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大气象师- 第4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北诸郡本就是土地贫瘠的边郡,可供耕种的良田并不多,于夫罗这么一赏,等于是把四成的土地,统统都赏给了那些世族豪强。

    眼下他要加征粮赋,那些贫穷的百姓,连吃饱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多余的粮草来加征,只有从那些世族豪强下手加征。

    贾逵作为这些降匈奴的世族豪强们的代表人物,当然不愿意割让自己的利益。

    “咳咳,左贤王这话说的实在是过份了。”贾逵却面色慷慨凛然,“我等既然归顺了大单于,便是大匈奴的子民,自当为大单于的大业尽力,如果有足够的粮草缴纳,当然不会不献上,只是……”

    他先表了一番慷慨,话锋一转,却又道:“只是这些并州士绅们,抛家舍业的前来投奔大单于,虽然是得了些大单于的赏赐,勉强有几分土地,但他们既然是名门旺族,哪一户没有上百的丁口,田地里的收成,也就勉强度日而已,实在也没有多余的粮草为大单于敬献。”

    贾逵哭了一番穷,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没粮。

    左贤王却不信,叫嚷道:“你们是真的没粮,还是假哭穷啊,要不要我派兵去挨家挨户的搜,我就不信你们真的没粮!”

    此言一出,贾逵脸色立时一变,沉声道:“我等并州士人,就是看中大单于礼贤下士,才举家前来投奔,若是左贤王那般无礼对待,公然发兵搜查,这与那苏贼有何差别,只怕不但搜不到粮草,还会寒了人心!”

    贾逵看向了于夫罗,深深的一望,眼神中隐约还透着几分警告的意味。

    于夫罗自然知道他什么意思,无非就是在委婉的警告,你于夫罗要是真敢这么做,小心失去我们并州士人的支持。

    于夫罗拳头紧握了一瞬,立时又松开,哈哈笑道:“贾先生想多了,左贤王也是太心急,随口说说罢了,你还当真了,难不成你真以为,本单于跟那苏哲一样残暴不成。”

    “大单于英明。”贾逵长松了口气,忙是拱手拍起他马屁。

    呼蹰泉彻底没话,只能闷闷不乐的闭上了嘴巴,仰头狂灌马奶酒。

    “贾先生既然说不能在并北五郡加征粮赋,那本王请问,你让我们的八万大军吃什么,怎么解决粮草的难题?”右贤王卜丹没好气质问道。

    贾逵指尖摸了摸额头,忽然眼眸一亮,冷笑道:“右贤王可别忘了,我们大匈奴最不缺的就是铁骑,既然那张郃在太原郡坚壁清野,咱们又何必在这里跟他耗下去,何不越过太原郡,往并南诸郡去抢掠呢。”

    他一番话,令于夫罗眼前一亮,蓦的豁然开朗,拍案而起,兴奋道:“贾先生说的对呀,魏国的大军都集中在太原郡,南面必定空虚,本单于为什么不去更南的地方抢掠,非要在这里跟那姓张的耗着呢?”

    一时间,帐中众将无不兴奋起来,仿佛突然间找到了一条出路。

    不吭声的呼蹰泉却道:“大单于,这办法倒是个办法,但咱们越过太原郡去抢掠并南诸郡,等于是兵锋要延伸到黄河北岸,那里距离魏国的东西两京已很近,会不会太过危险。”

    “是啊,听说那苏哲已经全取了整个凉州,正在班师回中原的路上,咱们大军冒然深入并南,万一撞上苏哲的主力大军怎么办?”右贤王卜丹也担忧道。

    于夫罗兴奋的表情立时冷了几分,又看向了贾逵。

    贾逵则冷笑道:“那苏贼是灭了汉国,但他几十万大军想要班师回来,哪能那么快,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抢到足够的粮草牛羊,然后赶在苏贼率军前来前退回并北五郡便是。”

    于夫罗陷入了沉默,起身踱步于帐中,久久不说话,权衡着利弊。

    毕竟,当初他可是败给过苏哲,深知苏哲的厉害,何况今日苏哲又灭了汉国,实力倍增,他任何的举措,都必须要倍加小心。

    如果不是因为粮荒的难题,他又岂会冒险南下入侵并州,来挑衅强大的魏国。

    可惜,现在已骑虎难下,他别无选择。

    半晌后,于夫罗眼眸一聚,脸上燃起深深决毅,摆手喝道:“本单于决定了,就用贾先生之计,大军即刻越过太原郡,前往并南诸郡抢掠粮草牛羊,务必要赶在苏哲大军回师之前撤回!”

第九百八十九章 烧杀抢掠() 
    蒲坂津。

    时已入夜,滚滚黄河上,却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火光,往来的船筏不断,冒着夜中渡河的风险,正在急渡黄河。

    一艘艘的船筏往来于黄河东西两岸,将数以万计的骑兵,由河西运往河东,不动声色的藏入了蒲坂津大营之中。

    苏哲立马东岸渡头,望着他的骑兵们源源不断下船,登上东岸水营。

    自决定讨伐匈奴之兵,苏哲便叫黄忠他们打着自己的天子旗号,慢慢吞吞的率步军班师回洛阳,他自己则率四万铁骑,星夜兼程的赶往并州。

    一连狂奔五日,他的大军终于赶到了蒲坂一线,准备渡过黄河,直奔太原郡。

    为了隐瞒行踪,杀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苏哲只能选择在夜晚抢渡黄河,好尽可能的借夜色掩护。

    “陛下,郭淮到了,正在帐中求见。”身边响起了许褚的声音。

    苏哲眼眸一亮。

    郭淮作为张郃的副将,一直协助张郃镇守并州,对匈奴人的虚实再了解不过。

    眼下苏哲灭匈奴在即,正要彼己知彼,郭淮来的正是及时。

    “走吧,回大帐。”苏哲拨马转身下了栈桥,直奔皇帐而去。

    步入大帐,郭淮已经等候在那里,见苏哲进来,纳头便拜。

    “伯济一路辛苦,不必多礼,平身吧。”苏哲一摆手,人已坐回了龙座。

    郭淮起身,苏哲赐了杯酒给他解乏,等他坐定后,苏哲便询问他太原郡战事。

    郭淮便道:“匈奴人因为粮荒,不得已南下入侵我太原郡,张将军为避其锋芒,将所有的百姓都迁入了城中,一应粮草牛羊也统统搬进城来,用坚壁清野的计策,让匈奴人抢不到半点粮草,就等着陛下前来再决战。”

    “嗯,张郃做的不错,就该坚壁清野。”苏哲点头赞许道。

    接着,他却又道:“不过朕奇怪的是,匈奴人这一次的进攻势头似乎很猛,竟然直接杀到了晋阳城下,他们的战斗力,比朕上回跟他们交手之时,似乎变强了不少。”

    郭淮忙道:“禀陛下,这是因为有不少并州士人逃往了并北,投奔了匈奴人,为那于夫罗出谋划策,冲锋陷阵,所以匈奴人的战力才能爆涨。”

    “原来如此,都有谁呢?”苏哲冷笑着问道。

    “出名的有贾逵,杜畿和王基三人。这个贾逵颇有智计,被于夫罗用为谋主,听闻就是他给于夫罗献的计策,突然发动袭击,使张将军交战不利,才被迫采取了守势。”

    “至于那个杜畿,此人对理政颇为善长,为于夫罗重用,打理并北五郡的政务,近年来还颇有几分亮眼的起色。”

    “还有那个王基,此人能文能武,算是一员儒将,有此人在,匈奴人的攻城能力提升了少。”

    苏哲思绪飞转,搜寻着这几个人的名字,这些人在三国也是青史有名的人物,虽然算不上第一流的人才,但放在于 夫罗那里,却绝对是如虎添翼。

    “看来这些人恨朕打击世族豪强,宁肯臣服于异族胡虏,也不肯归顺于朕,也好,倒也省了朕找理由,正好将他们连同匈奴人一并除掉。”苏哲杀机如刃。

    这时,马超站了起来,拱手道:“陛下,臣愿率铁骑为先锋,定为陛下击破匈奴,活捉那于夫罗献给陛下处置!”

    马超一请战,庞德,马云鹭,颜良等大将们怎甘落后,纷纷跳起来请战。

    苏哲压了压手,示意他们坐下,先不要冲动。

    众将的激昂方才稍稍平伏,又坐了下来。

    “伯济,匈奴人有多少兵马,战力如何?”苏哲要先知道敌军虚实。

    郭淮忙道:“回禀陛下,南侵的匈人有八万之众,其中只有一万的步军,多是并北五郡的汉人组成,其余七万则全都是匈奴骑兵,实力不容小视。”

    “七万骑兵,一成步军么……”苏哲举起了酒杯,一边闲饮小酒,一面计算着双方军力对比。

    匈奴人真正的战斗力,自然是那七万骑兵。

    若满打满算的话,苏哲手头有四万骑兵,再加上晋阳城中的一万骑兵,骑军上的差距并不算太多。

    不过他这四万骑兵当中,有两万多都是新建的骑兵,还未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只能用来充门面,打顺风仗。

    至于他的两万精锐骑兵,数量少于匈奴人不说,跟着他转战千里,人与马消耗极大,战斗力也要大打折扣。

    整体而言,他在骑兵上的劣势是很明显的。

    步兵方面他当然是占尽优势了,光张郃手中就有七万步军,对付一万匈奴步兵绰绰有余。

    只是,在这场讨伐匈奴人的战争中,步兵再多也没有用,骑兵的胜负,才是决定战争结果的至关重要因素。

    正当这时,许褚又来报,声称胡车儿已侦察归来,有重要情报要禀报。

    “传他进来吧。”苏哲也想想听听匈奴人的最新动向。

    片刻后,胡车儿入内,拱手道:“启禀陛下,匈奴单于于夫罗已率五万骑兵,饶过了我太原郡防线,正深入并南烧杀抢掠。”

    这个消息,令在场众将无不微微震动。

    郭淮奇道:“臣离开晋阳之时,于夫罗还被钉在晋阳城下束手无策,没想到才几天功夫,他胆子竟然变大了,还敢率军饶过我晋阳防线?”

    “有意思,这个于夫罗,他的胆子倒是挺大,郭伯济,你觉的匈奴人此举是出于什么原因?”苏哲冷笑着问道。

    郭淮沉思吟片刻,方道:“如果臣没有猜错的话,于夫罗必定是因为我们坚壁清野,没有办法抢到足够的粮草,才不得不冒险越过我晋阳防线,前来并南抢掠。”

    郭淮的分析,正合苏哲所想。

    郭淮接着又道:“而且,依臣之见,匈奴人必定是不知陛下大军已进入并州,否则就算借于夫罗十个胆子,他也绝对不敢这么放肆南下。”

    苏哲微微点头,站起身来,负手而来,踱步于帐中。

    沉吟片刻,苏哲嘴角扬起丝冷笑道:“既然于夫罗这么急切的想来并南抢掠,那朕就送给他一份见面礼吧。”

第九百九十章 贪婪的匈奴人() 
并州,河东郡北部。

    朝阳东升,霍大山脚下的那一座小村庄,如往常一样炊烟四起。

    天才刚亮,村民们便早早出了门,男人要下地春耕,女人留在家中织布,还算健壮的老人们,则赶着自家的羊群,要去山里放牧。

    他们却浑然不觉,他们已经被几百凶残的恶狼盯上。

    村北的高地上,左贤王呼蹰泉勒马高处,正远远眺望着那座毫无察觉的村子。

    当他看到那数以百计的羊群之时,嘴角不由钩起了一丝狰狞的冷笑。

    自于夫罗率军南下,进入并南之后,数万匈奴人便分头行事,大肆抢掠。

    一切正如贾逵所料,魏军的主力集中在晋阳一线,并南各郡县相对防备空虚,各地的县令们得知匈奴人前来,仓促间只能关闭县城大门,却来不及把四周乡野的百姓统统都迁入城中。

    而这些来不及迁入的村民,自然便成了匈奴人烧杀抢掠的对象。

    眼前这座村庄,已经是呼蹰泉两天之内,所抢掠的第六座村庄,每一座都收获颇丰。

    深吸一口气,呼蹰泉手中狼牙棒一指,大喝道:“匈奴的勇士们,看到没有,有无数的牛羊,白花花的女人等着你们呢,还等什么,给本王抢啊!”

    号令传下,早就迫不及待的匈奴骑兵们,一窝蜂的冲下了山坡,如饥饿的野兽般,扑向了那座宁静的村庄。

    转眼间,滚滚铁骑杀到,撞入了村口。

    村民们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完全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惊叫着抱头逃跑,却又怎能跑得过匈奴人的铁骑。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近百余男丁便被杀了个干净,匈奴人连孩童都不放过,一律斩杀。

    只有不到七十余名年轻的妇子,便匈奴人留下性命,同那些牛羊一样,成了他们的战利品。

    哭声,惨叫声,哀求声回荡在村庄上空,整个村子如同地狱降临一般。

    呼蹰泉则大摇大摆的策马进村,脚下踩着男性村民的尸体,饶有兴致的欣赏着眼前这杀戮的血腥画面。

    那些匈奴骑兵们,一个个则兴奋如狂,扛着粮袋,拖着牛羊,驱赶着哭哭啼啼的妇人们,一群群的来向他们的左贤王献上战利品。

    身为大匈奴的左贤王,呼蹰泉当然有资格最先挑选战利品,这是他的特权。

    呼蹰泉今天很大方,将抢来牛羊的三成收归自己,四成献给于夫罗,余下的四成,则统统赏给了这些匈奴兵。

    除了粮草牛羊外,那些抢来的七十余名妇人,呼蹰泉也亲自挑选了十几名有姿色的给他自己和于夫罗,三十余名送回匈奴本部做为公有财产,其余二十来名妇人,则全部分赏赐给了匈奴士兵

    一时间,匈奴士兵们得了厚赏,无不是欢声雷动,感恩戴德。

    呼蹰泉一声令下,把这座村庄一把火烧成白地,方才带着丰厚的战利品,高高兴兴的离去。

    熊熊烈火,将整个村庄,连同村民的尸体,烧成了火海。

    匈奴人唱着他们的山歌,一路有说有笑的远去。

    当天晚上,呼蹰泉回到了位于霍大山北缘的匈奴军大营。

    当他回到大营之时,其他外出抢掠的匈奴骑兵们,也陆陆续续的赶了回来,各自都带着丰厚的战利品,还有哭哭啼啼的女人。

    显然,各路的匈奴兵都抢掠顺利,收获丰厚。

    大单于帐中,于夫罗正高坐于上,喝着马奶酒,听着烤羊肉,听取着各部将的抢掠汇报,欣喜得意毫不掩饰的挂在脸上。

    呼蹰泉进了大帐,得意道:“大单于啊,我这一趟足足抢了三千只羊,三百名魏国妇人,粮米两千袋,其他什么铁器之类的我就不说了。”

    于夫罗眼冒金光,哈哈笑道:“好好好,左贤王,果然你最有本事,抢的最多,来,本单于赏你一杯酒。”

    呼蹰泉也不客气,哈哈一笑,接过来仰头一口灌尽。

    随后,他抹着酒渍看向贾逵,竖着拇指赞道:“我说贾先生啊,你的这条计策还真是妙,魏人果然没有防备,我这一天抢的东西,比以往整整一个月抢的还要多。”

    贾逵不知该怎么回应,只能干笑,眉宇间却悄然闪过一丝苦涩。

    他可是并州人,现在却向匈奴人献计,烧杀抢掠的都是自己的并州乡亲,虽然他一再安慰自己是出于无奈,但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没办法让他得意的起来。

    就在这时,右贤王兴冲冲而入,拱手道:“大单于,好消息,大大的好消息啊,咱们的斥侯在南面四十里的地方,发现了魏军的运粮队,光是粮车就有一千多辆,还有数不清的羊,至少也有上万只。”

    “当真!”于夫罗兴奋的一跃而起。

    “当然,那还能有假,大单于,这可是天降横财啊。”卜骨舔着嘴唇道。

    于夫罗的血液陡然间沸腾起来,眼中血丝密布,兴奋到合不拢嘴。

    一千辆粮车,至少也得十万石粮草吧,还有一万多只羊,这么多的食物,若是能抢了来,足够他的大军吃一两个月的了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