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气象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大气象师-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羽一怔,却道:“连通益州南北的关口,当然不止剑阁了,还可以从巴郡北上,经由阆中,绕过剑阁,通往汉中。不过这几条路都群山密布,难走不说,运粮也不易,远不及剑阁道好走。”

    顿了一顿,关羽又道:“不过丞相也不用担心,我在阆中一线留有人马,又安排了众多哨卡,只要苏贼敢分兵,我们很快就会知道。”

    “原来丞相是担心,苏哲贼想分兵绕过剑阁,袭我们侧后啊。”

    刘备恍然省悟,便笑道:“丞相也听到了,云长早有防范,没什么好担心的。”

    诸葛亮沉默不语,眉宇间的警惕依旧不散。

    片刻后,他看向了张任:“张将军,你乃蜀中第一大将,久居益州,你说说看,除了阆中这条小道外,还有没有别的路,可以绕过我们剑阁?”

    “这个嘛,容我想想……”张任皱起眉头,冥想苦想起来。

    半晌后,张任忽然想到什么,遂道:“我想起来了,其实还有一条道,是从江油城走过七百里山路,可抵达阴平城,这条道叫阴平道。”

    此言一出,关羽神色立时一变,急道:“什么阴平道,本将镇守益州这么久,怎么从未听说过?”

    张任笑道:“大将军有所不知,这七百里阴平山,大部分都是崇山峻岭,自古以来,只有私盐贩子,为了躲避关口盘查,才会冒险走这条道,而且往往是十人中只有两三人能活着走出去。”

    “这么一条难走的小道,自然鲜为人知,莫说是关将军你,我们许我蜀人都不知道,若非当年我曾前往江油平叛,我也不会记得有这么一条路。”

    听到这里,关羽便又不以为然起来,“既然是一条九生一死的死路,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不!”

    诸葛亮却一摆羽扇,沉声道:“那苏贼生平最喜欢出奇,什么险招他没用过,臣料他按兵不动,必定是想分兵走这阴平小道,出奇不意的抄袭了我军后路!”

    刘备神色一震,却道:“丞相,那苏贼当真有这么大的胆子?”

    “陛下啊,咱们吃那苏贼的亏还少么,就算只有万一的可能,我们也绝不能小视呀。”诸葛亮的语气却愈发凝重。

    刘备顿时紧张起来,不敢不重视,忙道:“那依丞相之见,朕是不是当即刻派重兵前往阴平增防?”

    “那倒不用。”诸葛亮却又一笑,“这条路这么难走,苏贼不可能派多少兵马前去,陛下只消派三千兵马前往阴平,据住道口坚守不战,苏贼的偷袭兵马被堵在山里出不来,不消几日就会粮尽而溃,根本用不着我军动手。”

    刘备恍然省悟,便喝道:“关平听令!”

    “末将在。”关平忙上前。

    刘备厉声道:“丞相的话你应该也听到了,朕现在就给你三千兵马,命你前往阴平道口下寨,只守不战,你听明白了吗?”

    “末将领命,陛下放心吧,末将绝不会让苏贼阴谋得逞!”

    关平慷慨自信,领了刘备旨意,欣然而去。

    三千汉国精兵,在关平的带领下,从剑阁北门而出,一路直奔阴平而去。

    送走了关平,刘备这才长松了一口气,赞许的目光看向诸葛亮,叹道:“幸亏有丞相啊,看穿了那苏贼的诡计,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诸葛亮淡淡一笑,摇着羽扇道:“陛下就等着小关将军的捷报吧,这一仗臣料苏贼至少折损万余人马,足以重挫魏军的锐气。”

    刘备哈哈大笑,目光看向关外魏营,冷笑道:“苏哲,你当真以为你无所不能么,这一次,终于是朕道高一丈!”

第八百一十八章 九死一生的奇计() 
    十五天后。

    崇山峻岭之间,一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军队,正在崎岖的山道间默默前行。

    他们脚下的那条山道,几乎是贴着山壁开凿,仅仅只有一人之宽,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滑落下去。

    而他们的下场,则是深不可测的山谷,一眼看不到尽头,只消低头望一眼,都会感到头晕。

    不到七千的士卒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贴着山壁艰难前行,每踏出一步都万分小心,生怕一不小心滑落下去,摔成粉身碎骨。

    尽管山间的气温甚凉,但每一名士卒,却都因紧张而出了一身的冷汗,将一身衣甲都浸湿。

    准确来说,只有衣,没有甲。

    为了轻装前进,他们只能尽可能的减少身上的负担,所以除了兵器和干粮之外,其余多出来的装备,统统都扔在了半道上。

    而他们仅有的衣服,也在翻山越岭的过程中,被磨烂划破,变的破破烂烂。

    咋一看去,他们简直就如同一支乞丐组成的军队。

    “啊——”

    一声凄厉惊恐的惨叫声,响起在耳边,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回过头去,寻音望去。

    只见一名士卒正在飞速的下坠,很快就消失在了深不见底的谷底,隐隐响起一声“砰”的撞击声。

    每个人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一幅血肉之躯撞成烂泥的画面。

    所有人都打了个寒战,暗暗叹了口气,继续默默的前进。

    一路以来,已有近两千同袍就这样离他们而去,他们已经看的麻木,失去了悲痛伤感的滋味。

    邓艾轻叹一声,扭头继续默默前行。

    天黑之前,他终于带着他的几千士卒,走过了这一段最险峻的壁道。

    当踏上平地时,邓艾长松了一口气,一屁股跌坐在了地上,解下腰间水囊,大口大口的狂灌起来。

    不多久,后续的士卒们也陆续过来,一个个都如虚脱一般,瘫坐在了地上。

    邓艾清点人数,光是为走过这条壁道,他就又损失了三百多人。

    到目前为为,他已损失了近三千士卒,从出发时的一万余人,锐减到了七千。

    “还有多久才能到阴平城?”邓艾把向导招来问道。

    私盐贩子出身的向导,借着残阳向着瞄了一圈,方道:“咱们已过了最难走的绝天峰,最多再有三天,应该就能走出阴平道。”

    三天么……

    邓艾吐了口气,疲惫的精神稍稍振作,重新站了出来,大声道:“弟兄们,最难走的一段已经走完了,最多再有三天就能走出去了,都打起精神,继续前进。”

    精力憔悴的士卒们,再次被激励起了斗志,从地上爬了起来,继续默默前行。

    不觉天色已黑,邓艾叫将士们打起火把,继续前进。

    他此行只带了不到二十日的干粮,可以说是破釜沉舟,他必须要赶在粮尽之前夺下阴平城,时间紧迫,他没有多余的功夫让将士们休息。

    七千将士们在崎岖的山道上,日夜兼程而行,沿途又损失了近五百余人。

    终于,是日清晨,当邓艾登上最后一道山脊之时,一条下山的大道,直通谷口。

    “到了,那就是阴平道口了,出了那道谷口,最多七里就是阴平城!”向导激动的大叫道。

    邓艾脸上涌起无尽狂喜,忍不住放声大吼起。

    爬上山脊的魏军将士们,也激动兴奋的咆哮大叫,以宣泄的大难不死的痛快。

    “陛下,臣的这条计策果然成了!”邓艾嘴角掠起了一丝得意。

    偷渡阴平,这就是他给苏哲所献的计策。

    当日夺下成都之后,邓艾就预感到,刘备可能退守剑阁,拼尽全力阻挡他们攻取汉中。

    邓艾从蜀人口中了解到,剑阁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纵然他们有百万大军也不可以攻破。

    所以,邓艾在从成都出发前,就在不断向那些蜀籍的降臣们,打听是否有小道可以绕过剑阁。

    最后,邓艾从一名江油城籍贯的降官那里,得知了阴平小道的存在。

    这条阴平道,从南面的江油城开始,穿越七百里崇山峻岭,抵达北面的阴平城,是一条大多数蜀人都不知道的小道。

    而那阴平城位于剑阁西北,夺取此城向西北,可走陇西大道攻取陇西诸郡。

    向东,则可直取阳平关,威胁汉中。

    向南用兵,则可直插剑阁,爆了刘备的菊花。

    邓艾的计策,就是率军走阴平小道,奇袭阴平城,直插剑阁侧后,逼迫刘备放弃剑阁。

    而当日,当邓艾献上这奇袭阴平之侧后,苏哲立时就想起了历史上,邓艾偷渡阴平,灭亡蜀国的经典之战。

    只不过,当年邓艾从北望南,而今日他的计策,则是从南往北。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历史的轨迹虽然改变,但邓艾却仍然献出了同样的计策。

    邓艾扬起手中银枪,厉声叫道:“弟兄们,我们九死一生来到这里,死了多少弟兄,现在,阴平城就在眼前,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尔等可敢随我拼死一战!”

    “拼死一战——”

    “拼死一战——”

    震天狂吼声响起,七千衣衫褴褛的魏军将士们,激动到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邓艾脸上扬起意在必得的笑容,二话不说,大步流星向着山坡下奔去。

    七千魏军将士们,也纷纷下山,追随着邓艾,向着阴平道口方向卷涌而去。

    “我的计策绝妙无比,阴平城一定没有半点防备,最多只有两三百名郡兵驻守,我神兵天降,绝对能打得下来……”

    “阴平城虽是小城,城中粮草也应该足够我几千人马支撑十天半月。”

    “只要我在阴平城站稳了脚跟,刘备就只能弃了剑阁向汉中撤退,这场大功非我莫属……”

    邓艾越想越兴奋,手中大枪紧握,眼中杀机狂燃。

    身后七千魏军将士们,一个个也杀机如狂,只等着拿下阴平城,好好的大吃一顿。

    就在邓艾狂奔之时,陡然间,他停下了脚步,目瞪口呆的愣在了原地。

    正前方,一座汉军营垒,赫然挡在了阴平道口。

第八百一十九章 什么叫真正的天兵() 
    汉营!

    敌军竟然在这阴平道口,扎了这么一座大营?

    而且,从表面看起来,这座营垒应该是刚扎下才不久,而且还打着“关”字的旗号,不是关羽就是关平。

    “难道说,刘备竟然猜到我要偷渡阴平,所以临时派了兵马在这阴平道口扎营,就为了堵住我?”

    邓艾打了个寒战,脸色愕变。

    左右原本兴奋如狂的魏军将士们,立时都哑了火,一个个陷入了惊慌失措的境地。

    就算他们是再精锐的士卒,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磨难后,一个个也已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

    攻陷阴平城,就是支撑他们的唯一希望。

    而现在,眼前这座突然出现的营垒,无情的将他们的希望击碎,他们焉能不精神崩溃。

    一时间惊慌失措的情绪,如瘟疫一般,转眼间传遍全军。

    “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邓艾暗暗咬牙,拳头紧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继续进攻,就凭他们这帮虚弱饥饿,精神体力消耗将近人马,几乎没有可能攻下那座敌营。

    不进攻,他们就要被堵在阴平道里,而手中的干粮根本不够他们原路返回,不出几日,就要活活饿死。

    “我邓艾,难道就要困死在这里吗?”邓艾仰望苍天,心底不禁涌起一丝悲愤。

    突然间,他眼前闪过一丝精光。

    他的手迅速的伸入了怀中,从中取出了那道已被汗水浸的半湿的锦囊来。

    那是在他临行之前,苏哲交给他的一道锦囊。

    苏哲告诉他,要他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打开,里边自有应对之策。

    “难道,陛下料到会有现在这种情况?”

    邓艾脸上的纠结渐渐消失,眼中涌起深深好奇,将锦囊打开,取出了里边那道帛书。

    帛书上的字迹已被汗水浸湿了不少,但却依稀仍可辩认。

    上边写着短短一行字:若阴平道口有敌兵阻挡,则按兵不动,等阴平城火起,敌军不战自乱,方可进兵。

    阴平火起?

    敌军不战自乱?

    邓艾看着手中这道帛书秘计,不由的糊涂了,心想天子这是在开玩笑么。

    他的奇袭之兵被堵在阴平道里出不去,阴平城怎么可能起火,敌军怎么可能不战自乱?

    邓艾看看前方敌营,再看看手中帛书,再次陷入了纠缠之中。

    半晌后,邓艾一咬牙,毅然道:“既然是陛下的旨意,虽然我想不通,也只能如此了,传令下去,大军就地扎营,按兵不动。”

    当下,六千多的魏军士卒,只能抱着残存的最后希望,在阴平道内扎营,与堵在道口的敌军形成了对峙之势。

    ……

    七百里外,剑阁关。

    魏营,皇帐内,焦虑不安的气息在流转。

    帐中的众将们,一个个都忧心忡忡,皆在担忧着邓艾此去能否成功。

    十几天已过去,至今还没有半点消息,这让众将们越发的不安,担心着邓艾奇袭阴平可能已失败。

    又甚至,邓艾根本连阴平道都没有走出去,一万多兵马直接就困死在了七百里崇山峻岭之中。

    “陛下,小邓子至今没信,不会完蛋了吧!”颜良忍不住问道。

    苏哲却没有回应。

    颜良目光看向苏哲,却看到他们的天子,此刻竟然闭目养起了神。

    “好嘛,你还心真大呢,一点都不担心么……”颜良嘟囔道。

    他却不知道,苏哲并非是闭目养神,而是用脑电波,悄无声息的连接起了头顶的量子气象卫星。

    此时此刻,他正在用卫星传输到脑海中的实时画面,监控着阴平道的情况。

    画面中,他清楚的看到,一座汉军营盘,堵在了阴平道口,拦住了邓艾的去路。

    而邓艾也果然依他锦囊妙计中的叮嘱,并没有对敌营发起强攻,而是就地安营扎寨。

    “时机已到,该是出杀手锏的时候了……”

    苏哲猛的睁开眼来,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向着马钧点头示意。

    “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办。”马钧拱手告退而去。

    “文长,朕叫你挑选的你,你可挑选好了吗?”苏哲又看向了魏延。

    魏延忙拱手道:“禀陛下,臣已挑选了五百名精锐,都是不畏高不怕死的敢死之士。”

    “很好,叫他们今晚吃饱喝足了,到校场集结。”苏哲欣然下令道。

    魏延领命而去。

    颜良等众将,都好奇的望向苏哲,猜不透他们的天子,这是忽然间要做什么。

    不觉已入夜。

    校场中,灯火通明,苏哲高坐将台之下,颜良等文臣武将们,则侍立在身后。

    他们惊奇的目光,都在望着校场上那一团团帆布状的东西,猜不出苏哲到底想要干什么。

    抬头看看月头,时间差不多了,苏哲便欣然道:“马钧,把咱们的孔明灯点起来吧。”

    马钧得令,立刻喝斥着校场中的士卒忙碌起来。

    转眼间,火油点起,原本瘫成一片的帆布,便被热气鼓吹了起来,膨胀成了巨大的圆球,缓缓的飘浮了起来。

    “陛下,这,这是……”众将惊到目瞪口呆,不可思议的目光急望向苏哲。

    “你们不是见过的嘛,这是孔明灯啊。”苏哲却不以为然的笑道。

    众将更是咋舌。

    颜良嚷嚷道:“陛下,你可别逗臣啊,臣又不是没见过那孔明灯,哪有这么大?”

    苏哲一笑:“原理还是孔明灯的原理,只不过朕叫马钧稍稍改进了一下,让它变大了而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