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指挥一艘毫无还手之力的沙恩霍斯特号都敢在大西洋上兴风作浪,现在手里捏着一个舰队,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隐藏在身体内的那种被埋藏了许久的冒险精神再一次蠢蠢欲动,有一个声音在反反复复的告诉他你能行!
在脑海中简单的盘算了一圈之后,吕特晏斯还是为自己的计划得出了一个肯定的结论:“我们能行!一定能行!”
十几分钟之前,德国舰队遇到了一艘出海打渔的渔船,并且击沉了这艘可怜的船只。
正因为遇到了这艘渔船,才让吕特晏斯决心改变航向。他清楚的知道,这种情况下,对方一定会把自己遇见了德国舰队的事情,传递回德国本土。
有了这个错误的信息干扰,他的舰队就可以顺利从西面绕过英国本土舰队的封锁。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干扰信息,吕特晏斯才笃定,对方一定会认为他的舰队正在向南迂回,躲避英国的追杀舰队。
他的预想是正确的,这个时候的查尔斯,确实接到了来自渔船方面的电报。
作为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司令,查尔斯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可以按照一条近路,走斜线去追击德国南下的舰队。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甚至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可以选择与德国舰队遭遇的时间。这对于歼灭德国舰队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长官!刚刚从本土那边发来的气象电报,预计明天会有雨水天气。”负责气象预警的军官,在查尔斯身后立正说道:“美国气象局的报告,也支持这个预测。”
“也就是说,好天气快要结束了?”查尔斯觉得,自己开始受到上帝的垂青了。
好天气一旦结束,他的舰队还有海面上散落着的英国搜索军舰,很快就会找到来去如风的德国舰队,并且把对方包围起来干掉。
“是的,长官!好天气应该会在明天结束。”那名气象军官开口回答了查尔斯的问话。
查尔斯点了点头,对自己的好运气很是满意:“让舰队全速向南!起飞飞机向南搜索,尽可能的确认德国舰队的位置!”
“注意搜索海面,不要轻易放跑德国舰队。”尽管有一艘渔船发回了预警信息,可查尔斯还是希望自己的舰载机可以找到对方的确切位置。
而他不知道的是,整个德国舰队,在击沉了那艘渔船之后,仅仅只过了15分钟,就集体调头,转向正西了。
萨默维尔这个时候带着半个直布罗陀的海军兵力,正在奔赴战场。他的舰队在葡萄牙附近海域,正在向英国南部集中。
现在他的手上,有光辉号和鹰号两艘航空母舰,以及巴勒姆号还有君权号两艘战列舰。
虽然看上去力量并不强大,但是他的舰队,主要是作为搜索舰队的援军,随后加入战斗使用的。
如果计算上托维将军指挥的搜索舰队内,下辖的两艘战列巡洋舰,以及皇家方舟号航母,那萨默维尔就有信心与德国舰队一决高下了。
这个时候的萨默维尔,脑子里盘算的不是堵截眼前的德国舰队的问题,而是在想着他身后,正乘船赶往英国本土的坎宁安。
作为一名一起合作过的战友,萨默维尔是不相信坎宁安会参与德国人的狗屁“影子”集团的。
他坚信这是一场来自德国的阴谋,可他拿不出确切的证据。这位英国h舰队的指挥官,现在能做的就只有为自己的老朋友祈祷。
不论是萨默维尔与坎宁安的私交,还是作为两名将军,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心心相惜,萨默维尔都认为,坎宁安是被人陷害了。
英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萨默维尔看来,是已经开始人人自危的指挥系统,以及越来越被动的战场环境之间的巨大矛盾。
指挥系统因为反复自查引起的僵化,面对不断出现新问题的战场,应变能力不足,最终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失去了苏伊士运河的英国,或者说失去了大半个地中海的英国,现在已经没有能力真的和德国纠缠下去了。
最好的办法,实际上就是赶紧找个机会,体面的与德国人媾和。然后老老实实等膨胀的德国,去找苏联的麻烦就好了。
只要苏德开战,那英国就可以坐享战争带来的红利,借出口德国物资来重振国力。
然后,在何时的时候,与美国一起,在疲惫的德国身后,捅上一刀,把损失都给找补回来。
可惜的是,这样的想法,现在似乎已经没有市场了……毕竟,德国元首已经发现自己上过一回当了。
英国最好的媾和时间,就是法国战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之后的几天时间里。
那个时候德国的外交部门,通过特殊的渠道,给了英国一个非常体面的媾和条件。
让人遗憾的是,英国耍弄德国,用和平来拖延时间,最终换来的是在8月1日,德国空军坚定的突袭了英国本土。
战争已然扩大,而且德国明显已经不相信英国人的和平愿望了。对方现在想的是,如何摧毁英国,并且永久消除掉这个后患。
到了这个时候,大英帝国躲在海外,等德国人去找苏联人麻烦的好机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无奈的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也真的不能这怪谁。在8月1日之前,谁能料到德国元首会恍然大悟的这么早,并且一下子改写了战局?
没有人能够知道,德国的间谍“影子”会掌握英国所有的战前雷达站位置,为德国空军指明了进攻的方向。
谁也不知道,德国的潜艇会这样的凶狠,用狼群战术一下子增强了伏击效率,让英国的运输船队损失惨重。
同样没有人知道,德国的海军竟然杀到了大西洋上,戏耍整个英国海军舰队,给整个航线造成了无法统计的损失。
被动的局面,让萨默维尔有了马后炮的悔意。他觉得早知如此,不如当初与德国人真的媾和划算了。
“将军!本土舰队发来电文,德国舰队在t运输船队正南击沉了一艘渔船之后,继续向南航行。”一名英国通讯军官,走到了沉思的萨默维尔身后,立正汇报道。
“正南?”萨默维尔走到海图桌前面,用手指头划了一个航线,脸上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看着这条不伦不类的航线,战场经验丰富的萨默维尔,嗅到了一丝不太和谐的味道。
他手指按在地图上,眯起眼睛:“正南的航线……太刻意了一些!他们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布雷斯特,航向正南绕的圈子有点儿不自然啊。”
“可能是因为对方想要绕开我们,所以兜了个大圈子……却在兜圈子的时候,遇到了我们的渔船。”一名军官听到了萨默维尔的嘀咕,上前解释道。
萨默维尔觉得对方的解释打乱了他的直觉,却同时觉得对方说的也有道理。那在脑海中闪过的不安,也被这一句解释给掩盖了下去。
于是,这位舰队司令看了看远处的海面,开口说道:“即便是要兜圈子,现在他们也被发现了……”
停顿了一秒钟,他继续分析道:“对方不是傻子,不可能明知道自己被发现了还继续保持航向!”
说到这里,他从海面上收回了目光,又指着地图说道:“他们身后有本土舰队,继续向南又被发现了,所以不是转向东就是转向西。”
“长官!对方转向东侧的话,我们很快就能知道消息!”一名军官笑着说道。
这名军官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指了指:“因为,托维将军的搜索舰队,就在他们的东侧航线上!”
“那我们也没有必要更改航线了!”萨默维尔点了点头说道:“沿着现有的航线继续向西北航行,策应搜索舰队,同时缩小包围圈就可以了!”
至于向西的那条航线,不要紧的,向西的话,敌军舰队距离自己的老巢布雷斯特越来越远了,德国要是选了那条航线,迟早也会被英国海军舰队堵住的。
340意想不到的回答()
“元首万岁!”门口的卫兵抬起了胳膊,然后帮走近的德国国防军陆军将领凯特尔推开了会议室的大门。 .更新最快
会议室的主位上,李乐正春风得意的与一旁坐着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交谈着什么。
坐在另一边的是帝国元帅戈林,不过脸色就显得没有那么的好看了。这个时候他正在摆弄手里的钢笔,没有抬头看凯特尔的意思。
走到了元首的身边,凯特尔抬起了胳膊,立正敬礼对元首问候道:“胜利!元首!”
李乐没有打算停止与雷德尔海军元帅的交谈,只是摆了摆手,示意凯特尔找位置坐下。
凯特尔对着看向他的陆军元帅勃劳希契点了点头,然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了下去。
这场会议可以说是一场让三军将领都有些紧张的会议,因为在整个战场上,德**队四面开花,眼前的形势一片大好。
首先,目前正在得意的,就是在元首面前谈笑风生的雷德尔元帅了。他的海军正在大西洋上辗转腾挪,耍的英国海军团团转。
如果这支舰队成功的杀回到布雷斯特港,那德国海军掐死英国的事情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
答应元首,并且保证空军可以打败英国的戈林,也正因为如此,表情才这么的颓败。
其次,德国的陆军正在准备越过苏伊士运河的作战,这个行动已经被批准,元首亲自命名为《大十字军东征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隆美尔的部队如何攻入中东,如何占领约旦等地区,如何彻底封闭地中海,并且南下攻击沙特阿拉伯等地区。
为了准备这个庞大的入侵计划,国防军的后勤部门正在开足了马力,给隆美尔准备进攻使用的必要物资。
包括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宝贵的弹药。虽然运输距离变长,但是运输种类变少,总的来说,后勤压力是在降低的。
隆美尔的背后依靠着埃及的富裕地区,有英国人修建的维修厂还有尼罗河提供的淡水。这一下子减轻了一半以上的后勤压力,让隆美尔的进攻变成了可能。
“我的元首,大十字军东征计划太过庞大了,陆军正在对希腊进行攻击,这种情况下,同时准备中东方面的进攻,后勤压力太重了。”勃劳希契郁闷的开口,对正在倾听雷德尔解释海军作战路线的李乐说道。
李乐从雷德尔那边收回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勃劳希契。脸上挂着淡淡笑意的元首先生,开口缓缓的说道:“难道在巴尔干地区,我们的进攻不顺利吗?”
怎么可能不顺利?英**队这个时候正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撤退,剩下的希腊士兵根本就不堪一击。
包括亲德一些的南斯拉夫在内,德**队所到之处,大部分地区都夹道欢迎,根本没有多少抵抗。
实际上,在最开始的年月里,巴尔干地区的反德游击队并不猖獗。只是因为德国过于严苛的种族主义,还有残酷霸道的统治,最终将巴尔干地区变成了一个战争泥潭。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巴尔干这个地方,同样也是有种族主义战争历史的……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说的就是巴尔干问题了。
“巴尔干上的进攻,李斯特元帅是很有章法的。实际上我们的进攻很顺利,只是消耗了一些弹药还有油料罢了。”勃劳希契提起巴尔干来,脸上的表情就愉快多了。
他的部队在巴尔干地区的进攻速度,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德军三天推进了200公里,这比意大利军队原地踏步的进攻速度,要快了无数倍。
新组建的机械化步兵部队,在配合掷弹兵还有坦克部队进攻的时候,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移动能力。
按照李斯特元帅亲口评价来说,就是“他们的速度和战斗力都无可挑剔,只要能忍受汽油的消耗,这样的部队越多越好!”
当然,即便是70年后,世界一流大国的陆军部队,也不可能在动员状态下,做到全部机械化。李斯特的想法,还是有些过于一厢情愿了。
勃劳希契当然不会因为巴尔干地区的军事行动纠结,实际上在打赢了号称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之后,德国陆军内部就已经自认天下第一了。
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进攻巴尔干地区,不过是一次牛刀杀鸡的小行动而已,根本没有人会觉得,巴尔干会是一个难啃的骨头。
让勃劳希契没有把握的,是远在万里之外,隆美尔的那支孤军。比起有罗马尼亚大后方的李斯特来,中东攻略才是让人不放心的存在。
“我的元首!实际上,我们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来自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而不是李斯特的第12集团军。”勃劳希契看着元首,开口这样说道。
李乐点了点头,他也知道最近陆军海军全线出击,又触动了保守派人士那根脆弱的神经了。
这些认为元首的最高统帅部最近有些太激进了,四面出击造成了兵力的分散。
陆军方面有意推迟越过苏伊士运河的作战行动,这样可比避免刺激已经略显激动的苏联有关方面。
他们担心元首四面出击,到处惹事的行为,最后会逼迫苏联进攻德国,引发东线战争。
避免东线战争,是这些保守派人士心中所想,所以他们也愿意为避免这样的局面,进行一些活动。
“大十字军东征计划方面,陆军的意见还是很大啊……你们就这么不看好,我军进攻中东地区的作战行动?”李乐看着勃劳希契,开口问道。
“兵力上有缺陷,我们的部队即便可以发起进攻,却无法保证能够控制占领区。”勃劳希契忧心忡忡的说道。
实际上,包括勃劳希契在内,陆军方面的大多数人,都不怀疑隆美尔的部队可以突破苏伊士运河防线。
勃劳希契等人确信,非洲军团会在大十字军东征计划的最初阶段,获得耀眼的胜利。
此结论也是陆军到现在都没有用实际行动,用克扣非洲军团物资来阻止隆美尔东征的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勃劳希契因为上一次和元首打赌输的太惨,到现在还不敢对元首的命令继续阳奉阴违。
陆军方面质疑的,是隆美尔的区区20万不到的部队,不可能控制中东还有北非这么巨大的土地。
毕竟这里太大了,不算纵深,只看控制要点,就已经绵延上千公里,从的黎波里,一直到塞得港,再进入中东,就有点儿扯淡了。
不说英国人或者他们身后的美国人在非洲等地区登陆这件闹心事了,就说维持当地治安,就够这20万非洲军团手忙脚乱了。
大家可都知道,在比较平静的北非,仅限于利比亚还有埃及这两个殖民地,治安还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可如果是在混乱的中东,这件事情就成了致命的问题了自古中东就不太接受控制,现在德国人杀过去,站得住脚么?
一旦德**队赶走了英国和那里的自由法国部队,剩下的当地人,就成了祸乱的根源。
到时候自己乱成一锅粥,距离本土太远又无法及时增援,反倒成了一块鸡肋,拖累帝国的其他方向。
要知道这种担心可不是不可能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真的出现,德国陆军预计要增派30万人左右的常备军才行。
这个增派常备军的计划,包括陆军高层还有元首在内,都讨论过,结论就是根本行不通!
维持20万人在北非和中东作战,已经是德国和意大利的极限了。哪怕排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