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大臣顿时纷纷点头,开什么玩笑,没见李世民就在朝上坐着吗?而且这还是在大唐的皇宫太极殿中,要不是唐朝的大臣还是有些节操,估计这时候已经出来一大堆人唱赞歌了,表忠心,添靴子了。
而杜如晦、房玄龄等一众亲近李承乾的脸上已经有了些许的忧色,若是太子在册立第一天就威严扫地,那么无论是对大唐,还是对李承乾本人都是一件不小的祸事。
封德彝看见众人的表现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又道:“既然如此,那么请问太子殿下,燕郡王罗艺在我大唐与突厥对战之时突然起兵,虽无谋反之名,但却行谋反之实,这件事又该如何处置?”
果然如此,李世民的眼中已经出现了怒火,而且众多的大臣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安的骚动。
谁都知道罗艺那是李承乾劝降的,现在在这个庄重,威严的册封仪式之上,处置了罗艺就算是打击了李承乾声誉。
李世民扫过众人,发现李泰这个小胖子的脸上却挂起了淡淡的微笑,反倒是李恪有些愕然,心中不由的有心忧心。
突然一人出列道:“封大人,此时乃是太子殿下的册封大典,您如此为难太子殿下,到底是何居心?”
众人回头视之,乃是吏部主事孙良,不用说现如今的吏部尚书是长孙无忌,那么这位妥妥是为**了。
封德彝愕然的道:“孙大人此言何意?老夫不是很明白,向太子殿下请教问题,陛下是答应了的,难道说孙大人刚才没听到?再说这个问题很正常,怎么能算是为难呢?”
孙良勃然大怒,朝李世民拜了一拜,而后怒道:“封大人,刚刚君臣名分已定,你不是不知道,而且你封大人问这个问题到底是何居心,难道非要下官明说吗?”
“孙大人,你这话是何意?不就是问个问题吗?难道孙大人想要阻塞言路吗?”有一人反驳道。
“孙大人也是就事论事,李大人你这话就有些过?”
“虽说如此,但是封大人不该在此时诘难太子殿下,有失人臣本份。”
“陛下已经同意了,这怎么算是诘难呢?”
一时之间太极殿之中吵吵闹闹的,就给后世的菜市场差不多。
“够了。”一声暴喝打断众人的吵闹,正是李世民,而后他又沉声说道:“你们都是国家大臣,一国柱梁,在这大殿之中吵吵闹闹,成何体统?若是传了出去,岂不是让天下臣民笑话?”
“陛下恕罪。”众人急忙拜道。
李世民无奈的揉着额头,法不责众,他也无法,只好淡淡的说道:“起来吧,下不为例。”
而后又问道:“封大人所说,太子可有想法,若是有的话,下去写个条陈呈上来,让朕看一看。”
此话一出,明显是帮李承乾解围,封德彝只好默默的退了回来,不管李承乾回不回答他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反倒是李泰看见李世民出言帮李承乾解围,眼中丝毫不掩饰的显示出浓浓的嫉妒之色。
“父皇,儿臣倒是有些想法,不过不用写条陈了,就在这里回答封大人吧。”李承乾出言说道:“燕郡王罗艺受我大唐厚恩,不仅获封王爵,更是被赐予李姓,但是他竟然敢在大唐危难之际,没有兵部调令,擅自调兵进入幽州·······”
“太子殿下,怎么是擅自调兵,明明是罗艺谋反?”裴寂忍不住打断李承乾的话说道,若是照这么说下去擅自调兵虽然也是死罪,可比谋反的罪名小多了,到时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承乾看了裴寂一眼,而后淡淡的说道:“裴大人,孤这里有一份奏折,乃是尉迟将军和程将军的联名所奏,里面详细写明了罗艺擅自调兵的全部过程。”
“裴大人可有兴趣一看。”李承乾说着从袖中拿出一个奏折。
裴寂不屑的撇了撇嘴,这还说什么?尉迟敬德和程咬金都是大老粗字都不认识几个能写出什么奏折?还不是按着你的意思的写的?
自然有内侍将这份奏折拿给李世民,李世民随便翻了几下就扔桌子上了,谁都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遮羞布罢了。
“擅自调兵也是死罪,大唐律法明确规定,凡是未经兵部调令,若有百人以上兵马离开自己的辖区,当地折冲府卫可将其视为叛军就地剿灭。罗艺可不仅仅是调了百人,他可是直接挥军三万人马入住幽州啊!太子,您可要想清楚,老臣等保的都是大唐的江山啊!”封德彝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的说道。
其实说到这里,李承乾不由的暗骂了一声自己,果然政客是最没有底线的,只要对自己有利,黑的可以变成白的,白的也可以变成黑的,凡是敌人拥护就坚决反对,凡是敌人反对就坚决拥护。
而且对于封德彝这个人,李承乾是一点好感都没有,明明拿着唐朝的俸禄确实时时刻刻惦记着隋朝的好处,颇有一些白眼狼的意思。
还没等李承乾说什么,长孙无忌豁然站出来,凝声说道:“封大人说的对,罗艺擅自调兵也是死罪。”
“微臣,长孙无忌请陛下治罗艺擅自调兵之罪。”长孙无忌说道。
“臣等附议。”接着又有大半的人说道。
直接被长孙无忌抓住封德彝话中的弱点,将罗艺的事情定性为“无兵部调令,擅自调兵”了。
第十六章 封德彝你出局了(二)()
封德彝顿时大怒:“长孙大人,你怎么能信口雌黄?罗艺明明是谋反。”
长孙无忌顿时愕然道:“封大人,这怎么就是信口雌黄,刚刚可是你亲口说的,罗艺擅自调兵也是死罪。众位大臣可是都听到了,你们说是不是啊?”
底下一片符合之声,却是有大半人数。他们不全是长孙无忌一党,因为有许多人看不惯封德彝的所作所为,欺凌储君非人臣之所为。
“你·····”封德彝顿时气得说不出话,裴寂等人也是面色戚然。
李孝恭、李道宗等人身为宗室,不便参与,而且现如今李孝恭恐怕正在愁自己立的功劳太大,避嫌还来不及呢,他怎么可能再擅自插嘴?掺和到这种事情中来。
而武将当中,张公瑾、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领兵在外,李靖、李绩就算有想法也不会站出来,当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问计李靖和李绩,但是二人避而不答,虽说李世民心胸宽广,不计较此事,但是君不看堂堂的一代大唐军神李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你说其中没有李世民的想法谁信啊。可见皇帝的心眼也是十分小的。李绩就更不用说了,这厮压根就是一个老狐狸,日后在李治立武则天为后时,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全部反对,李绩称病不出,最后李治问计与他,这哥们给了一个“此乃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种不算支持的支持,使得李治下定决心废后,而后立武则天为后,可谓是深谙明哲保身之道。
侯君集、秦琼等人就更没法说了,一者他们是李世民心腹的心腹,就算是对李承乾有好感,也要保持距离,若是他们对李承乾太好,李世民就该没有安全感,到那时候,嘿嘿,就不只是罗艺的事了;二者武将擅自调兵,形同谋反,这种事情在任何朝代都是极其敏感的事,而且罗艺是真的谋反,这可是不争的事实。
更何况这又不是说唐全传,秦琼跟罗艺可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犯不着为了他扯上这种事。
至于程咬金和尉迟敬德,这两哥们之所以上书帮李承乾原场,一者李承乾救了尉迟宝林的命,尉迟恭是个直肠子,喜欢感情用事,他当然帮了。而程咬金纯粹就是个滚刀肉,浑人一个。
“罗艺擅自调兵,形同谋反,臣恳请圣上念在罗艺数十年来镇守边关,功勋卓著,劳苦功高,请陛下法外开恩。”杜如晦无奈出列说道,房玄龄则是对他这个铁哥们报以一个同情的目光。
其实杜如晦也是十分的无奈,他是妥妥的李世民一党,他也不想说,更不想掺和进去这种争斗之中,可是别人不发表意见都可以,唯独他不行,谁让他是兵部尚书呢?
而且以杜如晦这种高智商,深谙斗争之道的人,早就看出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在唱双簧,而且他们的打算,杜如晦也能猜个*不离十。正是由于猜到了,所以他更加的不想说话,可是领兵将领出错了,你这个兵部尚书不说话算个什么事?
这时他也正是最好的解围之人,而且他还想到李承乾和长孙无忌是不是把他也给算计进去了?杜如晦心中无奈的道:果然是算人者人恒算之。
“太子以为如何?”李世民出声问道。
李承乾却是答非所问的道:“父皇,儿臣想起一件发生在汉武帝之时的事情。”
“殿下想起的是何事?”长孙无忌道。
这托,这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了,杜如晦心中暗道,而后他又看了一眼封德彝、裴寂等人,暗自摇了摇头,明明将已经抓住对方的痛处,但是还是让人绝地反击,反败为胜,他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好,只能暗叹一声,有如此之臣,怪不得隋朝会亡呢。
“昔年汉武帝之时,原为匈奴人的汉朝将军赵信叛变,在得知汉武帝刘彻在甘泉宫休息之后,赵信率领匈奴人马,穿越羊肠小道,准备奇袭甘泉宫,一举擒拿刘彻。当时的大将军卫青,为保汉武帝安全,擅自调动虎贲羽林军,前去救驾······”李承乾徐徐的说道。
“太子殿下,那罗艺能同长平侯卫青相比?”裴寂不无讽刺的说道。
“谁说的?”李承乾郁闷的说道:“裴大人,你要是不懂千万别装懂,孤要表达的意思是,赵信实在可恨。”
“那这罗艺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都是造反,不过赵信造的刘家的反,罗艺造的是我们老李家的反,李承乾心中暗道,不过没有说出来。
“所以儿臣的意思是,正如杜大人所说,念起有功可以饶其一命。”李承乾道。
“太子仁爱。”长孙无忌顿时高呼:“但是,罗艺罪莫大焉,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必须夺其爵位贬为庶人,充军边疆。”
“还应当复其本姓。”李承乾又淡淡的道。
当初罗艺投降李唐的时候,可是被李渊赐予姓“李”的。
封德彝有些狐疑的看着李承乾两人一唱一和的,虽然保了罗艺一命,难道他们以为这就完了?爵位被夺,贬为庶人,不照样是他封德彝赢了吗?
封德彝和裴寂对视一眼,同时看出对方眼中的诧异。
“准了。”李世民想都不想就应允了,关键是平定罗艺实在太快了,没废一兵一卒,而且太子第一次的奏议,他也不能不准,否则的话太打击李承乾了,更何况他也看出两人的想法了。
终于解决完了,众人也都舒了一口气。
李世民手一摆,内侍又接着传旨道:“陛下有旨,今日册立太子,是国有储君,社稷有后,大唐江山得以延续,乃大唐不二之盛事,理应普天同庆。”
“为使臣民,沐浴皇恩,同贺太子,特传旨大赦天下,赋税减半,凡在京五品以上官员,于承天门参与宴会,同贺太子,共襄盛举,钦此。”
封德彝本来还好好的,待听到“大赦天下,赋税减半····”封德彝直觉耳边一片嗡嗡之声,后面说的什么他都没有听见,他只看见李承乾的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仿佛是在嘲笑他的愚蠢和不自量力。
封德彝顿时感觉脑袋一阵眩晕,胸口发闷,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而后晕了过去。
看见封德彝喷血晕了过了,众臣一片慌乱,一国宰相当朝晕了过去。
李承乾看着躺在地上的封德彝,暗叹一声封德彝封大人,你出局了。而后急迫的吼道:“封大人晕倒了,快传御医,快传御医····”
第十七章 此系老臣()
李承乾那急迫的样子,不知道还以为地上躺着的是他的亲爹呢。
好好的一个册封大典,可谓是一波三折,御医来了替封德彝诊治了一番,而后好几个亲近封德彝的大臣七手八脚的将他抬了出去。
李承乾看着渐渐远去的封德彝,不由的心中暗叹一声,虽然欺负一个老人家不是很光彩,但是对待敌人不就是要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吗?
说实话现在的他十分的思念程咬金,若是这老爷子在,依他那胡搅蛮缠的性格,此时上去摇晃一番晕倒的封德彝说不定这哥们就直接归西了。
而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人的脸色都有些怪异,估计是不知道这是长孙无忌安排的还是李承乾安排?
虽然这手法有些干脆,但是不像长孙无忌的手笔,但是若说是李承乾安排的,他们两人又不敢相信,毕竟李承乾是什么货色,他们两人可是十分清楚,还是说李承乾的背后有高人相助?
而秦琼看李承乾的眼色则有些狐疑,估计是看出了李承乾的锻体功法给他家传的有些相似,但是在这个场合又不好说些什么。
··············
御书房之中。
高坐主位上的李世民看着李承乾年轻略显稚嫩以及充满风霜、坚毅的面庞,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有那充满活力,阳刚之气极重的身体,再想起刚才李承乾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不卑不亢的表现,李世民是越看越欢喜。
他以前一直以为自己的长子李承乾懦弱有余而魄力不足,仁孝有余而手段不足,今日一看可以说是使他满意之极,观音俾给他生了一个好儿子啊!
李世民心中更加的欢喜,于是不由的脱口而出道:“此子类我,你们说是不是?”
下面仅仅坐着李承乾,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四人。
“陛下说的极是。”长孙无忌接口道。
其实历朝历代被废的太子,无论是公子扶苏也好,废太子刘荣也罢,戾太子刘据也好,包括前世的李承乾也好,他们被废其实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类我”。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皇帝衡量自己的接班人,一看德行,二看才能,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类不类我?”,比如明成祖朱棣一直嫌弃自己的长子,就是因为朱高枳不类他。
现如今李世民当着自己三个心腹大臣的面,说出此子类我的话,这不是满意到极致是什么?而李承乾只是报以和煦的微笑。
几人又闲聊几句,杜如晦又接着问道:“太子殿下,对于罗艺之事到底是怎么看的?”
虽然罗艺被剥夺了国姓,削了爵位,并且被判充军,后来又有大赦天下这一说,但是显然刚才那个时候是打击封德彝等人的手段,更不可能将罗艺恢复爵位,毕竟他是谋反,这一点李世民他们都清楚。
李承乾斟酌了一下说道:“其实刚才在朝堂之上,孤讲的赵信一事就已经表明了态度,叛徒不可信。”
“尤其是罗艺这种威望甚重,功勋卓著之人。”
“哦?那依太子殿下之意该如何处理?”李世民饶有兴趣的问道。
“儿臣以为,可以将罗艺削职为民,但是可以保留其爵位并降两等,让其长子继承他的爵位,如此既不失惩罚之意,又可以让众臣明白天家之威仪。”李承乾说道。
杜如晦眼中一亮,有些不可思议,狐疑的看了一眼长孙无忌,意思是这是不是你教的?长孙无忌则是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
如何处置罗艺确实是一个难题,若是在两军交战之中杀了他,那就是一了百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