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十三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问十三剑-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一教主笑着道:“即便他没用毒药控制着我,你我想要杀掉他也是不可能的,当年的石墨老祖可是有无法神剑带领众多江湖高手才杀掉的。虽然他不一定有石墨老祖的成就,但我们也不是对手。”

    那人道:“石墨老祖虽然被无法神剑带人斩杀,但是他亲创的九玄大法却被保存了下来,而且还落入他的手中。这九玄大法如此厉害,只可惜他只让我们练了三重,若是我们练会了全部五重,那两个少年又何用担心。“

    天一教主道:“他是怕我们练会了五重就不受他控制了,那样他要利用我们报仇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他不是有毒药吗?”提起毒药那人的脸上立马变得阴沉,“本想着这次能通过成王结交越氏,好让他们给你解毒,谁知那大土司竟然再次拒绝了我们。当年他是觉得我们实力不行,要借他们的势力,可是现在我们。。。。。。不知道他为何还会拒绝。”

    天一教主道:“因为我们在他那里没有价值,他要的是在西南称王,虽然也需要人手,但我们并不是军队,提供的帮助有限。这次他与成王合作,只要事成便能兵不血刃的达成所愿,所以他不会与我们合作。“

    那人道:“成王来消息了吗?也不知道他准备的怎么样了。”

    天一教主道:“他的计划已经开始了,估计这两天消息就会传到京城,太子有的忙了。”

    那人有些不理解的说道:“十拿九稳的皇位,硬生生让他弄成了现在的局面,真是不知道那位是怎么想的。”

    他说的那位自然不是指的成王,这个天一教主明白。

    天一教主道:“他就是为了皇位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所以他要让捡到皇位的皇帝陛下眼睁睁的看着大魏的江山毁在自己儿子手中。”

    那人道:“他可也是姓姬,难道他就真的愿意看到天下大乱,姬氏皇权易主?”

    天一教主道:“他的内心早已扭曲,我们不能按常人思之。不过他这样倒是给了我们机会。”

    那人道:“是啊,若不是天下大乱,我们的志向还只在江湖,哪儿有机会夺取皇位。”

    。。。。。。

第229章 三面受敌() 
天一教主道:“那两个少年到时候你我各对付一个,虽然不一定能胜过他们,但起码能长时间拖住他们。只要拖住了他们,争取到时间,我们便成功了。”

    那人问道:“其他人呢?”

    天一教主道:“都已经安排好了。”

    那人有些不解的问道:“成王不是让人送来的有越氏的毒药吗,你为何不用?”

    天一教主道:“越氏不可信,况且这么多人难免不会有用毒的高手,若是让他们提前发现了,便会有些麻烦。动起手来也许损失会大些,但只要按照我们事先的安排进行,一切便都在掌控之中。”

    顿了一下,天一教主又道:“这次出去通知归附我们的帮派可都通知到了?”

    那人道:“我与左羽飞几人分头行事,回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常州城内碰过头,都已通知到了。“

    天一教主舒了口气道:“一切都要结束了。”

    那人道:“对于他们是结束,而我们才刚刚开始。”

    天一教主哈哈放声大笑:“齐叔说的很对,我们才刚刚开始。”

    那人道:“等成王与他们战的精疲力尽之时,我们杀出,一定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天一教主道:“即便有人阻挡,也要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这里的事情结束之后,我们立马带人赶去京前镇。”

    那人道:“梅长老已经去与成全会合了。”

    天一教主点了点头,望着远处说道:“这次之后我们就不用活在阴暗中了。”

    。。。。。。

    姬轩当上太子之后励精图治,力图在短时间内去除大魏朝廷的沉疴宿疾,恢复国力。他与范长云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提拔了不少青年官员,朝堂风气经过他们几个月的努力之后焕然一新。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想要彻底让大魏国力恢复,并不是几个月便能实现的。姬轩知道,成王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如果不加快步伐,一旦成王实施自己的计划,后果将十分严重。

    成王的计划是什么,姬轩并不清楚,但他预感成王一定会孤注一掷。所以姬轩一直派人紧紧的盯住成王。

    成王这边一直没有动静,不过边疆却接连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北燕十万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北境防线。北燕铁骑好似对大魏北境防线兵力部署了如指掌,专攻兵力薄弱之处,半个月内竟然接连攻克大魏五座城池。最糟糕的是北境防线主帅行军途中遭遇北燕伏兵袭击,中箭不治身亡,现在北境数万将士没有了主帅,各自为战,形势非常不好。

    不过好在北燕铁骑南下速度太快,后续粮草补充不及时,最新的军情奏报显示他们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大魏将士趁机稳住了阵脚,虽然各自为站,但也能依城固守。从前面城池败退下来的兵士,现在都补充到了后面这些城池,所以现在每个城的兵力都很充足,北燕的铁骑想要轻易攻下并不像之前那般容易。

    不只是北境,西北与西南也传来了急报,晋国与西周也各自屯兵大魏西北与西南防线,随时都有进攻的可能。

    三面之敌,如果应对不好,大魏的处境真的是非常危险,有可能是万劫不复。

    此时老皇帝正处于昏迷之中,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姬轩决断。

    “诸位爱卿,”姬轩环视着朝堂上的文武官员说道,“你们有何良策可以畅所欲言。”

    文武官员在姬轩声落之后没有人站出来开口,关乎国家生死存亡,没有人敢妄言、轻言。

    见诸官无人回应姬轩,范长云开口说道:“晋国与西夏暂时未动,我们还有时间,特别是西南有薛将军在,西周不敢轻易妄动,晋国若没有必胜的把握是不敢主动进攻的,他们现在是在观望我们对于北镜的反应,同时也是在牵扯我们西北的兵力,让我们无法调兵救援北境,若是我们应对不力,他们便会趁机发难。所以现在最主要的是赶快为北境选出一名主帅,整饬北境防线,反击北燕。”

    姬轩点了点头,然后看着下面的一位官员问道:“林大人,你们兵部可有北境防线主帅的人选?”

    兵部尚书林源答道:“回禀殿下,收到急报,臣便于兵部各位主管商议了此事,已经有了一个人选。”

    “快说!”

    林源道:“定安军主将唐斌。”

    姬轩听到唐斌的名字恍然大悟。

    是啊,唐斌被贬为定安军主将之前便是北境的主帅,若论对北境的熟悉,无人能比。姬轩当上太子之后曾想让唐斌到京城任职,但被唐斌婉拒,唐斌说现在的京城并不需要他,若有需要之时,他一定会义不容辞。

    姬轩道:“速速传旨,让唐将军立刻赶往北境。”

    “是!”

    确定了主帅人选,接下来便是钱粮。打仗不只是拼人力,还要拼财力。大魏这些年在成王的主政下,国库极度空虚,虽然姬轩当上太子之后查抄了不少贪官,收缴入国库的钱财也不少,但若是真的与这三国全面开战,这些钱财远远不够,所以要从长远考虑,通盘计算。

    姬轩让户部从国库中拿出三分之一钱粮支援北境战事,然后再从北方各州府借调一部分。姬轩特别强调,朝廷是从各州府借调,不是强行征收,各州府可根据自身情况拿出可以拿出的钱粮,不得向百姓摊派,如若有官员胆敢趁机敛财,查出一个斩杀一个。

    听了姬轩的安排之后,内阁与户部没有异议,但薛晨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启禀殿下,根据战报,北燕大军采取的是以骑兵突袭,他们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攻下我们五座城池,一是他们掌握了我们北境防线的兵力部署,绕开重兵把守的地方,专攻兵力薄弱之地,再者就是来战之初我方便失去了统帅,造成兵力调派混乱,这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但是现在北燕骑兵已是孤军深入,后续给养跟不上,所以臣以为,只要唐将军到了北境,稳住了军心,北境战事不会持续时间太久。”

    姬轩点了点头,道:“所以薛将军认为朝廷没必要准备那么多粮草?”

    薛晨道:“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但没必要现在就送往北境。北境所需粮草可让殿下刚才提到的那几个北方州府先行筹集送到,然后根据战事发展再决定是不是需要从京城运送。根据现在西北与西南的急报,这两个地方极有可能也发生战事,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

    薛晨的一番分析让姬轩与众臣都觉得十分有道理,所以就按了他的意思来办。

    不过这边刚确定好让唐斌出任北境主帅,定安军那边便传来了噩耗。

第230章 最合适的人选() 
一队禁军护着一名太监快马出了京城,但刚出京城便遇上对面一匹快马疾驰而来,两帮人马都是急匆匆的,谁也没有要让对方的意思,结果迎面而来那人差点撞上最前面的太监。

    太监是前往定安军宣旨的,皇命在身,事情紧急,见有人冲撞,顿时火冒三丈,骂道:“着急去去投胎啊。。。。。。“

    太监边骂便稳住身子,定睛一看,见对面那人风尘仆仆一身戎装,应该是个传令的军卒,联想到北面的战事,又见此人行色匆匆,暗想此人应该是有紧急军情在身,便压制住怒火,有些生气的问道:“你这么着急,难道是北境军情又有变化。”

    那士兵见是一名太监,又有禁军随行,知道不是他能得罪的,忙施礼说道:“小的无意冒犯,还望公公息怒,小的不是从北境来,是青州定安军的,有。。。。。。”

    “你来自定安军?”太监吃惊的问道。

    士兵赔礼说道:“正是,小的有紧急奏报,所以请。。。。。。”

    太监急问:“是何紧急奏报?”

    “这。。。。。。”士兵冲撞了太监,自知理亏,但要让他说出军情却是不敢。

    太监也反应过来了,知道自己这么问是越了规矩,便改了口,说道:“咱家正是要去定安军宣旨,太子殿下让唐将军担任北境主帅,赶赴北境御敌,难道你们定安军出了什么变故?“

    那士兵一听,立刻翻身下马,单膝跪地,伤心的说道:“唐将军。。。。。。唐将军遇刺身亡了。。。。。。“

    太监闻言,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好在他身边的一个禁军忙扶住了他。太监定了定神,然后说道:“你不要去兵部了,随咱家去东宫,把此事直接禀报给太子殿下。”

    士兵现在知道事关重大,便道了声是,上马跟着太监一行进了京城。

    。。。。。。

    当姬轩听到唐斌遇刺的消息后,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对姬轩而言,唐斌并不单单只是一个北境主帅的最佳人选,还因为唐斌曾经帮助他的情谊和唐斌本身就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国之柱石。

    现在唐斌遇刺身亡,他的情谊无法偿还,而北境再次没了合适的主帅人选,大魏失去了国之柱石,姬轩真的是很伤心。

    范长云与兵部尚书林源得到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东宫,姬轩要与他们商议再选出一名合适的北境主帅。

    林源从接到这个消息后便开始在脑海中思索着新的人选,他把大魏的武将逐个甄选了一遍,实在是想不出合适的人选了,所以当姬轩的目光看向他时,他立刻躬身说道:“殿下赎罪,老臣愚钝,已经想不出何人能担当此任了。”

    成王当政这些年,不但魏国国力下降,朝政混乱,官员的选拔也不正常,正直有才能的官员被打压,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反倒是受到了重用,虽然经过姬轩的拨乱反正,已经提拔了不有才能的官员,但如北境主帅这样重要的人选,这些人中还真的找不出来。

    林源没有人选,范长云同样没有,新提拔的武将太过年轻,而之前能征善战的要么被成王及其党羽陷害亡故,要么年龄太大已经无法上战场。

    其实姬轩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虽然很伤心,但也在思索着新的人选,不过他所知道的人中更没有能够胜任者。

    姬轩本来寄希望于范长云与林源,但现在此二人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他决定变通一下。

    “本宫有一个方案,范首辅与林大人听听看是否可行。用一年轻者为帅,同时派一老将军进行辅助,这样可以弥补年轻者经验之不足。“

    “殿下这个方案不可行!”

    范长云与林源还在考虑姬轩的方案是否可行,是否有这样的人选可以胜任,一直站在殿内没有说话的薛晨开口了。

    姬轩问道:“为何不可行?”

    薛晨道:“先不说有没有符合殿下要求的青年将领,单是现在闲赋在家的老将军们便没有人可以担当此任。。。。。。”

    林源打断薛晨道:“马老将军可以担当此任。“

    薛晨微微一笑说道:“马老将军年近九十,先不说他思虑是否还清晰,单是他的身体能否承受从京城到北境这么遥远路程的急行军就很难说。”

    “还有。。。。。。“

    “林大人知道的那些老将军薛晨也知道,“林源还没来得及说出想要说出的名字便被薛晨打断,”此去北境路途遥远,并且战事刻不容缓,所以急行军是家常便饭,以现在这些老将军们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承受,所以殿下的方案不可行。“

    范长云也说道:“确实不可行,老将军们没有合适的人选,青年将领同样没有合适的人选。新近提拔的将领大都没有什么资历,不像薛将军,出身将门,对于兵法谋略从小耳濡目染,又自幼随军出征,自是很早便可以独当一面。北境现在急需要胜仗来鼓舞士气,所以主帅的人选必须慎重,不然北境局势真的危矣。“

    姬轩皱着眉道:“难道天要亡我大魏吗?”

    薛晨笑了两声说道:“殿下言重了!你们想来想去,其实最合适的人选就在你们眼前。”

    姬轩愣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指着薛晨说道:“你?“

    薛晨微笑着点了点头,“正是臣。”

    范长云急忙说道:“薛将军虽然合适,但身为禁军统领,掌握皇宫与京城安危,此时万万不可离京。”

    其实在薛晨自荐之前,林源已经想到了他,但并没有开口,因为范长云的担心他已然清楚。虽然现在姬轩已是太子,但谁都知道成王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寻机对姬轩发难,夺取大位。成王之所以现在没有行动,一者可能是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再者就是关乎京城安危的禁军一直都掌握在薛晨手中,而薛晨与姬轩情同手足,让成王毫无拉拢的机会。在京城成事,禁军的力量不可忽视。

    但若是薛晨离开了京城便不一样了。薛晨离京,姬轩虽然不一定会任命新的禁军统领,但一定会有人暂时替薛晨掌管禁军,这个人会不会如薛晨那样忠于姬轩就不一定了。

    姬轩同样明白范长云的担心,但相对于个人的安危,他更关心的是整个大魏的安危。国若不在,他这个太子还有何颜面立于世间。

    因为太过亲近,姬轩之前考虑人选时是忽略了薛晨的,现在薛晨自荐,他才恍然大悟,薛晨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姬轩望着薛晨,不知不觉已是热泪盈眶。

    薛晨见状,继续笑着说道:“在臣出征前,殿下这样可是有些不吉利啊。”

    姬轩用衣袖拭了一下将要滚出眼眶的泪水,然后说道:“本宫是迷了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