵前一瘸一拐的走过来。
“张将军,别来无恙啊,咳咳。”陈王隔阵喊道。
“陈王,别来无恙。”
“呵呵,咳咳,咱们两个都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此时还能相遇,也当真是缘分使然。”
张循不愿废话,直说道:“陈王,我们已经攻破宛丘城,也救出了太子和黄将军,眼下你已经没有底牌,我劝你还是投降吧。”
听到张循这番话,陈王笑了笑,徐徐说道:“咳咳,好,好,我投降。”
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想不到陈王竟欣然接受。
陈国太史句谷扑通一下跪倒在陈王面前,痛哭流涕道:“大王!不可啊!不可啊!不能投降!绝不能投降!”
守将莫华也跪拜在地,含着泪水恳求道:“大王!不能投降!末将愿以死报国!”
身后的军民纷纷跪下,齐声道:“我等愿以死报国!”
张循和姬政也是惊讶不已,眼看大战一触即发,怎么陈王就这么轻易的同意投降了?
陈王拄着拐杖,直立在人群中,他高昂着头颅,斑白的须发在轻风中摇曳,阳光嵌入他脸上沧桑的皱纹中,勾勒出一幅释然的微笑。
“起来吧,都起来吧,没事的,咳咳。”陈王笑着对跪拜在地的众人说道。
看着眼前的陈王,张循突然回忆起自己走出高台那一瞬间的感受,他明白了,全都明白了。此时,他感觉自己与陈王仿佛心意相通,他知道,如果自己是陈王,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张将军。”陈王的声音将张循从沉思中拉回现实。
“陈王。”
“张将军,我愿意割让舒县的土地和城池给吴国,并向天子请罪,咳咳,这样的条件,不知道将军是否可以接受。”
话音刚落,还还没等张循回话,却见黄蕴上前半步,趾高气扬的指着陈王呵斥道:“哼!我乃大将黄蕴!你的条件能否被接受,不是张循说了算!而是我说了算!”
“哦,咳咳,黄将军,幸会,幸会。那我说的条件可以么?”
“不可行!陈国必须割让舒县、洪县、北杨县和巴集县的土地、城池以及子民!此外,还须赔款五千两黄金。”
黄蕴说罢,陈国军民顿时人声沸腾,莫华再次跪拜在陈王面前,请命道:“大王!战吧!吴人欺我太甚呢!我等愿死战!”
“死战!”
“死战!”
“死战!”
陈国军民怒吼着,喊声惊天动地。
张循见势头不对,赶忙向黄蕴请命道:“将军!陈王的条件可以接受!眼下陈国军民同仇敌忾,气势高昂,真打起来我们可能会吃大亏!况且其他三个县离吴国太远,就算得到也守不住。”
黄蕴见陈国人群情激奋,便改口说道:“算了!那三个县我们不要了,你的子民也不要了,但黄金不能少!”
陈王挥手,示意军民安静,遂向黄蕴说道:“黄将军,陈国贫弱,五千两黄金可顶得上一年多的财税了,我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一千两吧,如果将军认可这个条件,今天就可以带上黄金回去。”
黄蕴轻蔑的看着陈王,笑道:“哼,亡国之主还敢谈条件,待我扫平你这破城,别说一座城池,一千两黄金,你们国库里所有的金子和所有的土地就都是我们吴国的!”
莫华突然从腰间抽出宝剑,指着黄蕴骂道:“休要狂言,只要大王一声令下,我第一个砍了你!”
陈国军民也再次沸腾,他们高呼着。
“死战!”
“死战!”
“死战!”
张循见状,忙劝太子道:“太子殿下!一座城池加一千两黄金,这个条件可以了,如果任由事态发展,局面可能会对我们仍然十分不利!拼杀起来,刀剑可是不长眼啊!”
听到这话,太子友立即吓出一头冷汗,他急忙拉住黄蕴,低声耳语道:“舅舅,见好就收吧,万一真打起来怎么办啊?!刀剑可是不长眼啊!”
黄蕴沉思了一会儿,对陈王说道:“也罢,一座城加一千两黄金,陈王还须向天子请罪,此外,陈国还必须依附于我国!”
陈王点了点头,说道:“好,好。咳咳,我这就拟出国书,吴国也派出一名使者与我签订国书吧。”
太子友拉着张循,低声说道:“张将军,你去吧,你去,我命你做使者受降。”
张循应命,遂向前两步走至阵前。
陈王看着张循,笑着点了点头,而后回身对句谷说道:“取笔墨、锦帛来。”
“大王……”句谷满面泪水,跪着向陈王呈上笔墨和锦帛。
陈王将锦帛贴在损毁的宫门上,垫着斑驳的残漆和杂乱的断痕,执笔草拟那投降的国书。
皇宫之上,青天流云,一切恰如往昔。战火未熄,青烟袅袅,这些景象并不会给天空抹上一丁点色彩。而就在这片亘古不变天空下,陈国子民正经历着最悲痛的时刻,他们有人泪流满面,有人伤心欲绝,也有人将满腔悲愤化作怒火,狠狠瞪住对面的吴国人。
所有的悲伤和痛苦都化作沉重的负担,死死压住陈王那老迈而衰弱的身体,他勉强挺起本已佝偻的腰背,将所有的重量都集中在那只深深插入泥土的拐杖上。
“玉玺。”陈王平静的说道。
句谷老泪纵横,始终长跪不起,他缓缓举起双手,将锦布包裹的玉玺捧过头顶。
陈王接过玉玺,揭开轻薄的锦布,一枚暗金色的凝脂玉玺便呈现在众人眼前,凝视着这枚象征着王权的玉玺,他的脸上闪过一丝苦笑。
光芒艰难的穿过玉玺,搅乱了它柔滑的表面,无数的影像在玉身里杂糅、碰撞,幻化出摇曳的残影,那仿佛就是陈国五百多年的历史,仿佛就是这个国度的兴盛与衰亡,当陈王将它托起,他那张沧桑的面孔就在这玉玺里融化,永远的烙进了虚幻而暗淡的残影之中。
陈王用力在投降国书上盖下了一颗暗红色的大印。此时,他深出一口气,如释重负。
陈王拿起国书,拄着拐杖缓慢走向阵前。
“吴国使者,我国愿意投降,请接纳国书。”说罢,陈王弯下腰将国书举至面前。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张循缓步走至陈王面前,他弯腰向陈王深鞠一躬,随后郑重的接过了陈国国书。
两日后,张循等人办完各项国事手续,班师回朝。灿烂的春光中,凯旋的吴兵军歌嘹亮,身后只留下了残破的城池和荒芜的焦土。
第七十三章 资金问题()
晚春的清晨,姑苏城里百花灿烂,微风夹带花香拂过湖泊,漾起层层涟漪,卷着升腾的水雾飘散在白墙青瓦之间。
公皙然正在院子里晨读,他跪坐在一张草席上,手执一卷《齐语》,长发轻垂,白衣飘然,眉眼平静如水,他宛若画中之人,淡然融入这春景之中。一朵粉色的桃花从树上飞起,在空中飘摇几圈,零落在公皙然手中的竹简上,他展开花瓣,将其卷在竹简里,然后收起书册,仰望着满树樱红。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公皙哥!是我,和予。”
公皙然打开门,问候道:“早上好,和予。”
和予显得很是兴奋,“早上好,公皙哥!你听说了么?!小循哥他们打了胜仗,马上就要回姑苏了。”
“嗯,我听说了。”
“公皙哥果然什么都知道。”
公皙然笑了笑,拉和予进院子坐下,问道:“最近厂子里面怎么样?”
“工人们齐心协力重建了香厂,更是把那里当成了家。现在大家劲头可足了,唯独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
“什么问题?”
“还是老样子,本钱太少,资金不足,原料供应跟不上。之前咱们好不容易盈余了一点点利润,重建厂子又全都花光了。公皙哥给到那帮商人的价格太低了,钱都让他们赚了,咱们根本积累不起来。现在产能没问题,就是没钱。”
公皙然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能让商贾们先垫钱给我们就好了。”
“哼!那帮唯利是图的家伙怎么可能先垫钱给我们?”
二人正说着,门外又传来敲门声。
“公皙大人,这里是公皙大人家么?”
和予听声音觉得有些耳熟,自言自语道:“听着怎么有点像俞显尧呀?”
和予上前打开院门,发现叫门之人就是俞显尧。
“嘿嘿,正说着你就来了。”
“哦?和予公子说到老朽了?”俞显尧一脸迷茫。
“没,没有……嘿嘿,没有。”
俞显尧跨过院门,然后赶忙踱着小步子来到公皙然面前,行礼道:“公皙大人,老朽有礼了。”
公皙然回礼,随后示意俞显尧坐下。
俞显尧坐下之后,瞥眼环顾四周,不禁感叹道:“来之前我托人打听公皙大人的住处,别人说是这个杂院,我还不信,姑苏司民怎么能住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今天来了才知道,公皙大人的居所竟真是如此简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