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得,还得让军爷我给你打开是怎得?”手中长枪朝着地上一顿,鼻孔朝天一般的呵斥着。
“不敢,不敢,军爷您瞧。”老农一副哭丧脸,想给俩钱图个踏实让自己过了算了。可是使劲儿往袖子里掏掏也掏不出俩铜子儿。只得将腰弯的更深了,用最乞求的口气说着话,一边打开了麻袋。
兵丁连看都没看,呵斥一句:“行了,走吧。”估计是看出来这老农是真没有钱可以榨出来了,兵丁也就不想太过分。
“诶,诶,谢谢军爷,谢谢军爷。”急急忙忙的捆上麻袋扛在肩上朝着城门里边跑去。
“哈哈哈”周围兵丁一阵哄笑。
“老三,不是兄弟说你。当兵练武,这兄弟不如你。但是论起这瞧人看事儿啊,你不行。眼忒次啊!”说着还摇头晃脑的,配上这尖嘴猴腮的样,整体凸显的就是一个猥琐气质。“你说你调到这城门都一个多月了,咋就看不出来呢?一瞧这老东西也啥都没有,看兄弟的。”说着话,这个尖嘴猴腮的小瘦个子走上前拍了拍那个老三的肩膀。
“切,那你去。爷我也等着你这只耗子能偷出几两香油。”老三也一脸不服气。
耗子也不多说,往前走了两步静静的站在那里一句话不说。手中的长枪比他高上不少,手中握着也没有啥威严可讲。但是倘若是细心观察,就可以看出来,不论是这个人还是刚才那个老三,还是周围的兵丁每个人手上都有厚厚的老茧。
南衙禁军可也不是闹着玩儿的,每一个人虽然不都是百战勇士,但是也个顶个的都是军中能手。尤其是放到城门口的这些人,每一个都不简单。这毕竟是大唐朝的都城,虽然谁也不相信有人能够指挥军队打到这里,但是刁民之间有个冲突什么的,也伤了大唐的体面不是?
放些军中能手在这里,一是撑撑场面,壮壮声势。二也是因为他们都是军痞子,脑袋瓜子更灵活,随机应变能力强。
武顺估摸着是一心想着回到长安武家,该怎么办,对于眼前的这一切并没有太过于在意,也就没注意这事儿。但是贺兰敏之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而且,他总觉得那个叫什么耗子的,有意无意的将眼神盯到自己这里。
人潮拥挤,也终于到了贺兰敏之他们。刚刚走到城门口,那个耗子眼睛仿佛都亮了。手中长枪一顿,往起一提走了过来。
武顺并没有注意到他,只是以为例行检查,所以身形向后微微一错,将马车让给他看。
“夫人这是哪里人啊?”一边朝着马车走去,耗子有一搭没一搭的开口了。
武顺一愣,像是没想到兵丁会主动问自己这些事情。
“本就是这长安人。”
“看夫人这气质,像是贵人吧?”手中长枪微微后提,本应用枪挑起的门帘,刻意的用手挑起,假模假式的朝车内张望。
“说贵不贵,不贵也贵。”武顺没开口,贺兰敏之搭了一句话。
第六章 杨氏夫人()
听着贺兰敏之搭话,别说是那尖嘴猴腮的耗子,就是武顺都吃了一惊。平时的这种时候,他可从来不会说话,只是默默地在一旁站着不动的。
虽然有点吃惊,但是耗子还是没有一点想要收手的意思。只是打了个哈哈:“小公子这话说的。”然后就没再搭理贺兰敏之,又朝武顺开口。
“夫人您看,这天色也不早了,您还是早点进城吧?可别让我们兄弟耽误了贵人行程。”话虽是让快点进城,手上的长枪倒是放下了。微微弯了弯腰,既像是给武顺施礼,又像是准备认认真真检查一番。
不用他再说啥,武顺已经在明白不过了。
“这每日里风吹日晒雨淋的,军士们也不容易。算打赏你们喝酒了。”从随身的一个小兜里掏出整整一贯铜钱,足足有一千钱,也是沉甸甸的。
看到武顺的动作,耗子那叫一个美。赶紧走上前,双手捧过铜钱,咧着嘴呲着牙:“谢夫人赏,谢夫人赏。”拿了铜钱,拎着长枪朝着后边城门一喊:“赶紧着,让夫人和小公子小姐过去。”
武顺也不在意,拉着贺兰敏月和敏之朝着城中走去。但是贺兰敏之留了个心眼,就是想看看这耗子怎么说。
耗子屁颠屁颠的朝着老三那走了过去。手里拿着铜钱晃晃悠悠的,哗啦啦作响:“老三,看到没?这就是本事。”
“你。。。”老三气的面红耳赤,却也无可奈何。
耗子猥琐一笑,然后拍了拍老三肩膀:“三哥,得学会看人。就像刚才那老东西,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自己穷的叮当烂响,你别说拦着路,就是要了他的命,也别要他的钱啊。像刚才那个,一看就是贵人。是贵人可是贵人,但是身上穿的朴素,就不是什么达官显贵。母亲带着一双儿女,最不愿意的就是碰上麻烦。和咱们打交道自然就是麻烦。天色又不早了,花俩儿钱而能解决的,贵人可不在乎。”
听了之后,老三又把长枪顿了顿地:“别废话了,今儿个你请,喝两口儿。”
往后的事儿贺兰敏之不关心,但是耗子这份眼力价儿,他算是记住了。
城门口的一场闹剧并没有耽误太多的时间,进了城,便看见这庞大的长安的内部景象。
延兴门对着的就是一条笔直的大街。一眼通透,看不到边际,也没有阻隔。街上来来往往行人不少,大多脚步匆匆。城中主道之上,并没有出现贺兰敏之想象中的古人街道的热闹景象。其实想也并不奇怪。唐人城中有市,市坊分离,政府严令禁止在道路之上做生意。
周围可以看见的就是宽阔的街道,异常的宽阔。还有就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坊墙,民居。
“贺兰娘子,咱们去哪啊?”车夫看起来对于这长安城中的地形也还是比较熟悉的。老是跑外这活计,恐怕也老是来这长安城吧。
“去长乐坊。”
“好嘞”
车夫一句简短的话之后,一阵扬鞭朝着长乐坊驶去。贺兰敏之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武顺的脸沉下来了,心情也开始变得低落。本来平放的手指开始相互无意识的揉捏。这一切都是紧张的表现。
阔别多年,骤然回归。就算是普通探亲也总会有些许紧张,更何况是这种情况。
贺兰敏之将小手轻轻的放在武顺的手上,为她抹去手上的汗渍,朝着她露出两颗小白牙。武顺也笑了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脸颊,但是紧张的心情并没有舒缓多少。
一阵扬鞭催马之后,贺兰敏之等人已经站在应国公府门口。
这是第一次看到唐朝的官宦人家的府邸,但是并不显得有多么的气派。应国公府的金匾大字虽然被下人擦得是一尘不染,但是不知怎的就是不显出迫人的气势和威严。大门紧紧的关着,有两个家丁在门口站立,松松垮垮一点不像是一朝国公府家丁应有的样子。
而且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太对劲儿,刚才路过的朝着房门的那道墙好像才应该是正门口,但是硬是加了新砖瓦把大门堵死,朝着坊内街道又重新开门。新砖瓦和旧砖瓦明显的差着一个颜色,更是加重了一种油然而生的破落感。
武顺看着这有点陌生的大门,瞬间眼泪就流下来了。在她的记忆当中,恐怕也不是这个样子的吧。
应国公是武士彟在贞观年间敕封的尊号。早年李渊起兵造反的时候,武士彟就已经是出了名的大商人了。倾尽家产资助李渊起兵,在武德年间一直受李渊重用。贞观早起,更是被李世民重用,进为工部尚书。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李渊的龙兴之臣,武士彟在贞观一朝也能够得到李世民的重用,而且还曾经转为荆州都督,掌兵马大全,加封世袭应国公。
可惜的是,武士彟早死。他早期又仅仅只是一个商人,所以武家没能成功被唐朝上流社会所认可。
武士彟在的时候,位高权重,深受两代帝王所信任,自然是相安无事。但是武士彟早亡之后,武家就迅速走向没落。
唐朝惯例,只有三品以上的高官才可以自家的大门是对着街道和坊门的。普通官员和百姓,则是必须将家门开在朝坊内大街的位置。光是大门这一项,就可以看出,武家的没落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上了。
但是,毕竟也不是贫民。即使是武士彟已经过世,但是他的遗产还是很丰厚的。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朝廷之上四品高官,武元庆是宗正少卿,武元爽则是少府少卿。长子武元庆更是继承了武士彟当年的世袭爵位,应国公。有官职的可能是寒门,因为科举已经实行了。目前朝中有很多人,尤其是底层官员就是寒门。
但是有爵位的,就算是被世人认可了,成为贵族了。如今的武家虽然已经破败,但是确确实实的是个贵族。虽然没有被老牌的贵族接受,但是也并没有被排斥的有多厉害。
至于武则天成为皇后的时候,被人指责是商人之女有辱国体。那不过是政敌的强行诡辩,而且武家相较于王皇后的王家,虽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但是毕竟不是普通商人和寒门子弟。
给足了贺兰敏之胡思乱想的时间,武顺也收拾好了心情。微微朝下看了看自己可爱的一双儿女,咬了咬牙关,强行变了一副笑意。朝着那应国公府走去。
没等走上前去,一长相还算是文雅的家丁上前一步:“夫人请留步,不知寻府中何人?小的也好给夫人通报。”
“向内通报老夫人,不孝女贺兰武氏回家拜望。”
家丁一听,顺间抬起头反应过来这曾经是府中的小姐回门子了。
“请夫人稍后,我等这就进去通报老夫人。”
大概有一刻钟的时间过去,就听府中有人快步跑出。大门打开,只见小厮后边跟着一个身材健硕的老妇人。跟在年轻家丁的身后一点不落步伐,可见其身体不错。
没等老妇人说话,武顺先喊了一句:“惠姨,好久不见您还是这么硬朗。”
老妇人头发花白,年纪看起来已经足够大了。但是显然耳聪目明,瞬间抬头看着武顺,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小姐回来了,大小姐回来啦。”一边说着,脚步又加快了几分。武顺赶忙上去服了一下:“惠姨,您年纪也不小了,这走路啊可得小心啊。”
“老奴失礼啦,失礼啦。”说着赶紧朝着武顺一弯腰,施了一个仆人礼节,一丝不苟规规矩矩。和刚才那两个站在门口的家丁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
“赶紧起来,赶紧起来。”用力的搀扶了一下老妇人。
老妇人也没有矜持,顺手就站起身来。打量了一下贺兰敏之和贺兰敏月直接拉着武顺的手:“大小姐,快跟老奴来。老夫人可不是念叨一天了,自从您寄信说要回来,老夫人就天天念叨您,快进屋吧。老夫人怕是要等急了。这就是小少爷和小小姐吧!快跟老奴来。”
贺兰敏之微微一笑,朝着老奴身体倾斜了一下,示意对她年纪的一种尊重。贺兰敏月则是有点怕生的朝着武顺的怀里钻了一钻。
武顺抱起敏月跟着叫惠姨的老奴朝着里边迅速走去。
走了大约有一刻钟左右,整个国公府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地形,也没有什么传说中的后花园啊,假山啊,水塘啊什么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家一样。几进的院子,看起来杨氏夫人应该是在最后一进中。
刚刚走进,就看见一个身穿着紫色襦裙的老妇人在三个同样年纪苍老的妇人的搀扶下站着。
不用问,这就是杨氏夫人了。也就是母亲武顺和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此时是永徽元年,杨氏夫人至今已经足足有七十高龄了。古语有云:人到七十古来稀。
别说古人,就是贺兰敏之穿越来之前,七十岁也算得上是高龄了。在印象中,七十岁的老妇人应该是脸上满是老年斑,皱纹如同深沟印刻在脸上。手臂等裸露出来的肌肤也是干枯没有任何色泽了。
但是此时的杨氏夫人,也就是自己的外祖母,真的是让自己着实吃了一惊。
虽然是被三个婢女搀扶着,但是其身体站的笔直程度,让人不用怀疑的就可以知道。之所以让人搀扶不过是身份的象征而已,她完全可以自己站立没有任何问题。
一身紫色的襦裙,上边不是一般妇女所穿着的衫而是襦。里边应该是加了棉絮,看起来多少有点袄的感觉。毕竟是年纪在这而摆着,刚刚入秋,也经不得一点风寒。下边同样也是如此,但是不显得臃肿,穿在杨氏的身上有的只是一种特殊的厚重。
肩上并没有一般妇人常见的披帛,或许是年纪大了的缘故吧,也不用披帛来装饰。
头发已经完全银白,但是色泽依旧很是光亮。满头的银发一丝不苟的梳在头上。梳成的发型,正式唐代有身份地位的妇女最偏爱的云朵髻。让人看起来不显得苍老,但是又有一种别样的端庄。
七十岁的脸上竟然没有一块老年斑,皮肤光亮,面色红润。眼神烁烁放光,显得精神矍铄。光是从现在的杨氏夫人就可以看得出来,年轻之时,这必定是一个艳绝天下的美人。怪不得武氏姐妹那般的美,看来也是遗传了杨氏的容貌。
看到阔别已久的大女儿,杨氏夫人眼中瞬间涌出了泪水。自从十几岁将女儿嫁给贺兰家,就再也不曾见过。如今已经是阔别十几年了。激动地竟也不等着武顺上前,自己一手挥开婢女,朝着武顺走了过来。
虽然心情如此激动,眼泪完全收止不住,但是一步一步走的并不慌忙。贺兰敏之仔细的看着她,每一步仿佛都是经过丈量一样,不宽不窄,不长不短,正正好好,步履快速,老成持重。
如果说,武家是新兴贵族,或者是暴发户的话。那杨氏夫人和其身边的侍女还有武家三姐妹,就真正有着那种传承上千年的老牌世家的底蕴。
这些底蕴并不仅仅体现在权利,金银,或者是人脉地位上。那些都是衡量暴发户的水准。真正的老牌世家,看的就是这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章有法,有礼有节。这些规矩,家训,被每一个世家人深深的印刻在骨髓之中,这才叫世家大族。
但是很可惜的是,贺兰敏之只知道杨氏夫人出身名门。但是具体是哪个世家的小姐,并不清楚。是关陇大族,还是山东豪门,他记不太清楚了。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今天的晚了一点点。嘿嘿,大家多多支持吧!谢谢大家的每一个点击,每一个收藏,每一张推荐票,每一次的打赏,衷心感谢!!!)
第七章 闲话武媚()
母女二人分别十余年后今日初见,自然是情绪激动,心中喜悦之情难忍,喜极而泣。
看到母亲相较于十年前,年纪更加老迈,青丝彻底变作白发,武顺眼泪顺着眼角流出。紧紧两步上前,扶住杨氏,纳头便要向下跪去。
“不孝女给母亲叩头了。”
杨氏老迈的双手紧紧的扯住武顺,向上一搀:“快让为娘看看。”用带着泪水浑浊的眼神,不断地打量着眼前的女儿。带着哭泣哽咽的声音说着:“贺兰家这些年待我儿可好?”
武顺哭泣着抽搭:“好,之儿月儿阿爷在的时候都好。”
贺兰敏之一手拉着小敏月,也盯着她们两人看。瞬间就看出了自己的外祖母眼神出现了变化,那不再是刚才的温柔,看见分别已久女儿的喜悦,更是一种狠戾,一种母亲保护儿女能够付出一切的狠戾。
‘看来,母亲在信中应该已经都说过了。’他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