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奸雄天下- 第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胡有百年国运乎?”刘孝元压低着声音动问。

    “百年国运……差不多就这样了,大蒙古自成吉思汗草创至今,已经六十多年,再加百年就是一百六十多年。昔日的蒙古勇士至少要传上七八代。一百多年富贵下来,还能有什么斗志?真要有什么事,国家还能靠谁?”

    刘秉忠看得很透,蒙古人就是靠野蛮靠在草原上一代代磨练出的那种狠劲和武艺打遍天下的。这才是根本!而这种狠劲和武艺,到了忽必烈这一代已经不行了。战斗力比起几个世侯的汉军也强不到哪儿去,如果单纯比肉搏肯定还不如!结果遇上陈德兴的钢甲长枪兵,射箭和骑马冲阵都不灵光了,就只剩下挨打了。

    “那……大明又有多少年的国运?”刘孝元顿了顿又问。

    “大明……这个就不好说了,这个不好说。”刘秉忠眉头深皱,“大明不是上承赵宋之国。各项制度完全不一样。吾华夏自古以来,凡一国之强弱兴衰,皆和立国之初的制度有关。国之初立。由开国之君订立祖制,传诸子孙,若非大难,极难改易。而制度并无优劣,只有是否合乎时宜。汉朝与民休息,而豪强生,因而亡于豪强之乱。唐好大喜功,胡风又盛,因而衰弱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宋则吸取唐朝和五代的教训,文治天下。则弱于用兵取胜之道。而陈明……明用士爵,实扶士绅。重工商而轻农业,将来或者工商大盛,士绅猖狂,对内欺压百姓,以致民不聊生!对外侵夺藩国,以致礼崩乐坏!”

    刘秉忠果有见地,一眼就看穿了陈德兴所行之政的本质!士爵庄园根本比不过商市财阀!长久来看,一国经济基础必然被资产阶级掌握,而财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一定会逐步染指政权。一旦资本家控制大明政权,那必然就会利用大明国家的力量去开拓市场,去廉价原材料。到时候一定会和其他华夏封国发生严重冲突,这就是礼崩乐坏……

    “不过,大明本土广大,封国遍布世界,所谓国极大而人稀少。国大人少,土地富饶,万民自可安逸,便是工商大盛,一时也不至于民不聊生。想来国运是会比蒙古绵长,大约和唐宋仿佛吧?”

    “能有三百年?”刘孝元低声嘀咕。“总比蒙古这里要好了……伯父,我们刘家是不是要留个后路?”

    “后路?”刘秉忠看了眼侄子,“不是已经娶了罗马汗的女儿?”

    “百年光阴,不过两世人生,吾与吾子皆无忧,吾孙该往何处去?”

    还真是个为子孙尽兴谋划的好爸爸好爷爷。

    “不是还有香港、澳门?”刘秉忠淡淡地道,“香港就在海峡对岸,大明庇护之地,蒙古人管不着,英吉利人一样管不了,可是块自由自在的化外之土啊!”

    刘秉忠看来也是一位欧罗巴旗人的好祖宗,已经在为百年之后的子孙谋退路了。

    不过后来的历史证明,刘秉忠、刘孝元在香港给刘家布下的退路,并不是多余的。百余年后,欧罗巴大地上就发生了声势浩大的“耶稣会大起义”——有一个名叫索伦。全的三十多岁德意志书生因为屡试不中而发了疯,自称是天兄耶稣下凡,组织了宗教团体耶稣会,在莱茵省发动起义,席卷了大半个蒙欧帝国,一度攻占了帝国的东都(克拉科夫)。

    不过占据东都以后,索伦。全却倒行逆施,一方面继续宣称是耶稣下凡,向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教廷发布敕令,要他们遵奉自己为主;一方面又在东都大肆屠杀被俘的八旗子弟和欧罗巴官员。同时又没有及时出兵追击西征蒙古首都巴黎,最后战争绵延持久,双方损失惨重,让崛起于小亚细亚的大清国乘虚而入……

    ……

    未来的种种变化,刘秉忠和刘孝元当然不可能算无遗策,忽必烈自然更不可能知晓。这会儿,他正在美泉宫内和霸突鲁、安童两父子说话。原本还算带着笑意的老脸,此刻却仿佛被夜晚的寒意凝住了,眉目深锁,还不时在微微摇头。

    霸突鲁和安童是来向忽必烈汇报蒙古正白旗人丁滋生和旗饷预算的。正白旗、镶白旗是忽必烈最心腹的两个旗,就驻扎在巴黎府,旗丁的待遇也比较好。

    可是让忽必烈感到为难的是,这两个旗的人丁和开销,这段时间却在飞速增长。

    现在蒙古的八旗,是忽必烈离开两河西征之前组织的。八个旗的人口一共约200万,其中旗人和旗奴各半。而在西征途中病死战死了一些,后来又将部分有功劳的旗奴补入八旗。这样旗人还维持在100万以上,旗奴的数量就减少到了不足70万。也就是说,八旗加上旗奴,该有170万,其中正白旗的旗人应该是12。5万左右。然而在忽必烈定鼎巴黎不过一年多后,正白旗的人口却已经快要接近20万了!

    一下子增长了7。5万人!这可不全是战后婴儿潮生出来的,而是正白旗的壮丁在娶小老婆……纳法兰西当地的女子为妾。而根据忽必烈在两河时定下的制度,凡是八旗勇士的妻妾,无论原来是什么人,都可以入旗籍。所以这些法兰西小妾算是法兰西人投旗,都是旗人。

    而这个旗人不是白当的,是要拿旗饷的!

    欧罗巴这里的情况和两河不同,人口有三千多万,被忽必烈统治的地盘上的人口也有一千多万。而且南方和北方都有还在抵抗的欧罗巴国家。征战还在继续,旗人自然不能分散各地,必须集中在大城市中。因此,也就没有办法给他们一一分配土地,只不过在法兰西和北德意志、波兰等地的大城市周围圈占了一些土地算是旗地和皇庄。旗地也不是分配给旗人,而是由各个旗负责运营。所有的旗人,都是吃旗饷为生的。这旗人的数量越多,忽必烈的朝廷自然开销就越大了……。

第851章 旗人也要计划生育() 
“如今的麻烦,就是人愈多而钱不足……”

    美泉宫外的树林边上,一座金顶大帐内,忽必烈盘腿坐在胡床上,语调悠悠,像是难以决断。

    这是一场颇违常例的讨论会,霸突鲁、末哥、刘孝元、姚枢,四个大断事官齐聚。忽必烈在退出汉地后名义上废除汉法,实行八旗改革。但是实际主持改革的还是刘孝元这个汉臣,他又能想出什么高明的制度?无非就是将大明用来整合各类依附鞑子的八旗制升一下级,变成军民合一。八旗之上,又依着原来的汉制设了六部九卿,六部九卿之上则是四个大断事官,实际上就是宰相。除了四个相当于宰相的大断事官,还有安童这个怯薛府总官——怯薛府是掌管忽必烈宫廷事务和安全保卫的衙门。安童这怯薛府总管算是忽必烈的私人。

    只是这样也没有什么,毕竟安童是霸突鲁的接班人,早晚也是大断事官。可是古怪的是,大帐里面还站着一帮人,大都是些青年和少年。这是一堆的皇子皇孙,三子忙哥剌,四子那木罕,五子忽哥赤,六子爱牙赤,七子奥都赤,八子阔阔出都在,还有忽必烈的孙子皇额博也在这里。

    】

    昨日忽必烈就下了旨意,还定了主题,就是八旗人丁之事。断事官和皇子们都觉得怪异。八旗旗务该由断事官和八旗都统参与讨论,可是现在八旗的都统只到了四个(四个断事官都是都统),皇子皇孙却来了一堆,这可不合规矩啊。断事官们揣测:大汗的皇子们年纪渐长。是时候让他们参与政务,或许他们参与的政务就从八旗旗务开始。今天的议论少了四个都统。地点又在猎场,看来也不是正式的。只是让皇子们熟悉一下旗务而已。

    不过看在场的几个皇子的表情,却都是无比的认真,仿佛绷足了心弦,就等着要在忽必烈和四个断事官跟前好好表现一番。

    几个皇子大约都在想忽必烈屁股底下的位子吧?刘孝元心思敏锐,扫了眼在场的皇子,已经有了数目。以往的蒙古大汗的传承是通过库里台大会而非册立太子。但是谁都知道,这规矩到忽必烈这里一定会改。所以皇子们之间早就开始互相较劲了,朝中大臣,八旗将帅。也都或多或少卷入了这场权力纷争。不过刘孝元却一直小心翼翼地置身事外。因为他知道忽必烈的身体还非常健康,现在紧跟忽必烈就能保住权位,参与夺嫡根本就是无端弄险。而且就算把自己支持的皇子扶上储位,以忽必烈现在的身体状况,没有个十几年怕是接不了位。天知道那个太子爷能不能笑到最后……

    会议开始,忽必烈神色如常,并没有看几个儿子孙子一眼,而是如唠叨家常一般,从八旗人丁滋生过快的事情。讲到了划定行省州县,善加治理地方。最后忧心忡忡地说,长此以往,无论如何治理。国用都必然不足,国用不足,就会政阻治溃。天下必危。

    这是把问题挑明说了,四个断事官和怯薛府大臣安童都知道八旗人丁滋生太快和财政收入太少的事儿——虽然在这场入欧之战中。忽必烈已经尽可能在约束八旗兵丁少杀少抢了。但是战争对法兰西、波兰、北德意志和尼德兰等地的摧残还是非常严重的,还有大量的商人和工匠逃亡。现在被蒙古人统治的辽阔土地上。工商凋敝得厉害,只剩下了维利奇卡盐矿(位于波兰,是欧洲最大的盐矿)和 库特纳霍拉银矿(位于波希米亚,是欧洲最大的银矿,由蒙古人直接控制)两处来钱最容易的矿山还和蒙古人到来前一样运转。另外,还有一座位于巴黎西北约300里的通商城市鲁昂也算繁华——鲁昂位于塞纳河下游,距离英吉利海峡220里,是忽必烈帝国对外通商的两大口岸之一,另一大口岸则是罗马汗的驻地君士坦丁堡。

    可是要维持诺大一个国家,要养活一百多万旗人,还要同时维持开销日大的战争,靠一座盐矿、一座银矿和一座口岸城市,还有上千万农奴,实在是有些不足。

    所以这些日子,忽必烈手下的八旗子弟的日子都是紧巴巴的,若是再减少旗饷,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国用不足,还在地方治理不善,宜早设行省州县,派遣得力官员,重新分配土地,使欧人贵族、教会之土分给农奴,再严加督促欧人农奴耕种生产!”

    姚枢是户部尚书,国用不足,自然有他的责任。而他的解决办法还是开源——节流的事情他可不敢说,虽然他现在也是旗人,但是汉人出身的旗人,在忽必烈这里毕竟是二等旗,得罪人的事情还是少做——开源的办法则又回到了治理地方上面,现在蒙欧帝国的地方管理非常混乱,是由驻军八旗的将领兼任总督,军政一体。而那些八旗将领,管理的也粗疏,该收的钱收不到,收到的钱又随便花,因此上缴给朝廷的总是不足数。

    所以,他建议的方向是尽快建立地方文官政府,同时再搞均田制,把蒙欧帝国辖区内的农地平分给农奴耕种。

    姚枢的这番话也算切中要害,特别是把欧罗巴贵人之地平分给农奴的建议极有价值,说得忽必烈连连点头。可这毕竟是远水,难解近渴。而且旗人丁口如果照现在这使得膨胀下去,只怕有再多的税赋也不够开销!

    忽必烈把目光投向刘孝元,后者面无表情,只是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好一副有德之臣的模样。

    他一定有法子,只是不能说!忽必烈也知道眼下的八旗还是有蒙汉色目之分的。有些话,身为汉八旗的刘孝元是不能多说的。

    “大汗,姚相公的办法是好。可是如今旗人增加太快,不遏制一下。数十上百年后,可就只有旗人而无欧人了!”

    站出来说话的是霸突鲁。四大断事官之首,忽必烈最信任的臣子。

    另外三个断事官都面无表情,一堆皇子却感到奇怪,人口增长怎么遏制?不让女人生孩子?

    “只有旗人而无欧人不好吗?”就在这时,皇孙皇额博突然插话问道。

    殿里沉默了好一阵,仿佛没有人能解答这个问题,直到响起了忽必烈的轻声叹息。

    “好是好,可是都是旗人没有欧人,旗人谁来养?朝廷谁来养?”

    如果放任旗人一代代夺取欧人的少女。一百年两百年后,蒙欧帝国境内的欧人(身份是欧人)不绝种也会变得所剩无几。拥有欧人血统的旗人会成为主流。如果单纯从旗人在欧罗巴的统治来说,这仿佛是件好事情。

    人多力量大嘛!旗人多过欧人,欧人自然翻不了天,这欧罗巴的土地就永远都是旗人的啦。

    可问题是,旗人现在不事生产,是蒙欧帝国中的剥削阶级,全靠欧人纳税供养。如果人口多过了欧人,欧人如何养得起?至于让旗人去种地做工纳税养朝廷。说是一回事,做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那也是将来的事情。眼下忽必烈还要靠着这一百多万旗人去统治一千多万欧人呢,可是面对旗人数量的快速增长。财政却已经难以复重了。

    忽必烈淡淡地叹了口气:“其实根本不用等到旗人超过欧人的那一天,就眼下,朕的朝廷便要发不出旗饷了。”

    他说话的时候。眼神就在自己几个儿子身上扫过。今天这场议政,其实也是一次考试。把几个皇子找来,听听他们有什么办法。

    四个断事官和安童看到忽必烈的眼神所指。顿时都闭口不言,把答题的机会让给了皇子。

    当然这题目也不容易答。至少霸突鲁、末哥、安童他们仨根本想不出什么办法——要减少敌人的人口,这些蒙古人再拿手不过,可是要控制自己人的数量,他们就没有什么办法了。总不能对自己人挥刀子吧?

    突鲁、末哥和安童可以装傻充愣不回答。可是三皇子忙哥剌,四皇子那木罕,五皇子忽哥赤,六皇子爱牙赤,七皇子奥都赤,八皇子阔阔出他们六个却都要作答。如果答不出来,那就趁早熄了夺嫡的心思吧。

    忽必烈的目光停在了三子忙哥剌身上,他的长子早死,次子就是真金,真金死后诸子就以忙哥剌为长了。

    “父汗,孩儿听说,汉人的士爵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只有长子才能继承父亲的爵位,其余的儿子就是平民百姓了。不如咱们也这样搞吧?”

    长子继承?忙哥剌的话音才落,几个弟弟恶狠狠的眼光就投过来了——合着现在你年纪最大,就想要继承?还要弟兄几个去当老百姓?

    要是真金还在,肯定不会说这样没脑子的话。忽必烈心里叹了口气,目光又投向了四子那木罕。

    “父汗,孩儿听闻欧罗巴的贵人子弟,若是不能继承爵位封地,就只有两条出路,一是从军;二是当教士,而欧罗巴的基督教教士和中原汉人的和尚一样,是不能娶妻生子的……照规矩是不能的。”

    忽必烈微微点头,这个儿子比忙哥剌有脑子。不过这法子自己这里可不大好用。因为忽必烈这里的基督教宗主教是他自己啊!身为宗主教和上帝次子,忽必烈当然是有老婆孩子的,他带了头,下面的红衣主教和主教(多数都是喇嘛转业)也都有妻妾。现在能让大家再改行去当“和尚”吗?

    “父汗,孩儿以为,我蒙古勇士可以踏平欧罗巴诸国!之前咱们南征受阻,是因为分散出击。若是集中兵力先取瑞士,再打维也纳,现在恐怕已经攻入意大利了。若是夺了意大利富饶之地,多些勇士也不会养不起啊!”

    “对啊,父汗,不如打吧,狠狠的打,打完了意大利还可以再回过头打汉地,和明贼决一死战!”

    五皇子忽哥赤和六皇子爱牙赤仿佛都是莽夫,哥俩开口就是喊打喊杀,意思也很明白。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