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道:“派你去就有派你去的道理,等着岸上的消息呢,如果岸上没什么大动作,这两天就走。”
“这么快,走这么急做什么?要准备什么我都不知道。”陈升差异的道
陈大道:“升儿,你还不熟悉走海的难处,这次出去能单独指挥一条船,也多学学。出海不是你想什么时候走就是什么时候走,那都要看老天的指令。北风一起,还怎么北上。要准备什么你去找你三叔,他最清楚。“
陈升说完后才意识到,这是风帆大航海时代,要看季风与洋流。出海远航不是简单地事,全靠老水手看天,看水,识风,认路。等陈大说完答应了。
陈大接着道:“这次让你跟你三叔出去,也是多学学。另外还有其他几件事要你去办。”
陈大看陈升注意听着,道:“首先代替大我回乡祭祖,你出生在外,还没有回去过。再一个,就是跟着你三叔多学学,和沿途所有人都熟悉下,以后可能要你单独回去招人,一定要用心结交下人脉。最后就是跟着一起去挑人,你选的以后都跟着你,这样好带。这次你冒险出去,顺便增加点人手,生米煮成熟饭,回来后其他人也没法和你抢人,明白么。”
陈升听完马上明白了,连连点头答应。陈升到底年纪小没什么威望,孙天泉将人一领回来,老冯,韩壮等老资格还不马上来抢人,陈升和他们一比,怎么抢的过,只能捡点别人剩下的歪瓜裂枣,陈大作为首领,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偏袒陈升。自己跟着出去就不一样了,先将要的人挑好占住了,回来后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再从自己这个后辈手里抢,欺负后辈说出去好说不好听。
陈大又说了好多杂事,才放陈升走。陈大心里不担心是假的,不过富贵险中求,既然想让陈升接替自己的位置,就只能让陈升多历练,快点成长。没有力量,怎么坐大寨主这个位置。
第二十一章:出海前的准备()
陈升从书房出来后,马上赶回老宅,对刘青等还在开会的几人说了此事,刘青等几个人都有点发蒙,没想到刚回来不久,又要出这么远的门。不过郑武等人还是高兴的,只要跟着去的,就能抽空回家看看,一出来多年,消息全无,都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父母还健在么。
刘青到觉得无所谓,自小就是孤儿,饥一顿饱一顿的四处乞讨,命大活了过来,稍微大点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没少参与,长大后加入打行,跟人拼命。不过就是这样也没过上好日子,总是被打行中的头领欺压,经常饭都吃不饱,贱命不值钱。等到了湄洲岛后虽然也要拼命,不过只要肯拼命能打,就不受欺负。饭能顿顿吃饱,时不时还能吃顿肉,每次成功做成买卖,多少都有点现银发下来,之前哪摸过银子呀。有了银子,隔段时间就能到妓寨潇洒回,花的一点不剩,可谓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典型。对老家没有半点美好的回忆,回不回去都无所谓,对湄洲岛的生活很满意。
陈升又问了下需要准备的东西,刘青等几个都不懂。他们之前都是听人吆喝的小头目,上面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没负责过。依照过去出海的经验你说一句,他说一句,没有个明白的头绪。陈升听了半天,感觉还是找三叔孙天泉和老师刘合问下更靠谱。
让几个手下继续商量下,不过先不要传出去,陈升出来后直接到孙府拜见三叔。孙天泉的住宅紧靠着陈大的宅院,都是后来建的砖瓦结构,不过比陈大的宅子小的多而已。门房见到陈升后赶紧进去通报,很快回来讲:“少寨主,我们家老爷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去了,小的禀告了夫人。夫人讲我家老爷马上就回来,请您进府稍后”
陈升一进院子就感觉到与外面的与众不同,一进门就是带着福字的照壁,转过照壁就是回廊,院子中间是个小水池,种满了荷花,地上都是青砖铺地,打扫的异常干净。陈升看了看自己沾满泥土的鞋,都不好意思走上去了。在旁边使劲蹭了蹭鞋底,才通过回廊走入客厅。
客厅四周挂着字画,上首桌案,两旁两排茶水座位。如果不知道人一定以为走入了那位书香门第的府邸,根本不会想到这是海盗的家。与陈大的府邸比起来,怎么形容呢?应该说一个是粗犷刚硬的大汉,一个是唯美婉约的少女。
陈升也是第一次来孙天泉府上,没想到豪迈的三叔家里会这样,到是懂得享受。不过马上反应回来,不对,与孙天泉也不是打交道过一次,孙天泉不是个文化人。从之前陈升的记忆想到,这都是孙夫人的功劳。
说起孙夫人,还真是文化人,出身泉州书香世家吕家,虽为女儿身,却饱读诗书,是个小书虫。二八年纪时经人说媒嫁给了同城才俊孟秀才,没成想成亲哪天,花轿过桥时,一匹惊马突然闯入迎亲的队伍中。抬花轿的轿夫慌乱躲避,桥的护栏年久失修,一撞竟然连人带娇子一起掉入河中。
说来也巧,当年孙天泉被派到泉州采买物资,那天闲着没事为解嘴馋,正带着手下在临河的酒馆喝酒,眼看着花轿掉入河中,顺着河流朝他们座位而来,花轿中还伸出一只雪白的手。孙天泉带着手下下河将孙夫人救了上来。孙夫人这时晕了过去,穿着大红的婚衣,红盖头早不知道掉哪里去了。孙天泉一见孙夫人那张白中泛红的脸就晕了,这时桥上的人也呼喊着朝这边跑来。
孙天泉当时也不知道脑袋哪根筋搭错了,抱起孙夫人就跑,几个手下愣了片刻立马跟着跑了。跑的那叫一个快,将空手的手下都累了个够呛,就更不用说还在远处迎亲的人。也不管什么采买的物资了,跑到码头,上船就返回了湄洲岛。后来泉州传闻说的是吕家的女儿在送亲的路上,半路被不明身份的人给抢了,之后音信全无,下落不明。
那时陈大刚当上大寨主,见三弟都这样了,就大笑几声帮着在湄洲岛办了婚礼。孙夫人当时一定是不愿意的,不过这一出来就身不由己,还能回的去么?成婚后孙天泉对夫人可以说的上是百依百顺,家里的事都是夫人说的算。之前糟蹋的样子改变了很多。也不再出海做买卖了,一心帮着陈大守家负责后勤杂务。
不到一年孙夫人就给孙天泉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孙香,小名香儿。陈大听说后就跟孙天泉定了娃娃亲,孙香到现在才九岁半还不到十岁。
陈升走到客位坐了,慢慢喝着茶。等了好一会,才见到孙天泉从后宅出来,陈升见了马上起身见礼。
孙天泉让陈升坐下了,才说:蒲州传来了消息,我刚去跟大寨主禀报这事了。你来找我,想来是出海的事?“
陈升答道:“三叔火眼晶晶,一猜就准,我这里一点头绪都没有,来请三叔指点。蒲州传来什么消息了?“
孙天泉道:“先说蒲州的事,岸上的探子传来消息,县衙已经贴出通告,说是我们湄洲岛的人计划上岸打劫临海镇,郑家英勇奋战打退了我们,真好意思这么说,老冯他们都气坏了,其他的还不是老一套,要封锁我们。一时出不了什么事,我们要准备早点出发。”
陈升接话道:“这不是颠倒黑白么?”
孙天泉道:“官府那次不是这样,都习惯了。让他们随便说,那次封锁封住过,这里不行就到别处买。关于出海,需要准备的物资,银两我和你老师刘合都会准备好,你不用操心。主要随你出海的人要自己挑选好了。“
孙天泉见陈升没明白,接着道:“选人的时候多选本地人,除了信得过的心腹少带老家的人。升儿,你想想,我们回老家招人打的是出海做南洋贸易的幌子,能让人回去乱说我们是做什么的么?说破了还不当场将我们给拿下了。还有老家的人为什么出来?还不是在老家没出路,实在活不下去了,我们花大价钱给安家费,不如冒死出来闯闯。但是我们这里也不是什么好出路,同样朝不保夕的,比老家好的就是能吃饱饭,还有银子拿。出来的人难道不想回去么?“
孙天泉见陈升听的用心,接着道:“我想不少人是想回去的,不过这千里迢迢的,是那么好回的么?去的人万一跑了,我们难道还能去追么?所以多带本地人,老家的人带信得过的,平时不留积蓄的。留下来的人需要往家捎东西或者书信,去的人负责送到家。“
陈升听了,没想到会是这种情景,不过想了想也对,湄洲岛同样也不是什么好地方,虽说是海盗,不过除了上层过得比较滋润,下层同样过得一般,只是能吃饱饭,每年有点收入。不过随时有丢命的危险,有其他出路,谁愿意来这里呀?平时不留积蓄就是没有什么牵挂,带这样的人跑了的可能性比较小,本地人到了北方更不可能跑了。
孙天泉说透了话,见陈升明白了,接着又说了好多需要陈升注意的,最后道:“不出其他事的话,今天下午和明天都准备起来,后天早上我们就出发,不能再晚了,这时走都晚了,要多花不少时间,多遭不少的罪。”
从孙府出来后,一路上陈升都在合计带谁去:刘青的身世陈升听陈大细说过,可以带;王朋伤没好利索呢,不用考虑;另外郑武和张永年带谁还要多想想。手下的本地人和刚分来的原郑权的手下都带上,再挑几个仅驾船够用了。
等回到老宅后,陈升将所有人召集起来,讲了自己可能后天就要出发回sd老家办事,到底带谁还要思量,明天早上宣布,需要往家带书信与东西的,要提前准备好了,到时一定给送到家。如有书信回复,也一定给捎回来。
之后让老家的人都解散去准备,带着本地人找到刘合,开始往船上装需要的物资,一定量的粮食,半路上可以采买。清水,备用的船帆布,修补用的船板,做饭用的柴火等等。
陈升忙到天黑才带人回去吃饭,之后回屋休息,快睡时,听到了敲门声。
陈升开门发现是郑武,道:“是郑大哥来了呀,快屋里坐。”将郑武让进屋里,也没去喊刘牙,亲自给郑武倒了杯茶水,问道:”郑大哥这么晚找我,是有什么事吧。“
郑武刚开始支吾着不知道怎么说,不过很快就抬起头,道:“少寨主,我有话就直说了。我出来那会我娘病还没好,为了给我娘治病,家里揭不开锅了,我和大哥到即墨舅舅家借钱,碰到孙寨主我才跟着来了。好几年过去了,我娘病好了么,家里怎么样了,我都不知道。这次我想跟少寨主一起去,抽空回家看看。希望少寨主能成全。“
郑武说完,看陈升好一会没出声,又道:“少寨主,挑什么人去,上次孙寨主回去怎么挑的我也听人说过。我明白各位寨主和少寨主的顾虑,是怕人回去乱说话,或者带着攒的钱跑了再不回来。少寨主,我保证,绝对不乱说一句,我只想回家看看,看完马上回来。我可以发誓,少寨主你一定要信我。“说完看着陈升,要一个答复。
对于郑武,陈升是非常看好的,聪明,做事有分寸,功夫不错,作战勇敢,遵从命令。没有沾染其他海盗的坏习惯,是陈升非常重视的手下,比刘青都要重视。听郑武这么说了,陈升明白要带上了,带上跑不跑还不一定,不带上郑武对自己一定是抱怨,更可能是怨恨,双方心理有了这根刺,就会越离越远,失去这个手下是一定的。
陈升道:“郑大哥这么说了,后天就跟我一起走,发誓就不用了,我是信任郑大哥的。”郑武听道能跟着一起去,千恩万谢了好久才走了。
第二天一早陈升宣布了以刘青为首的出海人员,以张永年为首的留守人员。
第二天晚上,陈大在聚义大厅招待了所有即将出海的人员。
都装备好了,就等待着出发的号角吹响。。。。。。。。。。。
第二十二章:出海北上()
万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天刚刚蒙蒙亮,湄洲岛就沸腾了起来,差不多寨子里所有人都出来了。
准备出海的100多人,领头朝着码头不远处的妈祖庙而去,祭祀物品昨天就准备好了。陈大孙天泉领头跪下,祈求妈祖保佑,这次出海风调雨顺,无病无灾,顺利归来。一套形式做完才重新到了码头。
陈大将陈升叫到跟前,嘱咐道:“一定要注意安全,给我安全的回来。出去后多听你三叔的,千万不要莽撞,能不动手就不要动手。万一有事,一定记住先保住自己,能安全回来就好。。。。。”
陈升看着陈大这样,眼睛也有些湿润,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陈大会无条件的关心自己。连连答应着陈大的要求。
这次出海,一共出2艘大号福船,其实就是二号福船;4艘小号福船,私人造的比二号福船小一号的福船。陈升这条船和4艘小号福船仅仅带足了驾船的人,陈升这条船有23人,小号福船有15人左右。只有孙天泉所在的大船带足了人手,有50来人,这条船就是作战的主力。船里分别装着银两,香料等南洋物品。
如果是短途不装货物只装人,大号福船能装200多人,甚至更多。小号福船能装100多人,根本不用这么多船,不过从湄洲岛到山东鳌山卫5000多里,这么远的距离能运一半人就不错了。另外这个时代出海船发生意外很常见,万一沉个一艘两艘呢,所以要多带船以防万一,之前孙天泉北上招100多人,就带了3艘小号福船。
这个时代的船速,受风向与洋流的影响,5…10节不等,一切顺利的话,差不多要走20来天就能到达。不过据孙天泉估计,现在走晚了,到北方海域后,可能北风已经渐起,可能要走1个月左右才能到达。
船上与船下的人员相互挥着手,船慢慢离开了码头,朝着北方驶去。离湄洲岛越来越远,之后再也看不见,等湄洲岛再也没了影子,陈升才离开船尾,心里竟有了离别的苦涩。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白天航行,晚上就找海湾停船休息。常年海贸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做南来北往海船生意的海湾集聚点。船只都可以停靠休息并到岸上补充生活物品。这段时间南风较强劲,船速很快,也没有遇到暴风雨什么的,一下子走了好远。
这几天陈升闲着无事,船上也不用他驾船。就开始不停的锻炼身体,累了就边休息边带来的纪效新书。如果让陈升写字估计不行,写出来的也是简体字。看书除了个别字认不出,大多数还是能看的明白。
没事就跟陈大派来的老海员聊聊,晚上停船后也跟孙天泉请教些不懂的地方。陈升再配合现在的知识,大概了解清楚了大明航海的近况。
大明最重要的出海港口是fj漳州的月港,是大明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覆盖了北上日本九州,南下马尼拉等南洋地区的海路。其他次要的港口一是更南方的广州,一是杭州湾的舟山岛,另一个就是北方的登州。福建漳州的月港能成为最重要的港口,是由贸易的货物类型与航海技术决定的。
先说贸易货物,这个时期中国出口货物主要是丝绸,茶叶,瓷器,流入的明朝的货物是白银。明朝流入中国的白银主要来自西属美洲和rb这两个地方是当时世界主要白银产地。流入中国的白银主要是用来购买中国丝绸,其次才是茶叶与瓷器。而中国丝绸的海外市场以rb为第一,其次是欧洲,再次是美洲,而中国丝绸最大的生产地在江南。那为什么在江南的舟山没有成为大明最重要的出海口,这是由这个时代大明的航海技术决定的。
再来说航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