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愿意承认,德国陆军的攻击能力,依旧超过了朱可夫的预计。
他离开莫斯科的时候,莫斯科还远离前线结果1个月的战斗打下来,德军就已经推进到了莫斯科的城下……
“莫斯科方面的来电!”参谋长捏着一份文件,走到了朱可夫的面前,开口说道:“是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的电文……”
朱可夫没有犹豫的接过了电文,看起了里面的内容来。那上面写的,都是询问朱可夫北上的援军的位置。
“回电给莫斯科,我的增援部队先头部队,正在试图夺回卡卢加……打通了那里,我们就能立刻进入莫斯科。”朱可夫的部队已经就位,只是被德军切断了道路而已。
不得不说,古德里安的部队击溃了苏军的第1近卫坦克师,夺取了卡卢加的战斗,确实对苏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北上的朱可夫的主力部队,被拦在了卡卢加以南,无法越雷池一步。
他们面对的可不是强弩之末的德军二流部队,而是实实在在的德军主力,大名鼎鼎的g装甲集群!
即便是朱可夫的部队再如何神勇,也不可能打穿德国主力装甲部队构筑的防线,杀出血路来进入莫斯科。
所以,本来走在后面的苏军步兵,绕过了德国占领区,向东多走了两天,才抵达了自己人控制的区域。
不过更多的部队也要绕路,这就增加了支援部队的行军路程,也让增援的时间延后了两天。
20万苏军在野地里,本来是德军很愿意吃掉的孤军,不过对方周围都是德军新占领的地区,古德里安实在是找不到足够的部队,来合围歼灭掉这支嘴边的苏军了。
德军主力都在向莫斯科周围集结,武器弹药也在优先供给莫斯科方向上的军事行动。
所以古德里安只能在卡卢加附近待命,等着燃油还有弹药可以及早到位,他好像莫斯科身后穿插。
一旦他完成了穿插,那莫斯科也就被包围了只要包围圈完成,莫斯科就差不多彻底完了。
如果真实的历史中,斯大林格勒被彻底包围,那德军早就可以攻占这个城市了。
可惜的是斯大林格勒身后有一条河流掩护,德军只能包围三面之后,任由苏军把补充兵运过河来,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
同样的道理,列宁格勒也是一样。德军只炮击却不进攻,给了列宁格勒太多太多发挥的空间,同样也给了守军坚持的机会。
因为冬天的封冻,还有封锁的不全面,列宁格勒实际上是能够获得一部分补给的,这就让德军的围困成了笑话。
莫斯科可不一样,莫斯科旁边可没有什么宽大的河流,来成为莫斯科的补给生命线。
只要莫斯科被包围起来,完全的包围起来,那德军就不会有什么互相消耗的风险。
他们只要心安理得的一条街区一条街区的清理,就可以轻易的占领莫斯科的大部分街道。
“希望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能够尽早撤出那里吧。”朱可夫背着手,开口说了这么一句。
作为南部苏军的总指挥官,深受斯大林器重的朱可夫,想的是如何延续斯大林的王朝。
“我见过罗科索夫斯基……也知道科涅夫,他们都很厉害,如果早用他们两个,也许德国人还在斯摩棱斯克附近挣扎呢。”朱可夫提起了两个熟悉的名字,给了一点儿自己的评价。
评价过后,他就说起了正经事来:“参谋长……如果我把前线的部队都撤退回第聂伯河东岸,你看怎么样?”
听到朱可夫要放弃一些地区,撤退到基辅一线,有些犹豫。他也知道自己的部队弹药匮乏,战斗力不高。
可是擅自放弃大量的领土,避战并且撤退,这可都是让遭到斯大林批判的行为。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有一个很不错的理由,抽调了大量部队之后,当然也可以放弃大量的防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发个电报请示一下吧……实际上我们支援了莫斯科30万人,斯大林同志也许不会介意。”参谋长思考了一会儿,开口回答道。
“他介意也没有办法了,因为我们没有时间了!德国人如果快速攻占了莫斯科,那么他们也许今年,就会重新拟定进攻方向……”朱可夫无奈的说了这么一句。
然后就指了指地图,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来:“我们只有沿着第聂伯河防御,还有一线生机……可以坚持到冬季来临!”
今天暂且一更,明天三更补上……。
a
772老兵和新兵()
“轰!”一枚炮弹命中了一座房屋,把房顶都掀飞出去,墙壁破碎伴随着冲击波扩散开来,烟尘飘散到了远处。
房屋旁边的另一个弹坑内,松散的泥土中,苏军士兵挣扎着从掩埋到他们身上的土中爬出来,眯着眼睛在烟雾中抖落自己身上的灰土。
倒塌的房屋内不知道还有没有活着的士兵,那里至少有3个士兵驻扎着——现在一定是没有人了,只是有尸体在废墟里罢了。
“去看看!有没有人需要帮助!”弹坑里面,一个老兵不顾身边烟尘的翻滚,对一名新兵大声的喊道。
那名新兵明显不愿意从安全的弹坑里爬出来,摇了摇脑袋拒绝道:“你在开什么玩笑?”
德国人可正在炮击在这个时候爬起来,简直就和送死没有什么区别。
至少在他看来,藏在这个弹坑底部,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而去刚刚爆炸还在冒着热气的地方,显然是危险的。
“轰!”不远的地方,又一个低矮的平房被炮弹命中,墙壁碎裂倒塌,里面不知道有没有倒霉的可怜人。
那巨大的爆炸仿佛一声又一声的重锤,敲打在苏联守军的心口上。德军的进攻又开始了,昨天就是这样拉开了进攻的序幕的。
“准备战斗!”远处,一个苏联军官高声的对自己的手下们喊道,他的正前方,德国士兵正在从土丘的另一端杀出来。
“机枪小组准备!德国人进攻了!”指了指远处的德军目标,排长在弹坑边大声的命令着。
“轰!”就在这块阵地的后面,又一枚炮弹爆炸开来,掀飞了泥土,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准备战斗!德国人冲上来了!”老兵在战壕里面,对身边的几个新兵喊道。
他们的交流只能用喊的,因为炮弹在时不时的爆炸,枪声也足以淹没和声细语。
“节省子弹!我们剩下的不多了!”他不厌其烦的提醒身旁的所有人,这是他的责任。
毕竟只有他和德国人战斗过,而剩下的人一点儿作战经验都没有。
之前,这些现在的士兵们,还是教师、木匠还有邮局的雇员。现在他们都是士兵了,而且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士兵。
能够分到一个有战斗经验的老兵,而且这些新兵的年纪普遍高于20岁又低于40岁,这就说明这支部队是主力中的主力了。
对于征召了附近所有人来充当士兵的苏军来说,军队内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适龄军人,就已经堪称是“近卫军”了。
因为更多的部队,是没有受到过训练的老人孩子,有的甚至是妇女
只可惜的是,这些年轻的士兵,根本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战场,甚至他们连应付这样战场的训练,都没有进行过。
所以,当德国军队的炮火落下的时候,新兵们茫然无助——就好像是绵羊一样,蜷缩在战壕还有弹坑里面,不愿意动弹一步。
“探出你们的脑袋,然后瞄准接着开火!不要胡乱开枪,你们懂吗?”老兵抱着自己的莫辛纳甘步枪,继续大声的喊着。
他也知道,其实身边的人根本听不进他说的话。这些人已经被战场上的炮火吓傻了,只能依靠本能行动。
看着自己身边那些孱弱的如同鹌鹑一般颤抖的新兵,老兵无奈的摇了摇头——他可没时间去照顾这些孩子了。
一发流弹打在了战壕的边缘上,溅起了一股微弱的白烟。显然德国人已经进入射程了,可苏军阵地上,依旧被德国炮火覆盖着。
没有人愿意探出自己的脑袋,因为还有炮弹从天而降,子弹也到处横飞。爆炸此起彼伏,让每一个苏联士兵都绝望无比。
“真是一群蠢货炮弹根本不会炸到这里,不过等德国人近了,那我们就都要死在这里了。”他把自己的步枪探出了弹坑的边缘,嘴里还小声的嘀咕着。
然后他瞄准了远处的一名跟在坦克后面的德国士兵,停住了呼吸稳住了自己的枪口。
紧接着他就扣下了扳机,让枪里的子弹飞向目标。下一秒,顾不上看那个敌人有没有中弹,他就缩回了自己的脑袋。
“看到我刚才的动作了吗?瞄准,然后开火,接着缩回来!都明白了吗?”老兵一边拉动枪栓,把子弹重新顶进枪膛,一边回头问身后的那些新兵。
这些新兵都麻木的点了点头,也不知道究竟听懂没听懂。他们十天前才被征召入伍,几天前才拿到了自己的武器。
在这之前,他们根本没有接触到步枪,更不会拿着步枪去杀人。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太过陌生,陌生到让人无法适应的地步。
“开始吧!攻击敌军,只需要打一枪,你们就会熟悉这种感觉,并且适应现在的状况了!”老兵是过来人,很耐心的又补充了一句道。
于是,在这个巨大的弹坑里面,所有的新兵都趴在了坑边,探出了自己的步枪。
“呯!”一个新兵瞄准都不敢,就开了一枪,然后闭着眼睛缩回了弹坑的底部。
他其实还算好的,还有人颤抖着,连枪都不敢开,只是闭着眼睛趴在坑壁旁边,不知道在等什么。
“呯!”这一次是对面飞来了一发子弹,一枪打在了一个苏联新兵的额头上,一下子击穿了他带着的钢盔的正面。
不知道是德国人的狙击手,还是一切都只是一个巧合,反正子弹飞了过来,打中了它的目标。
被子弹打中了那个倒霉的苏军仰面倒下,栽进了坑底。刚才闭着眼睛开枪的那个苏军正在磕磕绊绊的给自己的步枪上子弹,猛然间就看见一个尸体滚到了自己的脚下。
“啊!”他被吓得发出了一声叫喊,不过坑壁边上的苏军依旧还是在战斗着,没有刚才那么混乱了。
正如苏联老兵形容的那样,知道开了以第一枪,就可以适应这里的环境了。
适应这里环境的苏联士兵真的不少,他们也就很快适应了德军的战术,还有战术的执行情况。
773营长的遗书()
当第三个苏联士兵被子弹打中之后,这个炮弹坑里就只剩下第一个开枪的老兵,还有一个听老兵话的年轻士兵了。
能在一个弹坑里面肩并肩的战斗,还能一起坚持到最后,绝对是上天赐予的缘分了。
“德国人的坦克……坦克更近了……!”那个新兵探出头来,对着远处开了一枪之后,缩回来大声的叫喊着。
比起士兵来,坦克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庞然大物,所以这些装甲车辆在战场上敌人这边看起来,距离也要近得多。
那是一种对心灵上的压迫感,绝对让初历战阵的士兵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我知道!那能怎么办?”老兵又对着远处打了一枪,然后缩回来之后才大声的回答道。
他不再开火,低头去脚旁边的尸体身上翻找剩下的弹药。虽然新兵只有10发子弹,老兵身上可以有20发甚至30发子弹,但是新兵的子弹往往打不完。
比如他脚下的这个尸体,就只开了两枪,就被迎面扫射过来的弹药,打穿了脑袋。
尸体的脑袋已经炸裂,看上去惨不忍睹。这种情况下也不用看尸体的脑袋,辨认他原来张什么模样。
只要耐心的翻找他的口袋,总能翻找出钱或者是子弹这些有用的东西来。
很快,他就拿出了那人口袋里塞着的一个子弹桥夹,这个弹夹上还有完好的5发子弹。
另外的子弹已经被安装在步枪内了,莫辛纳甘步枪一次安装5发子弹,所以这具尸体剩下的子弹,都在他身旁的那支步枪内了。
“哗啦!”老兵拉动了一下自己的枪栓,把桥夹对准了装填的位置,将五发子弹按进了弹仓之内。
然后他没有急着探出脑袋,而是低头继续去找其他尸体身上的子弹。
毕竟在战场上,死去之前,子弹越多的人,可能才会越安心一些吧。
老兵翻找出了两个弹夹之后,才抬起头来,然后他就看到,自己身边的那个正在开火的新兵,已经死在了开火的位置上。
死的时候,这个士兵还保持着射击的姿势。老兵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就拎着自己的步枪,就绪在弹坑里翻找子弹。
他把每一支步枪都翻找了一遍,把里面的步枪子弹都卸了下来。然后背起了两支步枪,从反方向爬出了这个弹坑。
一发流弹打穿了他的裤子,却没有打伤他的大腿,没有理会后面射过来的子弹,老兵一直爬到刚才被炮弹炸成废墟的建筑物旁边,才停下来。
“俄国人?”战场上,废墟那边突然用俄语问了一句。显然废墟后面有人,是一些刚刚占领了这里作为阵地的苏军士兵。
老兵找到了一个并不算合适的掩体,才开口回答道:“同志!我是3团的!”
“3团的?见鬼,你们不是在前面吗?命令不允许后退!”那边的人头也不抬,抱怨了一句道。
“我是3团1营的士兵,营长让我来汇报战况!”这名老兵不得已只能撒谎,他可不想被自己人打死在这里。
那可实在是太冤了,被敌人打死还好说,可如果被督战的混蛋们打死,真的是毫无价值的事情。
“回去!你们用这个理由逃回来的,已经有30多个人了!”4团的士兵显然这方面经验雄厚,立刻反驳说道。
“我们的营长阵亡了!我是来送他的遗书的!和那些逃兵没有关系!”现在这种情况下,绝对要死不承认才行。
撒谎可以多活一阵子,如果说实话或者爬回去,八成就要马上死了。
“……”听到这个理由,对方也沉默了。他们还没遇到过这种事情,毕竟前面团的1营长死没死,没有人敢确定。
其实这个时候还1营的营长还没有战死,他还在指挥战斗,只不过德军的坦克,距离他的指挥部也就只有100多米了。
“过来吧!小心一点儿!”最终,废墟那边的人还是选择接受这个理由。
虽然上面明确命令过不允许后面的部队接收逃兵,可谁都无法保证执行的具体情况。
总不能看见向后跑的就开枪打死吧?那通信兵还有其他一些带着任务后撤的士兵,岂不是要冤死无数个?
另一方面,也是后面部队的私心经历过战斗的士兵,尤其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兵,每一支部队都缺。
如果逃回来的人是这类士兵,把他们补充到自己的部队中去,能够提高部队的老兵比例。
这样在坚守自己的防御阵地的时候,至少能多一些可以打仗的士兵使用。
所以,越靠后的部队兵力莫名其妙多出一些来的事情就越多,有的部队甚至可以多出一个营甚至一个团的部队来。
有了这些“不在统计表上”的部队,有的苏联部队确实可以守住阵地,至少可以守住比他们的长官期望的时间更长的时间。
老兵背着步枪绕到了废墟后面,他看到了一些失魂落魄的士兵,也看到了一些来不及撤退下去的伤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