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金穗-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装好衣裳在木盆里先回了家,经过秦涛家时,她竖起耳朵,留神细听。压抑的喧闹中只听得到孩子的哭声,夹杂着涛媳妇的啜泣,李十娘的打骂和心疼的哭泣,还有秦十郎的阻拦低吼。

似乎秦涛受了风寒生病了……

她勾起嘴角,脚步变得轻快起来。

金穗听翠眉和珍眉说话,就知道翠眉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她微微笑起来,也有些疑惑刚发生了什么事,但也知道翠眉不太可能主动告诉她,她轻轻摇头,捧了手里的书本来看。

书是金穗屋里本来就有的,墙角还有个小小的书架,她这几天精神好,便自己找了书来看,翻来覆去就只有几本儿童启蒙的书,《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孝经》等,还有几本《女诫》《女训》等教导女子三从四德的书。

据她这几天了解,本尊会写毛笔字,在黄秀才的教导下,她能把三从四德倒背如流,但金穗不行,她连字都认不全,只能艰难地辨认,把繁体字和简体字对照着记忆。反正她身体不好,有的是时间磨,先把字认全了再来背诵——黄秀才死了,黄老爹不像个饱读诗书的人,她就算背会了能背给谁听?

左右不过是有备无患,以后好堵了那些说闲话的人的嘴。

翠眉晾完衣裳,金穗瞧瞧窗外,今儿又是个好天气,她的心蠢蠢欲动,正要叫翠眉,就见从二门上转出来个中年妇人。妇人简单地挽着个髻在后脑勺上,簪了根桃花纹的木簪,看起来精明干练,嘴角时常平抿,是个厉害的人。

这人也曾来看望过她,金穗对此人还有几分印象,只不记得是谁了,她便低了头,等着外面的人先说话。

“四伯娘,你还真亲自过来啦!”翠眉笑盈盈地迎上去,“让娃儿们过来就行了,或者叫我去你家里,哪儿能烦劳你亲自来?”

“这不是小事儿,我又正好想瞧瞧黄姑娘。”方四娘在翠眉的引路下进了屋,脸上也带了点笑。

金穗便知道这人是村长的妻子,只疑惑村长与自家交情并不深,方四娘到黄家做什么?她不敢拿大,在翠眉的吆喝和珍眉的服侍下穿衣起床。

方四娘在堂屋里站了站,叫着不让金穗客气,估摸着金穗穿了衣,她亲自走进了药味浓重的房屋,面不改色地压上金穗的手:“黄姑娘,你莫客气了,我们乡里乡亲的,又不是客,你歇着吧。”

拿出早准备好的康寿符,压在她枕头下,笑道:“这是去年我在药王庙求的符,和尚给念过经开过光的,一定保佑你平平安安、长寿多福……”

又说了些吉利话,面对她小女孩实在拉不起家常,就扯了她爷爷来说。

金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方四娘是秦五奶奶的儿媳妇,秦五奶奶在黄秀才葬礼那天还让村里媳妇们莫受了王老太的蛊惑,方四娘这个儿媳妇却也是“神神叨叨”的。可见,别人家“神神叨叨”就是蛊惑,她自家“神神叨叨”就是祈福。

她抿着唇细声细气地笑道:“多谢四伯娘了。原我不该占用了四伯娘家的福气,因着我这病厉害,就先沾了四伯娘、四伯伯的光,等我病好了,明年我让爷爷带着我亲自去药王庙专为四伯娘一家求符。”

方四娘先是一愣,俄而大笑起来,神态间亲密很多:“你这娘娃儿会说话,一会儿‘占’一会儿‘沾’,一会儿‘符’一会儿‘福’的,难得你说得不拗口,却把我给听晕了!”

金穗微微垂下头,做羞涩状。

方四娘笑了笑,夸她伶俐聪明,然后道:“我来的时候我们当家的还让我带个话,吃了晌饭,我们村里家里有人的要去柳树下开村会。等你爷爷回来了,你告诉他一声儿,不用去太早,免得冻着了。”

金穗应了一声道谢,又见她看看旁边的翠眉,却是对着金穗说的:“眼看快落雪了,天儿越发凉,炕得烧起来。要是没有昨儿的夜里那糟心事儿,今儿的海子江子他们就去东山上打柴火了。我想着你爷爷只搬家来的头一年去过东山,估摸路记不太清了。你跟你爷爷说说,过两天儿他要是能出门的话,干脆和我们家的俩娃儿一起去,算是个伴儿。”

除了第一年,后几年黄家直接买的柴火。秦海和秦江是方四娘的儿子,另外还有个在外当兵的儿子秦河。

金穗略作思索,感激地笑道:“那多谢四伯娘了,我一定跟爷爷说。”又扑哧笑道:“今儿的我说的最多的就是谢四伯娘了!”

方四娘也笑了,站起身说:“黄姑娘稳重有礼,比我们家上树捣鸟的娘娃儿强多了。我出来了这长时候,家里还有好些活儿要做。”

金穗穿上鞋要送她,方四娘嘴里说着不用,忙忙地走了,等她下了炕,早看不见方四娘的影子了。

金穗便坐到了窗子边上,寻思了会儿,问打扫屋子的翠眉:“四伯娘咋今儿的想起来送我康寿符了?”

第039章 送符(二)

因着黄老爹以前是“老太爷”,跟秦四郎碰面辈分上总是尴尬,两家的来往并不多,因此翠眉倒没怎么怀疑她想到了这儿,只当金穗不常见方四娘,被她今日的热情吓到,便不甚在意地道:“我刚去洗衣裳,碰到了四伯娘,她问了你的病情,于是许了我要送康寿符给你。我原当她玩笑话,没想真给送来了。”

金穗明知翠眉当她年纪小不懂事而不会说实话,或者她说的是实话,但没有告诉她真正的、全部的因果,她心里依然十分失望。

不被人信任和重视的感觉真不太好。

她想起了初中第一次给妈妈提建议,妈妈欣然接纳,她当时还不可置信,一向不把她的话当回事,重要事情避开她讲的父母怎么会这么容易接受了她的建议?妈妈只说了一句,她长大了。

那个时候内心的欢呼雀跃,她至今都记得。

要快快长大啊!

金穗感慨几句就罢了,只越发留意黄老爹与翠眉之间的对话。

黄老爹还是在做饭的时候带了蔬菜回来,金穗这次和黄老爹在堂屋吃饭。

翠眉把方四娘的话转达到,黄老爹一一记下,神色间却不见开心和感激,反而有些不虞,闷声说道:“你下次再碰到方四娘,就说我答应了,只是得等办完你们老爷的事儿,我再去东山走一趟。”

金穗小心打量他神色,心里浮起一股怪异。在她看来,黄老爹不是个多讲究的人,因着他身上的衣服打了补丁还能大咧咧地走出去,不见一丁点尴尬。她可是听翠眉嘀咕过,黄家的人加上翠眉几个仆人,好几年都没穿过打补丁的衣裳了。

那么,黄老爹不高兴就不是为了去东山打柴火的事儿。

翠眉给他们祖孙两人盛了饭,嘟着嘴小声说道:“我今儿的还看见涛二哥和涛嫂子一大早从外面回来,说是涛嫂子的娘生病,他俩个回娘家去了。只涛二哥和涛嫂子穿的衣裳却不是昨儿的他们穿的那几件,后来我经过秦十伯家里时听到他们家里有人哭,好像涛二哥得了伤寒……”

前面的话带着浓浓的怨气和不甘,后面的话却又有些幸灾乐祸。

金穗慢慢梳理关系,秦十郎只有两儿子,秦栋老大,秦涛老二,因此翠眉叫他涛二哥,她还听过有人叫涛媳妇六嫂的,因秦涛在堂兄弟中排行六。

秦涛还是秦四郎和方四娘的嫡亲侄儿,而方四娘今日莫名其妙来送康寿符,翠眉一副恨得牙根痒的表情,秦涛夫妻一大早从外面回来,换了衣裳……

金穗手一抖,差点落了筷子,她飞快地低下头,扒了几口饭,却又噎着了,顿时呛咳起来,她慌忙扭过头捂住嘴。

翠眉抱怨的话一顿,忙拍着金穗的后背,着急地端了个小盆子道:“姑娘,吐了饭吧,含在嘴里止不住呛。”

金穗受黄老爹典当家产的刺激,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从来不会浪费一粒米。闻言,她实在呛得难受,整个嗓子都是疼的,脸色涨红,不得不吐了米饭出来。

黄老爹忙给她递过一杯水:“喝点儿水,冲冲饭粒,喉咙洗干净就好了。”又关切地道:“穗娘儿,你慢慢吃,没人跟你抢,下次不准这着急了。”

金穗又咳了两声,点头道:“我晓得的,爷爷。”

黄老爹看金穗确实不难受了,便对翠眉道:“以后姑娘吃饭你看着点儿,莫吃快了。她小娃儿家家的习惯还没养起来。”

翠眉赶忙应了,一时又有些歉然。

金穗无可奈何,不知道以前黄老爹跟翠眉是怎么相处的,但现在看,黄老爹已经吓着了翠眉,翠眉这些天总是战战兢兢的,黄老爹每每露出半点不高兴的神色,她整个人都要抖了。

金穗吃完了饭,看看黄老爹似有些膈应,比平常少吃了半碗,她不敢露出已猜到事实的半点端倪,想了想,说道:“爷爷,爹娘屋里的钥匙能给我用用吗?”

收拾完碗碟的翠眉走到门口的身影一顿,出去后步子就变得慢了。

金穗眼角扫了一眼,甜甜地对黄老爹笑。

黄老爹也看了眼翠眉,眼中闪过一丝不快,等翠眉走远了,才问道:“你拿钥匙做啥?”

“爷爷,我想看看书。我屋里的几本书基本都会背了,天天儿坐在炕上怪无聊的,想看看爹的书。”

“是你想看书,还是别人让你找书看的?”黄老爹直接问“心无城府”的孙女。

金穗便知黄老爹误会了,连忙说道:“是我自己要看的,翠眉姐姐都不准我看书呢,爷爷,你可不能让翠眉姐姐晓得我想找书看,不然她又要唠叨我伤眼睛。”嘟起小嘴,微微抱怨。

又对站在一边的珍眉道:“你也不能告诉翠眉姐姐我在爷爷面前儿告她状!”

黄老爹笑了:“珍眉,你去灶房里去吃饭去。穗娘儿,你翠眉姐姐这话儿你得听,你那屋里暗,点灯也不行,也伤眼睛,还是少看书的好。不过,你想看别的书不是不行,看一会儿,你翠眉姐姐不让看了,你得听她的。”

金穗点头如捣蒜,心下对黄老爹的开明思想发奇,或者对这个世界对女性的教育感到好奇。他明明恨黄秀才读死书迂腐,却支持她读书。

黄老爹便把黄秀才屋里的钥匙给了金穗,叮嘱道:“这把钥匙很重要,不能给别人,你翠眉姐姐也不行。”

金穗郁闷得不得了,因着黄老爹并没有把内隔间的钥匙给她。大约是怕里面的危险药品伤了她吧,金穗哂然想到。

黄秀才既然能考上秀才,他的藏书涉猎面很广,有经史子集,有养生地方志,有易经八卦。金穗看似随意地抽了一本史册,这本书大概黄秀才看得少,被放在了下面。

黄老爹并没露出异样的神色。

金穗松口气,娇声叫道:“爷爷,那一本,封皮是绿色的那本看着好看,你帮我够一下。”

第040章 女学堂

黄老爹笑呵呵地依言抽了书出来给她,并道:“有不懂的字来问爷爷,或者问你翠眉姐姐也行。”

金穗抱住散发着古朴水墨味道的书册,调皮地问:“那爷爷,你和翠眉姐姐谁识的字儿多?”

黄老爹似顿了下,才回答道:“爷爷小时候才识得几个字儿,好些年没摸过墨水书纸,早忘得差不多啦!自是你翠眉姐姐认得的字儿多些。”

金穗一笑,迈着小短腿拉着黄老爹的小拇指头出去,黄老爹在门上落了锁,钥匙挂在金穗脖子里,对走进来的翠眉道:“姑娘想看书了,你开了门让她进去找……里面的灰尘大,你有空了打扫打扫。”

顿了顿,又说:“眼看冬天来了,往后日头没这好的,你瞅个好天儿,把这屋的书和前头屋里的书摊出来晒晒。仔细些儿,莫弄坏、弄脏了。”

翠眉大喜,连声答应,声音欢快得像刚出笼的小鸟。能得到黄老爹如此信任,她自是高兴。

金穗望着她笑了笑,捏着两本书回了屋,坐在窗子前慢慢地一页一页地翻。

她手中的《大夏编年史》并不厚,看完后,她颇有些感慨。她所处的朝代是夏朝,却不是历史上的夏朝,这个夏朝到迄今为止已历经千年,起于西汉王莽篡权之后。也就是说,这里没有东西汉之分,西汉之前的历史是相同的,之后的历史发生了偏差。

一个历经千年的朝代,“起于夏(夏商周),止于夏”。

不过,这些与金穗没有多大关系,她只是个不起眼的农家女。之所以看这个,只是想知道她处于什么时期,最怕的就是生于乱世之中,现在她倒可以确定她所处的朝代不会出现大的动乱,正是和平时期,这就够了。

翠眉过来望了一眼她手中的书本,对发呆的金穗笑嗔道:“姑娘,不过是本编年史,倒把你给看住了。是不是累了,歇歇眼睛吧?”

金穗回过神,合上书本,随手放下,笑道:“我哪儿是看住了,只是突然发现还有好些字儿不认得。翠眉姐姐,村里的娘娃儿们去上学堂了吗?”

翠眉拎了小线筐凑近她坐,摸摸她的手不太冰凉,闻言,奇怪地道:“姑娘咋关心起这个来了?”又恍然般地道:“你是想习字了?老爷常说,三天不练手生,耽搁了这些天儿,你想习字是不差,可习字是个费神伤脑的事儿。且再过些天儿,有了精神头再说。”

金穗当然不想这时候就练字,小学初中倒还捏过毛笔装模作样地画水墨画、写对联应付美术老师的作业,到了今日,早把这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便暗暗把翠眉的话记在心上。

“我只是羡慕她们能出门,有小伙伴儿玩……”金穗露出小孩子的羡慕目光来。

翠眉一听,慌忙摸了摸她的小辫,安慰道:“过些天儿姑娘的身子养好了,让老太爷跟秦五奶奶说一声,姑娘就能跟她们一样坐牛车去镇上了。”见金穗眼中露出向往,想起什么似的,翠眉又捂嘴笑道:“莫听是牛车就觉得好玩!前几天儿,秦十伯家的孙女儿还给我们抱怨说,牛车颠得她屁股要开花,嚷着不肯再去镇上进学呢!”

金穗一哂,翠眉真是把秦涛家给恨上了,逮住机会就要刺他们几句,不管她这个小人儿听不听得懂其中的讽意。

金穗顺着问道:“翠眉姐姐,镇上的学堂是个啥样儿?”眼中露出几分好奇来。

翠眉升个火盆子,用的炭是做饭时专门烧出来的,把烧到一半焦黑的柴火夹进封闭的罐子里,憋过了火苗,凉了再夹出来,就成了炭。这种炭对柴火的要求高,须得硬实的树木。

她弄好火盆子,窗子开得大大的,散散烟火味道,坐在那儿扎鞋帮子,摇摇头说:“我也不晓得呢。我自来了家里,除了去王家村买过几回猪肉,还从没去过镇上,没见过镇上的女学堂。听上学堂的村里娘娃儿们说,学堂宽敞,就是有些简陋,冬天要自带手炉过去,不然连毛笔都捏不住。”

见金穗露出兴味的目光,她接着道:“娘娃儿们十岁后,就不能进学了。我们村里的娘娃儿平常要在家里看家护院,下地帮忙做活儿,只有农闲了,家里有大人去镇上做短工才带娃儿去听一两堂课。”

翠眉说的自是比珍眉详细清楚,金穗听得津津有味,不由问道:“不是说坐牛车吗?咋是家里大人带着去的?”村里有牛的人家可不多。

“那得等到牛农闲了才有牛车可坐呀!”翠眉笑起来,看着金穗有种“何不食肉糜”不懂人间疾苦的味道,“姑娘没坐过牛车,自是当牛车晃悠悠的好玩儿。这到了冬天,比方赵爹爹家的牛,村长四伯家的牛,闲了才套上车,天天接送娘娃儿们去白水镇上学堂,到了黄昏再接她们回来。别的时候,牛没套车,只能自家大人做短工带着去了。”

又郑重地提醒道:“没大人带着护着,小娃儿们可不兴自家走着去,路上的拐子可多了!”

听在金穗的耳里却有种大人吓唬孩子别出门乱跑的意味。

金穗一囧,继续不懂就问:“十岁后咋就不能上学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