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5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琰精神一震,忙道“快,那就加快脚步,早些到萧关。”

    这命令下达,本就不满了禁卫军情绪更加的不满。

    抵达了萧关,李琰一行人与朔方张元轨汇合。

    张元轨热心的安排了膳食。

    李琰感动的几欲流泪,直接提拔他为朔方节度使。

    这一路奔逃,受到了饥饿疲累双重压力。饭饱之后,李琰受不住困意睡去了。

    当他为喧闹声惊醒的时候,骇然发现周边居然喊杀震天。

    黎敬仁哭爹喊娘的冲到了近处,大叫道“不好了,陛下,不好了,朔方军,反了!”

    李琰登时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河西姑臧。

    不管中原、关中如何混乱,河西、陇右依旧稳若磐石。

    裴旻在河陇之地可谓根深蒂固,一手遮天。

    在他的治理下,河陇之地很多荒地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尽管经济上依旧需要丝绸之路的支持,但生活却能维持自给自足的局面,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裴旻悄无声息的回到了裴府,他此次回来只见了三个人裴母、娇陈与公孙幽,连他最疼爱的儿子、女儿都不曾相见。

    小七、小八虽然懂事,终究还小,没有什么城府,至于裴家小三更是了。

    现在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东方还不知道西域战场已经结束,他抽调的陇右军的就是一支奇兵,而且是一支所向无敌的奇兵。

    裴旻为了西方战局的胜利,阻断了自己与东方的联系,但他在断截之前,将所有消息都集中到了姑臧的武威郡王府。

    随着地位越高,手中管的事情就越多,裴旻对于细节的控制就大不如前了。很多事情,都是交给自己信任的人干,然后听一个结果。

    毕竟裴旻自问做不到诸葛亮那样事无巨细,也不想成为他这样眼中只有理想、梦想,而忽视其他的伟人。

    原本的情报主管是孙周,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过于忠心,反而让李林甫利用。

    裴旻不忍心对之下手,也念及这些年的功劳,将之调往西方。

    他手中情报网,裴旻重新还给了娇陈、公孙幽。

    她们两人本就是情报网的创建者娇陈是用阿朱的身份,在长安开设酒肆茶楼,而公孙幽的消息源于青羽盟。

    只是她们是做母亲的人,想用更多的心思照顾儿女。裴旻也不愿自己的女人过于劳累,便将两路情报综合,一并给了孙周。

    现在特殊之际,将情报网交还给她们。

    两人一个自小混迹于青楼,见多了尔虞我诈,一个自小游历江湖,经验丰富,配合默契,将情报整理的井井有条。

    裴旻看着他离开长安西征之后发生的事情,也颇为无奈。

    很多事情,真怪不得李祎、张九龄、宋璟他们,在这个君臣父子为尊的时代,李琰真要一心提拔吉温这样的逆臣,他们也没有办法。

    怪只能怪李琰太不争气了,只是……

    裴旻有些奇怪,李琰对自己还是很依赖的,自己明明多次修书劝说,李琰就算不全听全信,也不至于无动于衷吧。

    他认真的看下去,看到了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居然让吉温给拷打至残,无名怒火徒然上窜,怒道“此贼不除,天理难容。”

    耐着性子看下去,看到了李祎战败的详细原因,看到了王晙战败的原因,又看到了潼关失陷的原因,居然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大明战神李景隆。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以明朝的大局大势而言,朱棣就是一反贼,朱允炆才是正朔。

    燕军民心不在,实力也为建文碾压,但是朱棣成功了。

    后人戏说朱棣成功的最大功臣不是骁勇善战的张玉、朱能。也不是智比张良、诸葛的黑衣宰相姚广孝,而是大明战神李景隆。

    李景隆两次为帅,指挥大军共计一百一十万,实力完全碾压朱棣,结果连战连败丧师数十万,直接将建文一朝的大好局势葬送。

    此次唐朝面临的情况居然相差无几,大好的局面,偏偏给葬送了。

    裴旻苦笑,想着如何破局。

    正在这时,公孙幽一脸凝重的走进了书房,说道“郎君,萧关传来消息。朔方军为安思顺报仇,发动兵变,斩杀了吉温,逼迫陛下退位,并且推举忠王李亨登基,现今李亨以于灵武即位!”

    听到这则消息,裴旻直接气笑了,说道“想当皇帝,问过我这个托孤大臣没有!”

    。

第五章 耻辱定约() 
裴旻从公孙幽的手里接过情报,细细的观看。

    看了一遍,又看一遍!

    这连看两遍,裴旻都没有发现明显的纰漏。

    不得不说李亨面对李林甫、杨国忠的阻击,还能够能够当上皇帝,并且成功架空软禁李隆基,还是极有能力的。

    从这一连串的事态发展来看,李亨这个最大受益者几乎处在一个被动状态。

    蠢事,杀头的事情他压根不沾边。

    跑,是李琰这个皇帝自己胆小;造反是因为吉温残害安思顺;兵变的也是朔方军,怎么看都跟李亨这个最大受益人没有关系。

    李亨登基为帝,完全是处于一个被迫被动的情况。

    要是没有历史上李亨发动马嵬驿政变这个例子,裴旻都觉得自己有给他骗过去的可能。

    但因历史上的前车之鉴,裴旻本能的认定此事必然与李亨有关系,带着有色眼镜来找问题,还是察觉出一点点的猫腻。

    李亨官拜忠王,领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当然他这个朔方大使跟裴旻的不一样。

    李亨是属于遥领性质的,对于朔方没有统属的权力。但就算走个章程,李亨手上也有朔方将官的名单。

    安思顺在朔方深得人心,李亨野心十足,指不定在他被害事发的时候,李亨已经暗中与朔方军联系上了。

    裴旻没有在此事上深究,不管李亨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自己这个辅政大臣不承认,他就不具有合法地位,自己随时随地都能给他拉下马来。

    东方的叛军才是真正的对手……

    裴旻突然连想到,这个道理自己明白,李亨想必也清楚。

    为了保住自己是皇位,他必须在短时间内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比李琰更强,比李琰更适合。

    怎么证明?

    还有比平定内乱更好的方式嘛?

    这皇位在李琰手上,天下大乱,叛军长驱直入,直抵长安,而他李亨即位之后,整顿兵马,剿灭叛军,收复失地。

    孰强孰弱,一眼可见。

    真要到那个时候,李亨将会民心所向。

    那个时候,即便是自己这个辅政大臣有权力置疑李亨来路不正,也未必能够得到文武官员与百姓的支持。

    念及于此,裴旻知道自己必须尽快的抵定局势,不能让李亨抢这个先。

    谁先打响平叛的第一战,谁就握有大局的走向。

    裴旻笑着看着自己的贤内助“将叛军的最近动向那给我看看!”

    公孙幽将资料递上。

    裴旻细细看完,若有所思的道“看来叛军并不重视长安嘛,相比长安,他们似乎更加在乎潼关。是想用潼关抵达我的大军,还是阿拉伯的?要是我没有猜错,那个张康应该是用关中、陇右、河西三地为代价,劝说那头狮子出兵!”

    朔方、灵武!

    李亨身披着龙袍,接受着朔方军与部分官员的参拜。

    终于坐上这个位置,李亨志得意满,意气风发,高声道“诸公,我大唐建国百余年,征伐无数,自太宗皇帝起,至先皇至,屡创辉煌,威震四夷。而今宵小为祸,朕临危受命,不求成就伟业,只愿以此身躯,与叛贼决一死战,决不妥协。”

    他说的是意气风发,虽是陈词滥调,但与李琰闻风而逃,显然有一个鲜明的对比。

    “为了与叛军一战,朕特命京兆牧、荣王琬为兵马大元帅,指挥三军,以战叛军。”

    李琬大步站出来领命,他是李隆基的第六子,温文尔雅,文采不凡,此刻受命为兵马大元帅,也是神采飞扬,风姿非凡。

    “另外南方南诏一直有死灰复燃的痕迹,为防他们趁我朝全心抵御叛军之际起兵反叛,特命剑南节度使哥舒翰为六诏大都督,统御六诏军政要务,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特赐蜀国公。”

    他说着又看了自己的心腹皇甫惟明一眼,道“皇甫忠勇持重,可担当大任,任命你为剑南节度副使,与哥舒翰处理六诏事物期间,负责剑南军务!”

    哥舒翰虽不是裴旻的人,但却是裴旻一手提拔的。

    李亨最不信任手握重兵的将军,对于他这个外人,自是想方设法的夺他权。

    何况剑南有兵四万,若能握在手中,朔方军、剑南军,再加上从长安逃散过来的中央军,已经拥有不小的力量了。

    不过李亨对于局势还是看的很清楚的,目前为止,他麾下真正能战的只有朔方一军,从长安跟随皇驾溃逃而来的兵卒,士气底下,很难形成有效战斗力。

    仅靠朔方一军,显不足以对付强盛叛军。

    顿了一顿,李亨继续道“韦卿,你立刻出使回纥,邀请他们出兵一并阻击叛军……”

    他口中的韦卿是韦坚,兖州刺史,长安令,以干济闻,同时他还是李亨正室韦妃的堂兄。

    有了这层关系,李亨自是将最关键的任务交由他去处理。

    李亨让韦卿带了大批的珠宝随行,想着裴旻多次借助回纥、葛逻禄的力量破敌,自己以大唐皇帝的身份邀请回纥出兵,应该无大问题。

    回纥在北方建立汗国,实力强盛,拥有十万精骑,得回纥相助,区区叛军又算得了什么?

    他想法很好,但结果显而易见。

    回纥可汗承宗毫不犹豫的聚集了李亨出兵的要求,借口用的很直白去年风雪漫天,草原牛羊冻死无数,无力相助。

    话外之意,也就是说只要给足好处,还是可以考虑出兵的。

    李亨得到了韦坚的回报,气得面红耳赤“朕听说裴旻当年一纸书信,吓的承宗寝食难安,退避三舍。朕是大唐天子,所说言语还比不上他一个大臣?”

    韦坚也是一脸无奈道“回纥可汗的态度很是坚决,我们送过去的大礼,他们丢垃圾似的退了回来,根本就看不上。”他说道,长叹道“陛下,回纥是狼,不喂饱他们,怕是很难叫动他们。”

    李亨胸口起伏不定,自己这个皇帝的位子来路不正,想要坐稳,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干出成绩,仅靠朔方军根本做不到,回纥援兵,必不可少。

    铁青着脸,李亨一字一句的道“你再去一趟,就说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

第六章 傲慢() 
灵武城外,朔方军营。

    回纥可汗未来的族长骨力裴罗应约领着三万回纥军队南下。

    抵达朔方境内之后,见朔方乱象:长安方面奔逃出来的官员还有兵卒都在往朔方汇聚,官员还好说,自有妥善安排,兵卒则松散了,更有一些为了躲避兵祸随大流逃难的人,为了混口饭吃,冒充兵士的。

    败卒、混子聚在一起,那士气几乎到了谷底。

    骨力裴罗骑着高大的战马,带着雄赳赳气昂昂的精兵,见此情况,自是觉得高人一等,神色也颇为倨傲。

    就现在的唐王朝,自己一不高兴,就凭麾下这三万精骑,就能将之灭了。

    来到朔方军营外。

    骨力裴罗再次见到了那个两次来他们回纥的文士。

    韦坚很热情的作揖问好,“二王子一路远来辛苦,陛下早已筹备好酒食,等候许久了。”

    骨力裴罗脸露不悦之色,这明明是有求自己,居然还将姿态摆的高高在上得,不亲自来迎接也就算了,还让一个无名小卒迎接,欺我大回纥没有脾气嘛?

    “一路远来,确实辛苦。我先安排我部勇士休息,至于酒食,稍后再说!”

    骨力裴罗直接甩了脸色,放了李亨的鸽子。

    骨力裴罗是承宗钦定的回纥下任可汗,自不是单纯的无谋之辈。

    他在试探李亨的底线,试探现在唐王朝的境地。

    情况越糟糕,唐王朝对他的容忍就越大,他也能根据相应的情况获取因有的利益。

    至于过了,出格了,陪个罪就是了。

    这种事情他们当年经常干……

    骨力裴罗傲慢的离去了。

    李亨闻讯气急败坏,但却又无可奈何。

    实力是硬道理,现在的他,根本缺不了骨力裴罗带来的三万精兵。

    李亨再次以派人去请,这一次派的人正是新任的兵马大元帅,荣王李琬。

    骨力裴罗这才磨磨唧唧的跟着李琬一并到了宴会大厅。

    看着面前这位年轻的大唐新皇帝,骨力裴罗微微的低了头身子都不怎么弯的,粗声说道:“见过陛下!”

    简单的行礼,与昔年那个“伟大英明的天可汗皇帝陛下”相比起来,相差何止千里?

    李亨心中骂了一声“蛮夷,不懂礼数”,堆起笑脸,让骨力裴罗入席。

    骨力裴罗作为未来的回纥可汗,哪能不懂礼数,只是将李亨这般放纵,也乐意当一个不尊皇帝的莽夫,大大咧咧的没有半点的敬意。

    骨力裴罗与他的兵马抵达,李亨立刻启动夺回长安的战役。

    整合了从长安逃出来了二万兵卒,兼之三万朔方军、周边奔来勤王的兵卒三万,以及三万回纥军,号称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长安。

    骨力裴罗的三万轻骑速度最快,也最不听调派。

    骨力裴罗是战场老油条,而唐王朝的兵马大元帅李琬却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

    骨力裴罗根本看他不起,压根不理会他的安排,我行我素。

    这关中受到兵祸,乱象以生。

    溃散的兵卒无以为继,便以抢劫为生。

    张康麾下的兵卒大部分都是胡人,将劫掠当做家常便饭,经常分兵抢掠,盗匪横行。

    骨力裴罗来去如风,麾下骑兵实力又强劲,遇到的劫匪、散兵都让他击溃了。

    有这么强力的先锋军,李琬率领的大军居然长驱直入一口气杀到了长安附近。

    李琬在奉天军营驻扎,军中气氛激昂。

    李琬饱读诗书,此次带兵取得这般战果,自是意气风发,居然在军中设下了酒宴庆贺。

    酒席上各种阿谀奉承之言,接连而至,各种夸赞不绝于耳。

    李琬几乎真的以为自己是孙武附身,诸葛在世了。

    李琬的行军司马是房琯弘文生出身,历任校书郎、冯翊县尉、卢氏县令、监察御史、睦州司户、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给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可谓政绩斐然。

    但是房琯脾性自傲,重文轻武,觉得行军作战,不外如是,只要读几本兵书,就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此刻见敌人望风而溃,忍不住赞美道:“荣王风姿飞扬,令得敌人望风而溃,大有昔年江东周郎之风也!所谓今世周郎荣王琬也……”

    李琬轻笑道:“周郎弹指间让曹操百万大军灰飞烟灭,某不过击溃几处盗匪,焉能于之相比。待我攻破长安,才不负此号。”

    文人最喜欢胡吹,李琬也不吝啬的应诺下来。

    便在这时,金城太守王思礼大步走了进来,看着这宴会皱了皱眉,粗声道:“回禀荣王,刚刚得到消息,镇守长安的张通儒、田乾真、安守忠已经弃城逃了。”

    李琬还未反应过来。

    房琯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