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十三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问十三剑-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郑泰知道了姬轩要被立为太子,觉得成王一定会有动作,一定会联系天一教,那么验证自己判断的机会便来了。

    所以他更加用心,更加谨慎的暗中盯着成原,君莫醉酒楼以及莫三。

    郑泰猜想与坚持终于收到了回报。

    这日一早,莫三从君莫醉酒楼送菜回来后,立刻换了衣服骑马离开了家中。

    郑泰看着急急忙忙出门的莫三心中暗喜,小心谨慎的跟着。

    但是郑泰没高兴多久便懊恼、悔恨起来。

    他把莫三跟丢了。

    莫三出了京城,去了京前镇方向,但是到京前镇之后,莫三突然消失了。

    莫三把马拴在一间茅厕的外面,进了这间茅厕,郑泰也跟了进去。

    这间茅厕的蹲坑是独立的,用木板一个一个的围起来,前面有一个木门。

    郑泰亲眼看着莫三进了一个蹲坑,并关上了木门,但过了大概两刻钟也没见莫三出来。

    郑泰心中顿觉不好。

    果然,当他打开莫三蹲坑的木门时,里面空无一人,而茅厕外面莫三的那匹马还在。

    “怎么会这样?”

    郑泰双眉紧锁,望着蹲坑百思不得其解。他在莫三关上木门之后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那扇木门。

    “他是怎么离开的?”

    郑泰仔细的搜寻着那间蹲坑,想要找出莫三离开的途径。

    但是他并没有找到哪里有可以容一个成年人离开的洞口。

    “该死!”

    郑泰一掌拍在蹲坑左边格挡的木板上,那木板竟然是活动的,就如同一扇门向另外一个蹲坑开去。

    郑泰终于明白了莫三是怎样离开的了。他也想起刚才有个人从他身旁走过,身形像极了莫三。

    过去了这么久,郑泰知道他已经错过了这次机会。

    但他也并不是一无所获,最起码他印证了自己的判断,成王府就是最终通过莫三向天一教传递消息的。

    回到齐王府,郑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姬轩等人。

    所有的事情姬轩从来不瞒宫阙等人,什么消息大家都是一同听,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一同商量。

    众人虽然对于错过得知天一教藏身地有所失望,但还是各自夸赞了郑泰。

    正是由于郑泰的坚持才最终发现了这条消息传递的通道。

    “莫三这样小心,是不是发现了你在跟踪他?”

    郭东明有些担心的向郑泰问道:“如果他发现了你在跟踪他,恐怕下次会采用其他的方法甩掉你。”

    郑泰道:“按我当时的观察,他应该没有发现我。那个地方显然是事先准备好的,并不是他为了甩掉我临时做出的。”

    陈奇道:“下次我与郑大人一起,应该就万无一失了。”

    郑泰喜道:“若有陈公子相助那是极好的。”

    郭东明撇撇嘴道:“怎么什么事情你都要抢着去?”

    丁沐汐道:“难道郭兄也想去?”

    郭东明有些无奈的说道:“我正要开口却被陈奇抢了先。”

    陈奇笑道:“若是郭兄要去我便不去了。”

    丁沐汐也道:“就是,郭兄喜欢臭味,奇哥哥就把这个去茅厕闻臭味的差事让与郭兄。”

    郭东明从椅子上跳起来急道:“谁喜欢闻臭味?我是去跟踪人!”

    看着郭东明着急的样子,宫阙站起来在他肩膀上拍了拍,笑着道:“二师弟,你是说不过丁姑娘的。”

第150章 越昆离京() 
成王在此时传递出消息,自然与太子之位有关。

    他要利用天一教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姬轩等人想不明白,但成王的目标肯定是姬轩,所以只要把姬轩保护好了便可。

    众人商议之后,加强了王府的防备和姬轩的出行安全。

    按照规制,姬轩的王府中是可以养府兵的,但他没有这样做。

    有两个师兄在,有陈奇丁沐汐在,姬轩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全。

    但在薛晨的要求下,之前的齐王府还是有薛晨安排的三百兵士,这三百人都是他在军中的亲信,被他安排来保护王府的安全。

    现在薛晨又从禁军中调了一千人,把齐王府防备的水泄不通。

    这也是皇帝的意思,他也怕姬轩此时出现意外。虽然他与成王做了交谈,但他不敢确定成王能听自己的。

    自己之后,大魏的皇位只能由姬轩来坐。

    云氏兄弟此时伤已基本好了,两人没有离开王府,而是选择留下来保护姬轩。

    不但他们两人留下了,兄弟二人还招来了几十个信得过的,武功高强的江湖朋友一同住在王府中。

    王府的防卫可谓滴水不漏,在姬轩出行时,由陈奇丁沐汐宫阙郭东明四人前后左右的护着,任何人都近不到跟前。

    对于这些安排姬轩只能笑着接受。

    其实众人都知道,成王现在肯定不敢在京城再对姬轩下手,但防患于未然。

    现在一般的行刺根本伤不到姬轩,若想除掉姬轩,成王除非发动大规模的强攻,但这样就如同在京城开战了。

    公然开战,成王现在还不会这样做。

    先不说在这京城之中现在成王有没有胆子这样做,单是必胜的把握他就没有。

    姬轩现在身边一干江湖高手,京城又有薛晨统领的十万禁军,成王怎么对抗?

    禁军一直是成王的心腹大患,他多次想夺下禁军的兵权,但一直没有得逞。

    薛家世代忠良,薛晨深的皇上的信赖,禁军掌握在薛晨手中,皇帝十分放心。

    但成王接下来到底会怎么做,众人百思不解。

    。。。。。。

    这几日越白很是开心。

    姬轩要被立为太子了,而他也被父亲允许继续留在京城,等参加完姬轩的太子册立大典再返回西斜。

    越氏使团若不是应皇帝之邀留下来听他宣布大事,初十前就该启程返回西斜。

    多等了这十几日,就是为了要听皇帝宣布大事。

    但这件大事宣布过之后,越白与越昆都不着急离开京城了,两人同时给大土司去了飞鸽传书。

    越白请求大土司同意,让自己留在京城参加太子册立大典。

    太子的人选出乎了大土司的意料,但好在越白与姬轩关系交好,若是姬轩真的登上了皇位,越氏自然不会有损失,所以大土司同意了越白的请求。

    越昆在信中简单陈述了册立之事,问大土司要不要继续与成王的合作。

    大土司在回信中告诉他,与成王的合作可以继续,三月春时会应成王之邀与他见面。

    其实在去这封信之前,越昆已经与成王见过面了。

    “长老此来是要继续合作还是要终止合作?”

    成王见越昆没了往日来时的欢喜,目光中还透着犹豫,便直接开门见山的把话挑明了。

    越昆听此话,知道自己的表情让成王有所猜忌,便立马微笑着,恢复了之前见面时的神情,连目光中都透着毫无改变的诚意。

    “殿下多心了,老夫此时来就是为了开导殿下的,怎么会终止我们的合作?难道殿下要就此罢手,不再争夺那至尊之位了?”

    成王狡黠的笑道:“难道长老没有要与本王终止合作的意思?”

    越昆肯定的道:“只要殿下之志未泯,我们的合作便不会终止。”

    成王大笑道:“好!但是不知大土司会不会变了主意。”

    越昆道:“大土司那里有老夫游说,况且殿下开出的条件齐王说什么也不会给的,就凭这一点老夫就能让大土司不会改变主意。”

    成王道:“有长老这句话本王便放心了。本王也在这里向长老做个保证,只要长老能让大土司赴约,本王便能让他有来无回,他的位置让长老取而代之。”

    “那我们就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

    其实越昆之前确实在犹豫。

    皇帝当朝宣布要立姬轩为太子,着实让他有些始料未及。因为从之前的各种迹象来看,太子人选怎么也不可能是姬轩。

    而他之所以选择与成王合作,正是因为成王极有可能是大魏的新皇帝,能助自己登上大土司之位。

    但如果成王当不上大魏的新皇帝,或者说成王因为没被立为太子,就此消沉,那么他要借势便没了可能。

    所以他犹豫要不要继续与成王合作,要不要为了大土司之位继续冒险。

    若是成王不能当时皇帝,以姬轩与越白的关系,即便成王助自己登上了大土司之位,也会是后患无穷的。

    但当听到成王的第一问时,他便下定决心,不管成王将来能不能登上皇位,他都要继续与成王合作。

    当上了大土司,成了越氏之王,姬轩要想动自己,恐怕要好好思量一番。

    即便是姬轩真的要对付自己,大不了就躲在数百里的西斜山中不出来,虽然这样做有些胆小,又有些无耻,但总比丢了性命强。

    让越昆下定决心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从成王的话语中听到了透着狠毒的不甘,听到了置之死地的决绝。

    有如此之心,又有天一教的支持,经营这么多年的成王说不定真的能成事。

    何况还有自己与越氏的支持。

    。。。。。。

    越昆在得到大土司的明确意见之后,便离开了京城,只留下了越白和两名护卫。

    临别时,越昆表露出了长辈的关怀,对越白道:“此地乃是大魏京城,凡是不可由着性子来,况且现在大魏朝局纷争不断,自己要多加小心,万不可被人利用,也不可参与到纷争之中。”

    越白笑道:“现在大魏皇帝清醒,又要册立太子,大事皆定,不会有什么纷争的,五叔放心去吧。”

    越昆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不再做声,跨马离去。

    越白望着越昆远去的背影,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

    在越昆离开京城的次日,越白便带着这两名护卫住进了齐王府。

    姬轩对于越白的到来很是欢迎。

    但越白毕竟是越氏少主,不住驿馆而住到自己的王府中,姬轩需要将此事禀告皇帝。

    而正好皇帝此时也要找姬轩谈话。

第151章 指点江山() 
“越白这孩子不错,他想住到你的府里就让他住吧。你是大魏将来的皇帝,他是越氏未来的少主,你们两个交好,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越氏都是好的。”

    皇帝在暖阁召见姬轩,得知姬轩也有事情要禀告,便先让他开了口。皇帝听说是越白要从皇家驿馆搬到齐王府,想也没想便答应了。

    皇帝这次醒来气色一直都很好,现在又决定了太子人选,了却了心中最最牵挂之事,整个人就更加精神了。

    姬轩见皇帝对自己显露出了父亲的慈爱,深深一揖,轻声答道:“是。”

    皇帝挥手示意姬轩坐到自己的对面,看着姬轩坐好,皇帝又道:“越氏关乎着西南边陲的安危,虽然他们是属臣,每年也向朝廷纳贡,但那只是象征性的,朝廷回给他们钱财物资却是实实在在的。越氏大土司胃口很大,虽然朕未曾见过此人,但从他以往的行事风格来看,此人并不安心只做一个越氏的大土司。当年越氏之所以弃西周归我大魏,既是因为我大魏当时国力强盛,也有越氏想自立为王,西周没有同意他们,双方闹翻之后他们负气而叛的缘故。”

    姬轩问道:“越氏归顺我大魏之后也提出过想要自立为王吗?”

    皇帝道:“这个倒是没有。这也是越氏大土司的聪明之处,他知道提出这样的要求朝廷也是不会同意的,便索性从不向朝廷透露出这样的想法。朝廷基于越氏对西斜的重要性,又见越氏归来后没有任何非分之念,是真心实意入我大魏,所以便每年都赏赐给他们许多钱财,以示朝廷的恩泽。这些钱财在我大魏国力强盛时不算什么,但经过万成之难,大魏遭受重创,若果不是周边各国相互猜忌,加上又对我们真正的国力不甚了解,恐怕我们大魏支撑不到今天。”

    姬轩道:“儿臣日后自当竭尽全力重振我大魏国力。”

    皇帝点点头说道:“你远离朝堂这么多年,说实话,父皇真没打算把大魏的江山托付给你。不论是按皇位继承的顺序,还是按治国理政的才能,这个皇位都应该是你二皇兄的。”

    姬轩道:“儿臣明白,也理解父皇。”

    皇帝见姬轩如此说,很是欣慰,继续道:“但谁知你二皇兄这几年却像是变了一个人,背着朕把整个朝廷搞的是乌烟瘴气,近小人远贤臣,还说什么忠心比能力更重要,这江山要是真的交到了他手里,恐怕用不了多少时日便会被他败掉。”

    姬轩道:“二皇兄说的倒是有些道理,忠臣才是立国之本。”

    皇帝有些生气的说道:“他那是在狡辩!他说的忠心是对他自己的忠心,不是对朝廷的忠心。那些人忠于他,倒不如说是奉承迎合他。都以为他是未来的皇帝,溜须拍马还不是为了给自己将来谋取更大的权利。再者,忠心之人也得是有才能之人,如果这个人胸无点墨,毫无才识,再忠心也是枉然。”

    姬轩道:“父皇说的极是。”

    皇帝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对于你二皇兄的改变父皇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说,他应该知道这皇位迟早是他的,更应该珍惜才对,可他不但不珍惜,还想亲手毁掉这祖宗留下的江山。”

    姬轩道:“这个儿臣也不明白。或许只有二皇兄自己明白吧。”

    皇帝道:“朕看他自己也不明白,要是明白怎会干出这样的事情?不过幸好朕还有你,也幸好无邪子把你教的如此优秀。”

    说着,皇帝满脸欢喜的看着姬轩,目光中满是父亲的慈爱。

    姬轩起身,跪下一拜,道:“儿臣多谢父皇!”

    皇帝道:“起来吧。”

    等姬轩起身重新坐好,皇帝继续道:“朕真应该好好谢谢无邪子,他不但救过我们父子的性命,还为朕教出了一个如此优秀的儿子。等一切稳定了,你派人请他到京城来,朕要当面谢谢他。一晃这么多年了,朕还真是想他。”

    姬轩道:“儿臣遵命。”

    皇帝望着姬轩,久久之后才说道:“父皇知道你的志向并不在此,而是想仗剑江湖,做一个行侠仗义的大侠。这也是父皇年轻时的志向,若不是万成之难,皇室凋零,父皇已经与你师父一起畅游江湖了。但是谁让我们生在皇家呢?皇家有难,我们身为皇室子孙自当义不容辞。”

    姬轩道:“儿臣确实没想过要回京争夺皇位,即便父皇招儿臣回来,儿臣也没想过与二皇兄争夺。不过年前出去赈灾,让我看到了许多事情,最终下定了决心要和二皇兄争一争。策马江湖行侠仗义本就是为了扬善惩恶,救民于水火。现在整个朝廷已经病入膏肓,黎民百姓已经陷入水火,若要根治,必须铲除奸佞,重用贤良,虚怀纳谏,励精图治,增强国力,以图政治清明,还天下清平。”

    皇帝听完姬轩所说,面色大喜,尽是赞美之意。

    “不错不错。为君者,一人独握大权,理应审时度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心宽以容天下,胸广以纳百川,亲贤臣,远小人。看来皇儿远比父皇想象的还要优秀。大魏江山交付给你,父皇真的可以放心了。”

    姬轩这是第一次在皇帝面前表露自己的思想,见得到皇帝的认可,心中极为高兴。

    皇帝慈爱的望着姬轩,久久之后说道:“依你之见,该怎么安置你二皇兄?”

    姬轩没想到皇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