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霸主-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要怀疑李乐发展潜艇战的雄心壮志,要知道在劣势的情况下,德国海军现阶段唯一能够和英国海军较量的,就只有这些潜艇了。

    所以德国上上下下,都在不遗余力的发展建造潜艇,开发更加先进的潜艇技术。

    从通气管到雷达告警装置,德国海军现在投入在针对反潜技术上的精力,可要比真实的历史上多的多。

    因为李乐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反潜技术,还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潜艇技术所以针对性的完善,就显得非常有目的性。

    在这种针对性很强的研发下,技术开发的速度也是非常高的,至少比历史上高出了很多很多。

    “失败……失败……你们难道都不想一想,这样下去我这个首相还能在干多久吗?”丘吉尔愤怒的把报告丢在了一边,开口吼叫道。

    最近的一个月内,他似乎就没有办法平息自己的心情,首先是空中打击,防御本土的压力巨大,其次北非接连失败,海军舰队还有空军的损失,也让他高兴不起来。

    尤其是北非,现在连亚历山大港都丢了,德国人下一步可能就要对开罗进行攻击了,这叫他如何应对才好?

    昨天!就在昨天的时候,德国空军又一次发动了宣传战,丢下了成千上万张宣传传单,上面写着的内容只有一个,就是俘虏了坎宁汉,并且占领了亚历山大!

    英国本土的平民很少有人知道马特鲁,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知道阿拉曼,可是大家都听过亚历山大港!

    这就好像,中国人也许有人不知道开城不知道南浦,不知道元山这些朝鲜地名,却一定知道平壤一样。

    毕竟这个城市太有名了,有名到让人耳熟能详。亚历山大是英国在地中海的重要港口,大家都知道那里是苏伊士运河的屏障!

    现在,苏伊士运河的屏障丢了,那苏伊士运河是不是也保不住了,如果苏伊士运河被德国人占领了,那大英帝国到印度之间的航道,岂不是被切断了?

    带着这个因为,无数人都在想办法找认识的人,打听英国军队在北非究竟发生了什么。

    随着知道真相的人一点点的解惑,大家就都知道了,德国军队在北非所向无敌,一次次击垮了英国军队的事情!

    包括罗盘行动的先胜后败,包括那场宣称把德国人阻隔在了埃及门外的所谓胜利,包括后来的马特鲁陷落……

    大街小巷,英国的平民们愤怒了,愤怒于自己的首相欺骗了他们,愚弄了他们的知情权,也愤怒军队的无能,竟然一次次的败给了对手。

    虽然这股被压抑的情绪波动,到现在还没有爆发出来,但是丘吉尔知道,这笔帐迟早是会有人找他算清楚的。

    “u…17运输船团被德国潜艇发现攻击,损失运输船13艘,昨天夜里的消息。”庞德郁闷的上报了一个更让丘吉尔无语的消息。

    u是美国到英国之间的油料专运船队,都是高速并且运载量大的油轮,这种情况下被击沉了13艘,差不多就等于是把整个英国油料运输线路切断了。

    这个时候英国可没有北海油田,它的大部分石油都是依靠进口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的英国已经开始动用战前石油储备了。

    “什么?u船队?你是说油料运输船队?难道说我们的护航驱逐舰,都是傻子吗?这么重要的船队也出问题?”丘吉尔愤怒的拍着桌子,大声的叫喊道。

    也难怪丘吉尔会如此愤怒,这种重要级别的运输船队,通常都是有驱逐舰进行重点护航的,可惜的是显然驱逐舰队并没有起到掩护的作用。

    达德利·庞德低着头,开口为自己的部下们解释道:“长官,负责护航的驱逐舰部队都是新手,战斗力实在不足……”

    “都是新手?都是新手的驱逐舰舰队?我也不是没干过海军大臣,你告诉我为什么他们都是新手?”丘吉尔才不相信庞德的狗屁解释呢,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好吗?

    达德利·庞德无奈的开口,回答了丘吉尔的质疑:“长官,这个驱逐舰舰队的高级指挥官们都在接受调查,是有关航线保密等方面的。”

    丘吉尔这才想起来,之前几天他亲自批准了这个审查计划,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海军内部的德国间谍。

    可惜的是这个审查和之前的一样,根本就没有什么结果,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也依旧没有找到可疑的人物。

    为了干扰德国间谍的判断,丘吉尔刻意放出了几个假消息,却并没有刻意去变动往来英国和美国之间的船团分配时间表。

    并非是他不愿意这么做,而是因为好不容易拟定出来的绝密船团分配表,是根本无法随意更改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时间太短,他的新调度计划根本完成不了,就只能凑合着用原来的旧版本!

    往来在整个大西洋上的船只有多少呢?这些船只结成的船团数量就有700多个!安排这些船团穿梭的调度,每天要安排无数船只出港进港,卸载装载……

    这可是一个庞大的统筹工程,就仿佛是列车时刻表一样,更改一点儿就会影响其他的车次,就会引的错乱崩溃。

    海上的运输同样如此随便的更改就会造成某港口外等待的船只堆积如山,而对面的港口却空空荡荡,等待运输的物资无人问津。

    再加上抽调舰队护航,安排合适的时间……丘吉尔虽然已经开始安排重新拟定运输计划,却也一时间没有更改海运时间表的条件。

    他原本认为拼着损失也能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可是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德国海军利用情报的决心,以及德国潜艇的威力!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低估了调查间谍“影子”,对英国海军整体运作上的影响。

    现在他的指挥班底已经彻底混乱了,陆军将领们忙着推卸北非作战的责任,根本没人有能力站出来收拾残局。

    空军方面现在好不容易算是缓过了气来,也修好了两个雷达站,算是基本构成了本土防空网络。

    可一方面他们被已经损失惨重的英国本土工业拖了后腿,一方面他们陷入了和情报部门之间互相不信任的斗争之中不可自拔。

    海军同样因为运输路线泄漏,还有决心号战列舰被击沉等问题,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调查……

    结果现在好不容易大家精疲力尽的时候,陆军却被怀疑是因为情报泄漏导致了北非战败。因为战役分析来看,德国人似乎完全掌握了英国的补给后勤动向让人崩溃的是,似乎德国一个“影子”,就让英国天翻地覆了!

196详细的情报() 
“元首万岁!早上好!科勒中校!”柏林,一个新成立的德国情报部门的办公大楼内,一个脸上带着雀斑的女兵,对着自己的长官问好。

    她迷人的翘臀一摇三晃,跟上了叫科勒的中校,微笑着开口问道:“要喝咖啡还是茶?”

    “咖啡吧!还有,不要让人打扰我,一直到中午的时候,除了元首的紧急命令,不要接近我开会的会议室。”科勒一边走,一边对自己的秘书吩咐道。

    新成立的情报机构,直接对艾德里安负责,或者说直接对元首负责这可能是德国级别最高的情报机构了。

    刚刚成立的他们,负责的情报实在是太多了,简直多到让人头皮发麻的程度。

    比如说,今天的这个会议,就是讨论有关潜在敌人装甲部队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机密会议。

    艾德里安从元首那深不可测的情报网络里,拿到了有关苏联方面的坦克设计图纸,甚至还有详细到让人感动的数据资料!

    什么叫详细到让人想哭的数据资料呢?就是连对方的坦克重量,尺寸还有火炮口径,携带弹药的详细数目,装甲厚度都有准确的描述!

    对,不是估计也不是简单的一个描述,而是厚度数值还有钢板的冶炼工序以及成品质量……

    这也是为什么科勒中校让他的秘书不要接近会议室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一次的会议保密级别太高了,高到让人窒息的程度。

    黑板上,挂着的是一个t…34坦克的剖视图,上面详细得标注了各种参数,包括装甲的倾斜角度,还有起到的作用,以及采用的机械联动装置……

    “正面装甲采用倾斜设计,这种设计的优越性,已经从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上体现出来了。”一个来自德国坦克生产工厂的工程师,指着黑板开口介绍道。

    实际上,这张图纸来自一名德国工程师的绘制,元首口述了这辆坦克的全部参数,详细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

    可以说这等于是元首空口设计了一辆这样的坦克,因为在此之前德国没有人见过t…34坦克的真容。

    这种苏联坦克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于德国坦克,可以说里面反映出来的东西,仿佛给德国坦克设计师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这东西不会是元首臆想出来的吧?”一个德*官眯着眼看着这种坦克的素描图,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

    他不知道的是,这张素描可是元首自己手绘出来的,无论是阴影轮廓还是表现出来的震撼画面感,都来自元首本人的渲染!

    “没有照片……元首的情报人员没有能够拿到这种坦克的照片,但是从数据看来,这种武器确实存在。”主持会议的艾德里安开口对众人说道。

    “越野性能竟然如此好,采用宽履带设计,并且用了大负重轮,弹簧减震装置……难以想象。”专门从前线赶回来的古德里安将军,看着这种武器,羡慕非常的说道。

    难怪元首拼了命的要给4号坦克装上威力更大的75毫米口径长身管火炮,也难怪元首要开发应急性质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因为如果苏联在战场上投入了这种新式的坦克,那德国现有的坦克装备将在一夜之间彻底过时。

    或者说,德国装甲部队的优势就只剩下作战经验,还有他们相信的日耳曼民族优越性了……

    “不可能吧?这种坦克的结构如此简单,怎么会达到这么好的纸面性能的?不会是被苏联的情报机构被骗了吧?”另一个将领疑惑的看向了主管技术方面的工程师们。

    几个工程师一直在纸面上计算,并且时不时的交头接耳,现在有人问到了他们的头上,几个人也就放下了手里的资料还有铅笔。

    “如果是用柴油机的话,确实会有不错的续航能力,550升以上的柴油,是足够其使用350公里左右的距离的,资料里宣称的370公里的越野数据,是可信的。”一个发动机方面的专家,开口痛苦的承认道。

    “见鬼,我们怎么不用柴油机给坦克做动力?”那个提问的将领,一边吐槽一边转向了一旁的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也是一脸的无奈,德国的优质柴油都供给给海军玩潜艇去了,哪里有多余的给陆军坦克挥霍?

    “如果真的采用图纸上的设计思路,倾斜装甲确实会给这种坦克提供额外的防护力……效果不太明显,但是确实有提高。”装甲防护方面的专家,这个时候也开口说道。

    克虏伯公司赶过来的,火炮方面的专家得出来的结论是在场所有人之中,唯一一个略微让人宽慰的安慰:“这门火炮的技术并不先进,除了建造方便之外,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但是他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让古德里安这样的前线将领们苦笑不已:“不过击穿3号和4号坦克还是不成问题的。”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在粗野的金属制造还有设计方面,苏联人有可能做出成绩,但是他们在传统上是有差距的。”另一个坦克专家开口分析道。

    他指了指坦克的光学瞄准镜:“他们的坦克在观测瞄准系统上,精度和我们是有差距的!”

    看到这些专家已经为了超越这种苏联坦克,把细节找到了这种地方,艾德里安就知道元首对他说的,是正确无比的了。

    于是他开口,为整个会场带来了一些乐观的气氛:“元首曾经给了这辆苏联坦克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技术不够设计来凑!”

    这是后世总结苏联武器装备的时候,给出的一个最精辟的总结了,从二战的时候t…34开始,苏联人就习惯用设计来为自己技术不足的问题背锅。

    苏联工业底子薄,所以相对欧美来说技术就显得落后。这就让苏联人总是依靠设计方面的创新大胆,来弥补技术上的短板。

    于是乎,这种病态的畸形发展,就如同二战之中的德国一样,最终走进了死路之中。

    当米格25钢铁制造飞上天空,完成了“只要推力大,砖头能飞天”的壮举的同时,苏联的这条“技术不够设计来凑”的发展之路,也就走到了尽头!

    二战时候的德国日本也好,冷战时代的苏联也罢,他们用自己的失败证明了一个道理存在明显短板的时候,试图抄近路领先对手的邪路歪路,都会把自己带上一条死路。

    “哈!元首说的还真是对啊!”一个设计师点头赞同,刚才他就模模糊糊的看出了苏联坦克存在某些问题,现在元首一句话点出了他没有能够体会出的那个重点。

    虽然苏联坦克在设计上非常先进,虽然制造过程也非常简单,可是这种坦克并不是不能超越的。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德国复制生产同样的这种苏联坦克,质量也要比苏联自己生产的好上一倍!

    “实际上我们自己研制的下一代坦克,性能要比这种叫t…34的苏联坦克更优秀。”看到古德里安等将领对这种敌人的坦克都很羡慕,为首的设计师开口说道。

    “是的,因为炮塔还没有研制完成,所以无法评估整体优劣,可我们的底盘确实要比对方的更优秀。”另一个设计师开口赞同道。

    李乐开发的六对负重轮的59坦克底盘,充分的考虑了德国士兵身材高大等问题,也兼顾了持久作战等德国特色要求。

    更大一些,但是更低矮的坦克底盘,也让德国坦克获得了更平稳的射击平台,预计装备的88毫米口径大炮,威力也完全超越了苏联坦克装备的76毫米口径火炮。

    如果炮塔方面不出问题,那么德国预计半年后开始紧急量产的5号坦克,将比对手的t…34更加可怕!

    至少在底盘的数据上,德国未来的5号坦克已经完胜苏联了,底盘正面德国的5号采用的100毫米厚度的倾斜装甲,而t…34使用的是45毫米厚的倾斜装甲。

    德国坦克在防御力上,差不多是苏联坦克的三倍!这就是双方技术积累上存在的巨大差距!

    而同样正在将自身注意力转移到生产环节的德国坦克设计师们,大胆创新的使用了许许多多现代坦克才使用的高级技术,而这些技术是苏联无法抄袭和复制的!

    你看,多么明显的问题你苏联用倾斜装甲,我德国说抄袭就抄袭了,我德国用扭杆悬挂系统,你苏联抄一个试试?

    苏联用柴油机,德国暂时因为缺油无法普及,可随着石油供应的渠道更多,德国拿出水平差不多的柴油机,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那么,就请各位,尽快拿出可以超越这种坦克的设计来吧!”古德里安作为创建了德国装甲兵的人,开口恳求道。

    “将军阁下!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一个工程师点头,对古德里安开口回答道——

    兄弟们,龙灵虽然抖了一些私货,但是绝没有偷懒耍滑!写的顺了就多写,给大家多看!龙灵真的很努力了,请大家多多支持,支持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