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奸雄天下- 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法兰西却没有那么大片的山区,这个国家太过平坦,太容易遭到蹂躏。而且法兰西对保护意大利的意义也不是太大,意大利人最多会为法兰西东南部山区的防守提供金钱和弩兵。不可能加入到巴黎、兰斯、奥尔良的防守中去。这些城市在意大利人看来必将沦陷,他们没有必要把有限的兵力投放到这些注定无法保住的地盘上。

    而且跟随路易九世的法兰西骑士在维斯瓦河畔几乎损失殆尽。刚刚即位的腓力三世一时间也召集不到足够多的军队去抵抗将要入侵的蒙古人。不得已之下,腓力三世只得宣布迁都。放弃巴黎转移到了地中海边上的马赛,准备在这里领导整个法兰西的抵抗,实际上也就是放弃了法兰西北部的抵抗。

    这下蒙古人可以一路畅通无阻,从维斯瓦河畔横扫到大西洋边上了!不过横扫并不等于统治,前者可以集中兵力猛打,这个时代的法兰西、德意志可不是拿皇和元首在话事儿。在杀死了两国的几万骑士之后,忽必烈的大军在平坦的地形上就能横走了。而且忽必烈的军中拥有青铜大炮和h药。可以轻松崩掉所有建在平地上的欧罗巴人的城堡。无论野战还是守城。欧罗巴人都没有机会。

    但是统治却必须分散力量,否则都集中在一起,能控制的地盘就有限了。而忽必烈麾下不过二百多万人的八旗本部人马一旦散开到波德平原、法兰西平原和立陶宛(这个时代的立陶宛可是泱泱大国)的土地上,可就实在有点稀了。而且这二百多万人里面也不都是八旗,还包括很多旗奴呢,就算是八旗也不都是能做事情的,还有老弱妇孺。真正能办事的。也就是那二十万蒙古八旗将士。靠他们能管多少地盘?

    所以忽必烈在去巴黎的路上,最头疼的不是这么占领巴黎。而是要怎么统治诺大一个欧罗巴。虽然大的方向已经有了,就是利用基督教和儒学,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结合。然后效仿华夏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可是具体要如何达成,却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琢磨,不,应该是要找人出谋划策打人可以靠蒙古人,统治还得让汉人儒生帮着出主意。

    ……

    “大汗,治理地方的事情并不难为。政治之术,无非就是威恩并施。赏罚兼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已。当然,威恩赏罚和顺昌逆亡都得在尺寸上。昔日大蒙古在中原在两河,就是威太重而恩太薄,赏罚不公,用人不当。大汗接手后虽然想方设法改进。但是已经积重难返,才被陈德兴之流所趁……”

    姚枢一脸苍白地坐在忽必烈的“移动帐篷”里面,很尽职地和蒙古大汗解说着政治之术。他的身体最近不大好了,他已经是70岁的老人,一路颠簸操劳,最近又绞尽脑汁替忽必烈谋划建国欧罗巴的事情。结果操劳过度得了风寒。这几日天气转暖,他才略微好转,又到忽必烈身边给他出主意了。

    他的话虽然在指责蒙古昔日的滥杀,但是忽必烈却是连连点头。蒙古人的确太能杀人了,而且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杀!其实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混日子,谁来都是交税,杀他们有什么意思?把北地的几千万人屠得只剩千万。还分别交给一堆汉侯去管,属于大蒙古直辖的人口不过两三百万。之前所以还能维持统治,就是因为有蒙古不可战胜的神话,结果这个神话被陈德兴所破,一帮拥兵自重的汉侯都起了异心。忽必烈只能依靠部分蒙古人和不多的直辖汉人去同陈德兴、李璮大战……

    “欧罗巴不可再有汉侯了!”忽必烈咬咬牙道。

    姚枢咳嗽了几声,苍白的脸上多了几分病态的潮红,他摇摇头道:“大汗,其实用几个欧罗巴藩王也无不可,譬如立陶宛大公特莱德尼斯,费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维奇,还有罗马汗迈克尔八世,这三个人都必须要重用。大汗已经封罗马汗为平西王了,立陶宛的特莱德尼斯和费拉基米尔的雅罗斯拉维奇都可以封王,一个封平南王,一个封靖南王。平南王的地盘可以是匈牙利,靖南王的底盘可以是塞尔维亚。”

    匈牙利、塞尔维亚再加上一个东罗马正好凑个巴尔干三藩。匈牙利和塞尔维亚在欧罗巴来说虽然不富裕,但是比起立陶宛和费拉基米尔公国那是强多了。立陶宛大公和费拉基米尔大公不会不同意,而且也由不得他们反对!

    “有了这三藩,东南方向就不担心了。”忽必烈捋着胡须说道。

    “北方暂时也不成问题。”姚枢道,“北方的瑞典、挪威都是穷棒子,丹麦国还富裕一点。大汗可以在北方三国中扶植一个,最好是丹麦国。他们最富裕的地盘就在大陆上,如果不想丢光,就得老老实实听大汗的。大汗可以让丹麦国去管住瑞典、挪威,封锁波罗的海。这样波兰、立陶宛和原来条顿骑士团的地盘就不会被人骚扰了。”

    “如此最好。”忽必烈思索着点头。海上终究是大蒙古的弱点所在,有人看着波罗的海当然很好了。

    “如此,大汗目前要治理的就是波德平原和法兰西平原这两块富庶之地。”

    “该如何治理呢?”忽必烈又问。

    姚枢掰着手指头道:“第一步当然是震慑,大汗在维斯瓦河边已经让不少人害怕了,接下去肯定还要杀一些的。

    第二步则是用人,大汗要治理欧罗巴就必须用许多欧人,光靠旗人是不行的。但是咱们初入欧罗巴,人生地不熟,能用的人不多,因此不能太讲究,只要肯为大汗所用,大汗就可以用。不过,有一点大汗一定要牢记,不可在波德平原和法兰西平原上搞分封,而是要行郡县制。那些愿意投靠大汗的欧罗巴人,大汗可以让他们做官,赐他们土地,但绝对不能让他们拥兵据地。

    第三步则是分兵镇守,八旗兵和欧罗巴人的青旗兵都要散到地方上的。不过八旗兵要集中于要地屯驻,青旗兵则更分散一些,到处都撒一些,牢牢看守住欧罗巴人。

    第四步则是断了欧罗巴文化历史的传承!所谓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忽必烈听到这里,眉头又一次拧了起来。未能灭华夏之史,灭华夏之文化,也是大蒙古在中原的一大失策!因为中原之民还知道他们的历史,还有儒学道家,因此国虽亡但心不死,遇有英雄出则群起响应。大汗到了欧罗巴,可千万别在重蹈覆辙,让欧罗巴人在将来的某一天有恢复的机会!”欢迎您来

第801章 闭关锁国文字狱() 
“可是要如何灭了欧罗巴人的历史和文化呢?”

    忽必烈想了想又问,这事儿好像不大容易——要是容易的话,估计历代先汗就干了。在忽必烈看来,灭人史和灭人文化的关键就是消灭人,把人都杀光了,历史和文化自然没有了。可是那样谁来交税,谁来生产,陈德兴的人打过来谁来顶在前面送死?

    姚枢捋着白胡子,眉头深皱,缓缓道:“对欧罗巴,必须留其人而灭其史再断其文化……这留和灭可就是个尺度问题了。”

    “对,是个尺度!”忽必烈点点头,“可是不好办啊,这个人他识不识字不写在脸上啊!”

    姚枢噗哧一笑,“大汗以为把识字之人都杀了就能绝其史灭其文了?”

    忽必烈嘿嘿一笑,“那当然了!把认字的都杀了,剩下的不就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愚民了吗?”

    “可是意大利、伊比利亚和英吉利那里还有欧罗巴的读书人,大汗能把他们都杀了吗?”

    忽必烈无奈地摇摇头,“打不下来怎么杀?将来打下来了才能杀啊!”

    姚枢道:“咱们要是把欧罗巴的读书人都杀了,可就没有人帮着去打意大利、伊比利亚和英吉利了。”

    “也没有人帮咱们管理地盘了!”忽必烈苦笑。

    都杀光肯定不行!要是能杀光,历代先汗是不在乎多杀点人的。可是都杀光了谁当走狗?谁去组织汉军?没有了走狗汉军,宋朝怎么打?用蒙古人去拼吗?宋军的神臂弩可不是闹着玩的。

    “是啊,咱们不能把欧罗巴的读书人都杀光,该用还是要用。咱们现在初来乍到,要求低一些,只要肯承认大汗您是上帝次子,会背诵《钦定圣经》里面几个要紧的章节就可以做官。”

    姚枢顿了顿,笑道:“但是不合咱们胃口的书都得禁了,欧罗巴的读书人只能读咱们规定的书,最需要的读的就是《钦定圣经》和《四书五经》。咱们要在欧罗巴开科举取士,就像大宋一样,也要重文轻武,让欧罗巴的地方豪强多读书少习武。以后要当神父。要当地方官,都得读书考试。和科举无关的书,要想办法一步步的毁禁或修改。特别是那些古罗马、古希腊留下来的书,一定要严禁!”

    古希腊、古罗马的书,姚枢也得到了一些。都是刘孝元让人送来的。这些书里面记载的历史,传播的思想,可都大大不利于大蒙古的统治!不尽毁了,如何叫人放心?

    “这不大容易吧?”忽必烈摇摇头,思索着道,“咱们自己地盘上的书好尽,可是他人地盘上留过来的书呢?伊比利亚和意大利恐怕一时攻克不了。英吉利更是有大海遮护,暴明又有海军在香港,要跨海攻英只怕不易。”

    虽然目前的军事行动比较顺利,但是忽必烈并没有太看低欧罗巴人。在他看来。欧罗巴人的军事力量比起陈德兴崛起之前的大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海军在地中海上的优势可以和大宋水军在长江上的优势相比。他们的十字弓虽然不如宋人的神臂弓,但是也勉强可以对抗大蒙古的弓箭。而他们骑士的格斗本事明显比宋军强悍!如果不是他们的组织和指挥太糟糕,维斯瓦河一役中,他们至少可以给蒙古人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而且,在今后对伊比利亚和意大利的攻坚战中,欧罗巴归附兵才是主力!忽必烈根本不可能靠旗人去冲锋陷阵,他的八旗兵只能用来震慑,最多可以在平原上和欧罗巴人决战,可不敢用他们去打消耗人命的攻坚战。

    要不然又得重蹈在中原的覆辙。因此,欧罗巴之战很有可能会旷日持久。

    姚枢当然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他点点头道:“大汗,咱们可以封闭所有和意大利、伊比利亚和英格兰贸易的口岸和关隘,不和他们交往,也禁止大汗地盘上的欧罗巴人前往那里。这样自然就不会有**流入了!”

    忽必烈皱起眉毛。眯着三角眼思索半晌,“都禁止了,生意不做了?那得损失不少税赋吧?”

    “生意可以做,”姚枢想了想,“但是不能哪儿都做,只留两个通商口岸即可。一个开在北面对英吉利,一个开在南面对地中海。”

    “两口通商,别的地方都禁止?”

    “都禁止了,”姚枢重重点头,“必须如此,要不然怎么管得过来?”他顿了顿,又道,“6上的关口可以用重兵把守,用八旗兵缉私。至于海上,不能让大汗地盘上的欧罗巴人造出可以远航的大船,最多造些渔船……”

    ……

    “……天道第一世纪,中国人迎来了大航海和大殖民的时代,中国人的血脉和文化也随之撒遍了整个地球。但是这对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来说,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因为这些自称是文明人,并且认为自己掌握了先进科学和文明的中国人每到一个地方,就会不遗余力毁灭当地的文明。他们到处焚毁和历史还有哲学相关的书籍,抓捕和屠杀掌握了各代文化思想和历史的知识分子。一个个悠久的文明,无论他们有多么璀璨的过去,在这些中国殖民者看来,都是毫无价值,都是危险的,都是必须毁灭的!他们不是什么文化和文明的传播者,他们是文化和文明的毁灭者!”

    ————以上摘自法兰西大革命家拿破仑波拿巴的《告欧罗巴、阿非利加、阿拉伯、波斯和印度人民书》。

    注意,大革命家拿破仑波拿巴在这篇雄文中提及的是“中国人”而不是大明帝国。因为据大革命家考证,“焚书坑儒”的不仅仅是大明帝国,在天道第一世纪初存在的另外两个和大明并存的“中国政权”,大蒙古和大宋(理宋)在扩张的过程中,同样采取了毁灭被征服者文化和历史的政策,而且比大明帝国更加激进。

    后者好歹

    歹还搜集保存了大量各个文明的古籍,还接纳了许多因为祖国沦陷或别的什么原因流亡出逃的知识分子。但是大蒙古和大宋却只知道毁灭文化……是的,曾经以宽仁著称的大宋,现在迫于生存的压力,变得和大蒙古一样极端了!

    至少在不少华夏读书人看来。大宋这些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一艘看起来有些破旧的日式桨帆商船抵达了大光港的码头,这里靠近伊洛瓦底江的入海口,一条名为大光河的宽阔河流将这里和大海连接起来,海船可以直接驶入港口。因此大光港曾经是蒲甘王国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市镇。现在则成了大宋通海路的大光府,比之过去更加繁华了几分。

    因为此地靠近大海,此地的气候在蒲甘而言也是最舒适的,云水蔚蓝,海风温润扑面。并不像内6那样的闷热。瘴痢传播的情况也不是太严重。

    在蒲甘被大宋吞并之后,大光府迅成为了南下的大宋权贵们最喜欢的城市。人口和财富迅聚集,商业也飞展。码头上面熙熙攘攘的都是等着装卸货物的本地苦力。汉语、缅语的招呼声呼喝声响成了一片。码头以北不到十里开外,还有一座正在兴建中的城池,外墙是夯土包砖,还修建了飞檐斗拱的城门楼,看起来仿佛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城池。

    这座城池当然就是大光府城,也是未来新的大宋行在所——大宋帝国的都仍然是开封府,虽然大宋再也不可能收复那里。当文天祥抵达大光府城外时,城墙还在施工。只有一小半建成了两丈高、最宽处达三丈半的夯土包砖城墙。剩下的一大半则在用木栅栏凑合。

    大航海家文天祥还是有点晕船,他现在的身份是个常住日本的华商——现在天道日本控制的难波港、博多港还有平安京居住了许多华商,汉语在那里也非常普及,经常和华商往来的日本人都能说一点。上层的日本人也都在学习汉语,他们都是天道教徒,而汉语是天道教的“法定语言”。天道教不仅在大明以外推广汉语,而且还在大明国内推广官话,利用拉丁字母给汉语注音,创造出了所谓“天道拼音”,还成为了大明蒙学的必修课程。因为这种“天道拼音”的出现。现在日本、高丽的天道徒也能比较容易的掌握汉语。在天道日本,“假名”和日语正在渐渐消失,汉语汉音已经成为了官方语言。

    这样的变化虽然方便了文天祥这个汉人在天道日本的生活,但是对天道教相当反感的他却不想在这个以天道教为国教(其实只是半个。另外半个还坚持佛教和神道教)的国家长久生活。

    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国,永远只有大宋!

    可是这里能算是大宋吗?文天祥带着几个日本随从走在通往大光府南门的街道上,心里却没有一种游子归家的喜悦。原本他只是想要街道蒲甘前往大理,可是却没有想到,当他走下那艘在难波购买的桨帆船时,他已经抵达大宋了。

    因为蒲甘王国的国祚在一个半月前就告终了!末代蒲甘国王交斯华(其父那罗梯诃波帝在吉大河战役后失踪。没有再回蒲甘城,他带去的军队也几乎覆没)正式请求大宋皇帝赵禥接受自己的“内附”,将国土和版籍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