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这个名分,临安朝廷才能勉强压住各方藩镇,才能得到江南士大夫的拥护并且在他们的协助下搜刮江南的财富以维持朝廷开销、收买藩镇头目。
而名分一旦失去,缺乏武力支持的临安朝廷,恐怕立时就会面临崩溃。
从这个角度出。南宋现在是和北明争道统,和东唐征正统!前者输了还一时半会儿死不了。而后者要是败了……那灭亡可就在眼前了!
贾似道何等精明,见到杨妙真以大唐太后自居。就已经知道其中的关节了。只是他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替大宋争这个正统争正统可以不比争道统,靠的不是道理而是刀剑!
场面正尴尬的时候儿,和大喇嘛八思巴一块儿从一艘福船上下来的刘秉忠突然上前几步,挡在南宋、东唐两伙人中间,笑吟吟道:“今日吾等上普陀山,论的是道,和唐宋元明四家之争无关,不如大家且退一步,暂且勿论谁是中华正统如何?”
杨妙真嚷道:“尔乃蛮夷。也配论道?”
刘秉忠道:“师太所奉之佛祖便是传自天竺,这天竺之人是蛮夷,是华夏?”
“胡说!哀家所奉之弥勒佛不是天竺来的,乃是中国之佛!”老尼姑怒斥一声,然后低声问永心大和尚道,“永心和尚,你是少林方丈,得道高僧,一定比这酸儒懂事。你说弥勒佛是哪国的佛祖?”
大和尚双手合十,一脸肃容地道:“白莲花开,弥勒降世……这弥勒菩萨将来所降之世必是中原,自然是中原的佛祖!”
刘秉忠张了张嘴。呆呆看着永心和尚,一时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佛教禅宗的大和尚还是白莲教的大和尚了。
“永心禅师莫要妄言!”和贾似道一起的九灯大师怒吼一声,“弥勒二字乃是梵文音译。意为慈爱,是天竺婆罗门姓氏。其与释迦牟尼乃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如何成了中原之人……”
话说到这里,九灯高僧却突然停住,然后双手合十,恢复了高深莫测的模样儿,一言不了这高僧果然是莫测的。
而永心大和尚则轻轻挥了下手,身后的三十六棍僧也将举起来准备敲闷棍的铁棍收好,全都一手持棍,一手持佛礼,同样是宝相庄严。
大和尚振振有词地道:“佛祖和弥勒并非天竺人,《法华经》中所述: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可见佛祖早在无数年前已经成佛,托生天竺释迦族不过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弥勒菩萨早就是佛祖弟子,他是追随佛祖托生天竺,并非一开始就是天竺之人。而弥勒菩萨再次降世,必在中原,成佛也必在中原,自然就是中原之佛!”
大和尚说话的时候,坐在步辇上的老尼姑频频点头,仿佛颇为赞同。老尼姑赞同,那些扛着长枪的小尼姑,拎着宝剑的道士、儒生也就赞同了,再加上三十六个铁棍僧……立时就驳得一票南朝的大儒高僧哑口无言。
贾似道当然也带了打手上岛,五百个殿前诸班直就护卫在码头上。在隔海相望的昌国县还布勒了五千精兵和数十艘战船,一声令下就能上岛拿人。
不过老尼姑背后可有个大唐!要动了她,李璮立马就得挥军两淮!更麻烦的是,昌国周遭的海面上还有二三十艘北明的炮舰,那可是船坚炮利啊……
想到这里,贾似道咳嗽一声:“永心大师果然佛法高妙,本官甚是佩服……”
看来辩法的时候带着棍僧是有道理的!估计全真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少林寺举行的佛道辩法中败给八思巴的。
贾似道又笑着对灭门老尼道:“李……先生的骸骨,在下立即着人去取来,奉还给师太……”
“本宫是太后!”灭门尼姑冷冷道。
“好好好,您是太后,奉还给太后……”
贾似道也懒得和灭门老尼计较,这次普陀山辩法争的是道统不是正统,无论如何不能让儒释道三教自己先掐起来,要不就得让陈德兴看笑话了。
想到这里,贾似道忽然现下船的众人当中好像没有陈德兴?他不是和灭门老尼一起来的吗?怎么没有上普陀山呢?
……
陈德兴的确没有上普陀山,而是上了桃花岛就是金大侠笔下东邪黄药师的桃花岛,距离普陀山有六十里水路。在把灭门师太等人送上普陀山后,陈德兴就乘坐霹雳号战舰前往了桃花岛。
这座岛屿比普陀山要大三倍,因为拥有一处适合建设港口的海湾,因此成为屏蔽昌国县城和普陀山的要点,上面建有一处水寨,寻常驻扎着一部水军。本来该是阻挡陈德兴入侵昌国县的武力,不过却早就被南洋舰队和锦衣堂的特务合力摆平,暗自投靠了北明。
于是,陈德兴将此地变成了自己在浙江外海的大本营二十艘战舰,好几千6师也不能白来一趟普陀山吧?普陀山太小,没有优良港口,那就取了这桃花岛吧。只可惜,这桃花岛上只有桃花没有黄蓉……
这一天晚上,他在桃花岛水寨中听刘阳汇报白天生在普陀山上的“闹剧”。
刘阳这个特务头子早在一个月前就上了普陀山,运动了几座寺庙的方丈主持,在岛上设立了情报站,让十几个锦衣卫的特务化妆成和尚潜伏在岛上。今天老尼姑在岛上闹事儿的前因后果,也都让这些特务瞧了个正着。
“灭门老尼想干什么?”陈德兴一边吃着杨婆儿亲手煮的鱼烩,一边儿淡淡动问。问话的对象,自然还是杨婆儿。
“杨太后行事素来有些古怪,让人很难捉摸……奴奴估计,她在普陀山上让贾似道下不来台是做戏给大王看的。”
“给孤王看?”陈德兴思索着道,“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取代大宋成为中华正统。”
陈德兴沉默了一下,“她是想借助我的力量在普陀山上压服南宋!”
“普陀山上必有藩镇耳目,”杨婆儿道,“若他们看到大王您背宋拥唐,必定会纷纷弃离大宋。这样大唐便能用官职将他们一一收入旗下。”
“灭门师太要在辩法会上替咱们说话?”陈德兴愣了愣,“她就不怕天道教的威立起来后对李唐不利?”
“这奴奴就不知了……老太后行事一向高深,他人难以揣摩,便是奴奴也不摸不透她的心思。”
杨婆儿这话说的客气,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杨妙真做事情比较随意,想到哪儿是哪儿她本来就是个江湖侠女,因为武艺高强(梨花枪创始人,号称一杆长枪纵横淮河两岸二十年),又懂些军略,还是红袄军领杨安儿的四妹,因此在杨安儿死后成为红袄军的大姐大。后来看上了红袄军的另一个大头领李全,结为夫妻,一块儿打江山。
不过两人在政治上都没啥章法,行事比较随意。一会儿降宋,一会儿叛宋,后来又投降了蒙古,却又暗自准备叛蒙。说的不客气,真的有点儿反复无常。
但是没有章法并不等于这老尼姑好对付,老尼姑当年在楚州的时候便相当的不好惹!
包括贾似道的老爹贾涉,后来的淮东制置使刘琸、姚翀都在她手里吃了苦头。其中刘琸本想略施小计除了这女人(当时李全并不在楚州),谁知道被她用美人计勾引了另一员投靠宋朝的义军将领夏全,在淮东制置使的驻地楚州动叛乱,夺取了楚州城历史上的李全之乱便由此而起。
对于杨妙真昔日的“胡作非为”,出身两淮将门的陈德兴当然是知道的这女人做事儿没啥条条框框,而且破坏性是相当大的!整个儿就是普陀山辩法大会上的定时炸弹……惹毛了她,没准真的就在普陀山上动武,一把火烧了这个佛教净土都有可能!(……)
第404章 汉家无二君 昨天满50票的加更()
终于补上了,罗罗要继续卖力码字。'ads:本站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大大们投点月票、推荐票鼓励一下好吗?
。。。。。。。
陈德兴呼了口气,“这老尼姑是个变数……其实没有她,普陀山辩法也是稳赢,现在多了这个变数,反而不好控制。”
墨影娘一直在默默地吃饭,她总是不能适应海上的风浪,又晕了一路,人都清减了些。今天上了桃花岛才算恢复,胃口也好了,于是就放开肚皮大吃一顿。现在打了个饱嗝,放下饭碗开始参与讨论了。
“大王,得派人去普陀山,摸清杨太后的底牌。”
“谁去合适?”陈德兴把目光投向了杨婆儿。因为她在江华岛上的表现,现在已经成了陈德兴的心腹,而且还得到了特别的关爱……
“奴奴去普陀山见老太后。”
杨婆儿当下就接过了任务,道:“只是老太后可能提些条件,譬如要大王和南宋斩断关系。”
虽然杨妙真的心思很难揣摩,但是大致的方向还是可以推测出来的。
“可以答应,等到天道教赢了辩法之后,宋明就要翻脸了!”
“可是奴奴如何取信老太后?”
“这个……”
“天道教赢了辩法,南宋必然会禁止天道教传播!”墨影娘插话道。“到时候,明王和临安朝廷肯定翻脸!”
这是明摆着的。南宋的士大夫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小百姓相信陈德兴是大仙,哪怕只有一部分无知小民也不行!
所以天道教无论能否赢得辩法,都会被南宋严禁。到时候陈德兴若不肯罢休,那就会南宋撕破脸干上一场!
陈德兴思索着说道:“就这么和老尼姑说吧……反正我也不是一定要她帮忙。”
墨影娘道:“大王,万事总是多几分成算为上,有杨太后相助,北地的儒释道三家高人就不会在辩法大会上为难我们了。”
其实陈德兴推广科学神教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北方的儒释道三家而是铮铮铁骨的南宋儒生。他们顶多就是不赞成、不支持,但是也不会强出头反天道教。因为他们早就给女真、蒙古整治的没了脾气。
若是信了天道教,读了天道书院就能出人头地,北方的儒生恐怕会趋之若鹜。
而南宋的儒生。却还有一副铮铮铁骨,不会因为区区小利就向陈德兴和天道教低头的。所以南宋的儒生士大夫在辩法大会后推动贾似道禁天道教几乎是肯定的。而贾似道是江南士大夫的代表,自然不能逆流而动。哪怕他本人不赞成禁止天道教,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陈德兴扭头道:“江汉先生。”
和陈德兴同桌吃饭的又一人也放心碗筷。从容道:“辩法会后宋国必禁天道,另外西元也会禁天道……臣担心宋元两国可能会勾结起来。”
陈德兴讶异道:“宋元是30年的死敌啊!”
赵复道:“存亡之际,谁还管什么死敌不死敌的?”
陈德兴认真地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以道统论,天道教是儒释道三家之敌。以国家兴亡论。大唐却是宋元的死敌!”
“正是!”赵复道,“唐宋不两立,中原无二主。”
中国人喜欢以史为鉴。自秦以来,中原无二主和汉家无二君几乎就是铁律了。而就宋朝的经验来说,他是可以和异族平分天下的。无论契丹、女真还是蒙古,都和宋朝分享天下。所以蒙元并不是死敌……大唐才是!
至于陈德兴的北明,毕竟和宋在陆上不接壤。若是中原再次被蒙古控制,北明就只能和蒙古在辽东、燕云长期相斗。暂时也危险不到南宋。
也就是说,南宋和西元才是潜在的可靠盟友。而陈德兴的北明和李璮的东唐,却只能是同床异梦!
因为陈德兴和李璮都是汉人……汉家无二君!
陈德兴夹起一块鱼肉。并没有放入口中,而是低声沉吟:“说来还是大唐最危险……没准被西元、南宋夹攻。那样大唐就死路一条了!”
李璮不是李世民,他的红袄军虽然强悍,但是和蒙古铁骑和南宋几个强藩的精兵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那南宋的藩镇呢?”墨影娘插话,“若唐宋交兵,他们会支持谁?”
“墙头草!”陈德兴冷笑。
赵复笑道:“四国相争,本就少不了合纵连横,就看各方如何出牌了。”
陈德兴点点头,对杨婆儿道:“吃完饭就走。放一条桨帆船送你过去。”他顿了下,加重语气道,“去告诉老尼姑,若宋伐唐。吾便从海上再入临安!”
……
杨婆儿往普陀山而来的时候,贾似道、江万里、文天祥和九灯和尚等高人,正在一座名叫紫竹禅院的寺庙里面参加宴会。宴会的主人是萨迦派法王八思巴。
紫竹禅院是贾似道安排给八思巴带来的乌斯藏喇嘛居住的,原来居住在此的和尚,都被暂时挪了窝——喇嘛的生活太幸福了,还是不要让和尚们看到为好。
大喇嘛这会儿正盘腿坐在一张象牙席上。面前放着一张漆案,上面摆放着各色美食美酒,食物都是荤腥,几乎没有素的。周围还簇拥着几个莺莺燕燕的女子,一个个花枝招展。大喇嘛就在这花丛之中,一边品尝着美人儿递来的美酒,一边观赏着天魔舞……
在庭院中跳舞的是一个身材火辣的天竺舞姬,她穿着一件轻柔的彩衣,身上的敏感部位若隐若现,光洁的玉足在鲜红的地毯上盘旋跳动,腰身犹如柔软的柳枝,纤柔无比。
这样的做派,在贾似道、江万里、文天祥这几个儒生看来倒还好——他们家里都是歌姬成群的,只是不会跳这种诱人的天魔舞。
可是在九灯大师他们几个高僧看来,那真是罪过的一塌糊涂,就闭着眼睛在念阿弥陀佛了。
大喇嘛根本没注意几个和尚的表情——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和中原的和尚划等号。因为他实际上是乌斯藏的统治者!回到高原上就是政教合一的封君。
说点题外话,其实西藏合并入中国在历史上就是八思巴他们家搞成的。原本的吐蕃王国和之后的高原分裂割据时期,西藏和中原的交往并不密切,也很难找到西藏地方势力臣服中原中央王朝的证据就弱宋那德行,想要镇服雪域高原估计也难)。但是蒙古人兴起之后却用威压让西藏各僧俗领袖屈服,派出了八思巴的叔叔萨迦法王班智达去凉州投降。自此西藏归顺蒙古。而后来八思巴又在忽必烈的支持下设立由国师八思巴)掌管的总制院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而八思巴本人又亲自入藏,将西藏地方政教势力划分成了13个万户,由萨迦派地方政权管辖。实际上完成了西藏的统一,结束的吐蕃王朝崩溃后长达数百年的混乱局面……
而在眼下的时空,八思巴虽然还不是宣政院的首脑。不过萨迦派也俨然是乌斯藏的执政教派,他八思巴就是乌斯藏的政教领袖。生活的腐化一点儿也是正常的……
那舞姬方才跳完舞蹈,八思巴就用略带伤感的语气对贾似道说:“这个舞姬名叫阿玛波罗,是天竺波罗王朝的后裔,如果波罗王朝还在,她就是公主啊!”
“这波罗王朝因为什么而亡的?”贾似道随口问着。
“因为天方教!”八思巴的确很了解波罗王朝的事情,因为波罗王朝灭亡之后,大量的波罗王朝的王室和高级僧侣都逃亡到了乌斯藏。不过他却不会和贾似道说实话,“天竺原本没有天方教,只有佛教和婆罗门教。而戒日王朝和波罗王朝都以佛教为尊。但是天方教却从大食传来,开始时波罗诸王不以为意,可后来信者日众,且多有诸侯皈依。再后来信奉天方教的诸侯发起圣战,波罗王朝节节败退,终于在数十年前覆亡了……”
大喇叭摇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