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李承乾-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毕竟是一个心思坚定之人,过了一会儿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道:“想不到朕还没有辅机你看的明白。”

    接着他又说道:“乾儿,你记住以后切莫要学父皇。”

    李承乾不由的有些郁闷,怎么就能扯到他的身上了,不要学你什么?不要学玄武门之变还是不要学这种滥矫情的性格?

    不过这里也只有他是个小字辈,没有丝毫的办法。

    这时候进来一个内侍拜倒道:“参见陛下。”

    李世民一皱眉,淡淡的道:“什么事?”

    “启禀陛下,太上皇召见太子殿下。”内侍小心翼翼的说道。

    过了大约有盏茶的时间,李世民默然不语,底下跪着的内侍已经额头见汗。

    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李承乾定了定神道:“父皇,那儿臣······”

    “既然太上皇相招你还不赶紧去。”李世民不咸不淡的说道。

    “谨遵父皇之命。”李承乾撇了撇嘴心道又不是我要去的,有能耐你去和太上皇说啊,而后他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缓缓的退了出去。

    太极殿,太极宫中最富丽堂皇的存在,但是此时的太极殿却是太上皇李渊居住的场所,殿外除了侍卫就是太监、宫女等等,再无其他的人,每日里也就逢年过节有裴寂等太上皇的旧臣前来探望。

    而李世民和李渊两个人除了大唐举行大型的盛会活动之时,其他的时候概不相见,纵然是东宫距离太极殿不远也不见李世民去过太极殿几次。

    来到太极殿的门外,李承乾重重的吸了一口气,而后轻轻的推开太极殿的大门,“吱”的一声刺耳的声音传来。

    大殿之中昏昏沉沉的,清冷幽暗,阴霾静谧,静静的没有一点声音。

    由于李承乾推开了门,所以吹来一阵冷风,呜呜咽咽,仿佛是有人在哭泣。

    此时一束阳光也照耀进来,可能是有些耀眼,主坐上的那个身影举起手遮盖了一下头部。

    李承乾急忙拜道:“孙儿见过皇祖父。”

    “起来吧!”李渊那沙哑的声音响起:“朕听说你今天外出去祭拜太子了?”

    李承乾知道李渊口中的“太子”说的是李建成,不是说他,于是恭敬的说道:“皇祖父英明,孙儿是奉父皇的命前去的。”

    李渊冷哼一声:“惺惺作态。”这话李承乾就不敢接口了。

    而后李渊又愧疚的道:“你知道吗?朕每次闭上眼睛就会想起承道、承德他们,他们哭着喊着问朕为什么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就在这座大殿之中被杀?”

    “在这座太极殿之中,朕每天晚上都会他们的哭声,你知道吗?”

    李承乾默然不语,虽然他得李世民疼爱,但是有些事还是要避开的为好,有些话还是不说为妙。

    “朕与炀帝乃是表兄弟,他是一个天纵之才,雄才大略,那时候朕不过是一个太原留守,建成和世民等不过是一个普通国公的孩子,原本以为这一生也就这样平凡的过去了。谁知道转眼之间到了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义军蜂拥四起。”

    “各路英雄豪杰,纷纷登场,称王称帝,看见这种情况,建成他们也起了心思。于是世民、裴寂和刘文静串通逼迫朕起兵。”

    “也许真的是天命所归,先后破霍邑、后渡黄河,仅仅四个月就攻破长安,后来炀帝死于扬州,朕在长安登基,那个时候建成主内,世民主外,一场场大战打下来竟然先后击败了各路英雄豪杰,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杜伏威等等名噪一时的人物不是战败就是被俘。”

    “外患即平,内忧又生,建成同世民的矛盾更加的突出,甚至已经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的。直到去年他们终于在玄武门决出了生死。”

    “朕始终在想若是我仅仅是一个太原留守,那么哪里还会发生这种事情呢?”

    说道这里李渊已经老泪纵横,看着他那满头的白发以及脸上的皱纹沟壑,李承乾心中有些同情他了。

    ps:谢计青阳同学的打赏,另外求收藏、求推荐啊~~~~~下周的更新一定给力啊~~~

第二十八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求收藏)() 
“你是不是感觉朕很可怜?”李渊那沙哑的嗓音响起。

    被说中了心事,李承乾脸色不由的一红,急忙道:“孙儿不敢。”

    “哼,一个儿子杀了另外两个儿子一家子,朕都感觉自己可怜。”李渊突然怒道。

    李承乾不知道这老爷子哪里来的这么大的火气,但是也不好再说什么。

    李渊的怒火仿佛越来越大了,接着又骂道:“杀兄弟于玄武门外,诛亲族于承乾殿里,囚亲父于太极宫中,就差一个流放亲子于中途。他开了一个好头,他的儿子也不会好过,你这太子也做不安稳。”

    李承乾吓了一跳,虽然此时太极殿中只有他们两个人,内侍等都在殿外,不过李渊这么大的声音估计外面也能听见。

    殊不知外面当值的侍卫和内侍一个个吓得都是胆战心惊的,额头冷汗淋淋,汗水浸透衣背。

    而后李承乾有些恼怒了,你这说的好好的往我身上扯什么啊?我又没得罪你,但是也不敢反驳,谁让大唐标榜着以孝治天下呢?李世民又一直自称孝子,虽然有些扯不是?

    “你回去告诉他,若是他还认朕这个父皇,朕明天就要出宫出去祭拜朕的儿子和孙子。”李渊斩钉截铁的说道。

    “孙儿领命。”李承乾恭敬的道:“若是皇祖父没有其他的事,孙儿就告辞了。”

    李渊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走,李承乾行过礼之后转身就走,他实在是不想在这这里待哪怕是一秒钟。

    李承乾走到太极殿门口的时候,“这座太极殿朕住着不舒服,会让朕想起往事,后天朕就搬出太极殿。”,李渊幽幽的声音又传来了。

    李承乾顿时心下了然,这就是条件,李渊出宫的条件。

    踏出了太极殿的大门,李承乾长舒了一口气,而后看着门外的侍卫和内侍厉声说道:“刚才你们有没有听见什么?”

    “臣等什么都没听见。”一众人惶恐的道。

    “孤就当你们没听到,日后若要是传出去些什么,小心尔等的脑袋。”李承乾说道。

    “臣等不敢。”

    ········

    御书房之中,李承乾将在李渊那里所说的话一字不落的告诉给李世民,而后乖乖的站在下手,低眉顺眼的,要多规矩就有规矩。

    此时李世民的心情正是起伏不断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殃及池鱼。

    君不见李世民红着眼睛,胸口不断的起伏,或许是不甘,或许是愤怒,或许是愧疚,这种心情李承乾前世谋反的时候也曾经体验过,总之一句话十分的不好受。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道:“乾儿,你说朕会流放亲子于中途吗?”

    李承乾顿时一愣,显然他没想到李世民会问这个问题,沉思了一会儿,他小心翼翼的说道:“就算是寻常百姓家也难免有几句拌嘴的,更何况父亲打儿子是常有的事,更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是李承乾偷换了一个概念,他可不敢明着说。

    李世民听完之后默然不语,而后淡淡的道:“明天你和太上皇一起出宫。时候也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诺。”李承乾道。

    等到走出御书房的时候,李承乾背后出了一身的冷汗,伴君如伴虎,太子伴君更甚于伴虎,他现在都已经十分庆幸了,幸好是李世民,而不是武则天、朱元璋等。

    他都不知道扶苏、朱标、朱高枳等人是如何在嬴政、朱元璋、朱棣等人之下过活的。

    回到了殿中,李承乾将养了一下心神,而后看了一下那九本古只是印章变淡了些了,但还是没有出现高科技的产品。

    突然李承乾想起封德彝此时还病在家中,李世民曾经让他前去探望,明天要陪李渊出去上坟,更没有时间,他只好长叹一声,而后吩咐王虎准备好笔墨纸砚,而后提起毛笔沉思了一会儿,接着挥毫泼墨般的写了下去。

    等到墨迹干了之后,李承乾让王虎将这幅字卷起来,而后待着王虎和几名侍卫向李世民了一声假接着就出宫了。

    还好封德彝的住所距离皇宫也不远,就在旁边的朱雀大街,一行人走了大约有十几分钟就到达了封德彝的家里。

    王虎向里面说明了来意,门房就赶紧前去通传,果然过了片刻的功夫,封府中门大开,一大家子人呼啦啦的全部都出来迎接,封德彝的妻子杨氏携着刚刚十三岁的封言道赶忙朝李承道行礼道:“见过太子殿下。”

    “不用多礼。”李承乾急忙道:“这一次孤奉父皇之命前来探望封大人,这些繁文缛节能免则免。”

    “不知封大人病情如何?”

    一说到这里杨氏也就眼圈不由的红了,而后拿出手帕擦了擦,悲伤的说道:“妾身夫君从回来之后就一直昏迷不醒,恐怕····”

    已经十三岁的封言道也是面有悲戚之色。

    李承乾叹了一口气,而后道:“封大人为国操劳多年,殚精竭虑,功勋卓著。孤会叮嘱太医好好的为封大人治病,就算是想尽办法也要将他治好。”

    “谢过太子殿下。”

    而后他们将李承乾迎了进去,一路带到封德彝所住的房子,在路上李承乾同杨氏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这个杨氏不愧是出身弘农杨家的,颇识大体,话语精炼。

    等看见躺在床上,出气多进气少,一脸淡白色,昏迷不醒的封德彝,李承乾知道他已经一只脚踏进鬼门关了。

    杨氏摇晃了封德彝许久,他还是昏迷不醒,李承乾叹了口气道:“让封大人多歇歇吧。”

    “这一次孤来也没带什么东西,只带了这一副字,既然封大人没醒,那就请封夫人代为保管吧!”李承乾说完,王虎将那副字交给杨氏。

    “封夫人可以打开看一看,这是我父子二人对封大人的评价。”李承乾接着道。

    杨氏闻言,小心的打开李承乾所写的字,上面的只有一句话“两朝开济老臣心”,此时封言道也看见了上面所写的内容。

    身为封德彝的妻子,弘农杨氏的子弟,楚国公杨素的堂妹,她怎么可能不知道封德彝是怎么病成这样的?

    一时之间五内难以名状,只好拉着儿子跪了下来。

第二十九章 手电筒以及封德彝之死() 
ps:求收藏、求推荐啊!!!!

    李承乾又安抚一会儿杨氏等人,而后就回转皇宫。

    等到他回去之后,他又来到存放古书的地方,将盖着的布掀开,果然其中最早的一个古书之上出现了一个巴掌大小的东西

    李承乾视之乃是小手电筒,这玩意还挺高科技(当然了是对于唐朝来说),竟然是太阳能的,不用担心充电的问题,而且制作的精巧异常。

    不过李承乾也有些郁闷这玩意除了照明还能干什么?接着他将手电筒放在坐垫之上,再用布将九本古书盖上。

    就在这时内侍王虎进来,对李承乾道:“太子殿下,程校尉来了。”

    “哦,程处默来了,快让他进来。”李承乾道。

    果然片刻的功夫程处默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李承乾不由的打趣道:“程将军你这么着急赶着投胎啊?”

    程处默脸色剧变道:“殿下,您可别害俺老程啊!这大唐现在只有一位程将军,要是俺家老爷子听见,那可不得了。”

    “行了,别在那里装可怜了,这个时候来孤这里有什么事?”李承乾问道。

    “殿下,您可能还不知道尚书左仆射封德彝封大人病逝了。”程处默道。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不由的一怔,而后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您刚刚离开封府不久。”程处默道:“俺老程怕您不知道专门来给您报个信。”

    “处默你有心了。”李承乾经过初始的惊讶之后,又平静起来,毕竟历史之上封德彝就是在贞观元年死的,只不过这次提早了点。

    但是李承乾不知道的是,封德彝这次的早死与李承乾送的那句词“两朝开济老臣心”有很大的关系。

    话说李承乾从封德彝的府邸走后不久,封德彝就颤颤巍巍的清醒了,而后他的妻子杨氏将李承乾来他的府邸看望他一事以及送的那幅字一并都告诉了封德彝。

    封言道还专门打开了那幅字让封德彝看,谁知这一看就使得封德彝死于非命。

    要说“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诗句,是李承乾盗用的盛唐诗人杜甫的七律《蜀相》中的一句,意思是说诸葛亮为刘备、刘禅两朝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褒扬溢美之词全在其中。

    套用现在的话就是端的伟光正、高大全,是对一个老臣最高的评价。

    当然这是外人看,比如杨氏一见这幅字就携子拜谢李承乾,因为他知道这是李承乾对他丈夫的评价,有了这幅字,日后李承乾登基就不用担心封德彝曾经得罪过李承乾的事,甚至于他的儿子封言道入朝为官的还有许多隐形的好处。

    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好,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种看法。

    封德彝此人才干是有的,但是他也是一个惯于揣摩人心、见风使舵,蛇鼠两端之人。

    从他的经历之中就可以看出来,封德彝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

    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逐渐败坏。

    江都之变时封德彝历数隋炀帝的罪过,隋炀帝对他道:“你是士人,何至到此地步?”封德彝羞惭而退,隋炀帝死后,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内史令。

    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投降唐朝,逐渐获得唐高祖的信任,官至中书令,封密国公。

    同时他又是李世民的天策府属官,但是他又暗中维护太子李建成,在二人之间摇摆不定,但李世民对此毫不知情。

    一直到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才知道封德彝阴持两端之事,大怒之下追夺封赠,改谥为缪。

    封德彝最善于揣摩人心,后晋刘昫所著的《旧唐书》这样评价道:“封伦多揣摩之才,有附托之巧。党化及而数炀帝,或有赧颜;托士及以归唐朝,殊无愧色。当建成之际,事持两端;背萧瑀之恩,奏多异议。太宗,明主也,不见其心;玄龄,贤相焉,尚容其谄。狡算丑行,死而后彰,苟非唐临之劾,唐俭等议,则奸人得计矣。”

    而众所周知,在古代的时候“两”、“三”这种数字在诗句或者文章当中一般都是虚指。

    李承乾本意所说的“两朝”是李渊、李世民两朝,可是封德彝眼中的“两朝”却不是如此,而是数朝,更何况他又是被李承乾和长孙无忌设计的一败涂地,朝堂吐血,颜面无存,以他的心胸又如何受得了?此时又看见李承乾所做的讽刺自己的诗句(自己认为的),忧愤交加,吐血身亡,甚至连一句遗嘱都没有留下。

    善骑者堕善游者溺,古人诚不欺人,封德彝揣摩了一辈子的人心,最后就死在揣摩人心之上,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当然这些事情李承乾不知道,杨氏、封言道等人也都不知道。

    突然程处默看见放在垫子之上的制作精良,小巧玲珑的手电筒,顿时两眼放光,腆着脸说道:“太子殿下,这是什么啊?”

    李承乾一看就知道程处默这厮心中想着的是什么,于是淡淡的说道:“道家有一种法术叫做掌心雷你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