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手繁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覆手繁华-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裴杞堂这样一本正经的样子,倒是让她有些惊讶。

    “我是真的……”

    裴杞堂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人冲了进来。

    琅华还没转头去看,裴杞堂皱起眉头,已经将身边的长刀握在手里,身上登时散发出森然的杀气。

    “顾大小姐……”

    琅华听出程颐的声音。

    程颐脸色苍白,目光落在琅华和裴杞堂身上,半晌才结结巴巴地道:“大小姐,您没事吧?”

    琅华摇摇头,“没事。”

    程颐是个很有眼色的人,看到她没事,应该会告退出去,可是却站在这里不动,一副要留在军帐里的模样。

    琅华吩咐程颐,“你出去吧。”

    程颐抿起嘴唇,去看裴杞堂,裴杞堂表情严峻,目光如刀锋般锐利。

    一股森然的寒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心生恐惧,程颐脖颈后已经被汗湿透了,但是他仍旧低头道:“三爷让我寸步不离大小姐,我听到大小姐的喊声以为出了什么事,并不知晓大小姐在为裴将军治伤。”

    “裴将军莫怪,”程颐规规矩矩地行礼,“只因我们三爷吩咐过,大小姐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出了差错,等三爷从太原过来时,我不知要怎么交代。”

    程颐觉得自己将话已经说的很明白,虽然没有指名道姓,裴杞堂这样聪明的人也应该能猜出他口中的三爷是谁。

    他就是要提醒裴杞堂,陆家和顾家是有婚约的,让他规规矩矩不要有别的想法。

    三爷好不容易梳理了家中的关系,如今顾世衡又能活着从西夏回到大齐,若是这门亲事顺利结成,对两家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他方才进来时,看到裴杞堂满脸急切,顾大小姐将手抵在裴杞堂胸口的模样,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三爷的前程刚刚有了头绪,现在最怕的就是节外生枝,若是闹出什么丑事来,三爷将来必定要让人耻笑。

    所以今天这件事一定要说个明白。

    裴家也算高门大户,不会不懂这个道理,真的闹起来,裴家脸上无光,顾大小姐也会被牵连,大家都不会好过。

    裴杞堂重新坐下来,迎着光,他腹部的伤口看起来有些吓人,虽然被冲洗之后,血迹已经很淡了,但是仍旧让人感觉到裂开般的疼痛,这样的伤,足以让人不敢动弹。裴杞堂却眼睛依旧明亮,嘴角噙着淡淡的笑容,睿智而倨傲地望着他。

    “陆瑛是被明博士举荐去的太原吧?明博士曾在太原书院任教,与太原当地的名门有所往来,有了战事先出武将,平息战乱之后,就要文官收拾大局,看来明博士觉得陆瑛今年明经考一定会中榜。”

    程颐不禁惊讶,三爷走的每一步好像都在裴杞堂眼前似的,竟然被裴杞堂看得那么清楚。

    程颐还没有回过神来,裴杞堂接着道:“陆瑛是江浙有名的才子,等他来了,我倒是想要与他说几句话。”

    裴杞堂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话要与三爷明说?

    程颐的心“咚咚”跳个不停,他明里暗里已经说的很清楚,裴杞堂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迎头直上。

    让他有种秀才遇见兵的感觉。

    如果真的闹起来,谁会赢呢?

    程颐下意识地看向顾大小姐,顾大小姐专心致志地在给裴杞堂包扎伤口。好像没有听出裴杞堂的话外弦音。

    一旦这层窗户纸捅破。

    裴杞堂难不成会明着与三爷争不成?

    程颐忽然发现自己有可能做错了,这样一挑开很有可能会让裴杞堂不管不顾起来,以三爷现在的地位,根本就不是裴杞堂的对手。

    现在他倒希望一切都是他的胡思乱想,否则这场争斗不止是影响到陆、顾两家结亲,更有可能会阻碍三爷的前程。

    程颐心中摇了摇头,静静地向后退了两步。

    裴杞堂扬起眉毛,陆家人这样就心生怯意?按理说他应该高兴,可是心中却生出一股的愤怒。

    这人应该是陆瑛的心腹,陆瑛就是这样交代他看护琅华的,这样懦弱、无能,留在琅华身边又有什么用处。

    ……………………………………

    今天第一更奉上。

    月中啦,出月票啦,请大家投给教主吧~

    下一章出小剧场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七十四章 心软

    遇到不能立即解决的事就要先忍耐。

    三爷这些年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他是太过于冲动了,听到顾大小姐的声音就不管不顾地闯进门,其实想想,顾大小姐才刚刚十一岁,裴杞堂不至于在这里对个十一岁的女孩子做什么。

    刚才裴杞堂与顾大小姐说话时神情虽然急切,也没见到有**在其中,也许事情还没有他想的那么糟糕。

    而且以他的身份,裴杞堂根本不屑与他说话,他也只能退出去,等到三爷来了再作计较。

    程颐出了门。

    琅华一直闷不做声地将药箱收拾好,然后才抬起头看裴杞堂,“你方才是在告诉程颐,你不但知道陆家,还能随时影响陆瑛的前程。”

    她就是觉得奇怪,这一世陆瑛还没有入仕,裴杞堂怎么会这样关注陆瑛,两个人尚不曾正式见面,就要对上了不成?

    裴杞堂整理好衣衫,他知道这样一步步逼着琅华选择,琅华会很不自在,但是他已经不能等下去。

    在外人看来十一岁的女孩子,已经要跟着母亲学掌家,躲进绣楼学礼数和绣工,跟着长辈四处宴席挣下名声,然后物色合适人选结亲。

    所以方才琅华给他治伤的时候,陆家下人才会在外面偷听。

    他们两个已经到了要避嫌的年纪。

    再这样下去,很快他就不能随随便便地去顾家找琅华说话,何况琅华和陆瑛还有婚约在。

    等到琅华决定要嫁给陆瑛的时候,他做什么都没用了。

    虽然她现在只是一个小丫头,但是他就喜欢看着她笑,喜欢站在她身边。他不在乎等待,也不在乎要受多少的波折。他最受不了的是别人将她娶走。

    裴杞堂故意没有去提陆瑛的事,“金人刚刚吞并了辽国,绝不会轻易就将太子放回来,”说着顿了顿压低声音,“我原本以为太子愚钝,他身边必然有幕僚指点,所以才能不声不响地陷害我父王谋反。”

    现在太子轻易就一败涂地。

    实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忍不住在想,当年那件事或许并不是太子做的。

    琅华明白裴杞堂的意思,这样愚蠢的太子,就算想要陷害庆王,只怕也早就走漏了风声,当年想要将庆王置于死地的另有其人。

    裴杞堂道:“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西夏的事解决之后,朝廷会有个新局面。”

    裴杞堂说的新局面,就是这件事后会有多少人获利。

    淮南王守住西北边防功劳不小,韩璋在太原打了胜仗也会受到嘉奖,西夏政权更替裴杞堂应该就能借此步入仕途。

    这些都是表面上的。

    就像裴杞堂说的那样,战乱过后,文官收拾大局,会有一批文官因此得到升迁。

    前世是什么情况?

    大齐与西夏也起了战乱,但是太子没有这么快就倒台,所以她也无法做出对比和判断。

    倒是陆瑛,前世,陆瑛并没有告诉她准备站在哪一边。

    所以她也一直没有将裴杞堂的身份告诉陆瑛,她没有一丁点的把握陆瑛听到之后会做什么选择。

    一旦陆瑛走上仕途,很多事就不得不去面对。

    琅华微微皱起眉头,一脸思量的神情,让裴杞堂脸上浮起了笑容,琅华是个有主见的人,就算心里在乎与陆瑛的婚约,但是也不会听从陆瑛的选择,将顾家带上陆家那条大船,所以她一定会权衡将来朝廷的权利更替、变换,陆瑛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除非他与琅华有共识,否则很难让琅华安心地嫁给他。

    搅起了风云,他就放下心来,裴杞堂双目含烟般看向琅华,“有没有饭?好几天只啃了些军粮,早就饿了。”

    大齐军队进城,应该早就安排做饭了,看在他们打了胜仗的份上,一定会让他们吃饱。

    琅华走出去吩咐医工熬些汤药端给裴杞堂,再回到军帐的时候,里面一片安宁,裴杞堂躺在简陋的木床上已经睡着了。

    即便是睡觉,他的手仍旧攥着他的战刀,右手的虎口处结了一层厚厚的血痂,显然是反复磨砺受伤才有的结果。

    这一仗他打的不轻松,但是一切还没尘埃落定,只怕跟李常显还有一场恶战。

    琅华正准备轻手轻脚地走出军帐,衣角却被拉住。

    裴杞堂睁开惺忪的眼睛,“琅华,坐会儿再走好不好?你在这里,你就在这里看卫所的账目,我会睡得很轻,不会打扰到你。”

    琅华心里一软点了点头。

    裴杞堂脸上露出笑容,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琅华让萧妈妈陪在一旁翻看账目,木板床上的裴杞堂没有半点的声音,真的就像他说的那样,睡得很轻。

    裴杞堂身边的副将正在口沫横飞地讲述他们如何突围来到洪州,“将军算准了李常显一定会攻打洪州,所以昨晚连夜突围……这也就是裴将军,否则谁能如此料事如神。”

    副将说着声音也越来越低,大家议论了两句再去看他时,他也靠在地上睡着了。

    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来,军帐里外已经是一片鼾声。

    ……

    这场仗打的不容易。

    东平望着大殿里的御座,她慢慢走过去,扶着弱小的皇帝坐在上面。

    但是她总算能站在这里,看向大殿里的臣子。

    从今往后,她不再是李常显的阶下囚,她终于亲手恢复了属于自己的威仪。

    她为了能够昂首站在这里,付出了多少辛酸和痛苦。

    现在一切都值得了。

    “她是齐人的长公主,你们扶她摄政,就是引狼入室。”被押在一旁的大臣不停地嘶吼着。

    东平回过头去,“大齐的军队可踏入了大夏国土?”

    大臣咬着牙,“那是早晚的事,等你……”

    “李常显是什么人?”东平冷笑,“他忘恩负义杀死平昭皇帝的时候你们在哪里?他就是一个狼崽子,连人都不是,你们还不是对他俯首称臣。”

    “你们是该怕大齐,”东平道,“在北方大齐打败了大夏和金国的联军,在西北让李常显铩羽而归,如今大齐几十万兵马压境……不是因为哀家,恐怕现在大夏的城池早已经被大齐兵马攻破了。”

    …………………………………………

    答应好的小剧场来了:

    战事结束,功臣表彰大会上,顾世衡慷慨陈词:……有人问是什么支持我在异国他乡长达十年的卧底工作,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是我对国的爱我对家的爱以及我对月票深沉的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七十五章 羡慕

    徐松元没想到会看到这样的场面。

    从前出使西夏都是小心翼翼的应付,与大齐毗邻的国家,一不小心就会挑起战端,即便西夏人明里暗里有些挑衅之语,他也不会明着驳斥过去。

    小不忍则乱大谋,使臣在外面遇到任何事都只能周旋,不能下任何决定,现在却不同了,李常显和东平长公主之间,大齐自然会选东平长公主,他也不必再忍气吞声,而是大大方方地站在长公主身边。

    笼罩在他头顶的阴霾一下子散了,终于可能长长地喘口气。

    徐松元看向旁边的顾世衡,顾世衡的脸微红,眼睛里透出兴奋的神情。

    为了这一天,顾世衡熬了多少年。

    背井离乡,丢下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在西夏人眼前活动,如果不是他们东平长公主不会有这一天,大齐在西夏的铁骑面前只会步步后退。

    他最终会被派来求和,那时候,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情况。一个打败仗的国家,有什么脸面称自己是大国。

    宫人走出来向徐松元点了点头,徐松元知道这是东平长公主召他上殿。

    徐松元轻轻地拍了拍顾世衡的肩膀,两个人对视一笑。

    其实现在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应该是顾世衡,他徐松元就像十几年前一样,不过就是得了个现成的好处。

    徐松元向顾世衡弯腰行礼,然后才走了过去。

    徐松元出现在西夏的朝堂上,殿上忽然一片安静。

    两本文书被送到西夏官员手中。

    徐松元抬起头,“一份和谈书,一份战书,诸位大人看看如何?”

    李常显准备的军资被裴杞堂连打带烧已经去了七七八八,大夏边疆重镇的兵马也早就被调动走了,现在大齐的兵马随便一熘就能将城攻下来,进了乐城长驱直入三日之内就会打到西平府。

    现在西平府被濮王、舒王的人马控制,如果东平长公主一气之下与大齐来个里应外合,那后果更不堪设想。

    西夏的官员们议论纷纷。

    “平昭皇上的血脉本该承继大统。”

    “臣愿拥立新君。”

    东平长公主脸上一片肃然,“哀家会请大齐兵马帮助我们大夏,平息内乱,诛杀逆贼李常显,以慰先皇在天之灵。”

    从朝堂上下来,宫人已经过来道:“顾大老爷,长公主请您过去一叙。”

    顾世衡有些意外。

    宫人道:“长公主说,三年前大雪,西平府特别的冷,打扫长公主院子里陈婆子送来了两床棉被、一只羊腿,她和两个孩子半个月才将羊腿肉吃了干净,如果没有那些吃食和棉被,恐怕她已经冻死了。”

    徐松元惊讶地看向顾世衡。

    宫人这些话听起来轻描淡写,但是顾世衡做到这些定然不易。

    如果没有顾家就不会有东平长公主的今天,这样建立起来关系,是旁人永远无法逾越的。

    顾世衡看向徐松元。

    宫人也明白过来,“徐大人也请跟我一起来吧!”

    顾世衡和徐松元进了内殿,两个人立即向东平长公主和小皇帝李默、公主李彤行礼。

    东平看了一眼李彤,李彤乖巧地上前向顾世衡跪拜了下去。

    顾世衡不禁吓了一跳,忙躲开,“长公主万万不可……”看着李彤伸手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只能眼看着李彤慢慢起身。

    东平抬起眼睛,“这是应该的,如果不是顾家,哀家现在早已经是孤魂野鬼,更别提先皇的两个孩儿,将来也必定难逃一死。”

    徐松元和顾世衡坐下来,东平长公主笑着道:“顾大老爷生了一个好女儿,听说只有十岁的年纪。”

    顾世衡道:“琅华是夏中生人,算起来如今已经十一岁了。”

    东平长公主道:“才十一岁啊,这么小……”说着看向李默,“可惜顾大老爷一定不愿意让琅华留在大夏,否则……哀家定然要替她寻门好亲事。”

    旁边的徐松元听得心中一震,顾琅华到底做了什么事,会让东平长公主这样赞不绝口。

    顾世衡还没有说话。

    东平长公主道:“顾家有这样的女儿,将来必定人丁兴旺,富贵荣华。”

    徐松元不由地想起母亲的话,顾琅华这般肆意妄为,顾家以后定然是祸事不断,女子该有女子的样子,否则就会招惹来是非。

    现在想起来,脸上就像是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