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收回了自己的胳膊,等待元首坐到为首的位置上,他们还依旧站着。
“坐吧!”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之后,李乐伸出双手,向下压了压,开口吩咐道。
所有人这个时候才又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然后侧过自己的脑袋,等着元首开口。
“诸位,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李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口缓缓的说道。
一边说,他一边看着眼前的这些得力的手下们:“眼看着冬季来临,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依旧还有不少。”
“我们要加大农业方面的投入,稳定人民的粮食供给……”说到了这里的时候,李乐的眼睛看向了坐在自己身旁的赫斯。
没等赫斯开口,也不需要等赫斯开口,李乐就继续说道:“我们还要在工业方面加大力度,生产出足够我们使用的设备与产品!”
“这是我们被人民拥戴的根本,也是我们掌控这个国家必须要做的事情!”李乐没有聊废话,直接说到了主题上。
“让人民有工作,有食物,这是我们执政最基本的要求!让他们富余起来,生活的更美好,是我们的理想!”他说的语速并不算快,却说的很坚定。
“提高生产力,让更多的科技走向民用,让我们的人民切实的感觉到他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他强调了工作重心,让赫斯脸上挂满了笑容。
对于赫斯来说,帝国的重心从战争转移到了生产上,他这个副元首的地位,自然要高于帝国元帅戈林一些了。
接下来元首说的话,也确实按照他心中所想走了下去。只听到元首顿了顿,继续说道:“战争是为了为我们的国家争取到生存的空间,所以战争只是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发动战争,是因为我们的敌人不让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欺辱我们,逼迫我们签订不平等的条约,这些都是不对的,对德意志人民不公平的!所以我们要推翻这些不平等,打倒阻拦我们自强的敌人!”他滔滔不绝,对会议室里的所有人说道。
说到了激动的时候,他甚至挥舞起了自己的手臂。希特勒的演讲很能鼓舞人心,这和他演讲的时候经常用肢体语言有一定的关系。
他的演讲经常能够感染身边的人,让他们发出欢呼,相信他说出的话,遵循他的感召,成为他的信徒。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更好更安全的生活,不再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不再受到敌人的侵扰!”说到了这里的时候,他停顿了一下,看向了自己的手下们。
然后,他用两句话结束了自己的铺垫:“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们的工作,也是人民选拔我们出来代表他们的原因!”
“冬季来临之前,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说起了随后的工作正题,大家就都聚精会神起来。
比起之前的激励和口号,这才是接下来大家要做的事情,每个人也都要在这些命令里,找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首先,就是在东线巩固防御,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说起这个的时候,看向了坐在戈林身边的勃劳希契。
“我的元帅!按照计划,我们应该在东线修建防御,布置防御体系,阻止苏军在未来的一切反击!”
“遵命!我的元首!”勃劳希契立刻回答道:“陆军已经做好准备,我们斗志高昂,胜利属于德意志!”
“很好!冬季来临之前,所有的进攻任务都将被取消,部队将利用城市作为防御支点,安全度过整个冬天。”李乐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我的元首,按照这样的过冬准备,士兵和武器装备御寒没有任何问题,可我担心苏联人会在冬季转入反攻。”勃劳希契有些担忧的提醒道。
他看了一眼坐在首位的元首,继续着自己的发言:“对方有可能趁机在野战中撕开我们的防线,包围我军过冬驻扎的城市。”
“你说的问题我也考虑过。”李乐笑着说道:“回答我,我的元帅,难道我的士兵都已经不会打防御战了吗?”
“当然不是,我们会用最坚决的防御,来应对敌人的反扑!”勃劳希契回答道。
其实苏军不会在冬季反击战的时候围攻德军驻防的城市,那只会让德军从容应对,并且调兵遣将给予苏军迎头痛击。
比起攻击城市,苏军更愿意选择在野外德军兵力薄弱的地方突进,那样的威胁更加致命一些。
所以,无论苏军能不能突破德军的野战防线,对德国占领的城市威胁都不算大。
更何况,苏联方面在利用这个冬天恢复元气之前,有没有反击的计划,都是一个未知数呢。
“那么!1941年的所有作战计划都可以停止了,我们给士兵们一个圣诞节,然后准备在1942年赢取更伟大的胜利!”李乐最终宣布了冬季停战的命令。
1217美国的担忧()
在德国柏林召开战争决策会议的时候,美国的华盛顿也在召开类似的会议。
参加会议的美国高层们,这个时候正看着坐在首位上的总统罗斯福,等着他的发言。
马歇尔作为美国总统的左膀右臂,这个时候当然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的身边还坐着海军总司令尼米兹。
当然,还有在真实的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以及美国的其他部门官员。
罗斯福当然也没有让这些人久等,他开口自己说道:“从东线抽调部队加强对日本的攻势的决策,执行的怎么样了?”
“我们正在源源不断的补充第1军和第2军的损失,日军的防线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崩溃。”艾森豪威尔开口汇报道:“麦克阿瑟将军正在准备进攻马来亚的作战计划。”
马克阿瑟正在澳大利亚策划新的反击,汤普森等人困战在新几内亚也在一点点取得优势,美国人眼看着就要打赢反败为胜的一战了,大家的心里也都松了一口气。
“东线的压力已经非常小了,德国显然也没有打算和我们开战。”马歇尔将军看着病态十足的罗斯福总统,开口汇报着最新的情况。
经过仔细的分析,德国短期之内,是不会对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双方隔着一个大西洋,显然战争不是那么好打。
虽然种种状态表明,德国人确实是在准备一场跨大洋的进攻,可他们显然准备的还不够多。
“德国人在英国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空投伞兵演习,这个演习规模非常巨大,震慑力也很足。”马歇尔就一脸的忧郁的说起了德国伞兵的演习。
提起这个演习,美国投入的关注度真的是非常高的。德国人在英国空降了大概5万名伞兵,分批次分方式加入到了演习之中,这给美国带来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
美国这边也在训练和准备使用伞兵,可其规模还有战斗经验,都不如已经久经考验的德国同行。
更可怕的是,德国在这个时候如此大规模的进行空降演习,一方面是为了吓唬英国,另一方面明显是在对美国磨刀霍霍。
现在这个状况,也只有美国这个孤悬海外的国家,还需要如此大规模的伞兵去威胁了。
如果算上德国登陆英国的时候锻炼出来的登陆作战部队,德国有可能在第一批次的攻击中,就向滩头投入10万到12万部队,这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再计算一下德国可能加入战斗的装甲部队,和那些可怕的豹式坦克,美国方面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东海岸的安全了。
马歇尔一直都在怀疑,德国的那个元首在准备着什么针对美国人的计划,可他一直不知道,这个计划究竟针对的是美国的哪一部分。
在他看来,冒险登陆美国可能是效率最低下,也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可德国人确实在准备这样的计划,而且似乎规模越来越大。
究竟德国人是要来美国“送一波快递”,还是另外有什么别的打算,马歇尔一直都无法参透,所以他也就无法做出什么针对性的部署。
这位美国的诸葛亮,现在已经被透着“邪气”的第三帝国元首搞得没了脾气,凡是针对德国的部署,马歇尔连基本的自信都没有了。
“英国高层减少了和我们的暗地往来,可见对方的伞兵威胁性是很高的。”另一名情报部门的军官,这个时候开口说道。
投降了德国的英国,一直是美国针对德国情报收集的天堂。这里到处都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拿到的情报,比如说英国为德国生产的炮弹数量,还有英国港口内德国人的军舰停靠时间。
只要花上一些钱财,这里可以拿到许多在德国根本想都不敢想的军事情报和经济情报,投降了的英国政府也乐于为美国提供一些便利。
可惜的是,随着这一次规模巨大的空降演习的进行,英国方面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立场了。
海峡不再是天堑,德国人的伞兵还有海军以及登陆部队,可以轻而易举的抵达英国,把这里再一次淹没在深不见底的血海之中。
所以,英国高层不得不收敛了一些,封闭了一些直接向美国提供情报的电台,驱逐了一些明面上的美国情报人员。
当然了,美国还是可以拿到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情报,毕竟英国政府在投降的那一刻,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和法国一样做一个坚定的骑墙派。
既然是骑墙派,那两面卖好自然也就是必然的选择了。英国高层一边和美国暗通款曲,一边依旧在和德国人眉来眼去。
“德国人正在训练海军,他们的海军实战经验不足,规模也是急速扩充的,所以短时间内对我们的威胁还是不太大。”尼米兹开口说起了海军方面的事情。
大西洋上的德国海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支撑起攻击美国的重任,所以美国方面对此还是比较放心的。
“不过他们在战舰的数量上,还有航空兵的理解运用上,都是有自己的优势的。”但是这种放心,也是有底线的。
从苏联传回的消息,对方正在黑海地区进行实战练兵,显然兵员素质正在快速提高。
等到这支海军训练成型,那么美国人的麻烦也就来了。到现在美国都不敢全面抽调东海岸的守备舰艇到太平洋上去,就是因为忌惮德国海军的原因。
如果法国海军还有意大利海军真的脑子进水和德国人同进同退图谋到美国头上,那可真是比日本还难缠的对手。
所以美国一直留意着轴心国的那支联合舰队,也就是炮击塞瓦斯托波尔的那支舰队。
这支舰队在战力上并没有让美国害怕,美国担心的是这种合作模式最终会演变到更紧密更庞大的状态。
一旦轴心国的几支海军可以协同作战,那登陆美国可就不是一件无法办到的事情了……
稍后还有两更,大家可以明天早上观看。
1218追上德国人的脚步()
几个技术官僚,开始说起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从技术的角度上,来分析德国人的优势。
一个官员举例子,证明了德国海军在舰载机和航母运用上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的舰载机很厉害,根据技术推测,他们的雷达性能很好,指挥官对雷达的理解非常到位。”
这可不是他一个人说的,而是一种合理的技术分析。德国人在大西洋海战中,几乎避开了所有英国海军的围堵,这绝对不能用运气来解释了。
结合现阶段的技术,美国的技术部门坚信英国高层的判断,也就是他们相信德国海军拥有性能相当不错的雷达。
有了雷达的支持,德国海军指挥官对雷达技术的信任和依靠,也是超过美国海军的。
这些东西都可以判断出来,这也是美国一直都在强调雷达技术的研发,以及尽快普及雷达装备的原因。
他们装备了大量的雷达,也在与日本海军的较量中获得了优势。但是他们依旧还是觉得,德国人在吃到了甜头之后,不会轻易的放弃雷达装备的研发。
预测部门相信德国人的雷达技术比美国人的更加先进,他们没有切实的证据,可是他们依旧相信自己的判断。
事实上他们的判断非常准确,因为德国人的雷达技术确实比美国人的技术要先进,而且先进的多。
在探测距离上德国方面有优势,在显示技术上德国人也比美国人略好一些。
关键是,德国人的雷达体积开始缩小,这也就意味着,德国人利用雷达技术来制导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只可惜的是,美国高层对此没有任何办法,他们无法阻止德国人继续开发雷达技术,也无法在短期内超越德国人技术积累。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好消息是,德国人的舰载机技术似乎遇到了瓶颈,并不比美国装备的舰载机强悍。
德国舰载机是大名鼎鼎的FW…190战斗机的改装型号,在德军内部的代号为FW…190T海百灵鸟。
不过可惜的是,这是一种陆航战斗机改装来的海军飞机,它的性能在舰载机中间不算拔尖。
比起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来,这种飞机在航程和平面机动能力上都略显逊色,也制约了德国海军的空中打击半径。
“但是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英国人的舰载机性能低下这个前提之上的,所以说他们有多强,我个人不太愿意相信。”另一个美国情报部门的官员开口说道。
他说的就是德国舰载机部队利用英国舰载机落后的情况,取得了大西洋海战胜利的事情。
显然,用ME…109T和FW…190T战斗机去欺负英国人的剑鱼攻击机,这的不算什么太光彩的事情。
两者之间存在着代差,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所以德国海军舰载机部队胜之不武,这是英国海军反馈给美国情报部门的说法。
英国海军说的确实是实话,可是他们才不会向美国情报部门强调,只有把雷达技术和先进舰载飞机结合起来使用的德国海军,才能把恃强凌弱发挥到如此极致的地步。
马歇尔深知其中猫腻,所以只能开口提醒道:“别轻敌!德国人的海军虽然不强,可如果英国人真的投靠了他们,那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麻烦事。”
“英国人怎么可能会投靠德国人?”一个美国官员吓了一跳,开口问身边的美国情报部门同僚。
那名同僚显然对这个推测并不意外,因为在美国看来,英国人可不算是坚定不移的盟友。
真的往深了推测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是美国这个新兴强国,拉英国走下神坛的第二次尝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的第一次尝试,或者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的第一次尝试,但是受益人是美国。而第二次,是美国暗中支持的,针对英国的一次坑害——至少,二战的前半段是这个目的。
只不过后来因为希特勒的个人野心,或者说是德国超脱掌控的意外崛起,让拖垮英国的一次尝试,变成了席卷世界的浩劫。
他想了想,开口回答道:“比起德国人来,英国人对我们也不算友好……这是一个选择题,答案只有英国人自己知道。”
显然,英国人确实是在做选择题,他们在德国和美国之间摇摆,这一次因为德国伞兵的关系,他们又摇摆到德国人那边去了。
“我们增加了加拿大方面的控制,德国人利用加拿大登陆的可能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