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大都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双大都督-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士兵顾不得抹去额头之上渗出的鲜血,慌忙的跪拜在额李傕的身前:“禀将军,郭将军率领骑兵向着将军你的府邸而来!”

    听闻了士兵的回禀,李傕拍案而起,顺手拿起一旁放置着的长枪,便是向着院外走去。

    “好你个郭阿多,我还没找你麻烦,你就先来找我的晦气!”

    李傕喃喃自语道,骑上宝马,便是率领着一队将士立于了自己府邸门前的街道上,静静的等待着郭汜的到来。

    等郭汜率领着骑兵到来之时,却是见到李傕早已准备妥当,眉头瞬间紧皱了起来。

    缰绳一拉,便是驾驭着宝马缓缓的停了下来。

    李傕见郭汜停下了前进的步伐,还未等郭汜开口,便是枪指郭汜抢先开口骂道:“郭阿多,我待你不薄,你如何又来谋害于我!”

    郭汜听了李傕的话语,嘴角浮现出一抹不屑的笑意:“尔乃反贼,如何不杀你!”

    李傕大怒,开口呵斥道:“我保驾在此,何为反贼?”

    “此乃劫驾,何为保驾?”

    李傕紧皱着眉,对于郭汜到来的缘由已是猜到了几分:“不须多言!我两个各不许用军士,只自并输赢。赢的便把皇帝取去罢了。”

    郭汜闻言,心中计较了一番之后,便是认可了李傕的提议,点了点头。

    二人同时用枪杆拍击了一下胯下宝马,马身吃痛,便是顷刻间便是飞奔而出,开始了阵前厮杀。

    战到十合,二人却是不分胜负。

    而在这时,得到消息的贾诩终于赶到,对着骑在马上的李傕、郭汜二人便是招手大喊:“二位将军稍待!我来劝说众官,来与二位讲和!”

    二人听闻了贾诩的话语,飞快的对视了一眼,随后便是错开了视线。

    “郭阿多,今日看在贾先生的面上,暂寄你项上人头!”

    “李稚然,这也是我要说的!”

    两人怒哼了一声,便是各自率军回了营帐。

    在李傕的府中,贾诩恭敬的站在刘协所在的屋子之前,请求见驾。

    刘协在屋子之中不停地来回踱步,说实话,刘协对于贾诩这人恨不得杀之,可在细细的思索一番过后,却还是点了点头,示意左右之人同意了贾诩的见驾请求。

    贾诩得了通传,迈步而出。

    进了屋子之后,贾诩望着年幼的天子,暗自叹息了一声,对着刘协行了一礼。

    刘协望着贾诩的面容,心中忧虑万分:“不知卿此番到来,所为何事?”

    “为陛下献策,与李、郭二人讲和而来!”

    “卿真当为朕献策乎?”刘协听了贾诩的话语之中,脸上布满了诧异之色,“卿真当不是那李、郭二贼之人?且那李、郭二贼就真可听卿讲和?”

    刘协一连提了三个问题,贾诩对着刘协躬身一礼,随后便是开口说道:“陛下无需担忧,诩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保命,绝非想要加害陛下!如今李、郭二人攻伐不断,战火纷飞,造成长安城内动荡不安,人人自危,为了天下计,李、郭二人非讲和不可!”

    “至于李、郭二人想要讲和,靠诩一人无用!”

    刘协思量了一番,算是同意了贾诩所说的话语:“那何人可为李、郭二贼讲和?”

    “太尉杨彪!”

    事实上,贾诩知道自己要是出言相劝为二人讲和绝对会比杨彪要顺利的多。自李儒死后,整个西凉军最为敬重的便是贾诩。

    只是贾诩知道,为了保命,他决不能将自己置于险境之中。谁知道如今的李、郭二人会不会一时冲动便是害了自己的性命,这才不得不把自己撇清关系,对着刘协进言曰杨彪可行。

    刘协想了想,认可了贾诩的提议,随后便是派人通传,召见了杨彪。

    杨彪进了屋子之后,见到站立在一旁的贾诩,眉头紧皱。

    一番询问之后,这才明白了贾诩所来的目的以及天子的期望,只是对于贾诩此人所言,杨彪却是有些不信。

    贾诩也知道想要说服杨彪不易,一番说辞之后,这才勉强说动了杨彪为其李傕、郭汜二人讲和。

    既然已是决定为二人说和,那杨彪也算是雷厉风行之人,很快便是和朱儁等一批大臣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杨彪与朱儁会合了朝廷官僚六十余人,先行前往郭汜营中进行劝和。

    却是不料,众人才刚刚步入营帐,郭汜便是招呼手下将士将众官尽行扣下。

    众官见此情景,纷纷惊呼:“我等皆是为你与李傕讲和而来,为何你却如此相待?”

    郭汜闻言,不屑的嗤笑了一声:“李傕劫天子,偏我劫不得公卿!”

    听闻了郭汜所说的话语,杨彪不禁怒斥道:“一劫天子,一劫公卿,意欲何为?”

    郭汜不禁大怒,拍案而起,便是拔剑欲杀杨彪。

    一旁站立着的中郎将杨密见到此景,慌忙拉住郭汜的身形,竭力劝阻:“大将军,那杨彪乃是太尉,杀不得啊!若是杀了杨彪这匹夫,还有何人能够稳定住朝廷!”

    郭汜思索了一番,点了点头,于是便放了杨彪、朱儁二人,其余众臣却都被扣押在军营之中。

    迈步离开了营帐的杨彪不禁悲来,轻叹了一声,对着朱儁开口说道:“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

    话语落下,二人相抱而哭,昏绝于地。

    话说朱儁归家之后,心伤成病不久便是逝世了,杨彪听闻了朱儁逝世的消息,心中悲伤不已,亲自上门祭奠了一番。

    自此之后,李傕、郭汜二人每日厮杀,一连五十余日,死者不知其数……

第七十四章——天下哗然() 
第七十四章——天下哗然

    不过月余,长安的境况便是传遍了整个汉室王朝。

    各路诸侯得知年幼的天子被李傕劫持,朝廷的诸公也是被困于郭汜的军帐之中,皆是无比愤然,对着长安所在的方向,指天大骂李傕、郭汜二人。

    当然这其中有几人是真正为汉室天子而感到气愤的,天下之人并不知晓。

    此时身为徐州牧的刘大耳朵得知了汉室天子的消息,心里不知是喜是忧。

    也许有喜,也许有忧。

    作为一个演戏演到骨子里去的伪君子来说,就连刘跑跑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内心之中对汉室天子存有怎样的感情。

    不管其内心深处到底是怎么想的,至少关羽和张飞所看到了刘备此时正仰天痛哭,不时的捶胸痛斥自己的无能致使天子遭难,也痛斥李傕、郭汜二人的不臣之举。

    “陛下啊,备无能啊!备身为中山靖王之后,上不能报效陛下,铲除奸佞,还朝堂之清平,下不能安抚百姓,教化生民,阻止各路诸侯之间的攻讦,备愧为汉室宗亲!”

    关羽睁开了眯着的眼睛,虽然对于关羽的丹凤眼来说,睁不睁开在外人看来没有什么分别。

    望着泪流满面的刘大耳朵,关羽开口说道:“不过是些乱臣贼子罢了,哥哥莫伤心,且看关某一刀砍之!”

    一旁的张飞也是附和道:“就是就是,哥哥乃是大英雄,切不可做儿女姿态,不就是两个鸟蛋吗,看俺和二哥一人一个,砍死这两个鸟蛋!”

    “要俺说,那天子小儿也是没用,被两个鸟蛋给欺负到现在,要俺说,不如让那天子小儿把那皇位让出来,让俺家哥哥做那天子好了!”

    张飞的话语刚刚落下,咱们的刘跑跑和关二爷便是对着张飞怒目而视。

    “三弟!”

    “翼德!”

    感受到刘备和关羽的愤怒的目光,张飞将自己的脑袋缩了起来。

    见到张飞似鸵鸟一般的将头埋在了胸前,刘大耳朵也只能是无奈的叹息一声:“翼德,备身为汉室宗亲,理当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如今天子年幼无知,让奸臣逆党把持了朝政,这非是天子之错,而是有太多的如同董贼一般的臣子妄想取代天子罢了!”

    “非是天子不愿还朝堂之清平,非是天子不愿还天下之太平,而是天子的身边没有忠臣可以帮助天子!”

    “翼德,说让天子把皇位让出于备,让备取而代之成为天子,不仅是大逆不道,更是让备如何自处!”

    “难不成备也同那些奸臣逆党一般吗?”

    张飞听了刘大耳朵的质问之后,心知自己说错了话,对着刘大耳朵拱了拱手,小声的呢喃道:“大哥说的是,是我孟浪了,还请大哥惩罚!”

    “翼德,你知道错了就好!”刘大耳朵摆了摆手,眼含泪水,开口回应道,“你我兄弟三人自桃园结义起,便以匡扶汉室为志,兄弟情深,备怎忍心罚你!”

    话语落下,刘大耳朵便是扯起了袖子,轻轻地拭去了眼角的泪水。

    “大哥!”

    关羽、张飞二人听了刘大耳朵的话语,也是双眼含泪,对着刘大耳朵呼喊了一声。

    三人相拥而泣,原本还想着前去长安救天子的关二爷和张三爷被这刘大耳朵的一顿哭泣给暂时的忽悠住了,一时之间哪还记得起想要请命,兵出长安。

    且不谈徐州刘大耳朵的一顿痛哭,此时冀州的袁绍却是一个脑袋两头大。

    在得知了长安大乱,李傕劫天子,而郭汜困公卿的情况之后,袁绍便是召集了麾下谋士进行讨论。

    只听得麾下的谋士沮授开口言道:“主公生于名门世家,有四世三公之名,以忠义匡济天下。如今皇上流离失所,宗庙受到毁坏。而州郡牧守以兴义兵为名,行兼并之实,没有一人起来保卫天子,安抚其百姓。现在主公已经初定州城,应当早迎大驾。在邺城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兵马以讨不臣。那时,还有谁能抵御!”

    袁绍还没回话,其一旁的郭图、淳于琼便已是出言反对。

    “汉室衰微已经很久了,今日要重新振兴又是谈何容易!况且当前各路诸侯皆是各据州郡,士众动以万计,这时的汉室就是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的时候。如果我们把天子奉迎到了自己身边,那么动不动都得上表请示。”

    “服从天子之令,则主公就要失去权力,不服从,则主公就有了抗拒诏命的罪名,这对于主公来说,并不是好办法。”

    听了郭图、淳于琼二人的言论,袁绍点了点头。

    如今的袁绍占据冀州,幽州的公孙瓒也因前几年的界桥之战而一蹶不振,且因公孙瓒在界桥之战之后,交恶了刘虞,一怒之下,将其全家屠尽更是使得公孙瓒在幽州人心尽失。

    此刻袁绍的心中想的更多的是趁着此次机会,尽快击败公孙瓒,拿下整个幽州。

    沮授眼见袁绍在听了郭图、淳于琼的提议之后微微点头,心中便是知晓了袁绍的想法。

    虽然已经知晓袁绍心中之想,但沮授还是不死心,对着袁绍进言道:“奉迎天子不仅符合道义,而且是符合当前需要的重大决策。如果我们不先行下手,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

    “取胜在于不失时机,成功在于敏捷神速,还望主公多加考虑啊!”

    听了沮授的话语之后,袁绍的眉梢不禁紧皱了起来。

    几番思量之后,袁绍还是决定先灭了公孙瓒之后再考虑是否迎奉天子。

    “公与此言虽善,但绍以为此时我等重心还应放在幽州,若是我等听从公与之言,前去长安奉迎天子,那幽州的公孙伯珪前来攻打我冀州又当如何?”

    听闻了袁绍的话语,沮授心中袁绍其意已定,便是不再多言。

    无奈的轻叹一声,沮授甩了甩袖袍,也不跟袁绍行礼告退,便是转身离去。

    而在江东陆家,陆议自然也是得知了天子被劫,公卿被困的消息。

    放下手中握着的书简,陆议仰天轻叹一声:

    “汉室尊严今何在……”

第七十五章——幼帝东逃出长安(上)() 
第七十五章——幼帝东逃出长安(上)

    当各路诸侯在得知天子被劫的时候,此刻的刘协却是正暗自流泪不已。站立在一旁的侍中杨琦见到此景,便是偷偷的靠近刘协的身边,轻声的在其耳边说道:“陛下,臣观那贾诩虽为李傕心腹,但却未曾忘君,此番劝和之计正是由贾诩提出。虽效果不佳,但也可以看出其对陛下之下,陛下当与谋之。”

    话语落下,刘协刚想开口说话,便是听闻贾诩到来。

    瞥了一眼身旁的杨琦,刘协皱了皱眉。

    挥手屏退了左右之后,这才准许了贾诩的觐见。

    待贾诩进入房间之后,还未等贾诩站定行礼,刘协便是哭泣的对着贾诩开口言道:“卿能怜汉朝,如今可救朕命乎?”

    闻言,贾诩的脸色一变,心中大惊,慌忙的拜伏于地,对着刘协开口回答道:“固臣所愿也。陛下暂且勿言,臣自会为其图之。”

    刘协得到了贾诩肯定的回答,心中欣喜万分,拭去脸颊上残留着的泪水,不由的拜谢一声:“这汉室天下的存亡,今系于卿一人身上了!”

    “陛下言重了,臣当不起陛下一礼!”

    贾诩一向习惯于先谋己,再谋人,此番又怎会轻易就受了刘协一礼,将自己彻底的绑在刘协这艘将之倾覆的破船上呢。

    刘协见贾诩不愿受自己一礼,眉头微皱,轻咬着嘴唇,不再言语,只是挥手示意贾诩起身。

    少顷,李傕来见,既不通传,也不解下腰间佩剑,却是直接带剑而入。

    刘协见李傕带剑而入,瞬间面如土色,其身微微发颤。

    立于一旁的贾诩见到刘协此等不堪,心中暗暗失望,但却也没有打消帮助天子的期望。他知道,他若是还想要在乱世之中保命,首先要做的便是帮助天子拜托李傕的控制,洗去背负在自己身上的污名才行。

    李傕瞥见了一旁站立着的贾诩,心中虽疑惑贾诩为何在此,却也没有多想,微微的点了点头。

    至于刘协,李傕却是没有好脸色,就连拱手行礼都没有,便已是开口:“郭汜不臣,监禁公卿,欲劫陛下,若非臣则陛下早已被那郭汜掳去了!”

    刘协见李傕未曾行礼,却也没说什么。

    对于李傕所说自己的劫驾行为乃是保驾之举,刘协虽然知道李傕乃是胡诌,但碍于李傕的淫威,却也没有反驳,反倒是开口称谢。

    一番天子的勉励和奖赏之后,李傕心满意足的反身离去。

    他此番前来,见天子依旧惧怕自己,便是放心了。

    跟随着李傕一同离去的还有贾诩这个老狐狸,李傕望着身边跟随的贾诩,开口询问道:“贾先生,不知道你见天子所为何事?”

    贾诩感受到李傕话语之中的淡淡杀意,眼珠一转,却是轻捻着自己下巴之上的胡须,淡淡的开口:“为大司马求得一命尔!”

    “贾先生,此话何意?”

    “大司马可知此番你差点惹上祸事!朝堂之上,你与大将军二人不合,致使大将军想要劫驾,大司马你虽然先行保驾,但陛下又怎会知道大司马之忠于朝堂,忠于汉室之心呢!”贾诩轻笑着开口,对着李傕说道,“若不是我说与陛下知晓,陛下岂不是要误会大司马,从而怪罪于大司马吗?”

    听闻了贾诩的话语,李傕不禁大笑起来,顺手拍了拍贾诩的肩膀:“那还多亏贾先生了,不然天子怕是将要被小人蒙蔽了!”

    感受到李傕心中已是熄了杀心,贾诩不由的暗舒了一口气,身上早已是出了一阵冷汗。

    另一边,天子知晓皇甫郦能言善辩,又恰巧与李傕同乡,便是下诏令其为使,为李傕、郭汜二人讲和。

    皇甫郦接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