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小官员-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下官看,朝廷应该再派人去探明矿产,只是佐渡岛离日本太近,离大明太远,如果属实,怎么挖矿也是问题。”

    马文升听完,“你可知具体的位置?”

    张超点点头,然后要来纸笔,在纸上将大明,朝鲜,日本的位置画了出来,然后点出了佐渡金矿的位置,弘治和重臣们看着这个离日本太近的金矿也觉得头疼不已,这地方还真有点够不着,鞭长莫及呀!

    可是张超所说的金矿又实在太过诱人,不,应该说可以让人发疯,不搞清楚谁也不会安心。当然有人怀疑张超说谎,但是就算是皇帝,也绝不相信张超会如此不智,敢当着皇帝和重臣的面公然撒谎。

    而且就算张超撒谎,他们也得跑过去看一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可是可以开采几百年,一年上千万两的超级大金矿,甚至可以说决定了大明的国祚。若是真的,他们这些人看着金矿不开采,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也是极度的不负责任。

    所以重臣们围绕着地图看来看去,谁也没有出声,他们都在思考其中的利弊。倪岳对张超比较了解,他知道张超既然敢把此事抖出来,肯定有一套自己的方案。

    “张超,你去过琉球,又灭过倭寇,想必对日本有所了解,你说说看,朝廷应该如何做?”

    张超点点头,指着佐渡岛说道,“荡倭营的水师已经足够对付倭寇,臣请求率领水师与探矿工匠一起再次去此岛查访。只是若是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力,臣以为当一步步来。”

    他指着济州岛说道,“此岛原为前元的养马地,一年可养马两万匹,大明创基之时,此岛却为朝鲜窃据,臣以为朝廷可首先收复此岛,以此岛作为前进基地;

    通过此岛前往佐渡,不过数日,有荡倭营水师掩护,想必我朝可以牢牢控制佐渡岛。”

    马文升听张超说完,点了点头,想了一会,又摇了摇头,“此岛离日本太近,还是太近呀,若是倭寇侵扰,恐不易开采。”

    一直静静倾听的次辅刘健突然插口说道,“先查明金矿,其他再说。”

    丘濬点了点头,他此时心中有了决断,“此事至关重要,又千头万绪,在查明之前,却需要保密。

    臣以为李东阳可入阁专司此事;

    另外派人去朝鲜通知朝鲜王,大明决议收回此岛,就算没有金矿,一年两万匹马也值得朝廷收回此岛;

    荡倭营分拆一事应当立刻停止,朝廷封赏大典后,张超陈豹即刻出京,查询金矿事宜。另外内廷可派出得力内宦一同查访。”

    丘濬说完之后,众大臣纷纷点头,弘治也赞赏道,“爱卿考虑的周到。”

    他看了看身边的太监,突然指着身边的随身太监何文鼎说道,“文鼎向来忠直,可一同前往。”

    丘濬对于这个人选相当满意,因为何文鼎是浙江余姚人,一向忠诚敢言,甚至连皇帝小舅子在宫中胡闹,也是直言进谏,甚至惹怒了皇后。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王宗彝突然问道,“济州岛归朝鲜已有百余年,朝廷当以何名义收回?”

第409章 影响() 
大宗伯的话点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名义。中国人常说师出有名,到了明朝这件事就更加重要了。要不然朱棣也不会背上一个篡字,要不然嘉靖也不会为了谁是他的爹跟大臣们斗来斗去。

    事实上名义代表着统治秩序,如果作为当政者带头违背,上行下效就会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最后倒霉的肯定是当政者,所以自太祖开始,就非常重视这一点。

    当然这样干的后果就是很可能会出现一大批欺世盗名者,而到了明朝崩溃时这一点就暴露无遗。但是权衡利弊,有大义的名分对于维持朱家的统治至关重要。

    朝鲜和日本名义上都是大明的藩国,要拿人家的地总要有一个大气的理由,要不然何以服众。如果大明朝带头不遵守礼仪道德,他还怎么驾驭天下,所以名义这个东西看起来有点虚,但至关重要。

    大宗伯话一出口,重臣们立刻就停止议论,开始思考起来。实际上他们除了愁佐渡岛离日本太近,让大明难以下口之外,其次就是担心出兵的名义。

    但是看到有这么多金银的可能而不出兵,那是不可能的,混到部堂级别的高官可以有很多缺点,但唯独不可能迂腐,即使是提出问题的王尚书也同样如此,他的目的就是想大家一起定一个说法,好让礼部在与朝鲜打交道时,不那么为难。

    张超表面上也是严肃的思考,但是内心却十分不以为然,来自于后世的他见过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堂堂理想国的大统领都可以出尔反尔,说话跟放屁一样,何况普通人。

    张超记得腓特烈大帝的经典名言,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拿来便是,辩护律师总是找得到的,这才是霸气,也是这个弱肉强食时代通行的规则。

    大明现在这一套礼义廉耻是建立在大明的力量强大无比,可以制定规则的基础上,但是现在大明连身边的藩国都没办法控制,没这么强大的国力却去追求所谓的颜面,那跟宋襄公有什么区别,只是留下一个笑柄罢了。

    但是张超知道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大明想改变这个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他当然要出来为君分忧。

    张超出班说道,“朝鲜以东的大海鲸鱼众多,又被称为鲸海,臣以为朝廷可租借济州岛用于捕鲸的处理基地,当然大明也不会亏待了朝鲜王,每年可以缴纳一些租借费。”

    丘濬听完,点点头,这个理由不错,他接着说道,“荡倭营出兵的理由也是捕鲸,另外若是日本使者来询问,日本的那个佐渡岛也可以这么说。”

    王尚书知道这个理由还算可以,但是凭什么朝鲜王会答应,面对他的疑问,张超笑着说道,“荡倭营可以去朝鲜都城汉城访问一下,让朝鲜王知道大明船坚炮利,这样才好谈嘛!”

    张超想着赤裸裸的敲诈朝鲜王,让这群老大臣都对他另眼相看,再想到张超对于琉球国的处理,这些大臣立刻明白了这个年轻人真不是一个良善之辈。

    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弘治心中陡然产生了一股豪气,欺负人的感觉就是不错,如果也能这么对付蒙古鞑子就好了,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弘治突然产生了这种感觉。

    就在大家各有心思之际,这场秘密的会议终于结束了,倪岳临走时给张超使了一个颜色,有些事情他需要问清楚。

    事实上这一次说出佐渡金矿的事情属于张超临时起意,根本算不得预谋已久,所以被李东阳拉到宫中时,他才突然明白其中蕴含的重大意义。如果这座金矿的产量跟他看到的资料记载的相似,佐渡金矿会改变中国和日本的国运,这一点都不为过。

    为了控制这座金矿,大明必须发展海军以控制相关海域,否则别想采金,有了强大的海军,明朝也不会蠢到再闭关锁国,因为日本随便一个孤岛都有这么大储量的金矿,那么日本本岛呢,最起码会想着摸一摸情况。

    如果到时候明朝围着日本沿海这么一转悠,大大小小的金矿消息根本都瞒不住,到时候贸易也好,抢劫也罢,中日之间必然会爆发激烈的冲突。

    这个时候日本正处于战国时期,到底是村长乡长搏斗,这种混乱的局面也方便大明的扩张,但是想彻底征服却又难上加难,所以很有可能会长期化。

    日本有大金矿,其他国家呢,到时候明朝将会有很大的兴趣往东南亚扩张,他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比如说菲律宾巨大的铜矿储量,等尝到海外拓展的甜头之后,明朝再想闭关锁国已经毫无可能。

    当然有利必有弊,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荡倭营的作用将举足轻重,那么朝廷必然会更加重视荡倭营,他在荡倭营做的那些手脚,看来是需要收回了。

    另外大量金银流入朝廷,肯定会推动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到时候通货膨胀也将不可避免,很有可能南北差异将越来越大,到时候土里刨食,活不下去的北方农民极有可能引发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考虑到明朝正德年间的那场农民起义的规模,这一次也许会更加严重。

    仔细的想了又想,张超突然对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他这个蝴蝶极大的搅和了整个时代,太热闹了,总比沿着历史线前进来的刺激。

    张超一边沉思,一边和倪岳回到家中,倪岳到了书房,不等坐下,就问道,“今日之事,你为甚要先告知李东阳?”

    张超摇了摇头,“此事太过重大,下官一直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奏报朝廷。昨日在阁部处,几次想说出口,却不敢乱说。今日遇到李学士,方才坦陈以告,想听一听他的意见,没想到李学士立刻拉着下官去见天子。”

    倪岳听完脸色缓了缓,“你要是禀明老夫,老夫也会拉你去见天子。老夫相信你不会胡言乱语,但是此事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有了这个金矿,大明至少可以延长国祚百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呀!”

    事实上如同倪岳这样想的大臣很多,所以对于丘濬撕下脸皮,派荡倭营去日本几乎无人反对。就算张超所说大打折扣,朝廷一年能弄来一百万两金银,那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饱读经史的重臣都知道,像大明这样的大国,如果出现改朝换代,最大的可能就是中央出现财政危机,然后不得不加税地方。中央加一两,到了地方就会增加到十两,到时候老百姓活不下去,就会造反,朝廷就必须镇压,这又加剧了财政危机。如此一来这样的恶性循环必然会把帝国推到绝路。

    而偏偏明朝财政极其困难,这早就引起有识之士的极大关注,所以对于张超弄来的超级大喜报,不管内心是否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必须去查探一番,就算为此得罪了两个藩属国也绝不在意。

第410章 献俘() 
弘治皇帝连夜召集重臣开会,但是具体什么内容谁也不知道,很多人都以为出现了空前紧急的军国大事,所以第二天北京就脑补出一个结论鞑子又要打过来了。

    几十年前也先围攻北京的那一幕还有老人记得清清楚楚,所以谣言四起,很多人急哄哄的离开京师,等天子得到报告时,已经是人心惶惶。

    哭笑不得的弘治只得让人辟谣,他召集重臣开会是因为讨论对于荡倭营的封赏问题,绝没有鞑子入侵这回事。

    知道内幕的大臣也进行安抚,老百姓见朝廷没乱,权贵们都没有跑路,也都将信将疑。这时候刚刚廷推入阁的李东阳建议这一次献俘仪式规模弄大一些,以安抚百姓。

    天子点头同意,等到了弘治七年六月初,献俘仪式正式举行,明朝和它的前任朝代一样,将奏凯献俘礼作为一种重要的军礼。

    与之前的汉族中央政权相比(特别是与宋代相比),明代的奏凯献俘礼不仅更为隆重宏大,而且献外族俘虏的次数也远侔前代。

    而如何献俘有一套十分固定的礼仪,大概分为奏凯还师、献俘告庙、论功行赏。此时兵部已经露布天下,而主要将领也已经入京,所以这一次礼仪就是献俘告庙。

    本来这一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员是张超,按照规定他应该作为大将在大庭广众之下献俘。但是张超以自己是文官为由坚决拒绝了,但是荡倭营游击陈豹并没有参与指挥,他也不好意思作为大将献俘。

    最后根据张超提议,丁猛丁怀德两位丁千户作为大将来报捷,大明两个千户就消灭了数千倭寇,这说出去可以显示大明国力强盛。

    张超穿越前见过九三胜利日阅兵,国庆阅兵,但是这个时代的献俘典礼却十分不同。献俘典礼更在于震慑叛乱,而不是炫耀武力。

    献俘礼的地点是午门,从正面看,午门呈凹形。东、北、西三面相连的城台,高十二米,使门前形成了一个可容纳两万多人的方形广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帕瓦罗蒂等世界“三大男高音”,曾在依门而设的临时舞台上,面对广场上如醉如痴的听众,引吭高歌。

    门正面北面城台上,正中是重檐黄色琉璃瓦庑殿顶城楼,面阔九间。所谓“重檐”,就是从外面看,有上下重叠的双层房檐;“庑殿顶”,即房顶呈五条屋脊、四面斜坡状。城楼东、西两侧,分设钟楼和鼓楼。皇帝祭社稷坛时,鸣钟,祭太庙时击鼓,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

    仪式前一天,被俘的战俘,颈系白带,反剪双手,由兵部官员牵引,自长安右门人内,押至太庙、社稷坛祭祀,表示是祖宗的护佑和国家的福份。此举被称为“献俘”。

    当日清晨,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分列两厢,身穿朝服云集午门前,此时荡倭营将士挺胸叠肚自豪的押运着数百名日本俘虏,还有首级器械旗帜,运送到午门之前。

    太阳初升,午门前广场上,刀枪林立,旌旗蔽日。皇上驾临城楼,一声令下,先是两个人高喊“拿去!”回音未落,又有四个人齐呼“拿去!”接着,八个人、十六个人、三十二个人……直至三百二十人放声呐喊“拿去!”气势磅礴,声震苍穹。

    在惊天动地的呐喊声中,数百名奇形怪状的倭寇,被五花大绑地带到广场上,瑟缩着跪倒在地。

    身穿衮龙服的皇帝在鼓乐声起、三呼“万岁”声中,至午门城楼御位上降旨,对俘虏进行发落,若恩赦不诛,则宣旨释俘,众战俘叩头谢恩。此景称为“受俘”。

    高高在上的大明弘治皇帝这也是第一次举行这样的盛典,他居高临下看着广场下数万军民朝着他姓三拜九叩大礼,不由得豪气万丈,作为君王的快乐原来就在于此!

    这一次对于倭寇的处理相当宽容,毕竟战争不是爆发在大明。所以几个岛津氏头目被饶恕,未来将作为乖宝宝遇有典礼就被拉出来亮相。而其他的倭寇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毕竟东番岛金矿缺人,这群倭寇可都是好劳力呀,要是杀了也太浪费了。

    献俘完毕后,朝廷公开宣读了封赏。根据圣旨,荡倭营入京营序列,此时大明的十二团营就被改为十三团营。

    按照制度,荡倭营当以侯爷掌军,但是被文官坚决拒绝了,这本来就是试行文官领军的部队,怎么能被勋贵控制,更何况未来荡倭营将承担很重大的使命,怎么能由勋贵折腾。

    所以最后妥协的结果就是,掌军勋贵不设,以都督杨玉为都指挥,陈豹为副,内臣汪直、何文鼎为正副监军,升擢张超为右副佥都御史,正五品,兼任荡倭营都教化使,改工部都水郎中王琼为兵部郎中,兼任荡倭营副都教化使。

    杨玉祖上是鞑官出身,成化弘治年间先后担任游击参将等职,屡立战功,资历很老,由他这个毫不相干的老将军来担任总兵,一方面朝廷放心,另一方面也想让杨玉来看看荡倭营的体制到底如何,以备参考。

    陈豹虽然变为副手,但是他的级别被提升了,改为副总兵,他当然会非常满意,但是由主将改为副手,陈豹还是有些心中不甘;

    作为荡倭营的创建者和灵魂人物,张超这一次被从七品的御史改任五品御史,下一步升迁最起码是按察使一级的高官官员,他当然也很满意;

    王琼是本朝刚刚冒出来的新秀,成化二十年的进士,在都水郎中任上,编著了《漕河图志》八卷。接任的人查考那些事,竟然是毫厘不差,由此王琼以勤勉、干练而出名,本来要被刘健提议改任为河南参政,但是临时被调任荡倭营副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