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大气象师-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嫣先是一怔,接着正色道:“苏太守这是哪里话,我在这里可以向苏太守保证,娘娘她确实认为苏太守是个忠臣,才力劝天子前来依靠苏太守,别无他意。”

    苏哲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却忽然间不说话,只默默的斟起酒来。

    董嫣的素手却悄悄攥了起来,神经紧绷起来,不知苏哲会给他怎样答案。

    苏哲却不紧不慢的举起杯来,缓缓道:“那就请小姐回复皇后娘娘,只要她和天子愿意,尽管前来我南阳,只要有我苏哲有一口肉吃,就绝少不了他们一口汤喝。”

    说完之后,苏哲又觉的哪里不对劲,忽然省悟,又笑道:“应该是有我苏哲一口汤喝,就有陛下和娘娘一口肉吃才对。”

    董嫣长松了一口气,俏脸上立刻堆出欣慰的笑容,举杯道:“娘娘眼光果然没错,苏太守当真是大汉忠臣,这一杯我敬苏太守。”

    当下,二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算是定下了约定。

    看着轻拭嘴角酒渍的董嫣,苏哲好奇心起,便又笑问道:“下官还有一件事很好奇,不知天子给董小姐许了什么承诺,董小姐一个女儿家,竟然不辞劳苦,亲自跑到宛城来向我传话。”

    苏哲这冷不丁一问,董嫣身儿不禁一震,脸畔悄然掠过一丝微红。

第九十四章 夜中震撼() 
董嫣脸畔绯红一闪而逝,旋即正色道:“我董家忠心为国,这是义不容辞之事,难道我还需要皇后娘娘的好处不成。”

    说的倒是慷慨,这世上自然有不图回报的忠臣,你却绝对不是……

    苏哲暗笑,便想这董嫣历史就是刘协的后妃,眼下她不辞辛苦前来传信,多半是刘协已向其父董承许诺,一旦事成,就纳董嫣为妃,这样一来,原本黄巾降将出身的董承,就彻底的洗白,一跃成了皇亲国戚。

    他心知肚明,却也不点破,只笑道:“董将军和董小姐忠心为国,着实令苏某佩服,来,这杯酒我敬小姐。”

    “苏太守过奖了,此事若成,苏太守才是真正的忠心为国,我敬苏太守才是。”董嫣投桃报李,也恭维了苏哲一番,举杯一饮而尽。

    几杯酒下肚后,苏哲还想再从她嘴里套些长安城的密谋,这董嫣却机灵的紧,都是顾左右而言他,半点详情都不透露。

    眼见天色已晚,董嫣放下酒杯,起身道:“长安城山雨欲来,随时形势有变,嫣不敢在这里多耽搁,需要立刻起程赶回长安。”

    “小姐所言甚是,那下官就送小姐出城吧。”苏哲也不勉留,送是起身相送。

    他便叫将太守府后门打开,在那里,十余名董家的亲兵已经等候在那里,董嫣会合了部下,在苏哲的引领下,趁夜直抵宛城西门。

    此时夜色已深,宛城早已进入宵禁,若无苏哲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城门,更不能在街上擅自行走。

    苏哲下达命令,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董嫣一众才得以顺利出城。

    送过吊桥,苏哲勒住战马,拱手道:“此去长安路途甚远,下官就送到这里了,小姐一路保重。”

    “苏太守也要保重,说不定,我们很快就能再见。”董嫣也笑着向他一拱手。

    说罢,董嫣拨转坐骑,就准备离去。

    火光中,一身黑衣的董嫣,宛若夜中盛开的一朵幽莲,渐行渐远,眼看就要隐失在夜色中。

    “这位董贵人,嘴巴紧的很,半点详情都不透露,跟那位皇后娘娘一样,都是个厉害角色呢……”

    苏哲喃喃感慨之时,蓦然间皱头一皱,却是头顶的量子气象卫星,发来了最新的天气数据。

    转眼间,数据传输完毕,苏哲抬头瞧了一眼,见董嫣还没有走远,从随从手中抓起两把伞,便策马赶了上去。

    “董小姐且慢。”

    已在二十余步外的董嫣,听到了苏哲的喊声,不禁勒马转身,好奇的目光看着苏哲策马而近。

    “苏太守还有什么交待吗?”董嫣笑问道。

    “夜里天气比较凉,若再淋了雨的话就不好,董贵人若是在下官的地界上染了病,将来陛下怪罪下来,下官可担待不起,这把伞董贵人拿上吧。”苏哲说着,将一把油布伞递在了她手中。

    董嫣下意识的接过了伞,俏脸上却蓦的掠起惊奇,急问道:“你方才叫我什么?”

    “董小姐啊?”苏哲答道。

    “不对,你明明不是这么叫的。”董嫣摇头道。

    “那一定是董小姐听错了。”苏哲笑了笑,“时候不早,董小姐上路吧,一路保重。”

    说罢,苏哲拨马转身,缓缓的往城门而去。

    董嫣怀抱着油伞,明眸中闪烁着惊疑,心中暗忖:“刚才他明明喊我董贵人,天子确实许诺事成之后,纳我为妃,封作贵人,他远在南阳,怎么可能知道,莫非是他推测出来的不成?”

    董嫣不由想起,伏寿曾经跟她说过,这个苏子明极是聪明,若果真如此,那他推测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董嫣眼眸中不禁掠起一丝异色,啧啧赞叹道:“这个苏子明,果然如娘娘所说,不是一般人啊。”

    她正感慨唏嘘之时,忽然瞧见,十步之外的苏哲,突然间莫名其妙的撑起了雨伞,悠哉游哉的踏上了吊桥。

    董嫣抬头望了一夜天,虽是黑如泼墨,星月无光,但看起来也不像是马上就要下雨的样子。

    “雨也没下,倒是先打起伞来了,这个苏子明,聪明倒是聪明,就是有些浮夸了……”

    董嫣薄唇微微斜扬,眸中流露出几分讽色,便打算把苏哲送给她的油伞收了,拨马转身,继续上路。

    就在她刚刚把伞放入布囊中时,蓦的感觉到脸上手上一阵的凉意,还没等看清楚之时,头顶雨点便哗哗哗的砸了下来。

    竟然真的下雨了!

    董嫣大吃一惊,急是手忙脚乱的将油伞重新掏了出来,赶紧撑了起来。

    幸亏苏哲提前送了把伞给她,只是湿了些头发而已,她的那些随从们可没那么幸运,转眼就淋成了落汤鸡。

    董嫣回过头来,拨开眼角已湿的发丝,再次远望城门那边,却见那一袭青衫身影,依旧手举着油伞,在雨中从容徐行,不慌不慌的步入了城门。

    吊桥收起,城门关上,苏哲的身影,方才消失在了她的视野之中。

    “他……他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董嫣的明眸中涌动着深深奇色,满脸的不可思议。

    蓦然间,她身形一震,想起了临行前,伏寿跟她说的关于苏哲的另一段评价。

    伏寿曾提及,这个苏子明不仅聪明,而且还似乎有预断风云变化的奇术,当初随天子狩猎之时,就曾经算出寒流来袭,气温骤降,提前穿上厚衣前去面圣,那一件作为信物的皮袄,正是当时苏哲献于伏寿御寒。

    董嫣记得,当时伏寿跟她讲这些事的时候,她表面上郑重其事的听着,内心中却颇不以为然,以为皇后娘娘只是为了向她表明,这个苏哲有多么的了不得,编出来的这么一段而已,她压根就没当回事。

    而眼前的亲身经历,却用事实证明了伏寿所说,这个小小的南阳太守,寒门出身的才子,似乎当真有预断风云变化的神奇能力。

    “识天象,预断风雨,这可是经天纬地之才方有的本事,难不成他也有?若果真如此,那这个苏哲,可就是个不世出的人物了……”

    董嫣驻立在雨中,望着那已闭的城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第九十五章 血染长安() 
长安城。

    时已入夜,城中却喧嚣声四起,到处都是火光,到处都是乱窜的士卒。

    并州兵正和西凉兵,在长安的大街小巷,进行着激烈的交锋,彼此杀的难解难分。

    那些长安城的平民百姓,则紧闭门户,躲在家中战战栗栗,祈祷着这场厮杀尽早结束。

    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决定谁是长安城新主人的战争。

    至于这个新主人是谁,他们并不感兴趣,他们唯盼的就是自己能在这场战争中活下去,不要被殃及池鱼。

    司徒府门。

    高阶之上,须发皆白的王允,全身披甲,扶剑而立,就像一棵阅尽世事的苍松,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沉着自信的气息。

    他轻捋着白须,听着耳边传来的厮杀声,心中判断着各处战事的进展。

    马蹄声响起,侄儿王凌提着染血的长剑飞奔而至,兴奋道:“叔父,咱们已经拿下了三座城门,羽林军那边也同时发动,控制住了皇宫,除了太师府尚在顽抗之外,整个长安城差不多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了。”

    王允满意的点点头,拂手道:“很好,传令下去,叫将士们继续奋战,一定要给我攻破太师府,董贼一家老小满门抄斩,今夜之后,人人重赏!”

    他抬起头,目光向着西面方向望去,深陷的眼眸中,涌起了深深的期许。

    他在等着吕布的好消息。

    这场兵变,不仅仅发生在长安城中,还发生在数十里外,前往郿坞的路上。

    他跟吕布商定的计划是,由吕布在护送董卓前往郿坞的路上,对董卓发动刺杀,而他则同时在长安城中,指挥留守的并州军,对西凉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夺取长安的控制权。

    此计若成,董卓伏诛,长安城拿下,关中的西凉军团,便将群龙无首,不战而溃。

    至于屯驻于弘农一线,用来防御关东诸侯的西凉军团主力,王允料定他们是一帮子没有智谋的武夫,只消朝廷一道旨意,就能轻易把他们摧垮。

    而这场兵变的关键,就在吕布那里。

    现在,长安城已快要拿下,王允要做的,并非急着进宫去向天子表功,而是要等着吕布的消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东方蒙蒙发白,天就要亮了。

    “叔父,那吕奉先不会失手了吧?”王凌高涨的情绪不觉沉寂下去,语气中难掩担忧。

    王允表情依旧沉静自信,淡淡道:“这场兵变计划,老夫设计的天衣无缝,那董老贼绝无防备,吕奉先怎么可能失败。”

    话音方落,西面方向忽然间马蹄声大作,但见一队骑兵正沿着西大街,飞奔而至。

    很快,一骑飞奔而至,报称是温侯吕布,率军归城。

    “吕奉先终于回来了,看来他是诛董成功了,叔父啊,你苦心孤诣,终于大功告成,从此往后,你就是青史留名的中兴之臣啦,我王家将世世代代以叔父为荣啊!”

    王凌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声音都在沙哑颤抖。

    王允长长的深了一口气,素来平静淡定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一丝丝自得的笑容。

    “我王允,终于成就了匡扶汉室之功,我终于成功了!”

    他的心中,一个无比畅快的声音,在放声呼喊,宣泄着如释重负的痛快。

    表面上,他却极力克制着平静,淡淡道:“这是老夫与温侯,还有你们这些忠于汉室之臣,共同完成的伟业,你们都是再造大汉的功臣,陛下定会有重赏。”

    王凌等左右兵变将士,个个都笑了起来,无不是欢喜雀跃,兴奋如狂。

    就在阵阵欣慰的笑声之中,吕布坐胯赤兔,带着一众兵将,如一团疾风骤火一般奔至了司徒府前。

    他的脸上却看不到大功告成的兴奋,反而是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勒住赤兔,他不等王允走下台阶,便沉声道:“王司徒,本侯刺董失败了,那董老贼正率大军杀回来,长安城我们是万万守不住的,速速护着陛下往关东方向撤退吧。”

    刺董失败!

    一道晴天霹雳,当头轰落,瞬间轰到王允身形剧烈一震,轰碎了他的自信,轰碎了他的美梦,轰到他的脸凝固在了惊骇一瞬。

    左右王凌等人,更是惊到目瞪口呆,个个僵固在了原地。

    震惊半晌,王允才缓过神来,惊问道:“老夫此计天衣无缝,那老贼对你应该全无防备才是,怎么会失败?”

    吕布眉头深凝,恨恨骂道:“都懂董白那个小贱人,没想到她一直在提防着我,关键时刻及时示警,叫张济叔侄保护老贼,使我只能刺伤了老贼,没能杀了他。老贼兵多,我一击不成,只能杀出一条血路回长安。”

    董白?

    王允心头又是一震,一脸的错愕,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精心谋划了这么久的诛董大计,竟然被一个女人,被一个黄毛丫头给破坏。

    这也太荒唐,太讽刺了吧。

    他蓦然又想起,当初他还安排人刺杀过这个董白,如果当日能除掉这个小贱人的话,她就活不到今日来破坏自己的诛董大计。

    而董白之所以还活着,正是被荆州来那个小子,那个拐走了自己义女貂蝉,令他不得不推迟了诛董计划的寒门小子所救。

    苏哲!

    今日失败的罪傀祸首,竟要追溯在这个臭小子的身上。

    “苏哲!苏哲!没想到,最终破坏了老夫大计之人,竟然是你这么一个出身寒微的小人物,可恨,可恨啊——”

    王允终于无法再压制心中的恼怒,念着苏哲的名字,咬牙切齿,吹胡子瞪眼,懊悔恨怒之极。

    这时,那王凌却不甘心的叫道:“叔父,咱们如此辛苦才夺下长安城,岂能就此功亏一篑,就算老贼活着又怎样,咱们就死守长安城,我就不信老贼能攻进来。”

    话音方落,吕布便讽刺道:“我并州军兵马不过万,长安城中粮草不足一月,到时候董老贼四面围城,我们等于身陷绝境,只有死路一条。”

    “可是——”

    “要死守你们自己守,休想拉上了我吕布陪你们等死!”

    吕布打断了王凌的争辩,向着王允一拱手,冷冷道:“王司徒,我吕布已经尽力,天不让老贼死,我也没办法,你若要坚持死守长安,那就恕我先走一步了。”

    说罢,吕布不等王允回复,纵马便向东门飞奔而去。

    吕布这个并州军团领袖一走,其余并州将士,无不是一哄而散,跟着吕布一块向城外逃去。

    片刻间,原本还聚集于司徒府前的士卒,便走的零零散散,剩不下几人。

    “好你个吕布,你个贪生怕死的小人……”王凌气的破口怒骂起来。

    王允却脸色阴沉,久久不语,眼眸中思潮澎湃,权衡着利弊。

    许久之后,王允仰天一声长叹,无奈的一拂手:“速去宫中报知陛下,请他和娘娘即刻离宫前往东门与我们会合,跟着吕布一起撤往关东吧。”

第九十六章 皇后之谋() 
皇宫。

    南宫城楼,年少的刘协和皇后伏寿,并肩而立,俯视着整座长安城。

    伏寿那张少女脸庞,淡然镇定,时刻都散发着一种与她年龄不太相仿的成稳气质。

    年不过十岁的刘协,却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安都写在了脸上,紧握的手心也浸出了一层冷汗。

    天色蒙蒙发亮,东方发白,天就快亮了。

    “看样子,王司徒已经控制住了长安城,不知道吕布那边成功了没有呢……”伏寿喃喃自语,目光向着西面方向看了过去。

    “皇后,你说,吕布能杀了董卓吗?”刘协不安的问道,声音都有些发抖。

    “事世难料,臣妾也不敢下定论,陛下稍安勿躁,耐心等结果便是。”伏寿却语气平静许多。

    刘协哪里平静的下去,忍不住在城楼上踱起了步来,焦虑不安的情绪,左右那些羽林将士们,全都看在了眼里。

    皇帝都这么沉不住气,这些将士们自然也跟着不安起来。

    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