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州制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宏说道:“国舅此言极是。以国舅见,应何封赏?”

    何进对道:“陛下,非卫将军、亭侯不可!”

    张让见事不好,若是让曹操担任卫将军,则何进的势力又会大增。张让说道:“陛下,老奴以为国舅此言不妥。刘范贼子未曾灭亡,而先行封赏。等西征胜利时,陛下对曹孟德便无官可封。以老奴之见,不如先任命曹孟德为将军,等刘范授首之后,再升官加爵不急!”

    刘宏正在兴致上,立即一挥手说道:“善!朕意,以曹孟德为平虏将军,新宁亭侯!”

    曹操虽然为失去卫将军之位痛惜不已,但能从典军校尉升至将军,也算是厚待他了。而且何进也帮不了他了。于是,曹操干脆立即跪下来,叩头道:“谢陛下天恩!”

    从此,曹操官居将军,虽然平虏将军是个杂号将军,自然比不上四征、四镇、四安、四平等将军,但苍蝇再小也是肉。曹操从此不再是朝中的一个小人物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 
朝会进行到现在,毋庸置疑,朝廷已经达成了共识,这次再也没有人能动摇朝廷西征的决心了。无论是外戚集团,还是官官集团,此刻不再争斗,而是再次联手,准备对付天下最狡猾的敌人,西州刘范。

    接下来,朝廷廷议的焦点从曹操的十军会攻上,转移到了如何征发士卒上。毕竟,按照曹操的构想,不仅要征发十五个人口充足的郡国的郡国兵,还要征发北军、南军、西园军、五校、关中驻军等。这十五个郡国的部队,以及北军、南军、五校、关中驻军,就是汉朝近百分之七十的武装力量。郡国兵战斗力平平,但南军、北军、西园军、五校、关中驻军的训练十分刻苦,也能得到朝廷的厚待,所以朝廷最为倚重这些军队。

    如今要动用数十万大军,朝廷不得不慎重。南军、北军、西园军、五校是朝廷拱卫京师的军队,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倾巢而出,不然京师很容易陷入大乱之中。而且,南军是大将军执掌,其余的军队,都是由刘宏亲手掌控,关中驻军也是由皇甫嵩统带。这就涉及到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经过磋商之后,朝廷以折中的方式下了决定。南军、北军、西园军均出动半数,五校和关中驻军倾巢而出。

    再后来,朝廷又定下了西征王师的总兵力,为四十万。其中,北军两万之众,南军两万之众,西园军六万人,五校六万人,关中驻军四万人,郡国兵二十万人。四十万大军中,有骑兵七万人,步兵三十三万。为了支持这数十万大军的供给,朝廷另外还征发了天下所有郡国之一百万人参与徭役,为王师运输军粮,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朝廷还要确定好出使各个势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大汉王朝卖命,玩命地进攻西凉。最后,朝廷还确定了此次西征军之将帅。朝廷决定以车骑将军皇甫嵩为帅,平虏将军曹操、中军校尉袁绍、中郎将公孙瓒、京兆令盖勋、长沙太守孙坚等为大将。同时,等鲜卑军和乌桓军到来,两军也是归属大帅皇甫嵩节制。

    于是,廷议结束后,朝廷这台故障重重、锈迹斑斑的统治机器又缓慢地转动起来。命令一条条地从洛阳城发出,去往天下各处。这是汉灵帝登基以来,召开的最久也是他最为投入的朝会,一直进行到三更半夜,朝会方才结束。但结束之后,公卿大臣们、宦官们仍然是回味无穷,为曹操之十军会攻之计感到振奋不已,对曹操此人刮目相看。

    曹操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一下朝,众多的同僚就立即把他围了起来。他们表面上一直在好奇地询问曹操怎么谋划出如此智计,曹操怎么怎么雄才伟略,但其实曹操没被胜利的喜悦所迷惑,他知道这些人都是想巴结他,只因他以后即将不可限量。但让曹操沮丧的是,人群中却有一人,走过他身边却一言不发,不为所动,仿佛不知道曹操似的。

    这人就是荀攸。荀攸见曹操被同僚们包围起来,没有殷勤地也跟着围上去,而是只是对曹操报以一个微笑,然后走开了。曹操一看荀攸如此,立即粗鲁地拨开人群,朝荀攸跑去。曹操跟在荀攸之后,说道:“足下以为如何?”

    荀攸挑了挑眉头,说道:“以为何物?”

    曹操说道:“足下明知故问,某所问者,自然是某今日向朝廷所献之计。足下以为此计如何?刘范可有生还机会乎?”

    荀攸慢下步子,与曹操并肩而走,说道:“实不相瞒,今日见闻,确使在下大开眼界。想不到,曹孟德果然是治世能臣,乱世枭雄。十军会攻,这等心狠手辣却又天衣无缝之计策,量是在下,尚且不能作谋。而曹将军却轻易地谋划而出,看来在下果然没看走眼,曹将军以后必然是刘范大敌。”

    曹操说道:“足下过奖。足下说某将来是刘范将来之敌,恐怕不对。量他有多大的才能,刘范又安能在十军会攻之下存活?难不成,足下现在依然对刘范怀有信心?”

    荀攸说道:“刘范是胜是败,非在下可预言。同时,在下也不在乎。在下说过,除非他能克敌制胜,不然在下绝不会投效。而朝廷将用将军之计,以十路大军围攻之,以二百万带甲之兵共剿之,看来刘范确实是分身乏术,顾此失彼。”

    曹操说道:“如此说来,足下可是对刘范不抱希望了?如此也好。刘范是为反贼,拥兵自重,亵渎朝纲,威逼至尊;且大军将结,会攻凉地,授首必是,行将就木。自从某献计与朝廷后,刘范已经算是半个死人了。他之自取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足下意欲归附他,实在是太过失策。如足下如此高才,若能辅佐朝廷最好。”

    荀攸说道:“在大功未成之前,将军如此自信,太早了吧?”

    曹操说道:“不早不早。刘范必死无疑。当然,刘范死后,军功薄上也有足下之大功。若不是足下为某说服大将军,大将军劝陛下开战,某也不可能今日封侯拜将。”

    荀攸笑道:“看来将军还是不太了解朝廷要务。大将军以外戚之姿,欲与陛下争权夺利,陛下怎会听他的话?若在下前去劝说大将军,当然水到渠成。但大将军必定无法说服对他有戒心的陛下。”

    曹操疑惑不解,说道:“不借助大将军之力,那足下是如何办到的,让陛下一夜之间改变态度?”

    荀攸说道:“能使陛下言听计从者,无出十常侍。在下在将军走后,又去了张让府上,不出片刻,他便愿意帮助在下。”

    曹操这才明白,说道:“张让最为忌恨刘范,尤其是在洛阳之变时夺走他的多年积蓄。之所以下不了决心劝服皇帝,只是因见皇帝胆怯犹豫。”

    荀攸说道:“正是,张让真的太忌恨刘范,甚至昨夜在下求他办事,他都没有收取在下的贿赂,反而给了在下不少金宝。”

第三百九十五章 购买和平() 
曹操说道:“足下真乃国士无双,某自愧不如。”

    荀攸说道:“将军过奖了,在下不过是为将军成事而开了个好头而已,怎能敢与将军比肩?毕竟,将军之十军会攻,就算是兵圣孙武在世,也未必能构想出来。”

    曹操说道:“足下不为某开头,某恐怕就无法成此事。”

    荀攸说道:“将军怀才,迟早会成事。观天下将乱,天道将蒙,将军有吞吐天地之气量,何言不可成事?”

    曹操说道:“朝廷任命我为将军,在大帅皇甫嵩之下听命,率王师讨伐贼寇。既然足下已知刘范无力反抗,不如就随某西征而去为好。以足下之智谋,为西征官军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必能使刘范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待西征军功成,足下必定能得朝廷重用,高居庙堂,未审尊意如何?”

    荀攸笑道:“到那时,不知在下是得朝廷重用,还是得将军重用?”

    曹操也笑道:“得谁之重用,皆不重要。重点是从此以后,足下不会在屈身为一侍郎而已。有某为足下主张,届时使足下三公九卿,位在台阁,并无难事。敢问足下以为如何?”

    荀攸说道:“诚如将军所言,刘范在二百万大军会攻之下,必败无疑。那足下之从军,也不过是无所事事,锦上添花罢了,恐无裨益。”

    曹操说道:“怎么能说无所事事呢?等凉州被收复回来,自然就空缺出凉州牧来。而凉州牧,在我看来,非足下之才不可居。”

    荀攸说道:“好啊!既然将军如此自信,那不如就让在下在京师等着,等着看将军擒杀刘范,收复失地。当凉州光复之后,在下再去凉州上任,也不为迟。将军以为呢?”

    曹操无言以对。良久,说道:“若果真收复失地,足下可愿遂某之愿?要知道足下之才,不为朝廷出力,实在可惜。”

    荀攸说道:“可惜就可惜吧,不碍事。无论如何,在下都会在京师等着将军的好消息,届时和同僚们一起弹冠相庆。”说着,荀攸加快了步伐,意在摆脱曹操。

    曹操仔细一想,这才意识到荀攸这是在敷衍他。虽然荀攸一直不说,但曹操能体察得出来,荀攸还是对刘范取胜抱有希望。曹操追上荀攸,质问道:“足下好生糊涂啊!”

    荀攸装作一副不知道的样子,人畜无害地说道:“什么?在下怎么上一刻还被将军夸赞为国士无双,此刻将军却又突然变易,改口称在下糊涂?在下确实糊涂,不知将军何意?”

    曹操说道:“足下不要再掩饰了,你还是对刘范取胜抱有幻想!某实在是想不通,某之十军会攻大计差在哪了?足下竟然还对刘范之胜存有希冀?”

    荀攸仰天大笑,说道:“非是在下对将军之计不信任,而是对刘范之才能信任。若刘范真能轻易为将军所败,那他又是如何打败檀石槐的?当时鲜卑之二十万之众,恐怕不比如今之十军容易对付。然而,刘范还是击败了鲜卑。”

    曹操愤慨地说道:“既然足下意已决,某再相劝,也是无趣。不如就等到刘范的首级被送到洛阳之时,看足下如何!”百官均对曹操礼遇有加,而偏生荀攸却对他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这让曹操如同吃了苍蝇一般恶心。说完,曹操越过荀攸,大步流星地走了。

    却说西凉这边,刘范正在等待着。从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中,刘范得知,现在朝廷已经暂停了对西征的议论。但刘范总是本能地觉得,朝中有曹操在,就绝不会轻易地搁置下西征的决议。曹操是何等人,就算朝廷有多昏庸,曹操一定还能破除万难,寻找到策动朝廷西征的办法。

    果然,很快锦衣卫例行的情报,又一次准确无误地验证了刘范对曹操的了解。情报上说,朝廷有征召士卒的迹象,而且最重要的是,朝会之后曹操就加官进爵,拜将封侯。这无疑表明,曹操成功了。他成功地危害到凉州的安全。

    于是,刘范赶紧召集谋臣武将,商谈对策。谋臣武将们听到这个坏消息,也都是心很快沉入大海。贾诩说道:“主公可速速贿赂中官宠臣,使之劝说皇帝停止西征。”

    管宁说道:“若贿赂计败,主公可遣使奉上贡物,使朝廷见利忘义,不再西征。”

    刘范听了两人的建议,也知道现下他已经没有其他方法能阻止得了朝廷的攻势。于是,刘范紧急下令给在洛阳城的锦衣卫,让他们持重金去拜访十常侍、舞阳君和程夫人,务必要买通其中一人。然后,刘范又从府库之中拿出了一部分钱财来。西凉的府库里,因刘范拨给西域开发专款三四十亿,故而还存有足足八十多亿钱。刘范思前想后,想了想后,本想只拿出一亿钱。但事情紧急,刘范最后决定挪出十亿钱。

    但这十亿钱不到万不得已,还不能直接给朝廷。相较于十亿钱的购买和平,通过舞阳君这些人购买和平更价格低廉一些。只有当贿赂计失败后,刘范才肯将这十亿钱奉送朝廷。当然,也得防着朝廷收了钱不办事。如果朝廷还是没有停止征召士卒,集结大军,刘范不会轻易地将钱送给朝廷,那样只会让朝廷又多出一笔军饷而已。

    贿赂计虽然看起来不光明磊落,但却十分见效。想当年汉高祖被匈奴包围在白登,是汉高祖采取了娄敬之计,贿赂了閼氏(匈奴之王后),说閼氏曰高祖将献美女,将夺其宠,以故阏氏劝冒顿便于退兵。袁绍贿赂辛谌,与之里应外合,成功夺下冀州。

    至于贿赂计败后,还有纳贡。但朝廷若连纳贡都不肯的话,刘范就无路可走,只能开战了。但刘范并不想战。西域刚刚开发,不能中断。刘范也对将如何抵抗朝廷之攻势毫无心理准备,因为刘范仍然寄希望于使朝廷不出兵。

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 
收买舞阳君等,还需要时间。锦衣卫即使速度再快,把情报从洛阳城传回来,也需要时间。田丰、贾诩等人还是照常地处理政务、军务,而刘范却一直忧虑不已。

    像舞阳君、程夫人这样爱财如命的人,收买她们就像用肉骨头犒赏狗一样。但她们再去劝说刘宏那不世昏君,却是不容易。刘宏虽然昏庸,但并不代表他傻。刘宏之所以昏庸,非是因为他蠢笨,而恰恰是智谋出众。刘范自后世而来,又是历史专业,清楚当时刘宏的处境是什么。

    东汉将近两百国祚,宦戚之争从头到尾贯穿其中,愈演愈烈。刘宏之登基践祚,也是戚宦之争的结果。外戚和士人两大集团为保住权势,打压宦官之势,故而有目的地选择了当时年幼的刘宏践祚。正所谓主少国疑,外戚就有天然的权力联合士人辅佐朝政,排挤宦官。

    但外戚和士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年幼无知的皇帝,更会倚重宦官。首先,皇帝年幼,就自然需要宦官照顾好生活起居。从小照顾到大的情分,就如同父母养育之恩一样,会使皇帝与照顾他成长的宦官之间的关系变得如家人一般。这也是为什么汉灵帝为什么要称呼张让为“阿父”,赵忠为“阿母”。这并不是因为汉灵帝昏庸,而大抵是灵帝真心对待张赵二人而已。张赵二人侍奉灵帝十几年,感情不可能不深,也不是与朝臣、外戚的关系可比的。

    另外,等皇帝长到十几岁后,年少轻狂,就会自然萌生出独自掌权的心思,不满于让外戚独揽大权。所以,青年皇帝就会想方设法地扳倒外戚,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而要扳倒外戚,皇帝就大约只能依靠宦官。原因其一,宦官与之亲近可靠,忠心耿耿。夺权之事,必是刀光血影,必须依靠可靠之人方可。其二,皇帝与朝臣的关系此次并不明朗,皇帝也不知道谁是忠臣,谁又是外戚同党。其三,宦官与外戚是天然的敌人,就好比是吸血鬼与狼人一样。宦官绝不会投靠外戚,外戚也看不上宦官。

    所以,宦官作为唯一的选项摆在皇帝面前。东汉王朝的大多数皇帝的经历,都是如此:先由外戚选为君王,然后皇帝又借助宦官的力量扳倒;东汉皇帝命多为短命,故而死后朝政由太后垂帘听政,然后外戚选帝,皇帝再利用宦官扳倒。这个死循环,贯穿东汉,直到东汉灭亡才结束。戚宦之争,就如同病毒一般,除非寄主死亡,否则不会停止肆虐。

    刘宏践祚,也是由外戚窦氏扶立。有了小皇帝之后,窦氏扶摇直上,权势大增。后来,窦氏与士人陈藩等谋诛宦官曹节、王甫。曹节、王甫先发制人,挟持了汉灵帝到自己手里,从而旗开得胜。然后借灵帝之口,命令台阁贬窦氏、擒陈藩。窦氏未曾掌握所有的羽林军。羽林军受曹节等命令,急攻窦氏。窦氏族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