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人的使臣已经来了,他们答应把济州岛、珍岛、江华岛借给咱们安身。”
“陈郎,这是不是说,我们不用和高丽国打仗了?”小公主不喜欢打仗,听到这消息自然高兴。
郭芙儿和王蓉儿不关心政治,不过也露出了笑颜。济州府这里比较荒凉,不能和崔家建设了三十年的江华岛比。若是到了江华岛,至少可以住得舒服些。
不过屋子里面余下的几个女人,包括宝音公主在内,都不认为事情会那么简单。
李翠仙蹙起秀眉:“陈郎,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再过一阵子,等你生产完毕,做完月子就走。”陈德兴道,“北伐军的整编也需要些日子,现在是陆海军不分,将来不能再这样了。”
北伐军的前身是霹雳水军,虽然也会上岸,但主业还是在水里的。而未来的战争,陆战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还会深入内陆。自然需要编制强大的陆军军团。
听着陈德兴的话,郭芙儿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去了大半——大婚的事情,怎么就联系上整军了呢?这是要干什么?
“要带多少兵去江华岛?”李翠仙问。
“一个军!”陈德兴回答。
“一个军是……”李翠仙不大明白这“军”该有多少人,毕竟眼下大宋这边军制混乱,所辖军额并无一定。
“一万两千五百人。”陈德兴道,“此次整军,陆军将参考周礼而建,先建两军,每军凡万有两千五百人,三师为军,三旅为师,三营为旅,三连为营,三排为连,三伍为排。先整编一军,随我等泛海去江华岛。年底之前再成一军,待明年再扩一军,便可北伐辽东了!”(。。)
第304章 周礼整军 求月票()
“复周制”现在是陈德兴的一面旗帜,既是拉地方山头对抗中央统一的大旗。又是托古改制,用复周的名义,实行陈德兴自己那一套的主张。
这次的“周礼整军”就是一场托古改制。其中的“军”、“师”、“旅”,都是《周礼。夏官》中记载的军队编制名称——被儒家奉做圣经的《周礼》其实是个蛮实用的东西,里面的内容就是建立一个国家需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当然,其内容过于理想,未必可以照搬实行,但是作为立国建政的参考资料也无不妥。
孔老夫子经常挂在嘴边的“克己复礼”中的“复礼”就是指“复周礼”。要用《周礼》中的各种制度、规定来治理天下。只是后世孔门信徒无错。quled。遍朝堂,却没有谁真的拿部《周礼》来治天下。最多就是用《周礼》之中关于礼仪和祭祀方面的规矩来装装样子就算“复礼”了。
至于治天下的各种制度,追根溯源却是儒家士大夫们深恶痛绝的“秦法”、“秦制”。嘴上说《周礼》,手中行《秦律》,儒皮法骨,便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的真相!
再说了难听些,便是对自己行“礼”,对别人说“法”。
而在陈德兴看来。《周礼》未必皆无用,《秦法》也不是一无是处。完全可以取两者之精华,融为一体。
实际上。后世君王和士大夫不欲行《周礼》的主要原因,便在《周礼》所代表的封建——中国虽然号称有两千多年封建**。但实际上,这两千多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有**而无封建。这封建和**,实际上是对立的事务,而不是统一的事务。所谓封建,就是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而**则是集大权于帝王一身。既然权力皆归帝王,那又何来封建呢?
当然,君王反封建喜**也没有什么奇怪。凡是当了君王的,无论东西方,就少有不喜欢大权独揽的。而东方多**,西方多封建的原因。其实就是西方的君王直到近代,才有机会建立起君主**体系。
不过他们没有**多久,就一个个遇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然后一部分立了宪成了吉祥物,还有一部分比较倒霉上了断头台!
而东方的**,主要是中国的**出现的比较早。生产力还远远达不到可以引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水平——要不然刘邦、项羽他们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了——所以就出现了**王朝和乱世交替的局面。
在治乱交替中前行的中国政治制度,则呈现出**不断加强,封建不断削弱的大趋势。而自汉代兴起的门阀在唐中后期的崩溃,则给了宋朝一个加强**集权的机会。而宋太祖则很好的利用了这个机会。设计出了一套文武殊途,以文御武的**方案。
而这一套办法又经过了明代的强化,在清朝由融合了八旗部族政治,使部族和士大夫相互制约。让君王**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
不过对眼下的陈德兴来说,**和分封这两种政治体制的优劣上下并没多大意义。因为陈德兴不是君王!赵禥才是!赵宋的以文御武和君王**都是陈德兴迈向最高权力的阻碍,他当然要想尽办法打破。而不是去维护这个会把自己送去风波亭的体制!
而要在思想上对抗已经深入人心的以文御武和君主**。陈德兴就必须祭出“民族主义”和“复周制”这两面大旗。
前者可以用来给中下层洗脑,而后者可以用来吸引知识分子和南北军阀结成统一战线——准确的说。是一个反对统一的统一战线。
因为南宋北蒙,实际上都代表了统一!南宋虽然无力北伐。但是其追求的是内部的统一,对于割据力量的容忍程度极低。而忽必烈虽然容忍汉侯割据,但是他追求的是大一统,等到击败南宋之后,汉侯一样会失去地盘和军队。
所以在眼下的中国,南朝的藩镇,北地的汉侯,都会拥护封建。“复周制”这面政治上很难驳倒的大旗,便是用来团结南北诸侯的。
而作为“复周制”的重要一环,建立陈德兴的“大国三军”周礼规定天子有六军,大国有三军,次国有二军,小国有一军),便是托古改制。就是借着复古的名义进行改革,以便减少改革的阻力。
宋朝的军制非常混乱,到了南宋更是乱的不像话。谁也不知道一个军、一个将、一个部到底应该有多少人。各部队的编组非常随意,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管理起来也非常困难,各个大部队编制内的小部队也很难互换。军官也很难在各个部队中频繁调动。
在后世的近现代国家,为了防止军队被军官控制,都会比较频繁的调动军官任职的岗位。而标准化、模块化的部队,便为这种岗位调动提供了方便。
同时,标准化、模块化的军队,还有用军事学校成批培养出来的“模块化”军官,也方便了文官政府管理军队!不过这些诀窍,陈德兴是不会告诉贾似道的……
“将主,这是北伐军陆军上军的编制办法。”
军务司判官任宜江和参谋司军事张世杰还有大义司的副总教官孔玉三人,现在就在陈德兴的书房里面,拿着一大叠“编制计划书”在汇报整军的进展工作。
北伐军陆军上军就是陈德兴计划中的“三军”之一,另外两军则称“中军”和“下军”。上军的军事首长也不叫都统制,而是按照《周礼》称“军将”。
上军的第一任军将由陆虎担任,上军大义教官则由二十二兄弟之一的谢有房担当,上军参谋长由随营军校一期毕业的萧达出任。
上军之下则是三个师和军部直属部队,后者由炮、骑、辎、工各一旅组成——实际上这不是什么《周礼》中的军队编程,而是近现代军陆军中最普通的三三制编组办法。所谓的“军”相当于近现代军队中的师,而“师”则相当于团,“旅”则相当于营,“营”则相当于连。
也就是说,一旦条件成熟。陈德兴就可以通过补充新兵的办法,将这个上军扩充到后世常见的军级作战单位的规模。也就是四万人上下,三个军便是十二万人!放在这个时代,就是平天下也够了。
“军官还够用吗?”。陈德兴翻着上军的编制表,淡淡的动问。
任宜江答道:“不是很够,旅级以下军官都没有上过军校,是从士兵中提拔的。”
“士兵呢?新兵的比例很高吧?”
“占了一半以上!”张世杰接过问题,“几乎全是明教的人!”
陈德兴看了看孔玉。秀才回答道:“大义教官都配齐了,大义宣讲立即可以开始。”
洗脑是陈家军最大的特点!现在就指望陈德兴的那一套方法对明教徒众仍然有效吧。
“武器装备可够?”陈德兴合上了手中的文书,皱眉道,“总要多一些准备,大炮有多少门了?”
“这些日子一共有24门,有2门报损。”任宜江道,“军校起码留下2门,海军至少需要12门。”
铸造大炮的工作,现在是由军务司管辖,就在济州府城墙边上的工坊区里开设立炮作,同冶铁作一起由铁匠出生的齐塔负责。不过铸造大炮的成品率依旧不高,即使从临安、明州裹挟到了大批铁匠、铜匠,大炮的产量仍旧很低。
“只有8门……从现在开始,每个月无论如何都要铸成10门大炮!”陈德兴吩咐道。
“一个月就要10门?”任宜江一皱眉,“庆之兄,莫非马上要打仗了?”
陈德兴沉默着点点头。
“和谁?”张世杰连忙动问。
“高丽!”陈德兴语气凝重的吐出两个字。
张世杰一怔:“不是要和高丽联手吗?”。
“是联手是交手现在还不好说!”陈德兴没有立即透露自己的打算,“我们二十万众远渡海岛,只能进不能退,因而事事都要多做坏的准备!这一次,要立足于打!所以上军要加紧训练,一个月之内必须要成军,下军也要加快整编,一个月内也要编成。
海军也是一样,一个月内要整出两支可战的舰队,海军官兵也要达到两万以上。组成一支纵横北地沿海,称北洋舰队。一支以澎湖为老营,掌控南方沿海,称南洋舰队。两洋舰队都是军级,舰队军事长官称提督。北洋舰队提督预备由高大出任。南洋舰队提督预备由顾大力出任……具体的海军人事安排,明日复兴社会议上再讨论吧。”
几个人正讨论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了郭芙儿兴奋的叫嚷声音:“二哥儿,二哥儿……翠仙要生了,要生娃娃了!”……
第305章 嫡长子()
再求个月票吧,好歹让罗罗在分类月票榜上多显摆几天吧!罗罗烧香拜求中!
。。。。。。
听着房内的哭声,陈德兴引颈相望。
很快,被用作产房的一间干净屋子的大门打开,一个从益都带来的王老稳婆从门中走出来。对他福了一福,“恭喜将主,是个公子,白白胖胖的足有六斤多,眼下是母子平安。”
陈德兴长舒了一口气,放下了心头大石。眼下是13世纪,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前走一遭!这两年陈德兴的不少把兄弟和部将家里面都爆出过难产死娘子死孩子的惨案!
虽然李翠仙自幼练武,身体素质过硬,但是生娃的事情还真不好说。
“恭喜将主!”
“恭喜大哥!”
“属下为将主贺!”
院子里已经挤满了闻讯过来的北伐军系统的重将。陈德兴现在俨然已经是君王了,所以他有没有儿子便是军国大事!有了儿子,便是有了继承人。万一陈德兴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济州岛的这份家业,也能有个名义上的领袖。
哈哈哈,陈德兴一阵大笑:“同喜,同喜。诸位都别走了,待会儿陈某摆酒宴请诸位。”
笑罢,陈德兴就看见郭芙儿捧着个“蜡烛包儿”从门里面笑呵呵出来,“蜡烛包儿”里面就是个白胖小子,眼睛很大,皮肤很白,五官长得也端正,有点儿像李翠仙,长大以后该是个俊俏小伙儿。孩子已经不哭了,眼睛睁着,正在四下张望。仿佛在打量这个让他好奇的世界。
“二哥儿,你抱抱他。”郭芙儿自己没有生过孩子,自然也没有什么抱孩子的经验。好像捧着个价值连城的琉璃盏似的,小心翼翼地把孩子递给了陈德兴。
陈德兴倒是非常熟练的接过孩子抱在了怀中。只是在这一霎那,他的面容上滑过一丝不易察觉到的伤感。
“我儿该是长字辈的。”陈德兴转瞬又换上了笑颜,陈家的辈份排序是“淮德长友”,陈德兴的儿子该是长字辈,孙子该是友字辈。“不如就叫长安吧。”
郭芙儿听了这话,却咯咯笑了起来:“不过是个小毛头,怎么就急着起谱名了?应该起个小名儿,待长成些再起谱名。”
这个时代的婴儿夭折率很高!生三个活一个是家常便饭。便是陈德兴他们家这种牛一样的体魄,也有一个夭折了的三妹子。
“就叫长安!”陈德兴宠溺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他一定会长大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国之君!”
这话一出,院子里顿时沉默了一下,随即所有人都大呼起来:“属下为少主贺!”
陈德兴点了点头,李翠仙是什么样的女人,陈德兴当然知道——她不是没有器量,容不下小二、小三、小四的妒妇,甚至还主动提出让陈德兴纳妾。但是器量再大,也不会在王位继承问题上谦让。
而李翠仙的手腕和狠劲儿强过赵琳儿不是一点半点。陈德兴可不想自己的后宫没完没了的宫斗!而且,陈德兴知道自己走的道路异常艰险,万一有什么不测。靠赵琳儿是无论如何挑不起北伐军这副重担的。
但是李翠仙却能做到!
因此,他现在就通过册立继承人向所有人表明:他陈德兴的继承人就是他和李翠仙的儿子!
门外的欢呼声已经传到了产房里面,李翠仙已经穿上了裤子,坐在床沿上拉着赵琳儿的手说话。外面的欢呼声传来,她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变化,似乎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琳儿妹子,你的身子终是太弱了,不好好练练,将来生孩子的时候可没有姐姐我恁般地容易了。”
容易那是稳婆们说的。其实李翠仙也疼得死去活来。像杀猪一样的叫唤了半个多时辰才产下孩子。整个过程,赵琳儿都在旁边参观。这个小萝莉真是有点儿吓着了。
“嗯,琳儿都听姐姐的话。”小萝莉乖乖点头。似乎对陈德兴册立李翠仙的儿子当继承人并没有什么异议。
李翠仙笑了起来,冲宝音递个眼色。宝音会意道:“琳儿妹子,咱们先出去吧,让仙儿姐姐好好歇息。”
李翠仙其实并没有感到疲劳,只是下身又算又麻,一点儿使不上劲儿。便笑着招呼房里的丫鬟和稳婆,把自己搀扶着卧到了床上。
宝音和赵琳儿才起身告退出去,陈德兴却推门进来,喜气洋洋地一屁股坐在了李翠仙身边。夫妻两人,就这样相互望了一会儿。
“一个月后启程!”陈德兴道,“先去珍岛,再去江华岛!”
“什么时候动手?”李翠仙轻声问。
“大婚之后。”陈德兴道,“总要等到明年春天……春耕之后就大婚,大婚之后开战。只要不误了农事就行,高丽的粮食,对咱们可重要着呢!”
李翠仙轻轻嗯了一声,将头埋进了陈德兴的怀里。
……
十一月的高丽,平静得紧。
肆虐了三十几年的蒙古人已经没有了踪影,秋天的收获也颇丰盛,高丽西海沿岸的平原地区已经有二三十年没有好好耕种过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