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争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争锋-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之各种各样的考虑下来宁致远没有下什么旨意,他知道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快自己的步伐,不给那些书生看到真正的实力他们还是会随风飘动的。

    而已经到了两广和宁夏书生没有半点异动就是赤裸裸的证明,宁致远强大的统治力彰显无疑,其实放放嘴炮就可以打倒的,至于自己的那两个便宜舅舅。。。

    宁致远和他们没有半点情分,若只是这样宁致远自认还是会帮他们一把,但是他们竟然敢打徐澹雅的主意,那死了也就死了,就算不死他也得好好整治一下他们,让他们生不如死才是正道。

    行程还在继续,宁致远觉得要是一切顺利的话那不等到南北选举的结果出来自己就能搞定崇祯了,就算在进入江浙以后时不时冒出一个忠臣奇葩抵挡也没有什么用。

    他们是人性的闪光点,但愚蠢的也是生命的节点。

    。。。。。。。。。

    。。。。。。。。。

0426章 有伤人和的决定() 
崇祯对于京城里和各地传上来的反应十分满意,大明还是正统的朝廷,他还是老天爷的亲生儿子。更新最快

    圣旨一下连京城的百姓被抓了两万多的亲朋好友都有些义愤填膺恨不得反贼不得好死了,甚至于比起后金来还要很,也并不是外面的人有多可恶,只是崇祯拿到示弱的圣旨勾起了他们心中的某种情绪。

    至于自己圣旨中所提到的禅让,崇祯还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他当然不会天真的以为这一道圣旨就会把宁致远的实力瓦解,而他在圣旨中把宁致远大夸特夸,什么忠良之后,国之重臣,拥兵数十万,所以特封信王,只有宁致远带兵回京解决了这次的兵乱,他会禅让。。。

    崇祯现在自己想起来都有些吓着自己了,这种前无古人后也基本无来者的事情要是真的奏效了,他觉得史书上至少会给他冠上一个文武双绝的千古一帝称谓,不过他也只是想想而已,怎么也不会乐观的起来,这道圣旨总的来说还只是会让百姓有些仇视宁致远,最大的效果莫过于此了。

    京城一千多万的人口已经暴涨到了近两千万,反贼围京一时周边郊区或是小县城的百姓有了不少下意识涌向了京城造成人口的剧增,再加上增援不断的官兵,京城已经密密麻麻,兵力达到了五十万,若不是现在不用外出排队式的送死,只拍现在天神下凡也管不了京城百姓的安慰。

    哪像现在,卢象升还带着这数十万的官兵日以继日的训练着,现在崇祯也发现了,自己最欠缺的就是时间,但可惜以前有时间的时候却没有珍惜,只是在浑浑噩噩混日子。

    卢象升表示只要给他一年的时间,这五十万的官兵他一定能收复失地,这让崇祯看到了希望,不过这一年的时间在现在来说实在太过艰难,不是守不了京城一年,而是眼下的情况京城等同于绝收,这样的情况下靠什么吃饭?

    各处的援兵到来的时候城外的反贼并没有多加阻拦,但是每每有过大批的物资运送他们就会很积极,现在靠的还只是今年税收的秋粮刚刚入库能撑上一段时间,或许还能让官兵撑上更长一段时间,但是。。。还有这么多的百姓呢?

    之前已经闭城近两个月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崇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只能任凭那些没有吃的百姓离开了,郊外的百姓回到他们自己的家中,以那些贼人造反还要立牌坊的尿性也不会伤害这些百姓,卢象升和杨嗣昌不久之前就已经想到过了这个问题,对此两人的意见相反。

    卢象升说的就是任凭这些百姓回乡种地,还能收养生息暂缓困境,毕竟朝廷怎么样也占着大义,崇祯很赞同,但是杨嗣昌的话让他有些犹豫。

    “若是百姓真的能够自由出入了,回到自己家中相安无事,这些反贼不会加害他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陛下真的以为这些百信还能因为那道圣旨而憎恨他们?”

    圣旨终究只是靠着一个原本强大的朝廷示弱而产生的巨大落差来引导情绪,崇祯很恨那些反贼,但是从他们的做法中也知道那些反贼真的很容易被百姓接受。

    打倒地主分粮食,不欺百姓不欺民,怎么看他们都不像是反贼,就像他的圣旨在宁夏和两广没有产生半点波澜一样,已经深受好处了的百姓不会被轻易忽悠。

    “开放城池只怕就算不是外地的百姓在见着出城相安无事之后也会出城吧?”杨嗣昌紧接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长此以往就算陛下的军队练兵多么精锐,只怕也无力回天了吧?还有两广宁夏现在正在广开科举。。。”

    崇祯猛地抬起头,被这句话真的惊住了,这件事他怎么会不知道,当时也只是也不过在他已经痛的毫无知觉的伤口上撒了一包盐而已,而现在伤口又开始痛了。

    不管从哪方面看来,对方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体质了,已经越来越像一个朝廷了,他不得不破釜沉舟!

    杨嗣昌脸色平淡如水,但是崇祯却显得有些阴郁,但两人都明白如果真的这么做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杨嗣昌之所以特地等到卢象升走了之后在谈论这个话题的原因,有伤人和。

    这就意味,京城的很多很多百姓将会死在这儿,没有任何作用的死在这儿,这一切就只是不想让反贼发展的好一些而已,可能要死伤数百万人!

    崇祯沉默,他在思考,不是在思考利弊,因为正常人只要考虑到那会造成的剧烈后果就会知道弊大于利,他只是在问自己,自己心里到底想不想这么做。

    “卢爱卿说,现在还有着粮食运入京城,以后凭着两广和宁夏的双面进击,大明所有的地方都会逐渐失陷,也不会有粮食运来了,秋收粮食库存虽然多,但不放百姓出城的话可能会死伤千万以上。。。但如果放他们出城的话,只要朕的军队练好了,以大义之名可以收复失地不会困难。。。”

    崇祯的声音很轻很小,杨嗣昌一愣之后身居一躬准备退下了,有些事,总有人做的。

    “杨爱卿。。。”崇祯顿了顿,叹着气道,“辛苦你了。。。”

    “愿为皇上赴死!”杨嗣昌斩钉截铁,他从来都是崇祯的忠臣,铁杆属下。

    。。。。。。。。。

    “哀家。。。真的怀了身子?”张嫣语气轻柔中带着一点疲倦,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威严气势。

    王承恩眉头都挤成了一团但是帘内张嫣是看不见的,迟疑了半息点了点头道,“太后,还是保重身子吧,小人打听到,这宁大人可是还没有子嗣的。。。”

    听着下人如此直白的话张嫣脸颊变得羞红,但是还是不动声色,不可否认她是有些开心,但是更多的,是纠结。

    “城外的状况如何了?”张嫣很生硬地撇开了话题。

    “已经覆水难收了,大明已经几乎失陷,皇上已经下了禅让的圣旨让宁大人来京,若是真的来的便会想尽办法除掉吧,若是没来,现在卢大人在日夜练兵,准备决一死战了。。。”王承恩一一说着,崇祯让王承恩作为张嫣和自己的传话筒,没有说有什么不能说的,王承恩知道崇祯这是在尽力地示好。

    “禅让?”张嫣声音加大了几分,满是不可思议。

    王承恩苦笑,太后很激动,但是也远超常人了,一般人只怕会以为自己在做梦,就是自己在听闻皇上这道圣旨的时候都呆傻了许久了,实在不可思议。

    张嫣确实很惊讶,她已经很久都没有让自己的侍女下去打听什么消息,显得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但是怎么又能真的不在意呢?只是张嫣已经不知道,自己关心的到底是大明还是。。。那个反贼了,至于禅让。。。

    若是以前的张嫣她会觉得要是事情真的能成对她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大明是她的一切,宁致远她也有着莫名的情愫,但是现在,因为崇祯的猜疑张嫣和他闹僵,孤单蔓延感情发酵让她更现实也不去做这些美梦了。

    诱惑很大,但是张嫣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是诱惑宁致远进京罢了,这是崇祯的殊死一搏,仅此而已。

    连禅让都说出来了,以后岂不是会名正言顺了?

    不知不觉中,张嫣在按照宁致远那方的思路想了下去,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或许就在王承恩身上了。

    那种干呕的感觉再度袭来,张嫣无奈地让王承恩下去了,至于那个看病的御医到底怎么了,她没问,也不用问。

    躺在宽广柔软的大床上,诺大的房间里冷清无比,张嫣有些自嘲地想道,宫中真的就王承恩这个老人对她最好了,连自己懿安宫的几个侍女都是崇祯的眼线。

    张嫣还在为了当日宁致远差点死了的事情释怀,虽然本意还是为了他好,她觉得自己是个坏女人也没脸见他,只是肚子真的有了一个孩子了,宁致远也至今无后。。。

    女人都是多愁善感的,张嫣不能狠下心来带着自己未出世的孩子一起去死,因为上一个孩子就已经这么死了。

    。。。。。。。。。

    李定国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竟然成了弱势的一方,他竟然被包围了,三方,不,被四方兵力包围了。

    这四方实力分别是陕西的洪承畴,河南的左良玉陈永福,以及张献忠,是的,张献忠,李定国一开始也是有些懵的,但是又觉得自己这么差异有些奇怪,现在自己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了吧,不过也正是因为强大才会这样。

    强大的让他们害怕的都官匪勾结了,当然了以李定国手下这么多人能打能跑的属性就算被十面埋伏他也吃不了亏,但是正面对上也终归逃不了好,攻了一面城又遭到其他三方的背后偷袭,他终归只有五万人,让他对付算得上精锐的二十万士兵实在牵强。

    李定国觉得自己已经不能这么下去了,因为结果是必然的,他就算再自大也知道自己搞不定眼下的情况了,他现在能做的就是不要消耗自己的兵力了。

    宁夏大军有五十万,加上甘肃延绥的加起来一共有七十万,其中骑兵二十万,这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若是算上预备兵役的人选随便选出两百万可用之兵不在话下,甚至可以更多,这等实力可以说绝对算得上可以横扫天下,再加上收服蒙古可以整出三十万的精锐骑兵,实在不应该打得如此猥琐。

    但李定国就是打得如此猥琐,因为他知道踏平天下是早晚的事情,不过大军压境只会让他们更加同仇敌忾就算攻下一城也会有下一城,不仅百姓受苦自己也麻烦,攻城会死很多人,所以他打算严格遵循宁致远提出的理论。

    出兵前还觉得完全不需要,只要大军压上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想起来实在羞愧万分,那理论很简单,叫做小城包围大城,就是将这些反贼认为很难防守的小县城全都经营起来,那就算他们占据了易守难攻的大城,他们也没有后路了。

    他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被包围了。

    这样算下来,大本营西北还需要至少二十万人看守,均摊到各县各地,就算是百万的兵力也是相形见绌,不过胜在安稳,敌人就只能等着死亡了。

    李定国叹了口气,自己还只能是一个坚定的战略执行者啊,他也会想着自己在京城里的那倒霉哥哥,李定国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也不是傻子,李定方为什么在京城他也明白,不过他对宁致远也不可能有什么不满,对于自己哥哥的决定只能默许,甚至觉得这是必须的。

    先不说这件事并不是致远的主意,他们两兄弟跟着人家混的风生水起,宁致远也确实让他们感到敬佩,怎么可以让他感到威胁呢?这也不地道。

    。。。。。。。。。

    宁大官人的心情随着队伍的推进也变得越来越不耐了,由一开始的闲情逸致变成现在感觉在浪费生命。

    队伍的八万人大军分为两千人一组四十组,然后这支队伍终于开始发威了,江浙江北江西三省几乎是同时快速推进着,效率爆表,三天下来重新汇合的时候,队伍已经只剩下了五万人了,其余的都是分散留在了各县各地。

    宁致远现在并不缺钱,可以说他现在是大明乃至世上最富的人啦,那种带着红色的生意遍布各地,后来的和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在江浙一带也没有那么饥渴的抢劫大户。

    不同于他之前在大同那么义愤填膺出大户分田地,就像现在他可以暂时容忍那些官员还在原地,也同样可以留着这些可能为富不仁的地主。

    当然也不是宁致远想留,只不过是这江南一带的富商地主实在是有些多,宁致远觉得自己可能抢了一地然后传到下一个地方那些富商就会联合起来阻碍自己的攻城,狗急尚且跳墙,何况是人呢?这些富商地主手下的伙计佣户无数,要是真的联合起来那些没饭吃的百姓谁会管你是谁还不是听从东家的吩咐,比起当官的来更麻烦。

    所以人就是群居动物,就算是在低等的人只要联合起来就会有着强大的力量,连宁致远现在都觉得麻烦不愿意招惹。

    就在这无公害的怀柔政策中,宁大官人一路走着留下队伍然后当地找人,进展越加顺利。

    忠臣很多,但是在大势面前上来送死的不仅需要一颗忠诚的心,更需要有送死的觉悟。

    来送死的和前几天想必着实不多了,宁致远知道或许更多的忠于大明的只是隐于朝野中之外不为自己效力而已,宁致远也不需要这样的人,他觉得人啊,最重要还是认清事实。

    何况救了千万人的他怎么也不觉得自己大逆不道。

    。。。。。。。。。

    。。。。。。。。。

0427章 你叫董小宛() 
皇太极也让发现了以现在的情况看来攻下锦州基本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好不容易轰破城门被对方一炸就回到解放前,所以他也不白费功夫了。

    李军觉得现在他才是真正的没有顾虑可以出海远扬了,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家公子对那个小岛听起来那么在意,不过那个常年侵扰大明海岸线的倭寇岛谁都不会喜欢,若不是最后打探到皇太极进攻锦州的决心之激烈李军现在已经出发了,好在最后还是顺利地从祖大寿手中将锦州结果盘来守住了,如此一来自己在东北的优势已经无限扩大,对宁致远交代的任务可谓是圆满完成了。

    锦州丢不了了,大明也在一步步被宁致远侵袭,他是可以毫无顾虑出海了,但是皇太极就不一样了,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出路了,不知道该往哪儿去扩张了。

    他试探性地往科尔沁那儿试探了几次,发现火力太猛自己实在搞不定,自从知道有了那种奇怪的武器之后他已经不指望能从汉人手里攻下城池了,皇太极两难了。

    东北的地界很大,否则也容不下数千万的人口,但是锦州现在明显是个硬茬子吃不下,本来还有一个好选择就是鸭绿江以南的朝鲜半岛,但是也被对方占据了易守难攻,空有实力但是无法夸张皇太极是绝对忍不了的,他明白如果等到大明全都归于平静了,那么剩下自己在这就是被宁致远碾压的份了,虽然他并不觉得凭借着诺大的东北和高大的城墙宁致远能拿他怎么样,但是实在是有些慌。

    和宁致远的交锋并不多,只有一次,但这也就够了,给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皇太极知道那是一个奇计百出的人,自己现在这样尴尬的处境不就是对方有意造成的吗?四处不通,皇太极现在只有两个选择。

    一条路继续往北,那儿还有着沃野万里的草原,但是环境恶劣而且民风彪悍,据说元朝的时候曾经被征服过,如果只是这样的话皇太极也就干了,但是那儿同样十分的落后,就算攻下占领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